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空中交通管理与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4.20 MB
49 页
0 下载
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低空经济空中交通管理与 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体系 建设 01 低空经济 概述 02 空中交通 管理剖析 03 新 一 代低 空 飞 行 服 务体系建 设 04 三者关系 阐述 05 相关话题 拓展 目录 01 低空经济概述 经济形态本质 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了低空基础 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 等多个领域。它依托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 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 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相关产 业协同发展。 产业关联特征 低空经济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 显著特点,与新材料、导航定位等 7 大产 业链紧密相连。例如,在飞行器制造过 程 中,需要用到先进的新材料来减轻机身 重 量、提高飞行性能;而导航定位技术 则为 低空飞行提供了精确的位置信息, 保障飞 行安全。 低空经济定义与内涵 1 2 国家立法推进 2025 年 2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 修 订草 案 ) 》提请审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发展写入法律体系。 草案聚焦明确空域管理框架、推动通用航空发展、规范 无人机应用等六大方面,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法律保障。 政府公告引导 国务院、民航局等多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建设 方案,全方位引导低空经济发展。这些政策文件推动了 装备创新应用、构建了法规标准体系,促进了通用航空 业的发展,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情况 细分领域贡献 不同细分领域对低空经济规模的增 长做 出了不同贡献。例如,物流配送领域发 展较为成熟,业务量不断增加, 成为低 空经济规模增长的重要支撑;而 城市空 中交通领域虽然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体规模增长 2024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 5000 亿 元,年均增速保持在 25% 以上。 2025 年预 计将达 8500 亿元,第一季度,低空经济 规模已达 3800 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 的 态势。 发展现状与规模 应用场景及细分领域发展态势 物流配送场景 物流配送是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目前已取得了显著进展。顺丰旗下丰翼科技 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累计在全国开通 500 余条 低空物流航线,运输近 520 万件货物;美团无 人机截至 2024 年底开通 53 条航线,累计配送 订单超 45 万单。该领域面临超视距导航技术 瓶颈,采用平台服务订阅制商业模式。 城市空中交通场景 城市空中交通场景具有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潜 力,但目前成熟度相对较低。其发展受电池能 量密度限制,采用分时租赁商业模式。例如, 一些企业正在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 以实现城市内的快速通勤,但在技术 和市场推广方面仍面临挑战。 · 02 空中交通管理剖析 ·CNS 系统 ( 通信、导航、监视 ) ·##### 通信系统功能 · 通信系统基于航空电信网 (ATN) 实现地空、地地及空空之间数据通信传输,主要使用高频 数据链 (VHF&HF) 、 卫星通讯,或通过 S 模式二次雷达数据链建立不同终端间数据通信 通 道。例如在航班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通过通信系统与地面管制员实时交流飞行信息。 ·##### 导航系统作用 系统组成 导航系统用于飞行器定位、航向控制及导航,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仪 表着陆系统、高频导航及距离测量设备等,提供飞行器安全、高效航行所需的位置及 方向信息。如飞机在跨洋飞行时依靠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身位置。 ##### 监视系统原理 监视系统追踪飞行器空中状态和运动模式相关数据,通过雷达、自动相关监视、多雷 达跟踪等技术提供飞行器航行中必要信息。比如机场的雷达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机场 周边飞行器的位置和动态。 CNS 系 统 ( 通信、导 航、监视 ) 系统组成 ##### 信息处理功能 ATM 系统基于 CNS 系统提供的数据,构建信息综合处理集成平台,为飞行器提供 整 合后的信息。例如将通信系统传来的飞行计划、导航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监视系 统的 实时状态信息进行整合。 ##### 流量控制措施 ATM 系统 ( 空中交通 管理 ) 系统组成 02 ##### 规划分配方案 ATM 系统规划分配方案,对空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例如根据不同类 型的飞行任务,如商业航班、通用航空飞行等,分配不同的空域区域。 