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VIP文档

2.11 MB 27 页 0 下载 3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建设进展报告 ( 2 02 5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生 态 环 境 部 二 ○ 二 五 年 六 月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目 录 前 言 …………………………………………………………… 一、中国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二、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 (一)编绘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 (二)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体系 ………………… (三)加快产品碳足迹因子和数据库研发 ………………… (四)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 三、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格局 ……………………………… (一)强化政策协同,打造同向发力“支持格局” ……… (二)丰富落地场景,构建多元支撑“应用格局” ……… (三)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点面结合“管理格局” ……… 四、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稳步提升 …………………………… (一)加强碳足迹国际规则趋势研判和引导 ……………… (二)积极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 ………………… (三)充分发挥各类平台沟通协调作用 …………………… 五、 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 (一)加强人才培养,确保“有才可用”…………………… (二)健全计量体系,确保“准确测量”…………………… (三)提升质量水平,确保碳足迹数据“安全可靠”……… 展 望 ……………………………………………………………… 附 件 ……………………………………………………………… 1 2 4 4 6 10 11 14 14 16 16 18 18 19 20 21 21 21 22 24 25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 产品碳足迹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运输分销、使用消费到最 终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 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基于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 规则频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24 年政府工 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产品碳 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联合 14 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的实施方案》,编绘并推动落实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 和“施工图”,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为系统总结 2024 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向社会各界 分享碳足迹工作实践和经验,生态环境部组织撰写了本报告,重点从建立健 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介 绍相关工作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 前 言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工作,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帮助 企业应对国际新形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双碳”目标 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明确提出建 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任务要求,开展顶层谋篇布局,对碳足迹工作提出新部署 和新任务。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部署相关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 理体系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 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推动规则衔接互认等方面对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 行了部署。《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国办发〔2024〕39 号) 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相关任务要求,加快推进碳足迹工作。 全方位融入“1+N”政策体系任务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制定重点行业和 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以及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相关要求。《2030 年 一、中国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3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 号)提出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以及探索 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相关任务。在《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 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推进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碳达峰 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 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2024—2025 年 ) 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中,均对加强碳足 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4 经过持续推进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初步建立。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 指南》(GB/T 24067-2024)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 供指引和方向,截至 2024 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 达 70 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100 余项;反映国内实 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及时发布,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保障。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迎来良好开局。 (一)编绘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 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2024 年 5 月,生态环 境部联合 14 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抓规 则标准和因子数据“两大基石”,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重点行业企业 先行先试,指导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三项制度”, 编绘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二、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5 专栏一 全面、统筹、协同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节选) 2024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等 15 个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 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 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实施 方案》任务清晰、分工明确、措施细化,注重国内统筹和国内外衔接, 是开展碳足迹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实施方案》从管理体系、工作格局、规则互信、能力建设 四个方面明确了任务分工,按照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最大合力要求, 与现有碳足迹政策实现了衔接和延伸,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 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 一是强调全链条覆盖。碳足迹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不同生 产环节,需从全链条开展工作指引。《实施方案》清单式列出 22 项主要任务,覆盖了核算规则、核算因子、标识认证、分级管理、 信息披露等产品碳足迹工作全流程以及基础能源、原材料、中间 品、制成品等全链条产品,从财政金融、贸易产业、应用场景、 政策协同等全方位、多角度为碳足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并提出 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人才培养、数据质量管控、计量支撑等多层次、 多领域保障服务,体现了对碳足迹工作各环节的“全覆盖”。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6 二是统筹多主体参与。碳足迹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 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实施方案》 充分听取和吸纳了各方意见,由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涉及 19 个 部门具体工作,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各项任务,最大程度 构建多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体现了对碳足迹工作 的统筹考虑和相关主体的“总动员”。 三是注重国内外协同。产品碳足迹是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关注 重点,需在工作落实中做好国际国内协同。《实施方案》坚持主 动作为、务实合作,按照研判、交流、对接、合作的逻辑,在加 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与大多数国家,特别 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并积极参 与国际规则制定,体现了国内国际工作的“共促进”。 (二)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体系 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2024 年 8 月发布的《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 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国家标准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 原则和量化方法等,填补了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为各方研究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7 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 确定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具体包括使用全生命周期 的视角、功能或声明单位、迭代的方法、科学方法的优先性、完整性、 一致性、统一性、准确性、透明性和避免重复计算等; ● 规定了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的 4 个步骤、生命周期的 5 个阶段,以及 产品种类规则编制要求、核算边界选取原则、计算方法等内容; ● 提出了产品碳足迹报告要求以及基本内容; ● 规定了鉴定性评审、产品碳足迹声明和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框架等内 容,为后续实施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指引和保障。 