pdf文档 2025ESG评级: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碳建设的关键抓手与路径创新报告 VIP文档

830.41 KB 40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报告单位: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 三亚经济研究院 GRESB(格睿思) 发布日期: 2025 年 8 ESG评级: 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碳建设的 关键抓手与路径创新 月 I 目 录 引言......................................................................................................1 一、背景与必要性:ESG 评级是海南战略落地的核心抓手..............3 1.1 绿色发展使命驱动 ESG 体系建设.............................................................3 1.2 ESG 管理升级成为国际化必选项................................................................3 1.3 市场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4 1.4 海南特色可持续发展需三维平衡................................................................6 1.5 ESG 评级为零碳岛建设提供保障................................................................6 二、现状评估:海南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8 2.1 现行政策重环境轻治理,无可持续发展专项制度 ................................. 8 2.2 重点领域 ESG 实践呈点状突破,体系化建设滞后...............................8 2.3 市场主体 ESG 发展动能不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10 三、先进案例分析:ESG 评级驱动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实践........ 12 3.1 分析维度...............................................................................................12 3.2 国际案例...............................................................................................12 3.2.1 新加坡:ESG 治理、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的全面实践 ............ 12 3.2.2 哥本哈根:碳中和目标下的市政行动与旅游激励.....................14 3.2.3 迪拜自贸港:ESG 与绿色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实践....................16 3.2.4 鹿特丹港:打造绿色港口与绿色航道....................................... 17 3.3 国内案例......................................................................................................19 3.3.1 深圳:ESG 体系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19 3.3.2 苏州工业园区:区域 ESG 实践示范............................................21 II 3.4 经验总结.......................................................................................................22 四、实施路径:构建海南特色 ESG 评级体系的四大行动..............25 4.1 顶层设计行动:建立 ESG 法治与政策框架........................................25 4.2 标准构建行动:开发热带岛屿 ESG 评级体系....................................26 4.3 市场激励行动:ESG 与自贸港政策全面挂钩 ......................................27 4.4 能力建设行动:打造 ESG 生态圈.......................................................28 五、结论与展望.................................................................................31 参考文献............................................................................................ 33 编写单位简介.....................................................................................35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 35 三亚经济研究院...........................................................................................35 GRESB(格睿思)....................................................................................... 36 1 引言 在国家“双碳”目标推进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 作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支点,正面临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 放与低碳岛建设协同发展的关键任务。如何以创新机制破解二者协同难题、引 导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成为海南自贸港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 题。ESG 评级作为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市场化工具,既能为低碳建设提 供清晰评价标准,也能为自贸港制度创新注入新内涵,其特色化应用已成为回 应海南战略需求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立足上述背景,通过对海南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全面评估、相关政策 体系的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以及实施路径的具体设计,致力 于构建一套既体现海南自贸港特色、又对接国际标准的 ESG 评级体系。旨在 推动海南在开放经济、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三大目标中取得协同增效,并为全 球低碳发展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海南模式”。