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 -新质生产力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 VIP文档

5.88 MB 74 页 0 下载 2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0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1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摘要 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球發達經濟體也在佈 局國家級的產業化戰略,香港如何能跟上科技創新、綠色製造、客製化等趨勢,轉型並升級本地 製造業? 為探討香港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 2024 年開展《香港製造 業發展研究》,對香港製造業發展進行策略性研究。本報告結合業界專家訪談、企業問卷調查及 個案分析等調查方式所得結果,覆蓋香港製造業發展軌跡、各地產業政策及案例參照、大灣區港 資企業升級轉型項目分析等,讓社會各界瞭解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共同探索香港製造業升級轉 型的路徑、方向、挑戰及機遇。本研究亦就香港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七大行動建議,以煥發香 港製造新動能。 香港製造業有悠久歷史,隨著經濟轉型,表面上已外流境外,但綜合調研結果顯示,部份香港製 造企業的總部職能仍然留港,轉型成「製造服務業」。適逢國家 2023 年提出「新質生產力」, 香港必須發展高質量的綠色製造業,推動產業創新及升級轉型。 在全球製造業重塑的挑戰下,香港製造業面對的四大挑戰,包括:競爭日益激烈、全球供應鏈重 塑、消費者需求趨向小批量與客製化,以及可持續發展勢成新趨勢。為此,香港製造業業界必須 把握自身在綠色製造、客製化的獨特優勢,尤其香港的國際化人才供應豐富、具與國際標準接軌 的能力,以及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高效物流基礎。 為了解香港製造業現況,生產力局成功訪問 288 間本港從事製造業務的企業,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 • 69%企業認同款多量少是製造業新趨勢 • 81%企業表示未引入智能化方案應對客製化新趨勢 • 67%企業已收到或預計會收到客戶要求製造過程中加入符合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標準 • 製造業的高附加值總部職能於香港尚有發展空間 2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生產力局透過問卷調查和深度分析逾超過 1,300 港資企業升級轉型項目案例研究,總結香港製造 業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須邁向「三大方向十大舉措」,以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 方向一:開拓新型製造模式 1. 實行數字化轉型 2. 落實綠色製造 3. 推動「智能微工廠」靈活生產 • 方向二:發掘新增長引擎 1. 優化產品開發市場 2. 拓展上下游產業鏈 3. 專利商品化 4. 生產技術商品化 • 方向三:實現價值鏈轉型 1. 培育產品設計能力 2. 建立品牌多元化策略 3. 拓展產品或技術應用範疇 三大方向著重於提升企業的產品設計能力、品牌多元化策略、拓展產品或技術應用範疇,以及優 化生產技術和專利商品化,以達到升級轉型的目標。這些策略不限於紙上談兵,本報告亦會分析 國際製造業相關政策以及本地企業轉型升級的實例,彰顯製造業發展「新型工業化」的成效和潛 力。 3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生產力局七大行動建議 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 綜合香港製造業的機遇及挑戰,要規劃香港未來製造業的發展策略,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本報 告建議可分為「在港製造」、「總部職能中心」和「製造服務業」三個層次,並提出香港製造業 未來發展的七大行動建議: 1. 因地制宜發展「智能微工廠」 「智能微工廠」應用最先進的智能技術 和設備,實現生產流程的高度智能化管 理,更靈活地應對市場需求,快速進行 產品設計和生產,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 求,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政府應規劃 適合重點行業的「智能微工廠」用地, 並檢視現有工業用地及工廈,鼓勵企業 善用創科資源,於香港發展綠色智能製造,提升空間單位產值,以敏捷新型製造模式發展 客製化生產。「智能微工廠」亦能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新產品研發及 新技術落地。 4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2. 強化香港總部職能 強化香港的總部職能是吸引高附加值企業留港的有效策略,政府應強化稅務及投資優惠政 策吸引高附加值的總部職能留港,包括技術及產品研發、知識產權管理、融資及資產管理、 全球採購及離岸製造指揮中心等多元職能的企業。這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運 輸及創科中心的地位,同時成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推動跨境電商,連接內地與全 球市場。 3. 培育知識產權產業 生產力局將與持份者合作加快成立世界知識產權 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並建議特區 政府推出及優化政策支持知識產權生態圈,涵蓋 創作、應用、商業化、貿易及專業服務,推動發 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4. 發展綠色製造服務 建議政府積極建立、加強及協調發展綠色製 造相關服務,如綠色製造認證及管理、環境、 社會及治理(ESG)合規、能源效率優化、 綠色金融產品、碳中和認證及交易等,為本 地、國內及海外市場提供一站式綠色製造服 務,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構建綠色製造產 業鏈。