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 -新质生产力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1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摘要 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球發達經濟體也在佈 局國家級的產業化戰略,香港如何能跟上科技創新、綠色製造、客製化等趨勢,轉型並升級本地 製造業? 為探討香港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 2024 年開展《香港製造 造企業的總部職能仍然留港,轉型成「製造服務業」。適逢國家 2023 年提出「新質生產力」, 香港必須發展高質量的綠色製造業,推動產業創新及升級轉型。 在全球製造業重塑的挑戰下,香港製造業面對的四大挑戰,包括:競爭日益激烈、全球供應鏈重 塑、消費者需求趨向小批量與客製化,以及可持續發展勢成新趨勢。為此,香港製造業業界必須 把握自身在綠色製造、客製化的獨特優勢,尤其香港的國際化人才供應豐富、具與國際標準接軌 2. 強化香港總部職能 強化香港的總部職能是吸引高附加值企業留港的有效策略,政府應強化稅務及投資優惠政 策吸引高附加值的總部職能留港,包括技術及產品研發、知識產權管理、融資及資產管理、 全球採購及離岸製造指揮中心等多元職能的企業。這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運 輸及創科中心的地位,同時成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推動跨境電商,連接內地與全 球市場。 3. 培育知識產權產業10 积分 | 74 页 | 5.88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2025)是出海企业进入高端市场的重要选择。 核心观点二 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进程的深入,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建立包括研发、 生产制造以及销售一体化的团队,岗位需求从过去更多集中在销售、职能类岗位 向生产运营、技术研发等方向拓展,对于岗位的要求也从注重人才0-1经验到更 强调本地化运营。 核心观点三 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会经历开荒、发展和深化的阶段转变,在海外设立 公司时,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复杂程度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等的不 企业需选择适合自身发 展需求和节奏的目标市场,准确地明晰人力全球化的阶段和定位,针对性地预防 和采取措施,以确保出海计划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核心观点四 文化差异是企业迈进全球市场必须直面的问题,宗教、民族、语言纷繁复 杂,法律和制度也差异较大。出海企业将国内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直接搬到 海外市场,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在全球化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应始终遵循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关注 核心观点六 在完成海外人才招聘和入职环节后,企业会面临一系列管理海外员工的挑战,包括员工培训成本高 且专业培训机会不足、海内外员工薪酬和激励方式差异大、缺乏全球化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等。中 国制造业出海企业需系统性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全球化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安全培训与保障; 待企业出海达到一定成熟度后,考虑在当地建立本地决策团队;双向打通人才的职业通道,并建立有效 的工作绩效反馈和支持系统。10 积分 | 62 页 | 17.14 MB | 5 月前3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50中的作用 9 服务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2 智慧城市与Telenor IoT 14 结论 16 目 录 TELENOR IoT |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3 全球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物联网解决方案 正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效率并推动创新。 本指南深入分析了物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议题涵 盖市场展望、机遇和挑战、当前趋势以及在工业4 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实现联网产品部署。 这些深度洞察旨在帮助全球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提 升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摘要 TELENOR IoT |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4 全球概览 2024年全球制造业呈现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格局,主 要体现在新兴技术、经济波动、立法影响和可持续 发展举措等方面。 2G和3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是制造商需要 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向4G和5G技术的过渡需要 案向制造业注入大量资金,并且提供税收优惠。立 法支持正在推动创纪录的投资涌向私营企业,尤其 是半导体、清洁能源组件和电动汽车领域2。 中国 中国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在2024年亚洲新兴制造 业指数中稳居榜首3。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 超过4.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 重约30%。尽管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监管复杂性 等挑战,但由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和技术 娴熟的劳动力,中国制造业仍然极具竞争力。在数0 积分 | 17 页 | 2.17 MB | 5 月前3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引领型国家通过全方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 一代通信等全面领先优势 3 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意义 p 麦肯锡: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 为全球经济贡献25.6万亿美元, 约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量的 8%。 p GVR:2023年一2030年全球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 率将超过21%。 p 美国:重点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 能等领域,打造未来产业领先优势 p 欧盟:《欧洲新工业战略》 《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3》 上海中创研究院 《2023未来产业潜力指数报告》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 研究中心 《“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十大趋势研判》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2024年技术趋势展望》 ICV TAnK 《2024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9 2. 2 2.5 构建我国未来产业重点赛道目录 10 3 2 11 2. 2 赛迪未来产业研究中心: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重点赛道 商业航天 高级别自动驾驶 新型储能 (固态电池等) 12 赛道 1: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 公司 国家 代表性模型 市场地位 OpenAI 美国 GPT系列大模 型、ChatGPT 全球领先的大模型研发机构,其 GPT系列模型引领AGI发展潮流 Anthropic 美国 Claude系列模 型 专注于AG安全与伦理问题,致力 于开发更安全的AI技术 Meta 美国 LLaMA系列大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国际化 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 动力电池:国际化投资热情高涨 光伏:全球造,全球卖 纺织: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国际化 产业篇 历史演变:制造业国际化的四个阶 段 内外双驱: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 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 风险挑战:地缘变局、蝴蝶效应、 CCID CCID CCID CCID 第一阶段 ( 20 世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 末) 从外部看 大国担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以 WTO 为代表的多边贸易 体 制面临挑战,我国必须成为全球化的支持者与维护者 因势而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根据形 势 动态调整 应对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愈演愈烈,部分企业面临着高关税、 供应链溯源等压力 制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三角贸易: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墨 西哥面临阻碍 市场风险:部分国际化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 境 偏弱、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趋势下 ,外需不足增加我纺织、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国际化难 度 • 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较弱 ,涉及行政效率、基础设施、腐败、 融资等多个方 面 •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10 积分 | 10 页 | 1.22 MB | 5 月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展望》创刊于1999年,是埃森哲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 旗舰刊物。