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迈向零排放货运:新能源重卡应用初探-行业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Services. United Nations, 2024, https://doi.org/10.18356/9789263113634.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激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当 前全球气温已比工业革命前高出 1.3°C,而保持现有政策轨迹或将导致本世纪末温升达 2.6°C至 3.1°C 1。当气 温升高 3℃ 2025/5/7 10:37 11 货主端 碳减排目标(减少碳排放,履行 ESG 或可持续发展承诺)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绿色形象,获取更多商业机会) 总部或其他内外部需求(内外部要求或更倾向选择低碳运输) 长期成本优化(降低燃料、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 政策合规要求(满足法规要求,如低排放区、碳排放限制等) 政策激励支持(享受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等) 0% 多重压力背景下,推动绿色运输转型的主要考量。 物流运输服务端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绿色形象,获取更多商业机会) 碳减排目标(减少碳排放,履行 ESG 或可持续发展承诺) 长期成本优化(降低燃料、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 客户需求(客户要求或更倾向选择低碳运输) 政策合规要求(满足法规要求,如低排放区、碳排放限制等) 政策激励支持(享受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等) 其他 12 新能源货运的市场驱动力30 积分 | 15 页 | 36.74 MB | 5 月前3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中国“双碳”目标对国内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2020 年,中国按照《巴黎协定》“反映最大力度”的要求, 更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将达到 25%左右。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HSBC 工业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全国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 IEA)统计,我国工业生产部门碳排放量占所有排放源排放量的比例从 1990 年的 71% 上 升至 2018 年的 83%。作为国家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钢铁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筑材料行业、化工行业能耗 的降低对中国低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2021 行业节能、增绿、降碳的要求趋于清晰、严格。工业行业企业主动制定减碳目标,有利于在目标制定和执行过程 中夯实碳数据基础,提高碳管理能力,在满足行业、地方转型要求的基础上,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行性。 基于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特性,在寻求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和项目较难获取绿色金融支持。目前国际上已有部分 国家和地区出台转型金融指南,在指导转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落地的同时,对企业的气候转型计划、转型目标设 定和气候转型路径提出具体要求。0 积分 | 13 页 | 1.80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全球减碳压力 · 全球减碳目 标差距 · 欧洲绿色政策“松绑” · 中国绿色政策逐步加码 2) 物流业碳排放情况 1) 全球能源与排放情况 持续严峻的减碳压力 · 全球能源情况 · 全球碳排放情况 ·LOG2025 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物流业碳排放情况 2024 年全球能源需求加速增长 (2.2%), 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1.3%) · 2024 -1 …… ……………… -2 ……………………… IEA.CC BY 4.0. 2 024 年全球碳排放量继续攀升,总量达到 378 亿吨,全球碳达峰仍未到 2024 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了 0.8%, 达到 378 亿吨。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长继续与全球经济增长脱钩: 2024 年全 球经济 增长超过 3% 。 资 料 来 源 : 国 际 能 源 署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从能源类型看:天然气和煤推动了排放量的增加,天然气成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2024 年,天然气排放量增加了约 2.5%(1.8 亿吨 COze), 成为全球碳排放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屡管在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创纪录 的背景下,航空排放飙升了 约 5.5% 。石油使用排放量的适度增长主要是由于石化原料 占 石油使用总量增长的 70% 。 ·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9 2.1 关于做好 2025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9 第三编 国家各部委文件...................... .................................................................80 3.13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民用建筑钢构件碳排放计量标准(征求意见 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储能等调节性 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 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制度。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 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六)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撑、区域创新与全国统筹协同推进的碳市场碳金融协同作用体系,碳市场从蹒跚 学步到稳健前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参与者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制度创新的 蓬勃活力与市场发展的无限潜力。 碳市场通过赋予碳排放权以商品属性,将环境成本转化为经济信号,为企业 减排提供持续动力,碳金融则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与资本力量的整合,为碳市场 注入流动性、效率与韧性。这本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报告,精心梳理了中国 我国碳金融市场最新进展........................................................................................23 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23 2.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新启动 碳金融作为连接绿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关键纽带,其发展程度深刻影响着各国在 全球绿色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碳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 肩负着重大责任。自 “双碳” 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已连续运行 1263 天,累计成交配额 6.30 亿吨,成交额达 430.33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头之 一。因此,科学地评估园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成 为了“双碳”战略下一个重要的话题。