同時商會應鼓勵業界實行綠色製造,提升企業對綠色製造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並推 動行業內的合作與經驗分享,順應全球綠色發展的新趨勢。 5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5. 加快招攬技術人才 為製造業打造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人才供應體 系,進一步強化現有人才輸入政策,除高端科研 人才外,亦要引入各個技術領域中具實踐經驗的 多元化專業人員,提升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創 新能力。鼓勵大學課程及專上教育包含實用型技 術內容,通過企業與學界合作設計課程、提供實 習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亦能夠獲得實際操作經驗,提升其職業競爭力,以 滿足製造業的人才需求。 6. 創建製造業大模型 政府帶頭推進產、學、研合作,聯合製造業、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共同開發製造業大模 型 ManufacturingGPT,結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為製造業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 方案,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並考慮保護商業機密和數據隱私等安全問題。商會應 推動企業分享大數據以助訓練大模型,開放 ManufacturingGPT 作為科研平台,讓更多的 科研人員和企業能夠使用這一平台進行技術研發和應用測試,為企業提供智能化的生產管 理、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和市場分析等解決方案加快本地智能製造技術發展。 7. 推廣製造業新形象 企業應善用政府創新科技資源,藉新型製造模式優 化工廠環境,提供優質就職機會兼顧環保、職業安 全等元素,導入遊戲化(Gamification)於招聘及 生產管理工作,提升員工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以重 塑製造業科技創新、環保和高效管理的新形象,配 合政府、教育機構和行業協會等持份者應共同推廣 和教育活動,鼓勵年輕人加入製造業,培育新一代的技術專才支持長遠發展。 6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目錄 報告摘要 1 第一章、簡介 8 1.1. 研究背景 8 1.2. 研究目的 10 1.3.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趨勢及潛在機遇 14 2.1. 香港製造業發展歷程 14 2.2. 全球製造業重塑下,香港製造業面對的四大挑戰 18 2.3. 發達經濟體產業化策略的啟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價值提升 21 德國:跨界別協同帶動工業 4.0,維持製造業實力 22 瑞士:國家全面數碼化綱領,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25 美國:集中培訓新型製造業人才,加強優勢產業發展 28 日本:確立製造業戰略中心位置,創造超智能未來社會 31 南韓:躋身製造業強國之列,鼓勵企業應用智能製造 34 新加坡: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創新和人才中心 36 2.4. 國家「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策略:為香港製造業提供轉型升級發展機遇 38 國家「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策略 38 「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策略對香港的意義 41 第三章、港資企業升級轉型分析:在實踐中探索升級路徑及方向 43 3.1. 香港製造業概況數據分析 43 3.2. 香港製造業新趨勢:客製化、綠色化兩大新趨勢反映香港高附加值總部職能 47 3.3. 「三大方向」引領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48 3.4. 企業轉型實例研究:港資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案例 53 7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第四章、香港製造業發展策略 七大行動建議,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 56 4.1 香港未來製造業發展策略七大行動建議 56 建議一、「在港製造」:因地制宜應用「智能微工廠」 57 建議二、「總部職能中心」:強化香港總部職能 58 建議三、「製造服務業」:培育知識產權產業 59 建議四、「製造服務業」:發展綠色製造服務 60 建議五、產業配套措施:加快招攬技術人才 61 建議六、產業配套措施:創建製造業大模型 62 建議七、產業配套措施:推廣製造業新形象 62 4.2 結束寄語 64 附錄 65 I. 「香港製造業升級及發展研究」問卷 65 II. 行業專家訪談鳴謝 69 II. 行業專家訪談要點摘要 70 8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章、簡介 1.1. 研究背景 香港特區政府早於 2016 年施政報告提出「再工業化」目標,以發展新技術及技能生產為基礎,實施 多項政策扭轉去工業化趨勢,再興製造業,帶動多元且高增值的經濟發展,以創新的技術和生產模式 轉型製造過程,解決人手、成本和土地的自身限制。「再工業化」的概念如今已升級演化成「新型工 業化」,為政府 2022 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四大發展方向之一。 圖片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新型工業化」首先推動構建完整的創科生態鏈,引進具競爭力和戰略意義的科技產業到香港發展, 例如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等新興產業。