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独立核算单位为排放源, 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范围 1 和范围 2,以及范围 3 废 物处理相关活动 四至范围内化石燃料燃烧排 放量、工业过程排放量、净 调入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 排放量。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 放、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二氧化 碳排放、输出的电力和热 力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废 弃 物 焚 烧 的 二 氧 化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碳储量变化量。 碳储量变化量。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购入 和自产绿电、碳汇产生的 碳减排量,以及通过二氧 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 除的二氧化碳量等 调入非化石能源电量不计入 调入电量总量 7 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仅核算 了园区内最容易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只考虑了能源活动、工业活动、外调电力和热力 的 (区内或区外) 园区垃圾处理设施 (区内或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天然气) 油气储存 园区能源输入 (化石能源) 园区自发电/热 园区调出电/热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废弃物 发电自用 废弃物利用 余热利用 发电设施 (区内/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外调电/热) 园区能源输入(化石 燃料输入) 资源输入 资源 资源利用 废弃物排出园区 废弃物处理 接受区外废弃物 图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4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 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 2021.0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报告》 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 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 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 易制度。 2022.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 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 体系的意见》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 核算边界不全,缺乏净调入/调出 热力碳核算 CO2、CH4、N2O、 HFCs、PFCs、SF6 《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 告指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园区实际 管辖范围 排放因子法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调入调 出电力、热力 具备碳排放核算适用性,未考虑 碳移除、碳抵消等方面 CO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管理职权 边界 排放因子法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 园区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排放设施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 告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组织边界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废 弃物处理、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等 适用于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碳 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法 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污染末端治理过程排放、电 力热力排放、其他特殊排放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4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利用效率。而后者(储热)更有助于促成绿色电力与工 业用热之间的部门耦合。 步骤六: 制定能源方案之三: 确定技术配置、规划不同情景 目前的发展显示,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气候中和。一方 面,区域性能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集中式的、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 它还取决于 当地气候中和能源潜力的开发利用程度, 以及相关技 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因此,地方层级的规划需要在中 央基础设施长期转型计划的支持下进行。此外,情景规 划必 表5:本地能源转换的关键指标 缺少统一的监管框架 在实践中,监管框架是推广实施多模式能源系统从而 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主要障碍。首先,缺乏定义、标 准和技术要求阻碍了气候中和概念的发展。其次,与 化石能源系统相比,目前对电网费、附加费和税收的 规定并不利于部门耦合以及更加复杂的能源系统。各 个部门诸如供暖、供电、供气和建筑部门在不同的政 策层面(城市、区域、国家)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剧 了 尽管绿色目录已经稍作修改,标准也变得更加严格,但 在解释图表时,重要的是了解截至2021年7月适用的标 准。如上所述,如果项目和公司活跃在被定义为绿色 的领域,则被视为绿色。直到2021年7月,这也包括对 化石燃料的有效利用。同样,根据这些标准,绿色债 券收益的50%可以作为运营资本(OPEX),其具体用途 无需证明。同样,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一致的披 露要求。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4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第一章:园区零碳化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框架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相关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全球气温上升可能 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过去约 30 年的时间内,国际社会不断 探索,终于达成了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和 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森林蓄积量达到 180 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 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 190 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 实现稳中有降。 到 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 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1 上述整体目标将指导中国分阶段完成全社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4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体系是我国首个实现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化碳普惠体系,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围绕碳 减排量的认证、交易与使用,建立起一套区域级的市场化碳减排交易体系,为碳减排供需 双方架起桥梁。 从具体领域来看: 能源领域。