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二)丰富落地场景,构建多元支撑“应用格局” ……… (三)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点面结合“管理格局” ……… 四、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稳步提升 …………………………… (一)加强碳足迹国际规则趋势研判和引导 ……………… (二)积极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 ………………… (三)充分发挥各类平台沟通协调作用 …………………… 五、 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 产品碳足迹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运输分销、使用消费到最 终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 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基于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 规则频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24 年政府工 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中 分享碳足迹工作实践和经验,生态环境部组织撰写了本报告,重点从建立健 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介 绍相关工作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 前 言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工作,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帮助 企业应对国际新形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双碳”目标 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碳金融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7 6. 碳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展.....................................................................................27 (三) 我国碳金融市场主体能力建设进展 .36 (二)构建多元化碳金融生态产品,激发市场创新活力..................................................36 (三)进一步完善碳定价形成机制,接轨国际标准 ......................................................36 (四)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护航碳市场发展 ............. ;基础设施 配套需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效率有待提升;风险对冲产品品种较少,难以有效 应对市场风险;“双碳” 项目收益周期长、回报率不稳定,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 性;我国碳定价与国际市场的差异,为我国碳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带来了影响; 传统高能耗经济模式的惯性,也给低碳转型带来了一定阻力;碳金融能力建设仍 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深入研究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跟踪政策动向与技术创新方向,提炼规律性认知,构建兼具理论深度 与实践价值的体系化框架,为产业界提供可参考的行动坐标。 本蓝皮书作为双碳领域阶段性研究成果,虽经严谨编撰仍难免疏 漏,恳请各界不吝指正;文中数据皆引自政府官网、国际组织报告、 相关企业年报、官方公告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因统计口径差异或信息 更新延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祈各界同仁理解包涵。研究团队将持 续跟踪产业动态,滚动更新研究成果,通过蓝皮书版本迭代为双碳进 综述:碳达峰碳中和在探索中砥砺前行 ............................................................................. 1 (一) 国际双碳战略动态调整,气候与政治经济博弈交织 ............................................. 1 (二) 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和地方积极探索 .... 59 (三)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效应倍增 ........................................................... 59 (四) 碳治理国际化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 60 (五) 产业低碳转型正从局部优化升维至全链重构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综 合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上下游各环节,强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 实现价格合理形成、利益协调共享、民生有效保障、监管高效透明。坚持问题导向、改革 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破解价格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 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制度。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 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六)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 强化企业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综合评估成本变化、质量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群众承受 能力,健全公用事 发展新能源、循 环利用、节能环保、节水减污等产业,扩大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快文旅与科技及 相关产业融合,培育文化创意、电竞娱乐、冰雪经济、演艺、赛事等业态,结合落实过境 免签政策支持开展国际旅游服务,扩大文旅就业机会。布局培育便民生活圈、商品集散中 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夜经济”等消费场景,发展数字消费,带动商贸领域就业。 利用相关引导基金,促进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 也在督促并提示国央企及在港上市企业重视减碳信息的有效披露。在国际与国内气候变化共识的大背景下,工业行业企业 具有多类动因积极参与设定、披露及对外沟通减碳目标。 作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相关的有效信息之一,减碳目标已经被纳入全球多地证券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 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或扩大重要客 户份额。 以碳为核心之一的气候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全球合规监管趋势 5 4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 HSBC 工业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全国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 IEA)统计,我国工业生产部门碳排放量占所有排放源排放量的比例从 1990 年的 71% 上 升至 2018 年的 83 过程 中夯实碳数据基础,提高碳管理能力,在满足行业、地方转型要求的基础上,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行性。 