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分析了海外园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同时分别就海 外园区的光伏开发技术潜力和风能开发技术潜力进行了评 估分析。评估光伏开发技术潜力主要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的方法,该方法可对海外园区(主要分为工业/商业园区和农 业园区)进行分别评估,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评估结果进行 分类、判断和分析。第三,风电开发技术潜力的评估方法主 要包括基于风能参数的直接计算法和全球估值法,这两种方 法分别对风电发电量与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估算。同时,在评 来 看,亚 洲 与 非 洲 的 中 国 海 外 园 区 开 发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技 术 潜 力 最 为 突 出 。多 元 综 合 型 园 区 的 光 伏 开 发 潜 力 最 大 ,而 农 业 开 发 型 园 区 的 风 电 开 发 潜 力 最 大 。位 于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中 国 海 外 园 区 光 伏 开 发 潜 力 最 大 。位 于 北 欧 亚 地 区 的 中 国 海 City的生菜种植园光伏农业系统案例研究结果 显示,考虑不同安装条件,该园区光伏发电量范围为40~108 千瓦时/平方米 (Dinesh & Pearce,2016)。 既有研究大多基于对测试地块的“农光互补”具体项 目数据的观测,跟踪不同农产品及光伏系统搭建方式的双 重效益——从农作物产出和电力产出两方面分析综合效益 (Trommsdorff et al.,2021;Fraunhofer ISE,2022;DOE,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发布方 核算边界 核算方法 温室气体种类 园区适用性 核算类别 国家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地理边界 排放因子法 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农 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 重点核算区域内的直接排放,未 考虑间接排放 CO 2、CH 4、N 2O、 HFCs、PFCs、SF6 省份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 变化司 及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信息 报告和数据管理步骤 数据收集 推荐程序和流程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数据核算工作 原始数据与最终数据的转换核对 加强碳数据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数据整合、处理及存储方式 数据整合与处理 29 碳数据管理体系推行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园区管理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主要利 益相关方(如第三方核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技术带来的商机,融入蓬勃的数智生态,园区将能够持续挖掘 数据价值,推动业务转型,从而释放创新价值,驱动社会经济 快速发展。 但同时,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园区数据快速增长, 大模型等创新应用不断落地,这意味着园区需要对云、边缘、 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重构或优化,并利用创新的软硬件技术组 合,满足数智园区在计算、存储、网络等关键资源方面的需求, 充分释放数智转型的潜能。 为了助力园区的数智化转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 在以多模态大模型、边缘计算、云原生等为代表的数字化、 智慧化(简称:数智化)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园区倾 向于通过数智园区转型,提升园区的运营效率,创造更高的 数据价值,服务园区内的企业租户与个人用户,同时更好地 驱动区域乃至产业发展。 数智园区是指充分利用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 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聚合园区内各个系统、设备的泛在 数据,并通过云 – 网 – 边 – 端的协同处理架构对数据进行高 置等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决策依据,加速数智化转型。 1.1 数智园区典型特征 数智园区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 数智园区概况及发展趋势 • 从底层技术应用来看,数智园区更注重多模态大模型、云 原生等技术的应用: 实现深度的人机交互与设备间交互,并注重通过模型的涌 现能力,实现园区数字孪生生态的自我塑造与运营,减少 人工介入。例如,在安全管理中,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的应 用,园区安全管理系统能够自主识别视频中的各种对象,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中对智慧园区的定义:智慧园区是指一般由政府(企业与政府 合作)规划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 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建筑或建筑群,结合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备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协同 运作、创新发展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和园区建设、管理深入融合发展的产物。 