推动化石燃料高效利用,对工业企业中造纸业一次能源消耗大户进行关停退出, 对热电联产企业开展机组改造和节能技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超过 6 260MW,建设了东吴黄金光储 年,能耗强度较基年下 降 85% 优化能源结构 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对化 石燃料的替代不断增长 到 2040 年,可再生能源对化石 燃料的替代率达到 20% 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对化石 燃料的替代率达到 40% 到 2060 年,可再生能源对化石 燃料的替代率达到 80% 采用脱碳/碳削减 技术 - 到 2040 年,CCUS 技术将捕捉 20%的 CO2,非二氧化碳削减 27% 能源 能源结构调整 到 2025 年,光伏发电装机量 达到 47 万千瓦,年发电量 4.7 亿度电;到 2030 年,化石燃 料发电占比不断减少 到 2040 年,光伏发电装机量达 到 60 万千瓦,年发电量 6 亿度 电,化石燃料发电占比降至 10% 到 2050 年,光伏发电装机量达 到 120 万千瓦,年发电量 12 亿 度电,氢气逐步替代天然气发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工程实施、运行管理等人员参考。 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零碳数据中心 零碳数据中心是指对其在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交易等方式进行抵消,实现总碳排放 为零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应采用绿色先进节能技术及节能管理手 2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态成分。本文件中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 (SF6)及三氟化氮(NF3)。 (三)碳排放 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 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在实现零碳发展过程中,数据中心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数 据中心超高的用电量是实现零碳目标的难点之一。数据中心需要保 持 24 小时不间断地运作,因此需要大量能源供给。目前,大部分数 据中心仍然使用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提供的电能来运行和维护设备, 1 ABB 数据中心碳中和白皮书 8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这就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4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法持续开展园区 碳排放核算和管理。 (四)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低碳技术应用 鼓励园区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减污降碳共性 问题研究,推动减污降碳耦合集成技术研发。推进绿色能源替 代化石能源,积极推广应用光伏系统、地热利用等新能源技 术,发展园区内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推动工业制 25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造、交通、建筑的电气化进程。推动信息技术、低碳技术、清 乐山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近 零碳排放园区 乐山市 乐山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管 理委员会 电 子 信 息、新能 源新材料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气改电”,建设一批 100%使用非化石能源示范企业,推广智慧 停车。 12 南充高新技术 产业区电子信 息产业近零碳 排放园区 南充市 南充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管理 委员会 电子信息 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新能源汽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石油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 化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石油石化产业链, 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全产业将持续向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 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目标迈进,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转型升级。同时,通过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实现全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 美国的石化产业依托工业体 炼油化工生产企业通常采用连续或准连续方式,是典型的流程型企业。流程紧凑化和产品专 业化是流程型企业结构调整追求的主要方向,即由间歇式的串联作业形式向着流程整体准连续化 和连续化运行的本质发展。以化石为原料的炼化生产、化纤生产、煤化工生产行业生产加工过程 极其复杂,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物料还存在气、液、固等多种形态,上下游耦合 度极高。在炼化生产、化纤生产、煤化工生产等流程型协同制造场景中,石油石化企业将集成人 导者地位。壳牌立 足于长久积累的优势进行数字化转型,制定了客户为先、持续创新、合作共赢的数字化战略。 为了对齐《巴黎协定》目标,实现到����年所有运营活动和能源产品净零排放,壳牌期望实 现从化石燃料向低碳能源解决方案的平稳过渡,并确保安全和可负担的能源供应,以支持全球能 源需求的增长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致力于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低碳发展的“生态圈”,壳牌 通过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推动整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智园-新环境下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的标准规范与关注重点对封闭园区保障与调度能力分析、能 源利用效率趋势分析、设备安全与报 警趋势分析、安全生产综合风险分析、 园区环境污染扩散趋势分析、大型储 罐火灾趋势分析、压力容器爆炸影响 分析、液化石油气爆炸分析、管道 泄 漏影响分析、储罐泄漏影响分析、 应 急资源故障关联趋势分析等。 综合决策 综合决策宜能根据园区决策需要将实 时监测数据、静态数据、业务数据、 研判分析数据等叠加在一张地图上进10 积分 | 36 页 | 13.45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更新改造不满足标准、节能降碳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 ⑥ 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更新改造超过使用寿命、能效等级不达标的燃煤锅炉等。 政策引导:政策助力与经济回升 2024年中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启幕 07 ⑦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标准化更新:更新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鼓励智能化提升。 ⑧ 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等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更新。 ⑨ 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更新改造高耗能、技术落后的环卫设备,鼓励新能源车辆装备。 校园建设和提升教育服务贡献力三大方面。在校园建设方面,特别指出要在新校区建设和既有校区改造 中优先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提倡在校园建设与管理领域广泛运用先进的节能新能源 技术产品和服务,并有序逐步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应用比例,提高绿色清洁能源的应用比例,从源头上减 少碳排放。 3.8.1 痛点分析:场景复杂多样 教育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重要机遇。随着国家开始全面关注学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共 15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