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韦尔自动化《2024年智能制造现状报告》(第九版)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第九版年度 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全球制造商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来最大限度地 发挥劳动力潜力、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和实现 可持续增长 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欢迎阅读罗克韦尔自动化的《2024 年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正在创造工业运营的未 来。120 年来,技术固然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方法在世界各地和不同行业一再得 到验证。 并精心应用相关技术。随着技术应用的迅速加快,这一点变得更加重要,首先是 疫情的需要,其次是提高复原力的需要,最后供应链短缺也凸显了这一点。复原 力包括能够应对未来的这些短缺、应对普遍存在的熟练劳动力短缺以及创造更 具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我们的调查结果反映了这些观点。 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这些结果,并希望这份全球基准报告能为 2024 年的成功决 策提供指导,推动积极的业务成果,从而实现竞争优势、盈利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不断上升的网络威胁以及对风险和 复原力行动的影响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在 技术优先级排行榜上一路飙升,对嵌入这一变革性 技术的工业应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为了补充和扩大劳动力,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 器人 (AMR)、自动导引车 (AGV) 和可穿戴设备都 将在 2024 年技术投资的新领域中占据突出地位。 OT 和 IT 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数字和物理运营之 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更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0 积分 | 37 页 | 5.96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2025)较为弱势、对人才市场认 知不够明晰、招聘渠道的效率不及预期、高端人才的获取不达所需和招用人才的质量不合标准等现状的 存在,使得出海企业在人才吸引和获取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建议企业招聘前将目标国家劳动力情况、全 球人才分布和流动趋势纳入考量。 核心观点六 在完成海外人才招聘和入职环节后,企业会面临一系列管理海外员工的挑战,包括员工培训成本高 且专业培训机会不足、海内外员工薪酬和激励方式差异 实现国际化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通过出海,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 需求、技术标准和竞争态势,从而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制 造业的出海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布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劳动力、原材 料、技术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制造业企业出海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制造业企业出海对上下游产业链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对于上游供应商而 言,出海企业的需求增加 灵活用工数量平均后,东南亚以31.5%的占比成为中国制造业海外人才数量最多的地区,接 着是欧洲27%、北美12%、东亚8%、南亚7.5%。中东和大洋洲占比较低,为1.5%和1%。东 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且地理位置临近中国,交通 和物流相对便利,另外,一些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欧洲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一些高端人才可以采取项目式的雇佣,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提升10 积分 | 62 页 | 17.14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深刻改变劳动者工 作方式,催生了自主创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以工业机器 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拓展了劳动者 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塑造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一是推动技术创新方式变革。 数字经济通过重构和优化技术创新方式,加速颠覆性技术涌现,强化 创新协同效应,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技术创新向更大规模、 更高效率、更强协同的新范式演进。二是推动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数 产率水平仍不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依然较大。面向“十四五”攻 坚期,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新质 生产力动力变革。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以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推动新质生 产力要素变革。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数据健康有序流通,促 进数据资源高效利 (三)数字经济培育新型劳动者....................................................................... 11 三、数字经济塑造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 14 (一)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方式变革..........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势,预示着中 国设备更新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国内外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及相关服务行业而 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同时,这也将为促进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加速产业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在行业层面,中国设备更新行动涵盖了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能源、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如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交通领域的新能源转型、工业领域的 数字化转 转型,支持城市公交车、老旧船舶、柴油货车等更新换代与新能源动力转型,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 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到2028年,实现船舶运力结构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应用推广,重点区域老旧 机车淘汰,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应用,北斗终端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 放强度降低。 重点方向: ① 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鼓励更新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公交车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交车辆;研究制定新能源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政策。 ② 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国四标准车 辆;推广新能源营运货车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建设新能源车辆配套基础设施,如超充站、换电站、加 氢站。 ③ 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加快报废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运输船舶;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 输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的配套基础设施。 ④ 老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CCID CCID CCID CCID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国际化 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 动力电池:国际化投资热情高涨 光伏:全球造,全球卖 纺织: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国际化 产业篇 历史演变:制造业国际化的四个阶 段 内外双驱: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 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 风险挑战:地缘变局、蝴蝶效应、 市场风险 日本:先产品后产能、先大企业后 中小企业跟随、先劳动密集型后资 融支持不足也给光伏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 机遇:低碳化转型、技术优势、各国政 策支持给动力电池国际化带来机遇 挑战:合规审查力度加大、地缘政治风 新能源汽车 机遇:全球市场需求有巨大空间,我新能源汽车产业 同时兼具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 风险: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配套不完善阻碍企业国际 化步伐 动力电池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险加剧影响产业国际化10 积分 | 10 页 | 1.22 MB | 5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焦度较高的园区,加快推进晶硅光伏、锂电材料、动力电池等 产业建圈强链。