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13.22 MB
45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 ——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2025 年 8 月 报告摘要 关于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 (Institute for Global Decarbonization Progress, iGDP),2014 年成立于北京,是专注绿色低碳发展的 公益性国际化智库。iGDP 自成立以来,根植我国绿色低碳实践,面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服务决策者、实践者、投资者, 通过跨学科、系统性、实证性的研究,推动能源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与多方合作推动绿色低碳议题的多元 化和国际化的沟通,提供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思考的解决方案及公共知识产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报告编写团队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袁雅婷、杨鹂、李鑫迪、宋曼娇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刘沙沙、谢运生、范敏、孙李媛、吴晓方 致 谢 感谢能源创新政策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EI)团队对本研究的长期技术与研究支持。 免责声明 本报告编写及建模所需要数据和信息均基于公开、可得的数据源,报告内容是对所研究领域的初步探索,旨 在加强相关领域的讨论交流,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并指正。报告中主要结论及观点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 的认识,不反映作者所属机构以及研究支持方的立场。 引用建议 袁雅婷 , 刘沙沙 , 谢运生 , 杨鹂 , 李鑫迪 , 宋曼娇 , 范敏 , 孙李媛 , 吴晓方 .(2025). 中部老区高质量发展与双碳 目标——以江西省为例 . 北京: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 关于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成立于 1981 年,是江西省专业从事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省级科研机构。设有应对气候变化 与新能源、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碳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三个学科团队,聚焦能源战略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技术等领域。建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政府制定低碳政策、企业绿色转型、园区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江西绿色高质量发展。 联系方式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igdpoffice@igdp.cn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jxasnys@jxas.ac.cn 模型版本说明 本 报 告 所 呈 现 的 情 景 分 析 应 用 和 参 考 2024 年 11 月 版 本 的 江 西 EPS 模 型(https://eps.kapsarc.org/ home/jiangxi/en) 目 录 研究背景与目标 ······························································· 1 第一章 江西省低碳发展 ························································· 2 (一)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2 (二)江西省低碳发展现状 ···································································· 3 (三)江西省低碳发展中长期目标 ······························································ 8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情景设置 ···················································· 11 (一)模型介绍 ············································································ 11 (二)数据需求及来源 ······································································· 12 (三)情景设置 ············································································ 12 第三章 江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展望 ············································ 13 (一)能源消费 ············································································ 13 (二)温室气体排放 ········································································ 14 (三)主要部门 ············································································ 16 (四)低碳目标进展 ········································································ 26 第四章 碳中和实现路径及社会经济影响 ·········································· 29 (一)不同时期重点政策领域及减排贡献 ······················································· 29 (二)投资需求 ············································································ 31 (三)GDP 增长和就业影响 ·································································· 32 第五章 总结及政策建议 ························································ 34 参考文献 ···································································· 36 附录 ········································································ 37 附录 1. 针对江西更新的相关变量更新及数据来源 ················································· 37 附录 2. 部门能源消费调整方法及基年能耗和排放水平 ············································· 39 附录 3. 宏观社会经济假设 ···································································· 40 附录 4. 情景设置 ··········································································· 40 1 2025 年 8 月 研究背景与目标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勇争先”的大背景下,坚持 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支撑,在 GDP 增速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出 2030 年前实 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凭借“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江西省在制造业、城镇化、现代农业与 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这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要求在保 持经济活力的同时,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当前,江西省经济总体处于全国中游位置,2023 年 GDP 达 32200.1 亿元,占全国 2.6%,人均 GDP 为 71216 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7.6 ∶ 42.6 ∶ 49.8,城镇化率为 63.13%,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伴随人口增长与城镇化 提速,能源消费需求与碳排放仍呈上升态势。2019 年至 2022 年,全省碳排放累计增长 7.8%,其中工业和建筑 部门合计贡献了约 87% 的排放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弱脱钩趋势,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节能降碳措施。 本报告基于开源的能源政策模拟模型(EPS China iGDP 2024),构建了“2020 政策冻结情景” “政策情景”与“双 碳情景”三种路径,涵盖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及土地利用与林业五大核心模块。三种情景分别用于提供基线对 比、评估现有政策减排效果,以及探索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最佳政策组合。 本报告回顾了江西省低碳转型的阶段性进展,并基于江西 EPS 模型开展中长期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长 期趋势预测,识别在双碳情景下江西省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领域、主要目标设定以及优先实施的减排政策。同时, 报告评估了这些减排政策的投资需求及其对 GDP 和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 江西省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协同提供决策支持。 ©Unsplash 2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第一章 江西省低碳发展 江西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11 年起第二产业占比开始下降,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率提升,江西省 能源消费需求和碳排放仍呈现增长态势。《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已明确提出江西省 2030 年前顺利实现碳 达峰,到 2060 年,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江西省需要尽早规划符合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部署各 部门和行业的低碳转型重点,助力 2030 年前顺利碳达峰,并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低碳 发展中识别新的发展机遇。 (一)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游,GDP 增速放缓。2023 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 32200.1 亿元 1,较 2022 年增加 125.4 亿元,增速约为 0.4%。GDP 全国排名上升至第 15 位,约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2.6%。