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低空空域管理与安全体系演进趋势研究:“规则的天空”-艾瑞咨询-50页
2.45 MB
50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规则的天空” ©2025.08 iResearch Inc. ——中国低空空域管理与安全体系 演进趋势研究 摘要 本报告聚焦“十五五”(2026—2030 年)关键窗口期,立足低空经济由“点状示范”向“网络 化、规模化、常态化”跃迁的中观治理议题。不同于市面上强调技术路线或单一应用的研究,本报告以 规则先行—协同共治—稳步扩容为主线,将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差异化实践贯通,围绕“规则从何而 来、如何落地可执行、谁来协同治理、怎样形成规模化供给”四个核心问题展开系统分析。在审视欧洲 U-Space 强调市场化服务和美国 UTM 侧重分布式协同的治理经验与教训后,本报告认为中国路径选 择将更具特色,需在集中统一监管与市场化服务供给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本报告的核心判断是:“十五五”的成败取决于三大关键变量——规则统一的速度、区域协同的 深度、市场应用的广度。为此,报告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以下三项差异化贡献: 一是构建了“十五五” 三步走战略路线图与阶段化 “政策工具箱”,明确了从近 期(2026—2027 年)以“沙 盒监管”完成规则验证,到中 期(2028—2029 年)以“标 准统一”打通跨域互联,再到 远期(2030 年)以“平台一 体化”实现全域融合的推进 路径。 本报告面向政策制定者、产业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提供可对标、可考核、可复制的行动方案,力 求在坚守安全底线内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使低空经济最终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 是 深 入 剖 析 了 低 空 “新基建”的投入产出模型 与地方政府的实施策略,首次 对城市级低空基础设施的投 资体量(初期约 2-6 亿元)进 行了估算,并对“国资引领” 与“市场主导”两种投资模 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地方政 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经济性 参考。 二是系统性解构了“军 —地—民—企”四方协同治 理的内在逻辑与核心瓶颈,并 进一步具象化为以“权责清 单+流程泳道图”为基础,最 终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 办、统一留痕、快速裁决”的 高效协同机制,旨在有效降低 制度性交易成本。 战略路线图与政 策工具箱构建 内在逻辑与核心 瓶颈解构 投入产出模型与 实施策略剖析 1 第一章 引言:为何“天空的规则”是核心命脉 ....................................................................... 2 1.1 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与新质生产力内涵 ............................................................................. 2 1.2 核心矛盾:释放经济潜力与保障绝对安全的平衡博弈 ....................................................... 3 1.3 规模化发展的前提:规则是产业腾飞的唯一跑道 .............................................................. 4 1.4 本报告研究范畴、核心问题与分析框架 ............................................................................. 4 第二章 中国低空空域管理的演进与现状 .................................................................................. 7 2.1 历史沿革:从“严格管制”到“协同管理”的三阶段改革 ................................................ 7 2.2 现行法规与管理框架解析 ................................................................................................... 8 2.3 区域实践对比:三大模式的探索、分工与协同 ................................................................ 10 第三章 低空安全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 ............................................................................ 14 3.1 安全体系的“人-机-环-管”四要素模型及新维度............................................................. 14 3.2 飞行器安全:适航审定(TC/PC/AC)的核心作用与中国优势 ........................................ 15 3.3 基础设施安全:从“参数对齐”到“治理达标”............................................................. 16 3.4 运行安全与人员安全 ........................................................................................................ 17 3.5 网络与数据安全:低空智联网面临的新型安全挑战 ......................................................... 18 第四章 现状总结:当前面临的核心瓶颈与挑战 ..................................................................... 20 4.1 法规之困:从“无法可依”到“规则难通” .................................................................... 20 4.2 技术之困:从“参数竞赛”到“治理能力短板”............................................................. 20 4.3 管理之困:从“职责不清”到“协同流程割裂”............................................................. 20 4.4 市场之困:从“需求不足”到“网络未成” .................................................................... 21 4.5 社会之困:从“公众疑虑”到“信任缺失” .................................................................... 21 第五章 未来空管蓝图:构建智慧空中交通的数字底座 ........................................................... 24 5.1 国际对标:U-SPACE/UTM 理念、教训与中国路径选择 ................................................... 24 5.2 中国方案:低空智联“四张网”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核心 .................................................. 25 5.3 关键使能技术与产业格局 ................................................................................................. 26 5.4 国内 UTM 与核心安全系统主要技术供应商格局分析....................................................... 27 5.5 通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演进:从“管道”到“平台” ..................................................... 27 第六章 重塑安全范式:迈向“主动、智能、可信” .............................................................. 30 6.1 主动安全:基于数字孪生的风险预警与应急预案仿真推演 .............................................. 30 6.2 智能安全:飞行器自主感知、决策与避障技术的发展路径 .............................................. 30 6.3 可信安全:从飞行安全到低空安防,构建一体化反制与加密体系 ................................... 30 6.4 责任与保险:构建适应新业态的风险分担与化解机制 ..................................................... 31 目录 2 6.5 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理” ................................... 31 第七章 演进路线图:通往“规则天空”的三步走 .................................................................. 33 7.1 近期(2026—2027 年):试点探索与规则验证 ............................................................... 34 7.2 中期(2028—2029 年):网络互联与商业推广 ............................................................... 34 7.3 远期(2030 年):全域融合与智能协同 ........................................................................... 35 第八章 低空“新基建”的投入产出分析与地方政府实施策略 ...................................................... 