01 ATM 系统制定流量控制措施,以避免空中交通拥堵。比如在繁忙的空 域,根据航班数量和飞行需求,合理安排航班的起降时间和航线。 ATM 系统 ( 空 中 交通管理 ) 系统组成 03 塔台管制设在机场,负责维持机场飞行秩序, 指挥飞机的滑行和起降,防止飞机之间发生碰 撞。例如在大型机场,塔台管制员要同时指挥 多架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确保机场运行的高效 和安全。 在中国,塔台管制范围通常为 100 公里左右。 在这个范围内,塔台管制员对机场周边的飞 行 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管制任务划分 塔台管制 ##### 管制范围界 定 ##### 机场秩序维 持 ##### 过渡区域管制 进近管制对处于塔台管制范围和区域管 制范围之间的进场或离场飞机实施管制。 它起到了连接塔台管制和区域管制的过 渡作用,确保飞机在不同管制区域之间 的平稳过渡。 进近管制范围有时可达 180 公里以上, 可 包括几个机场。例如在一些机场密 集的 地区,进近管制需要协调多个机 场的进 场和离场航班。 # # # # 管 制 范 围 延 伸 管制任务划分 进近管制 区域管制由区域管制中心执行,使航路上的飞 机之间保持安全间隔,能对飞机实施竖向、纵 向或横向调配,以避免碰撞,确保安全。比如在 繁忙的航线上,区域管制员要实时监控飞机的 位置,及时调整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 区域管制负责较大范围的空域管理,涵盖了多 个机场和航线。例如一个区域管制中心可能负 责管理一个省或几个省的空域。 管制任务划分 区域管制 ##### 大范围管理职 责 ##### 航路安全保 障 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低空空域划设标准,加 快推动飞行基本规则等涉及低空飞行管理法规 的制修订。使低空飞行管理有法可依,规范飞 行活动。 健全法规标 准体系 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领域相关法规标准研究 制定,涵盖飞行安全、数据隐私、市场准入等 方面。例如,制定无人机飞行安全标准,保障 飞行安全。 ##### 推动法规制修 订 ##### 制定行业标准 建设方向 03 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体系 建设 信息系统搭建成果 完成国家信息管理系统、 7 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 32 个飞行服务站建设,上 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低空飞行监管、服务的全覆盖。 例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 状 态 。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建成通用机场 449 个,为低空飞行提供了基础的起 降场 地。这些机场分布在不同地区,逐步完善了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网络。 已取得成果 优化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参与方 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中的责任和义务。 确保在飞行活动中,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 及时追溯责任。 ##### 完善责任体 系 强化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同,理顺行业 内部职责分工,推动形 成建设合力。例 如,民航部门与交通、 公安等部门加强 合作,共同解决低空飞 行管理中的问题。 ##### 制定总体规划 面向未来千万级乃至更大规模无人机和 有人机融合飞行需求,制定实施国家低 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总体规划。明 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步骤,为体系建设 提供宏观指导。 ##### 加强部门协同 建设方向 强化顶 层设计 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低空空域划设标准,加 快推动飞行基本规则等涉及低空飞行管理法规 的制修订。使低空飞行管理有法可依,规范飞 行活动。 健全法规标 准体系 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领域相关法规标准研究 制定,涵盖飞行安全、数据隐私、市场准入等 方面。例如,制定无人机飞行安全标准,保障 飞行安全。 ##### 推动法规制修 订 ##### 制定行业标准 建设方向 将航路规划、空中避障、空域管理、交 通 管制等低空飞行要素高效贯通,实现 “ 一站式”服务与监管。让用户可以在一 个平 台上完成所有相关业务的办理。 # # # # 实 现 高 效 贯 通 建设综合 监管服务 平台 ##### 整合现有资源 整合通航运行的三级飞行服务体系以及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建 设 低 空 飞 行 国 家 综 合 监 管 服 务 平 台 。 将 分 散 的 资 源 进 行 整 合 , 提 高 管 理 效 率。 建设方向 组织编制低空飞行航图,建立低空三维数字 化网格化地理信息系统,加大低空飞行情报、 气象等产品供给。为飞行活动提供准确的信 息支持。 05 ##### 强化人才培养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适航标准、审 定模式与技术,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培养更 多专业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人才,确保体系 的正常运行。 01 04 加强基础能 力建设 03 06 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完善通航机场、临 时起降点、飞行服务站等规划建设。 