基于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特性,在寻求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和项目较难获取绿色金融支持。目前国际上已有部分 国家和地区出台转型金融指南,在指导转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落地的同时,对企业的气候转型计划、转型目标设 定和气候转型路径提出具体要求。 气候转型计划、转型目标和转型路径三者之间密切关联0 积分 | 13 页 | 1.80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LOG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 制造业密集型增长 能源强度改善放缓的原因: • 极端 分扭 转,导致一些地区更多使用效率较低的燃料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1 2 3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01. 02.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 PCAF • • • • • • • • • • · LOG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 • • 03 碳嵌入机制 • • ◼ 欧盟拟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实现到2040年 90%的减排 ◼ 中国绿证交易市场 “量价齐升”,市场活跃度提升 2050 • 7 2 2040 1990 90% • ◼ 抵消策略延伸至价值链上下游20 积分 | 113 页 | 22.17 MB | 4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5 1.4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 16 2.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 . . . . . . . . .. 48 rmi.org / 5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6. .国际经验启示和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6.1 农村能源合作社国际经验启示 .................................................. 70%4;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截至 2025 年初, 全国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天然气工程 66 处,总池容量超 156 万立方米,年产生物天然气达 1.25 亿立 方米 5。 近年来,在国际气候治理与国内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农村地区正经历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从中央到地 方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规划。2018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河 南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3.2% 3% 2.2% 2% 1% Total energy demand GDP Electricity demand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能源强度改善下降到 1 .2%,2024 年下降到 约 1% 。 能源强度改善放缓的原因: ·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 制造业密集型增长 IEA.CC BY 4.0.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 极端气温能源需求增加 (2024 年为有记录 以来第 二热的年份 ) h include the demand for fuels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从能源类型看:天然气和煤推动了排放量的增加,天然气成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2024年欧洲低碳政策新趋势:企业转型策略与实践报告欧盟能源总司长 北京,7月 2024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arbon Neutrality Expo (Shanghai, June 2024) 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 上海,6月 Visit to Suzhou High- Speed Rail New Town (Suzhou, May 2024) 考察苏州高铁新城 苏州,5月 Engagement Policies and Actions to Reinforce Cooperation in Line with China’s 30/60 Goals and the EU Green Deal 1、向国际审定与核查机构全面开放自愿碳 市场准入,提升审定核查服务质量 2、推动碳市场机制、可再生燃料政策与国 际气候标准接轨,促进跨境自愿碳信用交 易 3、制定先进产能碳排放标杆值,拓展绿色 融资渠道,协调跨省产业转移以助力低碳 III • 于2023年11月通过 • 到2030年实现交通领域温室气体强度降低14.5%或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9%(成员国自主选择) • 扩大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应用范围,从道路和铁路燃料扩大至国际海运和航空领域。 12 欧盟气候政策“网” 政策名称 目标 措施 废弃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 推动可持续废物管理,减少 资源浪费,促进循环经济0 积分 | 15 页 | 2.48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QKD)、抗量子密码学(PQC)到二者融合的技术升级。同时,全球主 要经济体根据各自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基础,也在探索多元并进的安全防护 模式;而在量子传感领域,针对于各物理量的测量均已实现了跨越式进化, 即国际计量标准量子化,目前各项传感技术正从传统的单点应用向网络化 协同迈进。 本报告综合了从北美、欧洲、中国到亚太各区域的全球量子科技产业 发展现状与趋势,系统梳理了量子计算、量子安全与量子传感三大核心领 构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在安全中推动发展,在伦理中寻求创新平衡。 展望未来,2025年或将成为全球量子科技产业的“临界点”。各国政 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正以战略定力和前瞻视野,加速推动量子技术从实验 室到产业链的转化,并不断重塑国际技术标准与竞争格局。 我们相信,只有跨越技术壁垒、打破传统零和竞争思维,才能为人类 开启前所未有的认知边界和产业新纪元。 正如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未来已在眼前...... 序言 光子盒研究院 哈佛大学展示了一个由基于纳米光子金刚石腔中硅空位色心的多量子比特寄存器组成双节 点量子网络,并与电信光纤网络集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 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 量子网络 2024年,量子安全领域在量子密钥分发、抗量子加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三个 方向持续发力,推动多技术融合、应用落地。此外,量子通信网络不断扩展,相关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共 40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