对此, 我们建立并使用了中国园区低碳发展进程评估 框架(PDI),从表现力、发展力和影响力来 全方位衡量园区低碳发展的成效,希望可以为 园区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对 32 个园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园区在低 碳发展上普遍面临的三方面挑战: • 驱动力不足:当前,园区对自身碳排放的掌 握情况差异较大,碳盘查动力多源自政策压 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及国际合作 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实体产业减排 在产业上通过结构调整和增进协同,解决化工材料等 上游产业降碳难度高的问题 在能源上,推动清洁替代和能源微网建设 通过循环改造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试点园区表现 优于非试点园区 园区碳盘查尚未全面铺开,主要是头部园区与“两高” 园区在探索 数字化平台渗透率不高,园区对于低碳监管力度较弱 3 “碳达峰、碳中和”是关系未来四十年中国经济社 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数以万计的园区是中国工 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它们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 业总产值,同时也贡献了全国近三成的碳排放量 1。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 年基于 2ºC 温控目标的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为了评估中国产业园区当前的低碳发展进程,本白皮 书建立并使用了中国园区低碳发展进程评估框架(PDI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30%);碳关税(CBAM)过渡期于 2024 年 12 月结束前,欧盟议会通过修正案, 将征收范围从钢铁、铝等 6 类扩展至机械部件(含电机、齿轮箱)、合成氨及部 分塑料制品,并设定 2027 年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不得高于欧盟同类产品 15% 的硬性约束,中国钢铁企业为达标需额外承担每吨 120 欧元(当前中欧碳价差约 85 欧元)的成本溢价,预计对欧出口份额将缩减 20%-30%。美国《清洁竞争法案》 国务院统筹 引领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央 地联动形成政策矩阵,围绕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政策框架。立 足经济社会系统性绿色变革,通过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 转型等创新机制,加速构建资源集约型空间格局、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革新 清洁化生产模式和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 更广维度迈进。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 发展机制,分阶段提出了 2030、2035 年 发展目标。 2024 年 8 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 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 度体系工作方案》 要求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 规划,明确了“十五五”时期要建立强度 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 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 制度,强调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4 年 8 月 底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信部等九个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 化和林业 废弃物及其他 11% 当前,交通运输仍是全球增长最快 的碳排放源之一。 2023年,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 达到约84亿吨,较2010年提升近 20%。 欧洲环境署预测,除非采取有效措 施,否则到2050年,物流将占全球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 ◼ 不论是控制升温1.5℃还是2℃,2030年和2035年碳 排放与巴黎协定目标差距仍然存在。 将变暖限制在2°C以内: • 2030年的年碳排放量需要减少14亿吨CO2e,低于 当前无条件NDCs(国家自主贡献)声明 • 2035年的年碳排放量需要减少14亿吨CO2e 将变暖限制在1.5°C以内: • 2030年的年碳排放量需要减少18亿吨CO2e 2e • 2035年的年碳排放量需要减少29亿吨CO2e 为实现巴黎协定的2℃和1.5℃温控目标,2035年全 球温室气体排放需较2019年水平分别减少 37% 和 57%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01 02 03 04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20 积分 | 113 页 | 22.17 MB | 4 月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年开始 - 苹果 , 迪士尼 , HBO 和其他宣布视频 流媒体订阅服务 , 与 Netflix 、亚马逊和 YouTube - 多家媒体重复声称来自法国智囊团 “观看 Netflix 30 分钟产生的排放是 就像开车 4 英里一样。 "6 但同样 , 估计是完全 错误 (这更像是在 10 到 100 码之间行驶) , 这是由于 有缺陷的假设和转换错误的混合 , 智囊团 最终在一年后纠正。7 随着最近对人工智能 模型制定能源透明度标准。 寻求关于能源透明度的自愿承诺 基础模型。 . . 考虑 AI 法规对 能源使用。 使用 AI 使政府运营脱碳。 关于 AI 的能量使用和碳排放的事实 准确估算 AI 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 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具有挑战性 , 因为这些计算 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 , 包括有关芯片的详细信息 , 冷却 使用的系统、数据中心设计、软件、工作负载和能源 用于发电。这个问题不是 准确地说 , 经验数据是有限的 , 最有用的数据是 通常是专有的 , 而且技术变化如此之快 , 甚至 准确的数据很快就过时了。9 然而 , 一些研究试图量化当前和未来的 人工智能系统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不幸的是 , 一些 最初的估计已经陷入了与过去早期研究相同的陷阱 关于数字技术的能源使用 , 并产生了误导 估计。这些研究通常考虑 AI 所需的能量 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分为两个阶段 : 1) 训练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利用新一代ERP解锁未来的优势 32 2025年趋势追踪 趋势6 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数据驱动的优势 39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影响: 发展有效的再培训策略 46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协作应对气候变化 54 趋势 9 使ESG策略更加以价值为导向: 驱动目标与进展 61 趋势 10 创造自然竞争优势: 将自然融入采矿和金属的价值 68 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77 展望2025年,矿业及金属企业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 下,企业正快速重塑其供应链,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与新出现的合作关系。随着碳中 和中期目标的逼近,那些承诺于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正致力于推动可再 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如何在人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有效 的管理措施,以提升运营效率,依然是企业面临的持续挑战。 新时代领导力将是企业把握新兴机遇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 影响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趋势 9:使ESG策略更加以价值为导向 趋势 10:创造自然竞争优势 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作者与致谢 趋势 1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依托前瞻性 领导力, 打造韧性组织 作者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共 35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