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布局基础 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建设方向 ##### 提升数据服 务 #### 完善设施规 划 02 04 三者关系阐述 1 2 保障飞行安全 空中交通管理通过对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调配,确保飞 行器之间保持安全间隔,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例如在 繁忙的低空物流配送场景中,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可以精 确监控每一架无人机的位置和飞行轨迹,防止它们相互 干扰,保障货物安全送达。 提高运行效率 合理的空中交通管理能够优化飞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减 少飞行器的等待和延误时间。以城市空中交通为例,通 过科学的流量控制和航线规划,能让电动垂直起降飞行 器 (eVTOL) 更高效地完成通勤任务,节省乘客时间。 空中交通管理对低空经济的保障作用 空中交通管理对 低空经济的保障 作用 维护空域秩序 空中交通管理明确了不同类型飞行活动的空域使用 规则,避免了空域的混乱和无序。比如在旅游观光 飞行和农业植保飞行同时存在的区域,空中交通管 理可以清晰划分各自的空域范围,确保各类飞行活 动有序进行。 推动产业协同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促进了低空经济各产 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它将飞行器制造、 运营服务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 完整的产业链。比如,飞行服务站可以 为飞行器制造商提供飞行数据反馈,帮 助其改进产品性能。 提供信息服务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能够为低空飞行活动 提供全面的信息,如气象信息、空域使 用信息等。在应急救援飞行中,准确的 气象信息可以帮助救援飞行器选择最佳 的飞行路线和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促进资源共享 该体系整合了各类资源,包括机场、起 降点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例如,多个低空物流企业可以共享通用 机场的设施,降低运营成本。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对低空经济的支撑作用 拓展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拓展了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飞行服务体系的应用场景。从最初的通用航空飞行, 拓展到物流配送、城市观光等多个领域,促使二者不断适应新的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促使技术创新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对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 飞行服务体系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相 关技术的创新。例如,为了满足大规模无人机物 流配送的需求,促使研发更先进的通信、导航和 监视技术。 完善法规标准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促使相关部门完善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飞行服 务体系的法规标准。如针对新兴的城市空中交 通模式,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运营标准。 低空经济发展对二者的推动作用 05 相关话题拓展 空中运输服务模式 提供空中出租车按需出行服务,收取高额费 用;利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开展城市观光旅 游服务获利。例如一些旅游景区推出的直升 机观光项目,吸引游客体验低空飞行的乐趣。 快递服务合作模式 企业与电商、物流公司合作,利用无人机运 输小件货物。如顺丰旗下丰翼科技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累计在全国开通 500 余条低空 物流 航线,运输近 520 万件货物;美团无人机截 至 2024 年底开通 53 条航线 累计配送订单超 低空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 个 Ⅱ 低空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 01 、培训认证服务模式 成立飞行培训学校,为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与认证,收取学费和认证 费用,还可与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项目。比如为物流企业培训专业 的无人机操作员。 02 、 数据服务模式 利用无人机等进行数据采集,为地理信息、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 据服务,出售数据报告或提供定制化分析服务。例如通过无人机对 农田进行测绘,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低空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 软件与系统服务模式 开发飞行管理、无人机调度等软件,为企业提供系统集成、软件许可和技术支持服务,也可定 制开发。如一些科技公司开发的无人机调度系统,能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平台服务模式 搭建无人机服务平台,连接客户、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通过收取交易佣金、会员费和广告费 等盈利。