从产 业结构来看,江西省第二产业占比在 2011 年达峰后明显下降,2023 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7.6: 42.6: 49.8。工 业各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 GDP 增长贡献最大。 2023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28.1%,新能源产业中,锂电产业、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 产业分别增长 12%、26.6% 和 39.6%。 人口呈增长趋势,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江西省 2023 年常住人口 4515.01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2.97 万 人,全国排名第 13 位,占大陆地区总人口的 3.2%。江西省是人口生育及人口流出大省,2023 年全省城镇化率 为 63.13%,比上年末提高 1.06%,但低于全国水平(66.16%)3.03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就业人口占比不断提升。江西省 2023 年末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为 2193 万人,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不断提升,其中,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高达 46.9%,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江西省城镇就业人口占比达 60.6%,自 2010 年以 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仍然远低于全国水平(62.62%),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业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1 江西省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24/4/2/art_5482_4838578.html 表 1 2023 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全国对比 指标 江西省 全国占比 全国排名 GDP(亿元) 32200.1 2.5% 15 常住人口(万人) 4515.01 3.2% 13 人均 GDP(元) 71216 79.7% 21 三产结构(%) 7.6: 42.6: 49.8 7.1:38.3:54.6 - 城镇化率(%) 63.13 66.16% 18 城镇就业人员占比(%) 60.6 63.5% -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西省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4》 3 2025 年 8 月 (二)江西省低碳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呈弱脱钩趋势。2007 年之后,江西省人均 GDP 的增速持续稳步增加,能源相关碳排放的 增长有所放缓,呈弱脱钩趋势。 1. 二氧化碳排放 2019-2022 年,江西省碳排放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 2022 年较 2019 年增长 7.8%,约占全国碳排放 总量的 2% 2。从行业分布来看,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部门,两者合计碳排 放量约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 87%。 2 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 CEADs 数据估算 图 1 江西省脱钩进展 来源:CCNT 年报,iGDP 图 2 2022 年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结构 ( 不包括工业生产过程,能源加工转换不包含电力生产;工业部门包含电力 ) 来源:依据《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3》提供能源消费数据进行估算 4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从直接碳排放结构来看,火力发电部门贡献了 43% 的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部门占比为 38%,交 通运输、建筑及农业部门占比分别为 10%、4% 和 1%。电力热力供应部门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首要领域,其 排放特征与江西省电力供给结构中燃煤发电的主导地位密切相关。 2. 能源结构 江西是“资源小省”,缺煤、无油、乏气,能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对外依存 度高达 90% 以上。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风光资源条件一般,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核电开工建设 时间尚不明确,非化石能源后续发展受限,后续潜力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结构调整面临瓶颈。 从能源供给侧看,2022 年,江西省一次能源产量为 1592.4 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生产占比 9.8%,一次 电力生产占比 72.7% 3。202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1568.5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6%,其中,火电占 比 83.8%,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为 16.2% 4,远低于国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28.2%) 5,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突破 50% 6。 从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来 看, 江 西 省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以 煤 炭 为 主。2022 年 全 省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较 2019 年 增 长 11.59%,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达 67.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2%)。相比之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为 1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5%),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和全国能源消费结构见图 4。随着社会电动化水平不 断提高,全省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为 1982.98 亿千瓦时,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同时外省调入电量的占比也在逐年减少,从 2019 年的 17.9% 降至 2022 年的 13.0%。 3 江西统计年鉴 2023 http://tjj.jiangxi.gov.cn/resource/nj/2023CD/zk/indexch.htm 4 解读:2022 年全省能源统计数据 http://tjj.jiangxi.gov.cn/art/2023/1/28/art_40939_4375396.html 5 中国统计年鉴 2023 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3/indexch.htm 6 江西省新能源发展风生水起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半壁江山 . https://www.ndrc.gov.cn/xwdt/dt/dfdt/202307/t20230714_1358390.html 图 3 2022 年江西省能源相关 CO2 排放结构 来源: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3》估算 图 4 2022 年江西省和全国能源消费结构 来源:《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3》 5 2025 年 8 月 按终端部门分类,火力发电是江西省能源消费最大的部门,约占 40%。其次是工业部门,约占 38%;交通部 门和建筑业部门占比分别为 12%、5%。 3. 重点部门 传统耗能产业占比大。江西省能源消费主要集中于传统高耗能部门和行业。其中,高耗能部门主要包括能源 生产及加工转换、工业和建筑业等,合计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63%。从行业维度来看,能源消耗高度集中于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三个高耗能行业。 3.1 电力部门 2020 年江西省电力生产领域产生的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省排放总量的 39%,若计入热力生产环节, 电力与热力部门合计排放占比达 42%,构成全省碳减排的关键领域。与终端用能部门不同,电力系统温室气体排 放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体现为电源结构及发电总量,间接影响因素则源于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部门的电力需求。 当前江西省发电结构呈明显的煤电主导特征(占比 63%),次要电力来源依次为生物质发电、水力发电及跨 省输入电力(图 6),全省净输入电量约占社会用电总量的 9%。 图 5 2022 年江西省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 来源: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3》估算 图 6 2020 年江西省发电量结构 来源:《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6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江西省能源供给体系存在显著的外源性特征,如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电源结构 调整存在较大难度。基于此,“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与优化能源结构方面 取得较多进展。2020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 1366 万千瓦,占比由 2015 年的 5.8% 大幅提高至 31%。煤炭消费 比重由 2015 年的 68% 降至 2020 年的 63.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 12% 提高到 13.6%,均超额完成规划目 标 7。 3.2 工业部门 江西省第二产业呈现规模扩展与结构升级并进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竞争力已跻身全国中上游行列。2001- 2020 年间,工业增加值保持 13% 以上的年均增速,“十三五”时期增速居全国“第一方阵”,2020 年产业规模突破 1.1 万亿元。产业结构转型成效显著体现为:第二产业占比自 2011 年达到峰值 54.7% 后逐年回调,至 2020 年稳定 在 43.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 23.2% 和 38.5%。 在能源消费领域,江西省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先升后降。2000 年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5 页, 还有
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
零碳园区企业转型路径(22页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