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 发《关于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川环函 〔2022〕409 号),正式启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2022 年 8 月,印发《关于公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的通 知》(川环函〔2022〕794 号),确定在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 基地园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西昌钒钛产业园等 17 家园区开展试点建设。试点名单公布以来,生态环境厅、经济 和信息化厅加 调研帮 扶、明确财政支持政策等举措推动试点建设。各试点园区紧扣 试点目标任务,细化实施方案,差异化探索和创新绿色低碳发 02 展场景业态,以试点工作助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为充分展示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进展与成效, 识别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汇聚更多资源投入试点建 设,支撑进一步深化试点建设,特编制本报告。 编 制 组 组 01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目 录 一、试点建设进展成效 ................................................................... 1 (一)突出治理赋能,创新降碳长效管理机制 ..................... 1 (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体系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 中国首批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 区 • 中国首创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 中国首个空陆联程快速通关模式—“SZV”虚拟 空港模式 • 中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 • 中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 • 中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 •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 中国首批国家绿色园区示范 • 中国首批国际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中国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 中国首个中外合作非法人制股权投资基金—英菲 尼迪-中新创业投资基金 • 中国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中国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 • 科创板首家上市公司 华兴源创 • 中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一东吴苏园产业 REIT • 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 中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 中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 中国唯一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11计划”协同 创新中心 • 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 拥有中国首个专业化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 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 中新社会治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 • 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务模式 • 中国首批“智慧社区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试点 • 国家首批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壁垒、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 5000 家,97 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总部 机构,获评全省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案 例入选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是我国外向型经济高地。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绿 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并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将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零碳园区”建设将探索建立 设取得成 就,2014 年获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授予“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称号,2015 年园 7 区启动低碳社区建设工作,并于 2016 年出台全国首个园区层面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 作实施方案》,累计完成两批共 11 个社区低碳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构建了《苏州工业园区 低碳社区指标体系》。 资源循环。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餐厨及园林绿化垃圾处理- 效性,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排放源,逐步建立全面、立体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对重点工 业企业、公共建筑等,依托监测数据形成常态化的碳排放评价机制,发布碳排放白皮书、 碳排放评价年报等。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试点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工作。 建立碳排放核查审计机制 规范核查审计工作程序,根据规定的核查规则、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对纳入配额管理的 单位提交的碳排放报告开展核查。探索制定《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向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 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 数据库,推进产品碳 标识认证 制度建设。 2024.01 《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 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 范建设的实施方案》 三、试点内容(七)碳排放管 理提高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 等基础能力,参与碳排放相关 标准制定,优化项目准入管理, 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 2023.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数据管理,涵盖 数据内部审核以及园区主管机构在核验流程中的职责要求和指导。 现行碳数据 管理制度体系 统计体系: 核算体系: 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 归口管理 尺度多样 质量管理 试点创建 部门和要素 方法和指导 落实和上报 来源和基准度 其他 现 行 体 系 梳 理 CURRENT SYSTEM REVIEW 现行体系的 不足 数 据 管 理 03 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各部委单独或联合推动的园区示范试点创建和评价工作。对于 评价体系中的碳指标,大多试点园区仅针对工业领域碳排放展开评价。但从完整性、科学 性而言,碳数据应涵盖园区范围内所有主要的排放活动过程,从兼容性而言,园区应兼顾 省市、国家层面规则,尽可能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开展核算评价。 表2-4 中国工业园区各类示范试点创建和评价指标情况 15 类别 文件 出台部委 评估维度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出台了各种各样 的园区碳达峰碳中和、零碳园区、低碳园区的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体系。涉及园区温室 气体核算的主要有: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 《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 《零碳产业园区认定和评价指南》(天津 T/TJSES 003-2022) · 中国生态学学会团体标准《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征求意 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 通知》 《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 建设实施方案》 零碳产业园区认定和评价 指南(天津 T/TJSES 003- 2022) 中国生态学学会团体标准 《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 算与报告指南》(征求意见 稿)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工业 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 指南》 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 用于四川省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 试点园区的碳核算 用于深圳市开展近零碳排放 各企业运营过程中能源活动产生 的碳排放,包括固定燃烧源产生 的直接排放和外购电力、热力的 间接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 碳排放 碳排放;可管控的范围三碳排放 范围三碳排放 (如试点园区内企业自有车辆的 直接、间接碳排放,购买第三方 运输服务的直接、间接碳排放等)。 