「新型工業化」的另一重點因素為促進傳統製造業引入先進 科技升級轉型,提升香港製造業的整體生產力及競爭力。「新型工業化」將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的 原則融入到製造過程中,鼓勵企業建設綠色供應鏈,配合 2050 年前碳中和(「雙碳」)願景,同時 應對市場對環保日益上升的要求。前述的種種元素可見,香港政府推動的「新型工業化」與國家提出 「新質生產力」的理念不謀而合。 「新質生產力」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23 年 9 月提出,涵蓋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三大特征, 並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以創新驅動新式且高質的經濟增長。「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 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備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之特徵,並符合新發展理念 9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所要求的先進生產力形態。首先,「高科技」即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尤其為原創和顛覆的技術創新, 並將這些創新成果充分應用於生產過程中。其次,「高效能」包括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科研成果轉化 效率。最後,「高質量」則代表更高水準的發展方式,與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賴大量資源投入、 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在「新質生產力」的框架下,高質量的發展可擺脫對資源依賴 型增長的束縛,進步同時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創新」的主導角色, 它包含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以及傳統產業的深度升級轉型,同時也是高質量 發展的自身要求。分析「新質生產力」為重點產業帶來機遇時,需同時涵蓋兩種類型的產業:傳統產 業以及新興和未來產業。因此,「新質生產力」一方面需要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另一方面也要 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以達致全方位協同發展。 為全力配合國家發展,特區政府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納入 2024 年施政報告中。香港需要繼續發揮 其作為全球貿易與金融樞紐的傳統優勢,同時著眼於新興、未來產業的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 產力」。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以及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推進,香港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中擁有巨大的潛力。要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在大灣區及國家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香港必須充 分發揮其獨特功能,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創新科技樞紐、人才培育基地、綠色發展先行者、法律服務 及國際仲裁中心、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樞紐,以及文化交流平台。這些功能將成為香港引領未來經濟發 展的關鍵,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聯繫者和國家發展重要支柱的地位,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與全球 經濟融合。 10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1.2. 研究目的 香港要因地制宜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原有「新型工業化」政策的延伸。基於從 2021 年起對 「再工業化」、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研究報告,生產力局針對研究香港製造業發展,包 括製造業現況剖釋、相關政策參照、業界專家訪談、大灣區港資企業升級轉型項目分析及企業問卷調 查等,讓社會各界了解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共同探索製造業升級路徑、方向、挑戰及機遇,繼而提 出行動建議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具體來說,研究目的包括: 1. 了解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挑戰及機遇 本研究首先回顧了香港製造業的發展歷程,然後討論了在全球製造業重塑的背景下,香港製造業所面 對的四大挑戰。此外,本報告參考發達經濟體國家在產業化政策上的啟示,並分析了這些國家如何透 過科技創新來提升產業價值,亦進一步介紹了國家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產業化政策,以及香港如何 因地制宜,承接該政策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原則。 2. 分析製造業實例、探索升級路徑及方向 為了解香港製造業現況及透過真實案例以探索升級路徑及方向,本報告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詳細個案分 析。