《展望》特刊聚焦单一行业或话题展开深度分析, 带来切中当下、富有见地的思考和建议。 过去几年,制造业挑战重重,全球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很 多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胀风险,以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 技术发展都给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更加复杂且更具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的应对 之法是引入短期解决方案,采取被动策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 度,从而在供应和制造全价值链上构建更强大的韧 性,已经成为制造企业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 围绕韧性部署关键能力 高韧性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了充分考察 企业如何应对并管控工程、供应、生产和运营等领域所 受的冲击,埃森哲面向全球11个行业的1200多位高管开 展了调研,并创建了一套涵盖31项关键能力的韧性评估 框架,评估他们在这些能力上的投资和成熟度。我们发 现,高韧性企业在11项能力上的表现尤其突出,我们把 这些能力称为“韧性2 应链冲击、并早一步据此做出调整的全球企业相比, 中国企业在韧性各个维度的能力建设都存在一定差 距(参见图三)。 尽管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但并非所有组织都认识 到了转型和新能力的益处,因为这些企业还在运用 零敲碎打、局部式的方法推动转型,结果导致效益非 常有限,成熟度止步不前。 韧性得分:0~100 试点 部分部署 转型正在进行 中国 全球 完成转型 100 90 80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4 天前3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感谢谢亮为报告的文字编辑,张烨为报告的设计做出的贡献。 ii | WRI.ORG.CN WRI.ORG.CN 目录 3 执行摘要 9 Executive Summary 15 第一章.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投资助力全球 气候目标实现 19 第二章. 通过空间遥感技术模型识别用地类型并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 1 执行摘要 推动中国海外园区的低碳化发展,既承载着中国海 外绿色投资的大国担当,也体现了中国为全球应对气 候变化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到2050年,如果潜在建 成情景下海外园区的光伏与风电潜力得到全面开发, 将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 贡献约2%的份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 2030年之前完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在 所差异,从地域来看,亚洲与非洲的中国海外园区开 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潜力最为突出。 ▪ 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减排效果可观,能够彰 显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努力与巨 大贡献。到2050年,如果潜在建成情景下海外园区 的光伏与风电潜力得到全面开发,将为全球实现净 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贡献约2%的份 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2030年之前完 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原“集智”蓝皮报告更名为“集智”专题报告。“集智” 专题报告将聚焦于特定领域或主题的深入探讨,提供更为专 业和集中的内容分析。 前 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 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 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的前沿阵地,本质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 发展的重要 载体变革。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以生产关系适应性优化,推动新 质生产力制度变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 经济融合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目 录 一、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1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 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其重要举措之 一。《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 年)》显示,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型经济形态,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 引擎。2016-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 14.3%,是同期全 球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 1.7 倍。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新质服务需求迫切 / 35 4.2 新质服务的实施 / 36 4.3 打造多元的服务生态 / 38 目录 contents 企业实践:新引擎、新模式、新价值呼唤新质服务体系与生态构建 01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 战。2023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回暖复苏势头,2024年则被视为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态势的关键一年。在 这一背景下,大规模 数字化转型等,都将在设备更新的大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些领域的更新改造不仅能够提升相关行 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将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一背景之下,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者,将世界领先的电气化、自 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智慧工业、具有韧性的基础设施、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智能楼宇以及数智家 居中,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助力各行各业的设备更新和低碳化、数字化转型。 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中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持续 扩大中,在技术创新的不断驱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迎来一个设备更新的新时代,为全球经济 增长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这一市场的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者、行业参与者以 及广大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引言 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02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智能时代的精细化工革命:技术要素驱动下的行业信用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浅析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明确将其纳入国家战略,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计,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 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可达到 150 亿美元, 2024-2030 年 CAGR 将超过 57%,全球销量将从 1.19 万台增长至 60.57 万台。根据 2024 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 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 国加大人形机器人研发,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遥遥领先。根据 2025 年 2 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 谱》,提到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中,56%来自中国。从供应链整 体来看,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 63%的份额。过去 5 年 我国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遥遥领先,多达 5,688 件;美国、 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随后超过千件,依次为 1,483 件、1,195 件、 PEEK 树脂制造的合 成、提纯、复合增强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关键原料和设备的自主可控。 目前全球的 PEEK 市场主要生产商包括英国威格斯、瑞士索尔维集团 (Solvay)、德国赢创(Evonik)和中国中研股份,其中前三家约占 80% 以上产能,中研股份则占据国内聚醚醚酮市场份额约 50%,占全球市 场份额约 18%。 在感知交互方面,聚酰亚胺(PI)薄膜因其耐高温、电绝缘性等 性能优异,被誉为“黄金薄膜”。PI0 积分 | 19 页 | 1.20 MB | 5 月前3
共 34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