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
1.27 MB
43 页
0 下载
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2024年9月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 (2024 年)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名声明 原“集智”蓝皮报告更名为“集智”专题报告。“集智” 专题报告将聚焦于特定领域或主题的深入探讨,提供更为专 业和集中的内容分析。 前 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 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 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的前沿阵地,本质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 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报告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全方 位深度研究。 数字经济为生产力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供基础。一是催生新型 劳动对象。数据要素成为劳动对象的新组成部分,数据与传统劳动对 象相互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满足 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物质基础。二是塑造新型劳动资料。数字 经济推动劳动资料从实体形态向虚拟形态延伸,全方位深化拓展劳动 资料的作用范围,劳动资料分布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三是培育 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深刻改变劳动者工 作方式,催生了自主创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以工业机器 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拓展了劳动者 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塑造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一是推动技术创新方式变革。 数字经济通过重构和优化技术创新方式,加速颠覆性技术涌现,强化 创新协同效应,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技术创新向更大规模、 更高效率、更强协同的新范式演进。二是推动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数 据提高生产要素组合替代能力和有效产能,在传统要素的基础上,为 企业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同时,数字经济减少生产要素配置摩擦, 使要素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三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 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 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总的来看,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 显著成效,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全要素生 产率水平仍不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依然较大。面向“十四五”攻 坚期,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新质 生产力动力变革。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以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推动新质生 产力要素变革。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数据健康有序流通,促 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三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 载体变革。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以生产关系适应性优化,推动新 质生产力制度变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 经济融合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目 录 一、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1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1 (二)新质生产力“33131”理论框架............................................................... 2 (三)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二、数字经济重构新质生产力三大要素.................................................................... 4 (一)数字经济催生新型劳动对象..................................................................... 5 (二)数字经济塑造新型劳动资料..................................................................... 7 (三)数字经济培育新型劳动者....................................................................... 11 三、数字经济塑造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 14 (一)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方式变革........................................................... 14 (二)数字经济推动生产要素配置优化........................................................... 19 (三)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26 四、以数字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30 (一)数字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 30 (二)强化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支撑作用................................................... 31 图 目 录 图 1 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 3 图 2 数据要素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 20 图 3 要素可替代性增加实现同等产量所需成本降低............................................ 23 图 4 要素可替代性增加同等成本下可实现产量增加............................................ 24 图 5 数字化推动价值曲线从“微笑”走向“沉默”............................................ 27 图 6 数字经济与非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 ................................. 31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1 一、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要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 成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话时,习近平 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 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 强发展新动能。”202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 月 31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表 重要讲话,回顾总结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 果,客观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素,全面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习近平总 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 点”。3 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被列 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 月 20 日,总书记全国两会后 首次考察,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 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7 月 18 日,党的二 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2 “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 率”。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我们 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从去年 9 月在 黑龙江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 新质生产力”,从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和两会期间强调要“因 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 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既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又创新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 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新质生产力“33131”理论框架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作为社会制度变 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波 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 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33131”框架, 即——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 大动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三大要素”, 以创新为“一个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一个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3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1 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 (三)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 契合,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 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其重要举措之 一。《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 年)》显示,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型经济形态,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 引擎。2016-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 14.3%,是同期全 球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 1.7 倍。 数字经济为生产力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供基础。一是催生新型 劳动对象。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对象发生质变,数据要素成为劳动对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4 象的新组成部分,数据与传统劳动对象相互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 象,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塑造新型劳动资料。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变 革,数字化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迭 代更新的劳动资料。三是培育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 数字技能,推动劳动者向更高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转变。同时,以 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拓展 了劳动者的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为生产力三大动力的培育塑造提供源泉。作为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不仅优化了三大生产要素, 还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 突破,能够在传统生产要素配置的边际效应递减时实现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通过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进而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二、数字经济重构新质生产力三大要素 生产力系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等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合存在。在不同时代,生产力三大 要素的内涵变化及组合结构的不同,都将推动形成新的现实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5 (一)数字经济催生新型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开展劳动生产的对象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基础, 是实现生产的必要前提。机器化大生产时期的劳动对象往往是指自然 资源、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质资料。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对象发生质 变,数据要素成为劳动对象的新组成部分,数据与传统劳动对象相互 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满足更加多 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物质基础。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劳动对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成本不断降低,生产主体能够以较低 的边际成本获得海量数据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被加工、改造或服 务的目标,由传统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实体性对象,扩展到数据等非 实体性对象。5G、物联网、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使得 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输更加便捷和高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 数据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从海量数 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工业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 字化生产工具的普及为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广泛基础。例如, 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对交通数据这一劳动对象进行收集、开发利用和有 效分析,能够根据车辆通行密度合理进行道路规划,实现即时信号灯 调度,扩大已有线路运行能力,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数据作为新型劳 动对象的作用不断凸显。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成为国家基础 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作为新型劳动对象参与物质生产和价值 创造过程。数据要素非竞争性、可复制性的特征,使其能够突破传统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6 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限制,消除要素传统配置方式与需求错位对经济增 长的制约,为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 据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反映了随 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的 客观现实。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 万多家调研企业中,存储数据的企 业占比由 2021 年的 49.6%提升至 2022 年的 79.2%,将数据用于提升 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劳动对象不断涌现。太阳能、风能、氢能、 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以及碳纳米材料、仿生材料、光电子材料等 新材料,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能源和材料储量不足、不可再生、对环境 破坏严重的缺点,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 色低碳转型。以新材料为例,超级钢、电解铝、低环境负荷型水泥、 全氟离子膜、聚烯烃催化剂等新型劳动对象的创新突破,不断拓展生 产领域的边界,促进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产业发展。例 如,第三代铝锂合金成功在国产大飞机上实现应用,第二代高温超导 材料支撑世界首条 35 千伏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上网通电运 行。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 5 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 2023 年 10 月,我国新材料领域建 立 7 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 35 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一 批重大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涌现出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释放出巨大生产效能。 数据与传统劳动对象相互融合构成新型劳动对象。传统的劳动对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7 象包括煤、石油等自然资源,还有钢材、零部件等经过加工而得到的 产品。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丰富传统劳动对象的范围,还能大幅提高传 统劳动对象的附加值,通过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全链赋 能、系统增效,倍增传统劳动对象的价值效用,以乘数效应实现全要 素生产率的提升,持续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例,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集成物理模型、传感器数据、运行历史等多源信 息的虚拟系统,能够实时反映对应物理实体的状态、变化和行为。通 过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为产品设计、生产、 维护等各个环节提供数字化支持,在多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产过程中,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时反映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和产品 质量,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并进行处理,降低生产成本和废品率。在设 备维护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构建设备 的虚拟模型,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帮助企业提前进行维 护,避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停机情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 性。例如,汽车制造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虚拟汽车模型,通过模 拟汽车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汽 车制造业的传统劳动对象是汽车及其组装零件,虚拟环境中进行的新 车研发及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转变为数字孪生体。 (二)数字经济塑造新型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 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的性质和特征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工业经济时代,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8 机器放大了劳动者体力,延伸了劳动者感官,极大增强了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数字经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供了迭代更新 的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从实体形态向虚拟形态延伸。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变革标 志着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深刻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发 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成为基础设 施。工业经济时代,依托于机器和厂房的生产过程往往在特定物理地 点发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 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 基础设施,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基础设施像水、电、公 路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41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解码DeepSeek构建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