例如某无人机服务平台,整合了多家物流企业和无人机运营商的资源。 产品销售与租赁模式 销售和租赁无人机及配件,提供配套服务和售后支持,还推出飞行、运营保险等产品及融资服 务。比如一些无人机制造商不仅销售无人机,还提供租赁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部门规章细化管理 在人员资质、经营许可、安全保卫和适航规定等方面, 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如《民用航空器驾驶员 合格审定规则》规范驾驶员执照颁发与管理;《民用 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 ( 暂 行 ) 》 对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进行规范。 国家层面立法推进 2025 年 2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 修 订草案 ) 》提请审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发展写 入法 律体系。草案聚焦明确空域管理框架、推动通 用航空 发展、规范无人机应用等六大方面,是具有 战略意义 的“里程碑”事件。 低空经济的政策法规环境 政府公告引导发展 国务院、民航局等多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建设方案等,全方位引导低空经济 发展。如推动装备创新应用、构建法规标准体系、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等。 地方专项法规护航 多地制定或计划制定专项法规,兼顾“管得住”与“放得开”。 2025 年 2 月 28 日 起,《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无锡、苏州等地也在推进相关 立法工作。这些法规明确禁止非法采集和处理数据,同时支持无人设备在多 场景应用。 低空经济的政策法规环境 低空经济的政策法规环境 两会聚焦法规完善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受代表委员关注。 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任提出制定专项法律,明确 空域使用权限与安全责任划分;全国政协委员李 养民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体系, 明确低空空域使用权和管理权归属,加强部门间 协作与信息共享。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需求 通信技术需求 通信技术是低空飞行器与地面数据传输 基础,网联化是发展方向,可传输飞控 数据、图像视频等。不同应用场景对通 信要求不同,如城市巡查任务中,飞行 器在 300 米以下高度运行,获取 4K 高清图 像需约 25Mbps 上行带宽,且网络延迟要 小于规定标准。 感知技术需求 感知技术是飞行器环境认知核心。通过 雷达、卫星、航空摄影、地面传感器等 多源数据融合,让飞行器实时感知周围 环境。通感一体是低空探测和感知的技 术发展方向,用于低空监管和航线保护 场 景 。 低空飞行服务体 系建设的技术需 求 管控技术需求 管控技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运行。构建统一管控平 台,汇聚飞行器起飞申报、飞行路径、空域使用等 信息,对非法飞行进行识别和反制。合作类无人机 引入高精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并上报信息,非 合作类无人机通过基站主动发送探测信号感知位置, 精度在 10-20 米。 低空通导监技术需求 传统通 / 导 / 监已适配民航需求,但低空 经 济的无人飞行、超视距运行等对其提 出更 高要求。新技术融合应用受各地重 视,如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ADS-B) 、 北斗 数据链、通信感知一体化 (ISAC) 等。 基于 5.5G 基站的通感一体技术可解决低 空 飞行监视、管控不足,成为 ADS-B 和 雷 达的有效补充。 导航技术需求 导航技术为低空飞行提供关键支持。物流 运输、应急救援等低空场景对飞行器实时 精确定位和复杂环境稳定导航要求高,传 统高空卫星导航在城市环境定位精度不 高,而 5G+ 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可实 现 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需求 低空飞行器制造技术 01 、小型化与微型化技术 美国“黑黄蜂“微型无人机重 33g, 续航 25 分钟,可传实时视频和高 清图像且噪音小。我国大疆创新的 Mavic 系列消费级无人机,便 携 性和性能出色,赢得全球市场认可。 02 、 长续航能力技术 以色列“苍鹭” TP 无人机可连续飞行超 24 小时。我国航天科工集团 “彩虹“系列无人机能长时间飞行,用于边境巡逻、气象观测等。 01 网络集群化技术 美国海军“洛基”无人机编队可自动组队执行任务,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持下的集群化 无人机系统,在军事演习中协同作战能力卓越。 02 智能化与自主化技术 大疆创新 Mavic 系列无人机有避障功能,广泛用于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 低空飞行器制造技术 低空飞行器制造技术 人工智能 (AI) 集成技术 大疆创新和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物流配送、 图像识别等领域成就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9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2025年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协同驱动新质发展白皮书
低空经济无人机采购投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