智慧园区结合各类新型数字化技术,以科技为园区赋能,打造“安全、智慧、绿 企业,为园区 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如飞企互联、四格互联、左邻永佳、天安云谷 (智慧园区运营公司)、汇智软件等。其中,智慧数据中台是园区数字化内核,构建 了园区“物联、数字、生态”的数字底座。目前智慧园区领域代表性的智慧中台产品 有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飞企互联的凌云中台、英飞拓的园羚中台、明源云的天际开 放平台等;三是智慧园区服务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园区经营主体、园区企业等;四 管网、智慧办公、公共服务等模块于一体,紧扣数 据资源的“聚、通、用”,将园区各类信息进行标 准化处理后与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 集中汇聚,跨部门共享等。 第七批-2022年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 园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为代表的特色 10 区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以及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 技术开发区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大模型赋能,智启工业未来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型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其对复杂数据 处理和实时分析的需求。 4 市场集中度高 由于工业大模型行业的高技术门槛和资本密集型特性,市场上往往由少数几家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占据主 要份额,例如,阿里云、华为云、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能够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保持主 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则通过在特定细分市场或技术领域的专注来避免与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寻 找市场突破口。 [3] 1:https://www 大模型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启动期 2023-03~2023-12 2023年3月、OpenAI推出GPT-4;Anthropic推出大模型产品Claude;百度推出“文心一言”大模 型; 2023年4月,云计算巨头AWS发布Ti大模型; 2023年5月,Google推出PaLM2大模型; 2023年7月,Anthropic又推出大模型产品Claude2; 2023年9月,OpenAI推出GPT-4V; 2023年9月,卡奥斯推出工业大模型COSMO-GPT; 2023年9月,羚羊工业互联网公司发布羚羊大模型; 2023年11月5日,思谋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GPT V1.0 2024年6月,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5.0,在工业设计等应用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 2024年7月,网易伏羲大模型基于AOP理论思想及自研工业大模型,推出国内首台无人装载机器人和 挖掘机器人,参与到矿山、铁路等一线场景的建设;0 积分 | 24 页 | 6.60 MB | 5 月前3
5G和AI赋能数字化智能工厂工业大脑项目建设及应用方案… 供应商 云端驾驶舱 工业大脑 区域级 供应链协同 计划达成率、生产效率、 ... 设备稼动率 大数据分析 更好的协同 公共云平台 绩效管理 业务运营 资源管理 企业级 工业互联网平 台 更高的绩效 安全 ERP TMP APS/MES 边缘云 服务器 服务器 服务器 质量工艺控制 生产成本优化 推进绿色生产 车间级 工业网络 工业网络 SCADA/ 工业网络 / 多协议网关 数据驱动测试优化 智能调度 人脸识别 FLeX5 行业基础网络平台解决方案 FLeX5= 5G 云小站 + 轻量级 MEC + 轻量级核心网 + 泛在物联网络 + 网管系统 ① ② ③ ④ ⑤ 端到端 5G “ ” 基础网络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一站式 智能化应用承载方案 eMBB 业务 5G 云小站 室外 泛在物联网络 RRU 5G CPE uRLLC 业务 mMTC 业务 行业应用 易用 容量 柔性 数据 安全 紧凑 实用 能力 开放 经济 高效 小基站架构 云化部署 本地卸载 一体化设计 Rest-API 接口 轻量化设计 1 5G MEC APP 本地数据网 企业云 能力开放 API 接口 无 宽 带 能 力 开 放 定 位 物 联 能 力 5G 远端单元 5G 云小站 线 能 力 开 放 行业应用 MEP 行业终端 普通用户 2 3 5G 扩展单元0 积分 | 19 页 | 2.96 MB | 5 月前3