物理边界内 物理边界内能源活动产生的 碳排放,包括固定燃烧源产 生的直接排放和外购电力、 热力的间接排放;工业生产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在端到端供应和制造领域的整体韧性水平还很低。我 们的分析显示,以百分制衡量,调研受访企业所有31项 韧性能力的平均成熟度得分为56分(参见图二)。 63 成熟度得分范围:0~100 概念验证 和试点 部分能力部署 持续转型 革新工作方式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3 34 37 36 26 31 34 24 38 33 31 尽管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但并非所有组织都认识 到了转型和新能力的益处,因为这些企业还在运用 零敲碎打、局部式的方法推动转型,结果导致效益非 常有限,成熟度止步不前。 韧性得分:0~100 试点 部分部署 转型正在进行 中国 全球 完成转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需求预测 动态化、可持续的产品开发 自主生产 本地化、可灵活调整的供应链 企业正在壮大多技能的员工队伍 (受访者的比例) 83% 17% 67% 33% 部分采用新 模式的试点 项目 目前 未来 三年 完全采用的 项目 68% 83% 32% 17% 部分采用新 模式的试点 项目 目前 未来 三年 完全采用的 项目 69% 86% 31% 14% 部分采用新 模式的试点 项目 目前 未来 三年 完全采用的 项目 企业正在更多地利用数据分析 和技能体系进行需求管理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5 天前3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根据项目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完善以绿色低碳为战略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建立 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理制度、完善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园区绿色 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园区绿色低碳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构建园区二氧化碳统计 核算标准体系等政策建议,助力江苏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1 研究背景 2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是江苏经济发 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建设绿色金融试点等。 建议园区进一步明确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目标,强化金融对工业绿色化转型的赋能 作用,强化绿色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培育、引进绿色金融服务机构,鼓励区内 传统金融机构探索绿色金融新服务、新产品、新模式,研究推动“碳效码 8”等金融赋能 产品。推动园区重点企业开展历史数据核查、配额分配等工作,为参与建设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建设绿色金融试点等工作夯实基础。 8 染防治监管体 系的有效衔接路径,创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环境评价、排污许可等制度的有机融合, 研究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全省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限值管理体系;开展江苏省工业园 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试点,鼓励重点园区、关键企业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引 导各园区优化污碳协同机制。 5.3.3 完善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重点围绕园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产业结构、能源体系、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政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5 月前3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海外 园区的指引细则,以搭建海外园区低碳发展标准化委员会 等平台为抓手,结合本研究结论,推动重点地域低碳园区 建设。同时,建议建立与完善海外园区低碳发展的创新考 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并通过建设试点园区,鼓励头部海外 园区的低碳化实践先试先行。还可以积极尝试整合现有双 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开展海外园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接 与实施。 对于商业投资者和园区运营者:建议以光伏或风电项目 为考 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与投资的初期成本。对于海外可再生能源 项目的投资商,可依托重点区域的中国海外园区,布局可再生 能源国际产能投资合作与绿色产业项目。 对于金融机构,可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遴选位于重点区 域的园区,建设低碳示范试点(如小规模的园区屋顶光伏项 目)并为其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可尝试建立中国海外园区 低碳投融资项目库,以便进行项目储备。 6 | WRI.ORG.CN 在中国海外园区布局可再生能源项目,不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 能源投资助力全球气 候目标实现 中国 面临海 外可 再生能 源 投 资 的广泛机 遇,如 何解读 与转化 这 些机 遇 至 关 重 要。海 外园区既 是中国海外可再生能 源投 资试点示范的重要载 体,又是协调、整合可再生能源产能落地的应用 场景。海外园区的建园企业和相关主体需要更具 体地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 15 表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大模型赋能,智启工业未来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 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 颁布主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效日期 2022-07- 29 影响 8 政策内容 通过政府引导、创新引领,促进“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申报、评审、批复、跟踪 评价等环节,强调基于5G等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推动融合应用创新,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样板。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为各地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先导区试点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通过试点示范,推动“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 政策解读 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5G网络在工业企业、园区 的深度覆盖。这将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降低企 业运营成本。同时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力度,扩大信贷投放,形成优质金融0 积分 | 24 页 | 6.6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主研究及绘制。 制造业宏观客户地域情况 2022年制 造业法人、 规上单位数 TOP4省份 2023&20 24年产业 集群分布 TOP4 2023& 2024年 中小企 业数字 化转型 试点城 市分布 TOP4 70.9 64.1 56.4 47.4 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 7.1 6.2 5.6 3.5 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 18.3 16.5 10.9 10.9 广东 2022年制造业规上企业营收(万亿元) 2022年制造业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2023&2024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与我国经济区域具有地域特色一样,制造业也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从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制造业规上单位数、产业集群分布以及 中小企业试点城市分布等指标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是我国制造业大省,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较为积极的省份。 从规上企业数量、产业集群 开始转型,进行试点阶段(1-2年) 优化及扩展期:跨部门/跨事业部/ 跨公司推广(2-3年) 深化期:全面转型(3年以上) 技术实 施深度 战略 定位 业务 覆盖 成效 评估 2.2% 11.1% 35.6% 51.1% 可有可无 必备战略 22.2% 71.1% 6.7% 单点工具应用 业务流程重构全价值链创新 2.2% 31.1% 55.6% 11.1% 试点部门 全生态衍生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6 月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