本研究指出,建立符合海南特色 的 ESG 评级体系,是实现自贸港开放经济与低碳岛建设目标协同的关键抓手, 该体系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促进企 业和社会主体在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治理效能方面的整体提升,最终推动经 济高质量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为推动目标落地,本报告提出以下关键建议:一是构建自贸港特色 ESG 评级框架,立足海南自贸港、低碳岛及热带岛屿定位,在衔接国际标准保障兼 容性的同时,突出对开放型经济、热带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利用等特色领域的 评价,贴合海南实际引导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推动 ESG 评级与政策激励挂钩, 将市场主体 ESG 评级结果与自贸港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直 2 接关联,以政策杠杆强化评级应用价值,调动市场主体绿色发展积极性;三是 成立海南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 GRESB(格睿思)全球不动产可持续发展 评级体系等国际机构与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三亚经济研究院等本土 机构,组建专业化平台开展 ESG 评级体系研发与实施,确保体系兼具科学性 与本土适配性,为长效应用提供保障。 3 一、背景与必要性:ESG 评级是海南战略落地的核心抓手 1.1 绿色发展使命驱动 ESG 体系建设 1.1.1 生态优先: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原则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使命,其发展路径被赋予了独特 内涵。《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需同步实现“高水平 开放”与“生态保护刚性约束”,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作为 核心要求,确立“生态友好型”自贸港定位。这一顶层设计要求海南在制度、政 策、项目全流程中前置生态保护,其发展路径必须深度融合高质量经济增长与 长期可持续性目标,在高水平开放与生态保护之间构建动态平衡,保障自贸港 建设的可持续性。 1.1.2 绿色发展目标需要 ESG 融入制度支撑 2025 年 7 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提出明确的阶 段性绿色发展目标:2030 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2045 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 (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 70%),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 体系与自贸港建设周期高度重叠,意味着海南需同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与“深 层次低碳转型”,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势赋能经济发展的特色路径。而这一系统 性工程,必须以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深度融入制度设计为支撑,通 过制度化的 ESG 评级与管理体系,将抽象的绿色目标转化为可落地、可考核、 可监督的具体实践。 1.2 ESG 管理升级成为国际化必选项 1.2.1 全球 ESG 要求形成新贸易壁垒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加速与可持续发展共识深化,ESG 已从“自愿遵循 4 的社会责任”转变为“硬性准入的贸易规则”,成为国际经贸领域新的核心竞争 维度与隐性壁垒。海南作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其 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高端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出口产业,均可能被纳入 CBAM 覆盖范围。与此同时,ESG 也成为全球外资审查的核心指标之一。联合 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3 年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已 有超过 130 个国家和地区在外资准入审查中增设 ESG 评估环节,重点关注外 资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社会权益保障及公司治理合规性。此类“ESG 壁垒” 的存在,倒逼海南必须将 ESG 管理升级作为突破国际市场限制、吸引优质外 资的前置条件。 1.2.2 ESG 语言是对接国际关键工具 海南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与自贸港建设标杆,其国际化进程的 核心诉求之一,是实现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规则的“制度对接”与“标准互认”。 而 ESG 评级,正是搭建这一对接桥梁的关键工具——通过标准化的 ESG 评级 体系,海南可将本地企业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转化为国际市场可识别、 可比较的“通用语言”,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国际信誉度与合作竞争力。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 ESG 评级体系,并非简单的“标准追随”,而是海南实现国 际化战略目标的“核心基础设施”。 1.3 市场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1.3.1 自贸港绿色项目面临长期资金挑战 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载体,是清洁能源设施、绿色交通体、低 碳旅游基础设及生态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此类项目具有显著的“重资产、长 周期、慢回报”特征。仅“十四五”期间,海南绿色低碳领域的资金需求就超 5 5000 亿元 1,而同期政府财政可统筹的专项资金不足 1500 亿元,单纯依赖政 府投入已难以覆盖项目资金缺口。若缺乏市场化的风险补偿与收益平衡机制, 社会资本(如民间资本、产业基金、境外资本)将因“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 退出渠道不清晰”等顾虑,主动规避绿色项目投资,导致海南可持续发展项目 陷入“资金供给不足-建设进度滞后-目标达成受阻”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低碳 岛建设的核心瓶颈。 1.3.2 ESG 投资为低碳岛提供融资新渠道 全球 ESG 投资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海南破解绿色项目资金困境提供了 市场化解决方案。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的权威数据,2023 年全 球 ESG 投资规模已突破 40 万亿美元;其 2025 年发布的最新报告进一步显 示,截至 2024 年底这一规模已超 45 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 8% 以上,且资金流向高度聚焦低碳转型、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这一庞大 的市场化资本池,为海南低碳岛建设提供了可对接的“优质资金源”,海南需通 过评级体系精准匹配本地项目特性(如岛屿生态修复的独特性)以吸引专项资 本。 