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 研究报告 2023 年 9 月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 煤控研究项目 )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 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国际环保 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 作为课题协调单位,与政府智 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 20 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 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 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 了重要作用。 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 《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执行摘要 《双碳背景下发电侧储能综合价值评估及政策研究》简版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 研究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2023 年 9 月 ii 目录 摘要 iii 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2.1 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2.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研究 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关键问题分析 8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4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营活动。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废弃物处理。此外, 碳信用(CCER、碳汇等)和绿电/绿证,可作为信息项进行统计,两者都可实现环境权益价 值。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种类分为CO 及非CO 温室气体(CH4、N2O、HFCs、PFCs、SF6等), 本报告仅针对CO 数据管理进行制度设计。 图1-2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示意图 1.3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 08 2 地区能源平衡表 电力公司按要求统计填报 燃气公司按要求统计 全社会用电量P407表 燃气公司统计 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 地区能源平衡表 企业大多未统计,地方主管部门数据 可得性较差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相关表格 废弃物处理 工业 企业按要求填报 205-1表(城市生活垃圾) 表2-1 现有统计体系碳数据来源及落实情况 信息项 碳信用 绿电/绿证 国内绿证 国际绿证 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填报情况待落实 标准/指南名称 发布方 核算边界 核算方法 温室气体种类 园区适用性 核算类别 国家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地理边界 排放因子法 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农 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 重点核算区域内的直接排放,未 考虑间接排放 CO 2、CH 4、N 2O、 HFCs、PFCs、SF6 省份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4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 1 (一) 零碳数据中心 .............................................1 (二) 温室气体 .................................................2 (三) 碳排放 .................................... 可供从事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技术选型、 工程实施、运行管理等人员参考。 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零碳数据中心 零碳数据中心是指对其在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交易等方式进行抵消,实现总碳排放 为零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应采用绿色先进节能技术及节能管理手 2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段不断降低碳排放,对以碳交易方式进行碳排放抵消的,其比例宜 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给出持续改进的、以技术手段实现零碳 的优化方案。 (二)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 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 态成分。本文件中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 (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4 月前3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和绿色园区规划建设、园区循环化改 造实施方案编制,企业清洁生产研究,环境风险管理与控制研 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区域和园区绿色发展报告编制的科 研教育与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 《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执行摘要 《双碳背景下发电侧储能综合价值评估及政策研究》简版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1 研究背景 2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 区,同时也是工业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聚集区”。以降碳为导向,以减煤为核心, 开展江苏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对全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总体水平进行全面 摸底,对省内典型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是明确江苏省“十四五” 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煤炭消耗量为 0.60 吨 / 万元,高于上海市的 0.43 吨 / 万元、广东省的 0.47 吨 / 万元,工业减煤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1 本节碳排放数据计算采用世界资源研究所编制《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 v2.1》,只计算能源活动排放 的二氧化碳;数据来源为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 本节中碳排放量考虑电力调入调出的影响;原油视为生产原料,不再计入碳排放。 5 57505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4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旨在为苏州工业园 区建设“近零碳园区”提供指导,形成近零碳发展的园区路径。“近零碳”是实现碳中和 的必经之路,强调通过各种努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的动态过程。我 们在研究中界定了“近零碳”的内涵和条件。 研究面向苏州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需求,基于能源消费历史数据,构建了苏州 工业园区碳排放分析预测 较难实现。综合考虑现实可操作性、政策导向等,实现园区近零碳排放是当前园区控碳工 作更为合理的主攻方向。所谓“近零碳”,是介于低碳和零碳之间的概念,与低碳强调相 对减排、零碳强调碳排放量绝对值为零不同,近零碳更强调通过各种努力实现温室气体排 放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的动态过程。“近零碳排放”将比“低碳”更为严格。 本研究将“近零碳”界定为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并通过研究验证未来园区发展能否达到近 零碳状态,导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采用脱碳/碳削减 技术 - 到 2040 年,CCUS 技术将捕捉 20%的 CO2,非二氧化碳削减 技术将捕捉 16%的非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到 2050 年,CCUS 技术将捕捉 60%的 CO2,非二氧化碳削减 技术将捕捉 48%的非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到 2060 年,CCUS 技术将捕捉 100%的 CO2,非二氧化碳削减 技术将捕捉 80%的非二氧化碳温 室气体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国能源署(dena)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CECEP咨询公司)合作实施。该项目的目标是为 城市片区或工业园区制定高效和可持续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并明确现有的--和经济上有意义的--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 发行方 中德城镇节能示范项目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号 塔园外交办公楼2‒� 邮编:������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Torsten Space Index 建筑面积指数 GBP Green Bond Principles 绿色债券原则 GFA Gross Floor Area 总建筑面积 GHG Greenhouse Gases 温室气体 GIZ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ICMA International Capital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意味着什么? 在本指南及此前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坊中,气候中和园区被定义为实现温室气体 (GHG)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来 得到满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为,该 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因此,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标,它以 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园区内部很难完全独立 实现气候中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4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框架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相关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全球气温上升可能 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过去约 30 年的时间内,国际社会不断 探索,终于达成了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和 《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层面合作框架来指导全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超过半数的国 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 第二章:能源系统与基础设施是实现零碳智慧园区的 关键 第一节:能源系统与基础设施定义 排放类型 描述 说明 范围一 直接排放 企业物理边界或控制的资产内直接向大气排 放的温室气体,如燃煤锅炉,公司拥有的燃 油车辆等 范围二 外购电力和热力间接排放 企业因使用外部电力和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范围三 其它间接排放 因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所有其它排放,如员 工通勤、上下游产品生产排放。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4 月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并搭建透明、规范的碳排放 管理和披露机制,确保低碳发展成效的可靠性。此外,可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园区全产业链维度的 碳减排,鼓励生态碳汇建设,应对国际碳市场。 对于新兴的先进产业园区,来自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在保障建筑功能 和环境舒适的前提下,通过新建建筑超低能耗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绿建设计和可再 生能源使用,可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交通领域通过推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产化管理策略 园区语境的ESG 企业和人才要素 评估和策略工具 金融支持 36 3 探索·工 具 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框架 3.2 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愿景 体现园区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建筑、交通、资源利用方面的 可持续性、面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能力以及园区生产活动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是园区长期稳定发展并实现经济产出 的基础,也是园区获得绿色绩效的潜在空间。 。 绿 色 低 碳 的 园 区 环 境 多 元 活 力 的 园 区 社 群 智 慧 创 新 的 园 区 治 理 40 3 探索·工 具 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框架 �. 温室气体减排 �. 清洁能源使用 �. 绿色建筑 �. 绿色交通及物流 �. 废弃物及水资源循环 �. 绿色科技及绿色经济 分等级绿色建筑占总建筑面积比重 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4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图: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 绿色园区 11 绿色园区:环境友好篇 01 应对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减排和提升气 候韧性是气候行动至关重要的使命。碳减排旨在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气候稳定。而气候韧性则赋予我们抵御极 端气候事件的能力,保护社区和生态系统的稳固。 园区勇立潮头,引领生态文明,以创新实践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革新,优化资源利用,守 护生态多样性,筑牢可持续发展之基。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4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川江淮建成光伏 屋顶发电项目一期,已有 3 家企业建成光伏屋顶。 (六)深化污染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试点园区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加大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大力推进 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好生 10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态环境质量改善、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促进作用。四川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共 11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