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建成 15 吉瓦光伏切片、30.5 吉瓦电池片、16 吉瓦光伏组件、10 万吨三元锂电正极材料项 目,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突破 500 亿元,获评四川省绿色低碳优 势产业重点园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区累计签约动力电 池产业链项目 54 个、总投资达 1400 亿元,投产时代吉利动力 电池项目一期,2022 年动力电池产值约 700 700 亿元,入选四川省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荣获“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四川时代、宜宾锂宝、中车铁投、时代吉利四家企业获评“零碳 工厂”;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集聚天齐锂业、四川裕能等锂电 龙头企业,建成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锂电及新材料 产业实现年产值 163 亿元,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占比达 80%。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处于起步阶段的园区因地制宜发 展绿色经济、未来产业。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高 万元;四川青神经开区落实 914 万元资金用于 38 户企 业降碳能力建设;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四川海创尚纬新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乐山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融资 5.8 亿元支持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 开展低碳宣传。省级层面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 日等节点,分享近零碳园区优良实践案例,展示试点建设阶段 成效。天府总部商务区搭建“近零碳之路”展厅,汇集天府总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结晶,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制造业的智能化体系。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大 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出众的跨模态融合特性以及高效的智能决策 效能,日益成为推动工业智改数转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的工业大模型,仍面临工业数据多模态复杂性、模型可解释性不足以及应用成 本较高等挑战。为此,行业迫切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工业大模型技 术的有效落地与广泛应用。 制造业的竞争实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价值。 在工业 5.0 时代,智能制造已演变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工业大模 型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素之一,必将为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注入强劲动力,驱 动产业实现新跨越与新发展,在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中重塑格局,助力各国在新 工业时代的激烈角逐中抢占先机,推动人类工业文明迈向新高度,开创智能制 造的全新辉煌篇章。 1.1 工业大模型的核心术语界定 不确定性传播:测量误差的链式传导效应 1.2.2 模型架构 ◼ 混合架构 主流架构呈现"预训练+微调+物理嵌入"的混合模式: ➢ 基础层:基于 Transformer 的通用特征提取 ➢ 领域适配层:融入设备动力学方程、材料本构模型等机理知识 ➢ 任务特定层:面向检测、预测、优化等场景的轻量化模块 ◼ 实时推理架构 为满足产线实时性要求,架构设计突破包括: ➢ 动态计算图:根据输入数据复杂度自适应调整计算路径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仅要推动基础硬件资源的架构统一,或是实现资源的跨架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 | "IN" 数智时代 赋能园区转型 数智园区概况及发展趋势 | 3 数智化技术已经成为重塑产业发展模式、撬动经济发展的核 心动力,未来 10 年数字经济更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而数智园区作为数字经济的 “孵化池”、数智城市的 “缩影”,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数智园区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产业稳步增长,市 性伸缩,让网络和边缘侧可以更好地得到云端的赋能,最 终加速业务创新与价值变现。 • 从驱动方式来看,园区的发展驱动力从流程驱动转变成为 数据驱动: 在初级阶段的数智园区,强调的是流程驱动,即使用数字化 技术重塑园区的管理、运营流程。而在数智园区时代,数据 驱动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终极目标是构建数智化底座 以及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实现基于数据和规则模型,对园区 各项事务进行自动处理、自动管控、自动预测和自动决策, 过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园区建设以及产业分析和大数据产 品等方面与住建领域实现深度结合。 数智化技术的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数智园区的能力范围与服务边 界,并成为数智园区相对于普通园区最重要的特征,以及关键 的发展驱动力。推动基于创新技术的园区架构以及应用技术创 新,已经成为数智园区提升效率、活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数智园区内的关键技术包括: • AI AI 技术可以帮助园区构建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在决策支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5 月前3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5尽管欧盟的制造业在企业总量和技术创新方面落后 于中国,但近年来已经超过了美国,呈现良好发展 势头。关键技术集中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 3D打印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然而,对欧盟制造业来说,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劳 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与美国和中国相比,获得资金 的机会有限。 市场展望 —— 制造业的基本格局和趋势 TELENOR IoT |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5 美国 2024年,美国延续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举措, 中国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在2024年亚洲新兴制造 业指数中稳居榜首3。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 超过4.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 重约30%。尽管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监管复杂性 等挑战,但由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和技术 娴熟的劳动力,中国制造业仍然极具竞争力。在数 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巩固 了中国作为领先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潜在商机 尽管存在经济不确定性和持续挑战,世界各地的制0 积分 | 17 页 | 2.17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iresearch.com.cn 软通动力 软通动力具备软硬全栈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软通动力(301236)是国内领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具有软硬全栈的数字化技术产品和服务,能为企业提供软件与数字技术 服务、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其服务客户遍布海内外,覆盖通信、互联网、制造、金融、 物流、能源等10余个行业领域。 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软通动力凭借全面的数字化产品和服 强大的合作生态等,重点为汽车制 造、智能终端等制造业领域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制造和供应链赋能、工业数据治理、AI应用部署、5G工厂等 来源:企业访谈,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软通动力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APaaS 层 研发设计 订单管理 供应商管理 收货管理 库存管理 生产加工 成品发运 市场营销 运营监控 数据集成采集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清洗 数据加工 数据同步 www.iresearch.com.cn 软通动力 为制造业客户提供由轻量化专业模块组合而成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软通动力针对制造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一次性投入大、业务/流程复杂、注重效益提升等特征,从业务、数据、供应链、客户、研发等 多维度进行企业诊断,理清不同模块、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关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共 28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