37 8.1 城市级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估算 .................................................................................. 38 8.2 低空经济对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 38 8.3 先行城市的投资模式案例研究与策略建议 ....................................................................... 40 8.4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展 .................................................................................................... 40 第九章 结论与战略建议 ........................................................................................................ 41 9.1 对政策制定者:聚焦四大优先行动 .................................................................................. 42 9.2 对产业投资者:把握节奏、优化赛道、强化风控............................................................. 42 9.3 对行业参与者:内化合规、聚焦场景、珍视数据............................................................. 43 9.4 最终展望:规则的天空,普惠的未来 ............................................................................... 43 法律声明 .............................................................................................................................. 45 版权声明 .............................................................................................................................. 45 免责条款 .............................................................................................................................. 45 联系我们 .............................................................................................................................. 45 第一章 引言:为何“天空的 规则”是核心命脉 本章要点: ⚫ 战略价值:低空经济作为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 型代表,其核心内涵体现在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及产业深度转 型升级三个层面。它不仅自身拥有广阔前景,预计在 2030 年达到 2 万 亿元市场规模,更与商业航天、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存在高度战 略协同,是构筑未来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环。 ⚫ 核心矛盾:产业发展的核心博弈在于平衡产业界“放得开”的经济诉求 与管理层“管得住”的安全要求。十五五期间,这一矛盾的解决路径, 是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顶层设计紧密衔接的“阶段性平衡”,其底层 逻辑为“安全边界前置、产业扩容后置”,即治理能力的提升速度决定 空域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 核心论点:与地面经济不同,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是一套清晰、 完备、高效的天空规则。天空不是可以随意驰骋的旷野,而是需要被精 确管理的公共资源。本报告的研究将围绕规则这一核心展开,探究其如 何从顶层法规、运行规章到技术标准,共同构筑产业腾飞的唯一跑道。 第三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2 第一章 引言:为何“天空的规则”是核心命脉 1.1 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与新质生产力内涵 2023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 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更是历史性地被写入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高层定调,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从地方性的产业探索,上升 为国家级战略部署。低空经济,作为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通常指距正下方地 平面垂直距离 1000 米以内(根据不同地区和场景需要可扩展至 3000 米)的低空空域的飞 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被普遍认为是“新质生产力” 的典型代表。 图 1-1:低空经济新维度 其“新质生产力”内涵体现在多个层面: ⚫ 技术革命性突破:低空经济的发展是航空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以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其涉及的分布式电力推进(DEP)、高能量密 度电池、先进飞行控制、轻量化复合材料、高集成度航电系统等,均是前沿技术的集成 创新。它并非传统通用航空的简单延伸或电动化,而是在动力范式、能源形式和控制方 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它将“低空空域”这一长期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通过技术 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化为承载经济活动的新空间,实现了对传统三维空间的有效拓展, 极大地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这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拓展,更代表着一种全新 的资源观,即向“天”要效益、要发展,从而有望突破超大城市因地面交通拥堵、物理 边界扩张受限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瓶颈,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维度。 1.1 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与新质生产力 内涵 3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极长,横跨一、二、三产业,呈现出高度的融 合性。上游包括新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铝合金)、核心零部件(如动力电池、 电机、飞控芯片、传感器)、研发设计与软件开发。中游为整机制造、系统集成。下游则 涵盖了基础设施(起降场、通信网络)、运营服务、飞行保障、金融租赁、检验检测、人 才培训等海量服务业态。 它的发展将有力带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催生出空中通勤、 即时物流、应急救援、空中测绘、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海量新业态,形成“低空+”产业集 群,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市场对低空经济的潜力抱有极高期望。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测算,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 模已超 50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截至 2025 年 8 月,行业综合测算显示市场规模已 接近 9000 亿元,增速快于早前预测。预计到 2025 年底有望突破 1.6 万亿元,到 2026 年突 破万亿元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到 2030 年有望达到 2 万亿元,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 元。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则预测,到 2026 年,中国低空 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 10664.6 亿元。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则预测,全球 UAM(城 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在 2040 年将达到 1 万亿美元,到 2050 年更是高达 9 万亿美元,并 强调中国市场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城市密度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将占据全球近四分之 一的份额。 1.2 核心矛盾:释放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0 页, 还有
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中国政务行业大模型发展洞察 艾瑞咨询【29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