AI+智慧厂区解决方案(智慧工厂)关于我们 目录 CONTENTS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控平台,利用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在内的物联网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能耗设施,并能根据实时的能耗信息,实现优化控制和集约化生产。 云计算中心 传输层 工 商 地 税 卫 生 教 育 国 土 民 政 公 安 计 生 质 检 工具与服务 平台层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基础数据库 人脸数据统计平台 学生 集成。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 ,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现状分析 » 技术演变历程 SOA 架构 ESB 服 务总线 A2 服务 B2 服务 C2 服务 A1 服务 B1 消息中心 监控中心 云应用服务市场 1 、在线开发平台 2 、数据服务平台 3 、工作流服务平台 4 、文件服务平台 5 、数据融合平台 7 、数据检测平台 6 、运维管理平台 01 02 03 04 05 06 设计、开发、运维、管理一体化 “1+6+7” 架构体系 » 产品概述 » 一个云应用服务市场 所有应用的功能统一 发布到云应用服务市 场,由该平台统一对0 积分 | 39 页 | 3.88 MB | 5 月前3
IBM-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以减少损失。 但是,如果你能把精力投入到推动业务增长, 而不是应对危机呢?如果你能够精准预测未 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呢? 生成式 AI 与云计算的强大结合,能够让这一 设想成为现实。通过结合机器学习、自动化 和高级数据分析,组织能够在混合云环境下 精准预测需求变化和采购延误等各类情况。 凭借预测,组织将能够变革供应链战略,从 事后被动应对转变为事前主动调整。 领先采纳生成式 AI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专业供应链应用, 从采购、仓库管理到运输物流等。这种方法 帮助员工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每个环节,从而 实现每个步骤的实时优化和调整。 结合生成式 AI 与云技术,能够促使实现自主 自动化(请参见“观点:利用云技术进行创新, 打造未来可持续型供应链”)。 生成式 AI 助手不仅能够自动化工作流程,还 能自动化工作流程的创新和重塑。AI 助手通 过分析供应链指标和交易记录,不仅能够提 关键原因。 利用云技术进行创新,打造未来可持续型供应链 通过结合云计算与生成式 AI,企业能够加速供应链创新,提升业务成果,实现前所未 有的突破。 在云端部署生成式 AI,企业可以高效训练并大规模部署模型,同时节省高昂的硬件和 基础架构成本。多个团队能够协作开发生成式 AI 模型,将模型在不同的云环境中流畅 迁移,无缝对接其他云服务和应用。 当然,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云基础架构采用按需付费模式,减轻了资10 积分 | 22 页 | 5.46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诊断 54.1% 平台建 设 5.6% 设备采购(含仓储 物流设备) 6.5% 软件采购、开发及组 件库 3.9% 数据 采集 0.9% 研究/ 咨询 3.0% 产线改造 6.1% 设备上云/监控 0.9% 安全服务 1.3% 评审评级 2.2% 车间 数字化 3.5% 仓储物流 1.3% 成果展厅 1.7% 集成化服务 0.9% 培训 1.3% 边缘计算 0.4% 规划研究 1 www.iresearch.com.cn 3% 38% 59% 低危 中危 高危 需求市场7-设备、工控和数据皆需安全守护 数字化转型推动设备连接/上云增加、工控融合、数据生产和流动加速等 利好结果的同时,也扩大了受攻击的节点范围,企业安全防护亟需跟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安全厂商守护 来源:《Global IoT Forecast Report 数据安全:数据总量与数据流转增加 160 400 2023 2033 2023-2033全球物联网连接数 • 上云目标:《“十四五”国家信息 化规划》中明确提出2025年,企业 工业设备上云率要达到30%的目标 • 上云现状: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 研究中心表示2023年全国企业工业 设备上云率达21.2% 118 190 384 488 448 568 152 96 119 207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从英伟达GTC看AI工厂的投资机会-华泰证券21 开始召开年度开发者大会(GTC)。在会上 CEO 黄仁 勋再次强调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的出现,会改变千行百业,AI 正迎来 “iPhone”时刻。公司展示了从芯片、服务器、大模型到云服务在内的完整 的 AI 工厂解决方案,并希望能够成为 AI 时代的台积电。我们认为,1)大 模型将是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这个竞争会利好芯片送水人,2)芯片和数 据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关注 1)先进封装及计算芯片在内的半导体产 节公司包括:工业富联、中兴、紫光、联想、沪电、胜宏、中际旭创等。 从云计算到大模型服务,关注垂直行业的发展机会 此次会上,英伟达还宣布推出每实例每月 36,999 美元起的 AI 计算服务 NVIDIA DGX Cloud,和新的 Al Foundations 服务(包括语言大模型 Nemo、 视觉大模型 Picasso 和生物大模型 BioNemo 在内的模型研发服务),定位为 超算云服务+模型代工厂。公司强调未来每家公司都会成为 都会成为 AI 工厂,企业专 有数据价值量高,AI 云服务帮助企业以专有数据创建专有模型。目前中国大 模型应用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参考上一轮人工智能周期,我们认为对垂直 行业有深刻理解,有软硬件整合能力的企业更容易享受到 AI 红利。 风险提示:AI 及技术落地不及预期;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 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 股票的推荐或覆盖。0 积分 | 16 页 | 1.37 MB | 5 月前3
共 37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