明确标准制修订规范。2024 年 12 月 28 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 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 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要求,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 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团标、行标和国标互相衔接、同向发力。《产品碳足迹核 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提出四方面 20 条重点工作任务。 ● 明确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路线与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明确碳足迹核算 标准制定路线,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文本、核算边界、活动数据获取 和因子数据质量要求,加强碳足迹核算数据质量管控工作等内容。 ● 协调各类碳足迹核算标准协同发力。包括稳步推进碳足迹国家标准制 定,明确碳足迹行业标准制定重点,规范碳足迹地方标准,探索制定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8 新兴领域碳足迹团体标准,鼓励链主企业研制碳足迹企业标准,定期 开展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后评估工作。 ● 促进碳足迹核算标准有序衔接和实施应用。包括完善碳足迹核算标 准协调机制,加强碳足迹行业标准跨部门协调,完善碳足迹团体标 准评价采信机制,促进碳足迹核算标准有效应用,加强碳足迹核算 标准宣贯培训。 ● 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国际交流衔接。包括加强国内外碳足迹标准协 调衔接,积极参与碳足迹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碳足迹标准国际交流 合作。 编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原材料、“新三样”、 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碳足迹核算标准,持续推动“新三样”、 电子信息、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等量大、面广、出口多的重点产品碳足 迹国家、行业标准立项和团体标准编制发布,开展船舶制造、交通运输、畜产 品等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完成典型船舶产品核算方法检验。组织相关行业企 业开展海上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等企业标准研制。截至 2024 年底,6 项 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发布,67 项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立项研制,100 余项 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 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征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研究课题,印发配套标准编制指南,发布 15 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 标准推荐清单 ( 第一批 )。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9 专栏二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产品 T/CISA 469-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电炉短流程钢铁产品 T/CISA 470-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铁合金 T/CISA 472-2024 T/FIAC 0005-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乙烯 T/CSPCI 70011-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水泥 T/CBMF 277-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石灰 T/CBMF 287-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平板玻璃及制品 T/CBMF 278-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建筑卫生陶瓷 T/CBMF 284-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岩(矿)棉及其制品 T/CBMF 282-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铅锭 T/CNIA 0259-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锌锭 T/CNIA 0260-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工业硅 T/CNIA 0257-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阴极铜 T/CNIA 0258-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锂离子电池 T/CQAE 12002-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移动通信手持机 T/CCSA 607-2024 说明: 1. 对应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国家标准为准。 2. 标准文本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主页查阅。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0 因子(kgCO2e/kWh) 输配电(不含线损) 0.0036 (三)加快产品碳足迹因子和数据库研发 研制并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于 2025 年 1 月 17 日联合发布 2023 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此次电力碳足迹 因子数据发布既是填补国内数据空白、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积极推动我 国碳足迹管理和数据国际衔接的迫切需要,又是夯实我国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基础因子数据、顺利开展中下游产品碳足迹核算的重要基础。 因子(kgCO2e/kWh) 全国 0.6205 表 1 2023 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 表 3 2023 年输配电碳足迹因子 因子(kgCO2e/kWh) 燃煤发电 0.9440 燃气发电 0.4792 水力发电 0.0143 核能发电 0.0065 风力发电 0.0336 光伏发电 0.0545 光热发电 0.0313 生物质发电 0.0457 表 2 2023 年主要发电类型电力碳足迹因子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1 推动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2025 年 1 月,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数据库第一版正式上线,作为该因子库建设关键模块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模块” 已完成初版设计,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开展煤炭、油气等 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鼓励各部门、行业协会、企业 组织开展产品碳足迹因子测算工作,推动构建上游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图谱,加 快建设国家层面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锂电池、光伏、电子电气等产品碳足迹 数据库及核算平台,其中电子电气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已纳入 6000 余条碳足 迹背景数据。引导成立汽车绿色低碳标准化研究工作组,指导研究汽车和动力电 池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积极探索开展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工作。 (四)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探索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2024 年 8 月 30 日,市场监管总局、生 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产 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拟通过开展试点,引导政府、行业、 企业等各层级力量广泛参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 提下,以实践为基础推动建立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经自愿申报 和专家技术评审,围绕锂电池、光伏、钢铁、电子电器等产品形成产品碳足 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2025 年 3 月,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通用实施规则(试行)》,明确了认证的适用范围、认证模式、认证流程、 标识样式及管理要求等关键内容,对于规范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活动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2 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试点产品 区域 1 北京市 电子电器(计算机) 海淀区 2 天津市 光伏产品 滨海新区、北辰区 木制品 北辰区 3 河北省 钢铁 唐山市、邯郸市 纺织品 保定市(高阳县) 4 山西省 钢铁(法兰) 忻州市 5 内蒙古自治区 纺织品(山羊绒产品) 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阿拉善盟 电解铝 通辽市 6 辽宁省 钢铁(菱镁制品) 营口市、鞍山市、丹东市、抚顺市 7 上海市 钢铁 宝山区 电子电器(电机) 闵行区 8 江苏省 锂电池 常州市 光伏产品 盐城市 9 浙江省 纺织品 绍兴市、温州市(苍南县) 木制品 湖州市 10 安徽省 锂电池 合肥市 光伏产品 合肥市、滁州市 11 福建省 锂电池 宁德市 纺织品 泉州市(晋江市) 12 江西省 锂电池 宜春市 13 山东省 轮胎 以东营市、威海市为主导,联合青岛市、 烟台市、济宁市、枣庄市 电解铝 滨州市、聊城市、烟台市、潍坊市 14 河南省 电子电器(防爆电气、电机) 南阳市 15 湖北省 锂电池 荆门市 16 湖南省 钢铁(粗钢) 湘潭市 钢铁(轧辊) 株洲市 17 广东省 锂电池 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 肇庆市、汕头市 电子电器(空调) 佛山市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电解铝 百色市 表 4 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3 19 重庆市 电子电器(笔记本电脑) 璧山区、高新区 20 四川省 光伏产品 成都市 电子电器(新型显示) 成都市 21 贵州省 锂电池 贵安新区 轮胎 贵阳市 22 云南省 电解铝 昆明市 磷铵 昆明市 23 甘肃省 锂电池(铜箔产品) 兰州市 光伏产品 酒泉市 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水泥 银川市 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电子电器(变压器) 昌吉回族自治州 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试点产品 区域 引导产品碳足迹披露工作。2025 年 2 月,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关于促 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提出“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信息 披露相关标准,引导和支持企业披露产品层面碳排放信息”。财政部等部门 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统筹推进国家统一的 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规范企业温室气体等可持续信息披露。中国证监 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编制印发《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5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