1.3.3 评级体系搭建市场化资源配置桥梁 ESG 评级是连接海南自贸港绿色发展政策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 其本质是通过“量化评价-价值锚定-激励引导”的逻辑,解决绿色项目与社会资 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价值不匹配”问题,让市场资本精准流向优质可持 续项目。其一,为绿色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核心依据;其二,构建“政策优惠与 ESG 表现挂钩”的市场激励机制,让政策资源向真正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主体 1海南省财政厅:2023 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资金需求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融资分析报告 6 倾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4 海南特色可持续发展需三维平衡 1.4.1“经济-环境-社会”的均衡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经济、环境、社会动态均衡的共生关系,这与海 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自贸港”双重定位高度契合,是其最优发展路径。经 济端,旅游、海洋经济、热带高效农业为核心产业,稳定增长可为绿色基建、 高端产业引才提供支撑,助力自贸港开放型经济建设;环境端,优良生态是吸 引游客与高新企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的核心优势,能提升旅游附加值,形 成“生态转经济”良性路径;社会端,依托生态产业可带动乡村就业、缩小收入 差距,生态修复与绿色基建能改善乡村公共服务,低碳产业引才可提升居民就 业质量,民生改善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点。 1.4.2 ESG 评级有效整合三维价值 对海南而言,ESG 评级体系整合“经济-环境-社会”三维价值,是破解可 持续发展难题、实现自贸港战略目标的核心支撑。海南需兼顾生态底线、经济 开放与民生保障,而 ESG 通过量化整合三维价值,将抽象的“均衡发展”转化 为可评估成果,确保自贸港与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紧扣“三维均衡”定位,避免单 一维度导向的偏差。同时,ESG 评级能促进政府、企业、公众的有机协同——企 业良好 ESG 表现可同步提升竞争力、保护生态、带动民生,进而引导企业融 入可持续理念、政府精准施策、公众积极参与,形成三方协同的发展格局。 1.5 ESG 评级为零碳岛建设提供保障 1.5.1 科学量化评估零碳岛建设进程 在追求三维平衡的基础上,ESG 评级聚焦零碳岛建设的核心攻坚任务,可 7 以打破零碳建设“定性描述多、定量数据少”的局限——通过碳排放强度、能源 利用效率、人均碳足迹、可再生能源占比等量化指标,将零碳岛建设的抽象目 标转化为可监测、可追溯的具体数据,直观呈现各领域(如能源、交通、旅游) 的进展成效与短板不足,避免政策制定与执行“盲目推进”。同时,ESG 评级 的“可比属性”为海南零碳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维度。通过将海南的零碳指标与 国内外同类岛屿经济体对比,既能清晰定位自身在零碳转型中的优势与差距, 又能针对性借鉴先进经验(如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低碳旅游管理模式),让 政策制定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确保零碳岛建设始终沿着高效、可行的路径推 进。 1.5.2 双向激活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零碳岛建设需政府引导与市场参与协同发力,ESG 评级通过“评估-激励” 的双向机制,有效破解市场主体“参与动力不足”的难题。一方面,ESG 的环 境维度为企业提供了零碳建设的“行动指南”——碳排放监测、能源结构优化、 低碳技术应用等量化指标,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零碳转型中的任务与方向,尤 其针对海南岛屿经济体“碳排放监测成本较高”的特点,ESG 评级可整合分散 的监测需求,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减少参与门槛。另一方面,ESG 评级与市场 激励机制的挂钩,直接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将 ESG 评级结果与绿色信贷利 率优惠、财政补贴倾斜、项目审批优先等政策联动,可让企业的零碳投入转化 为实际收益。不仅能吸引本地企业主动参与零碳建设,还能吸引外部低碳企业 与资本入驻,为海南 2060 年碳中和目标注入持续动力。 8 二、现状评估:海南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 2.1 现行政策重环境轻治理,无可持续发展专项制度 2.1.1 绿色发展政策形成初步框架 海南省政府紧扣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构建绿色发展 基础框架:《谱写新征程美丽海南新篇章争当美丽中国示范样板实施方案》明 确“建设清洁能源岛升级版”“打造‘零碳’工厂”等目标,聚焦绿色产业体系构 建;《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搭建“1+6”体系架构——以新型零碳能源系统为核 心,覆盖产业优碳、城乡降碳、交通减碳等六大领域,从能源、产业、空间等 多维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初步形成政策覆盖网络。 2.1.2 ESG 专项制度缺位 现有政策虽覆盖绿色发展多个领域,但均未建立“ESG 评级-激励措施”的 长效绑定机制,存在明显制度空白:《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提出的 22 项落 地措施中,未提及 ESG 评级标准、信息披露要求及应用场景;海南省国资委 2023 年数据显示,海南仅少数省属国企发布 ESG 报告,且报告内容仅聚焦基 础信息披露,未与融资成本优惠、财政补贴倾斜、项目审批优先等政策激励挂 钩。这种“无专项制度、无激励联动”的现状,导致 ESG 难以成为驱动企业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具,长效发展动力不足。 2.2 重点领域 ESG 实践呈点状突破,体系化建设滞后 2.2.1 支柱产业少数低碳试点,但 ESG 实践缺乏统一标准 作为海南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已出现局部 ESG 实践探索——三亚亚龙湾多 家高星级酒店通过节能改造、太阳能供电等措施试点“碳中和认证”,但全省层 面尚未出台统一的酒店业 ESG 评级标准,试点仅局限于少数高端酒店,未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截至 2025 年,三亚亚龙湾部分酒店虽持续推进碳 中和实践,但全省酒店业 ESG 评级标准仍未落地,行业内 ESG 实践呈现“零 散试点、无规可依”的局面,难以支撑旅游业绿色转型 9 。 2.2.2 园区与城镇关注绿色发展,但未形成 ESG 协同机制 在载体平台层面,绿色发展已纳入考量但未形成 ESG 协同:洋浦经济开 发区、海口江东新区等重点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初步将企业环保表现作为准入 参考,但缺乏覆盖“环境-社会-治理”三维的系统性 ESG 评价体系——仅关注污 染物排放、能耗控制等环境指标,未将员工福利、社区共建(社会维度)、园 区管理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治理维度)纳入考核,评估维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