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展望未来,苏州工业园区通过“近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头雁效应”,引领全国工业 城市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形成“先锋作用”,助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生态典范”,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宜 居宜业宜游新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的近零碳发展,将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园区经 验和园区智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材料、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进 一步做强园区“2+3+1”特色产业,抢抓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绿色低 碳产业集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锻造区域竞争优势。通过积极开展低碳化转型的 探索,苏州工业园区将不断取得新突破、积累新经验,为全国开发区、高新区以及其他工 业城市提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 “近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先锋作用”,助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 壁垒、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 “近零碳园区”建设将探索建立完善制造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机制,摸清碳边境调节机制 覆盖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着力推动受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较大行业的技术革新,提高行业 竞争力;探索建立出口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合理推进全产业链降碳,将有助 于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助力我国在经济发展和气候外交上获得优势。 “近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生态典范”,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是未知,一切也都有可 能。1)市场机会层面:行业层面上,离散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是高潜力行业;打法层 面上,垂直行业攻坚和信创/国产替代行业相对容易出现领头企业。2)产品层面:大模 型具有非常强的可探索性,但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供需双方都在尝试。大模型短期 对市场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但长期看,当大模型对实际应用场景具有支撑作用能力时, 会加速市场变化,故企业需把握大模型机会。3)数据层面:目前市场上数据交易、数据 化数据,完成数据-显性知识-隐性 知识构建的完整链条。 2024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达到1.55万亿,市场服务呈现出划分体系更加清 晰、产品更加丰富、解决方案更加系统化、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探索逐渐深入等特点。就 市场规模而言,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达到1.76万亿,并将在未来5年维持14%左右的 增速稳步增长,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供给市 场提供的服务 数据或以场景为维度的高度统一;2)解决方案侧,一方面呈现软硬服一体化的态势,另 一方面也呈现出跨模块融合/打通的趋势;3)大模型侧,供给端对大模型的应用探索逐 步深入,主要通过智能体、大模型+大模型的强强联合、大模型+产品的结合等方式纷纷 探索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需求端的核心需求没有变,生产制造管理相关、供应链相关等是重点,也是离散制造业 的核心诉求。只不过,行业经过几年发展,需求端的对转型认知和期望变的更加理性与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盛裕可持续发展服务 84 �.� 盛裕近期中国区重点项目 86 5.3 盛裕荣誉奖项(产业、办公及可持续相关项目) 88 5.4 可信赖的顾问 90 探索 ·工具: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框架 策略 ·实践: ESG导向的园区可持续发展场景实践 44 4.1 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场景 46 4.2 24 130 6,509 411 6,070 113.39 5.9% 4 30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通 过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和上百项政策创新探索,逐 步成⻓为中国⼤陆开放程度最⾼、发展质效最好、创新 活⼒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园区⾃ 2016 年 起连续八年摘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桂冠,被认定为 江苏省首个且唯一“ 造为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 需要营造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产业生态网络和服务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过往的三十周年中,一次次的华丽转折和蜕变,既折射出中国产业园 区的宏伟发展历程,又预示着未来即将开启的新探索和新征程。盛裕作为苏州工业 园区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希望以我们的实践和耕耘,协力构筑中国产业 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数据来源: 1. 国家商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 2. 和君咨询 3.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4 月前3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题始终存在等,亟需探索全省工业园区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本研究瞄准减煤降碳核心目标,基于江苏省工业行业和工业园区能源消耗数据,研 究分析了江苏省工业行业煤炭消耗和碳排放情况;创新应用了“行业切入,聚焦重点, 案例放大”的研究方法,识别了江苏省减煤控碳重点目标园区群,基于江苏省工业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围绕样本园区与案例园区开展了路径探索,最 终提出了以构 电厂同时也是主要的耗煤来源。 16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3.3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 江苏省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较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 型增长的探索也较早,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大力构建低碳绿色经济体系, 在工业领域绿色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一定成效。 3.3.1 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能源结构调整是江苏 力和难度显著增加,不但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也限制了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 调整。 4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 碳发展路径研究 21 4.1 江苏省工业行业减煤降碳潜力 分析 6 本研究旨在探索江苏省工业园区减煤减碳潜力,由于数据问题,且不同地市的重点 产业基本分布在各重点园区中,因此以工业行业数据作为代表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对于 园区层面减煤减碳潜力具有较大参考作用。 研究以 2020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4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 未来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特征 第六章:迈向智能:石油石化企业智能化转型建议 �.� 石油石化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 实践探索:荣信化工智能工厂 关于石化盈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着大模型和XaaS(一切即服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务价值的挖掘已经进入了平台化和 社群化的新阶段,其中模型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了业务价值的实现。生成式AI在体 验运营方面的突破,以及其对石油石化业务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赋能,推动着人工智能向“AI无处 不在”阶段发展。 �.� “人工智能+”加速石油石化智能化进程 生成式AI与大模型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新时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迭代和应用 开 L�单点试验级: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石油石化产业的特定领域,工厂引入基础数据分析和自 动化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报告生成、通信融合和装置在线化,能够对核心业务环节进行流 程化管理,推动产业从传统操作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的深入应用奠定基 础。 