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文档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VIP文档

1.22 MB 10 页 0 下载 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ptx
3
概览
及应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二 O 二五年四月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国际化 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 动力电池:国际化投资热情高涨 光伏:全球造,全球卖 纺织: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国际化 产业篇 历史演变:制造业国际化的四个阶 段 内外双驱: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 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 风险挑战:地缘变局、蝴蝶效应、 市场风险 日本:先产品后产能、先大企业后 中小企业跟随、先劳动密集型后资 本技术密集型 经验篇 德国:以坚实的工业基础与细分制 造领域的持续深耕,推动“德国制 造”国际化 韩国: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和 完善支持制造业国际化的相关制度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政策篇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增强前瞻性、扩大融合性、提高抗 压性、优化系统性 思路 架构 整体篇 • 制造业国际化起 步期 • 工业制成品快速 增长 , 但一般贸 易仍然占据主要 位置 • 对外投资方面 , 逐渐从贸易、 航 运、 承包工程和 餐饮等扩展到制 造业领域 • 制造业国际化进 入以产品出口为 主的快速发展期 • 出口方面 , 形成 了以劳动密集型 代工贸易为主的 出口模式 • 制造业国际化进 入产品出口与对 外投资并行的均 衡扩张期 • 工业制品出口增 长 7.1 倍 , 制造 业对外投资净额 增长 12.9 倍 • 2013 年 , 以 “一带一路 ”倡 议的提出为新起 点 , 我国制造业 国际化发展进入 转型升级期 , 对 外开放的广度和 深度将进一步拓 展 第三阶段 ( 2001-2012 年) 当前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的新格局 出口贸易的转变 • 贸易总量看 ,工业制品出口额突破 3 万亿美元 ,工业制品 成为我货物贸易出口的绝对担当 • 贸易方式看 ,一般贸易进入快速增长 ,加工贸易增长较慢 , 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 • 产品结构看 ,高技术产业出口占比继续增长 ,“新三样” 展现新优势 • 出口目的地看 ,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占 比持续上升 对外投资的转变 • 投资总量看 ,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存量进入千亿美元级别 • 投资类型看 ,我国绿地投资成为制造业国际化主要选择 • 投资领域看 ,从资源能源、纺织服装逐步转向电子、汽车和 新 能源等领域 • 投资目的地看 ,从周边国家为主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 欧洲和北美地区 ,地区日益多元化 • 投资模式看 ,新能源汽车、 电池等部分领域凭借领先优势实 现 反向技术国际化、标准国际化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第四阶段 ( 2013 年至今)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已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划分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分为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均衡扩张期、转型升级 期四个阶段 第二阶段 ( 20 世纪 90 年 代) ID CCID CCID CCID CCID 第一阶段 ( 20 世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 末) 从外部看 大国担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以 WTO 为代表的多边贸易 体 制面临挑战,我国必须成为全球化的支持者与维护者 因势而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根据形 势 动态调整 应对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愈演愈烈,部分企业面临着高关税、 供应链溯源等压力 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优势产 业 有能力走出去, 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降低成本:丧失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走出去重 塑 竞争力 贴近市场:海外市场较大,部分企业加快海外投资布局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从内部看 当前我国制造业国际化是“内外双驱”共同作用的结果 ID CCID CCID CCID CCID 地缘变局:大国博弈带来的政治风 险 • 美国对华形成“贸易收紧—投资收紧—出口管 制、经济制裁等间接干扰”的分层次递进式遏 制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三角贸易: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墨 西哥面临阻碍 市场风险:部分国际化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 境 偏弱、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趋势下 ,外需不足增加我纺织、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国际化难 度 • 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较弱 ,涉及行政效率、基础设施、腐败、 融资等多个方 面 •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制造业国际化布局步伐 大国博弈带来的地缘风险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最大风险 蝴蝶效应: 俄乌、 中东等地军事冲 突与风险的持续外溢 • 军事冲突对东道国的直接影响最为明显 , 出口 和 投资全面缩减 • 地缘冲突影响海上通道通行 , 全球航运市场备 受 冲击 • 俄乌冲突推升全球国际化进入大合规时代 , 我 国 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 启示:建立产业国际化布局监 测 机制,保障关键环节留在国 内; 鼓励企业协同国际化,建 立信息 共享等企业海外投资保 障体系; 完善企业海外投资融 资制度,助 力企业更好走出去 • 教训: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制 造 业外迁加重日本对海外市场 的依 赖 德国 • 启示:以产业政策精准引导,积 极壮大产业人才队伍,鼓励企业 加强国际化合作 • 教训:业务转型缓慢,传统制造 业优势渐失;对外部能源过度依 赖,产业发展面临掣肘;创新相 对不足,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 • 启示:建立和完善促进制造业国际 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力扶持龙头 企业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制造 业 国际化的支援制度 • 教训:忽视对国际收支的风险管控, 降低了企业投资收益;企业盲目投 资扩大规模,导致生产经营发生困 难 韩国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日本、德国、韩国促进制造业国际化的启示与教训 ID CCID CCID CCID CCID 日 本 光伏 机遇:绿色转型加速、技术与产业链优势、“一 带一路”倡议带动基建设施建设支撑光伏产业国 际化 挑战:以技术专利、碳排放等为重点的新型贸易 壁垒加大光伏国际化的不确定性,海外配套和金 融支持不足也给光伏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 机遇:低碳化转型、技术优势、各国政 策支持给动力电池国际化带来机遇 挑战:合规审查力度加大、地缘政治风 新能源汽车 机遇:全球市场需求有巨大空间,我新能源汽车产业 同时兼具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 风险: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配套不完善阻碍企业国际 化步伐 动力电池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险加剧影响产业国际化 重要矿产 机遇:资源紧缺、消费市场庞大、 行业处于逆周期并购其带动重要 矿产国际化 风险:资源民族主义上升、资源 国政局不稳定等是矿产国际化主 要风险 纺织 机遇:“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海 外市场对技术资本合作需求、跨境电商平台 提升出海效率助力纺织产业国际化 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纺织服装传统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重点产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市场需求不振抑制产业国际化 加强谋篇布局,增强制造业国际化前瞻性 01 02 • 把握市场为主原则推动制造业国际化 • 积极谋划提前布局,与目的地国家产业发 展形成错位的发展格局 • 构建制造业国际化“负面清单”,预先明 确国际化“底线” 构建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制造业国 03 04 • 完善包含金融、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制造业国际化 服务体系,提高制造业国际化的综合效率 • 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提高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国际化,加强提高海外园区共 系统性 际化的 扩大制造业国际化的融合性 • 加快推进政府间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 现合作共赢 • 构筑畅通高效、开放包容的全球产业链 供应链新体系 • 积极对接和融入全球标准,以“标准” 国际化带动“产品”国际化 依托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抗压性 •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国际 化 竞争力 •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深度挖掘我 制 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增强前瞻性、扩大融合性、提高抗压性、优化系统性 ID CCID CCID CCID CCID 建服务水平 u 2024 年 9 月创刊 ,突出理论性、 权威性、 指导性、 实践性。 u 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的重要阵地 , 开展学 理研究的重要载体 , 展示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跟踪交流新一轮科技 革 命和产业变革动态趋势的重要平台。 u 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企业家和高校、科研院所师生等读者 群体 , 设置“重要论述”“特约文章”“探索实践”“专家论坛”等栏 目。 联系方式: (010)88558650 (010)88558656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工信部机关刊《新型工业化》 ID CCID CCID CCID CCID 期刊官微 扫码订刊 思想, 还是思想, 才使我们与众不同 研究, 还是研究, 才使我们见微知著 赛迪研究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 27 号院 9 号楼 12 层 邮政编码: 100846 联 系 人:关兵 联系电话: 13810581440 网 址: http://www.ccidthinktank.com 电子邮件: guanbing@ccidthinktank.com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0 页, 还有 8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