L�局部推广级:石油石化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AI决策,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多个业务模 块,实现工厂环境的物联感知,并通过数据、知识和模型的有机融合优化决策过程。业务场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设备迭代 / 16 目录 contents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02 02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3 行业洞察: 转型新纪元 探索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轨路径 / 17 3.1 冶金: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18 3.2 石油化工:走向绿色化、高端化、电气化 / 19 3.3 电子产业温和复苏期:新技术催生新机遇 / 设、县域电网加强、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方面, 预示着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企业实践:新引擎、新模式、新价值呼唤新质服务体系与生态构建 17 行业洞察: 转型新纪元 探索数字化与绿色化的 双轨路径 3 17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18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18 18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替代高碳排放的传统工艺,促进冶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与此同时,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也在加 速,从而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企业实践:新引擎、新模式、新价值呼唤新质服务体系与生态构建 19 行业洞察:转型新纪元 探索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轨路径 19 3.1.1痛点分析:提升能效、降低能耗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是一项需要持续稳步推动的任务,需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升 级和政策约束等多措并举,推动行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 14 4. 大模型应用探索覆盖工业全链条 ........................................................................................... s,Large Multimodal Models)能够提 供更加全面的认知能力和丰富的交互体验,拓宽 AI 处理复杂任务的应用范围,成为业 3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 界探索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之一。典型如 OpenAI 的 Sora 模型推出,掀起了全 球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新热潮。 1.2. 大模型有望成为驱动工业智能化的引擎 人工智能推动工业智能化发 为代表的小模型。一方面,小模型在工业领域具 有深厚的应用基础和经验积累,其算法和模型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其稳 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另一方面,大模型在成本收益比、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在工业领域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小模型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在 特定场景和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模型则以其强大的泛化能力和处 理复杂任务的优势,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现着巨大潜力,两者将长期共存。0 积分 | 34 页 | 4.98 MB | 5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家园区开展试点建设。试点名单公布以来,生态环境厅、经济 和信息化厅加大指导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研讨、开展调研帮 扶、明确财政支持政策等举措推动试点建设。各试点园区紧扣 试点目标任务,细化实施方案,差异化探索和创新绿色低碳发 02 展场景业态,以试点工作助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为充分展示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进展与成效, 识别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汇聚更多资源投入试点建 个电子信息重点优质项目。 05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三)促进能源转型,深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试点园区深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 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发地热能、提高绿色电力购买比例等 举措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 创生态岛)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 泵+冷水机组+水蓄能”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供 邡经开区组织 20 余家企业开展绿色低碳管理培训;西昌钒钛 产业园常态化开展低碳宣传,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碳排放管理现 场培训。 二、试点建设优良案例 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过程中,在路径探索、场景打造、 投资融资、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管理机制等方面初步形成一 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优良实践模式和案例。 (一)创新建立绿色低碳准入机制 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制定《低碳企业准入清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发,识别了十七个重要性议题,向全社会传达了苏州工业园区将可持续发展议题全面纳入治理、战略、风险管理 的决心,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各类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行示范。 • 探索构建首套具有中国特色且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开发区ESG评价体系 白皮书首创性地结合了国际国内最新标准,探索构建经济开发区ESG评价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提请立项了 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该评价通则于2024年6月21日正式在中国标准协会 开发建设30年来,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三个超万亿的成绩: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园区开放程度、经济密度、创新浓度位居全国前列,初 步探索了一条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 “八连冠”,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图:工业园区区位图 经济指标 2023年数据(亿元人民币) 根据调研结果,园区制定了重要性议题矩阵,直观地展示了每个议题对园区及其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以及园区 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园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和需求。 厚积薄发 09 40 探索构建碳普惠体系 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实现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 化碳普惠体系,建设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 成立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为企业提 供“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认证” 一站式碳管理服务。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4 月前3
化工企业制造制造智能工厂的思考与实践What is it? How to do? o 智能工厂的新实践 SNCC model JIUJIANG practice 汇报目录 核心装备 智能国产化 探索新模式 8 家 领军企业 组成国家队 100 万吨 煤基烯烃装置 技术世界领先 2025 中国制造 工信部行动 神华宁煤:智能工厂新模式 服务商 愿景 国家 实验田 以降本提质增效作为核心目标: 将流程、技术、系统与人进行深 度融合为手段,探索创新企业运 营新模式。 模型是智能工厂的“大脑”:是 企业管理业务优化、流程化的基 础,是智能工厂关键技术攻关的 首要突破点。 标准化基础设施是保障:包括网 络规划(结构、安全等) 、硬件 设备规划、基础软件规划(操作 系统、数据库等)。 在实践中探索前行 智能工厂建设的几点体会 me10 积分 | 36 页 | 9.01 MB | 5 月前3
共 31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