在問卷調查方面,本報告訪問了 288 家本港從事製造業務的企業,目的是收集關於香港製造業現 況的定量數據。這些數據有助於了解企業在升級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需求,以及他們對市場趨勢的靈 11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敏度。在案例分析方面,深入探討了多個港資企業成功轉型的案例,分析了他們的轉型策略、面對的 困難以及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從而找到適合香港製造業的升級路徑。 3. 發展香港未來製造業建議 基於上述研究,本報告將香港製造業未來發展策略分為三個層次提出建議,分別是「在港製造」、 「總部職能中心」和「製造服務業」。這種分層方法有助於針對香港製造業的不同方面和需求,對各 方持份者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實際可行的建議,並由此總結香港製造業發展七大建議。 12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1.3. 研究方法 本報告將以多角度、多層面分析香港製造業的發展情況和全球供應鏈的趨勢,再參考和比對其他地區 的案例,為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提出實質發展建議。本研究以定性分析為主,再輔以定量分析。結合定 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優點,可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見解。定量研究提供了數據的廣度,能夠從大樣 本中獲得統計顯著的結果,而定性研究則提供了數據的深度,深入了解參與者的觀點和行為背後的原 因。這種互補性使得本研究能夠靈活調整研究方向,既能揭示趨勢和模式,又能解釋這些趨勢背後的 原因。 定性分析 在研究香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定性分析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首先,定性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企 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訪談和觀察,揭示企業決策背後的原因和動機。其次,定性 分析能夠捕捉到政策變化和市場動態對企業的影響,提供豐富的背景資訊,幫助本研究理解製造業轉 型的複雜性。此外,定性分析還能夠探索創新和技術應用的實際效果,通過案例研究,展示成功和失 敗的經驗,為其他企業提供參考。本報告章的定性分析詳細步驟如下: 步驟一:本研究以桌面研究分析香港傳統工業的發展、近況、挑戰和機遇,分析其近年的發展趨 勢;並分析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新趨勢,例如引入新技術、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元素和相關政 策配合。最後本研究將全球趨勢套入香港企業的傳統產業現狀,以識別箇中差距、瓶頸難題及背 後原因。 13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步驟二:本研究先以桌面研究探討 5 個成功並具參考價值的海外案例,作爲標杆案例進行歸納總 結(Benchmarking),尋找適合香港工業環境的相關策略。此外,本研究再深度分析逾 1,300 家港資企業成功升級轉型案例,探討香港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步驟三:本研究基於以上兩步驟的分析,就香港如何改造傳統工業,使其更具生產力、創新力和 可持續發展,提出一系列建議,並提供生產力局與政府及持份者合作的可行措施,以支持傳統工 業轉型。通過以上分析,本研究解釋新型工業化在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具體 舉措。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能夠在研究中提供具體的數據和統計結果,幫助本研究對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和量化評估,與 定性分析具互補性。另一方面,該分析可以通過統計測試來檢驗假設的成立與否,從而為結論建構提 供支持。 本報告的定量分析步驟為,以問卷調查方式成功訪問了 288 家本港從事製造業務的企業,根據結果分 析製造業的最新市場趨勢,研究客戶需求的改變,另外分析傳統工業升級轉型準備程度,並提供最佳 實務的建議。 14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第二章、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趨勢及潛在機遇 在過去數十年,隨著全球化及產業轉移,香港的製造業生產活動雖然大量外移,但製造業的總部職能 和製造服務業仍然保留在香港,成為支撐香港多個支柱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香港已轉 型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知識型經濟,當中包括製造業所衍生的服務,為製造服務業。適逢國家 2023 年 提出「新質生產力」,香港必須推動製造產業創新及升級轉型,同時兼顧發展高質量的綠色製造業。 2.1. 香港製造業發展歷程 香港製造業發展史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隨著香港經濟轉型、確立為全球貿易金融中心,在成本、土 地等因素的影響下,香港製造業的工廠部分逐漸轉移至外地,至此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從第一階段 高峰期的 30% 逐漸下降至第三階段的不足 1%。 第一階段:製造業主導時期 香港工業發展始於 20 世紀中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建立以輕工業為主、勞動密集型的加工 貿易製造體系。1950 年代以前,香港的經濟一向以貿易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稍有規模的工業是服 務航運的船舶工業,以及小而散的食品加工、印刷等輕工業。1950 年以後,由於政治變動,香港接 收了從中國內地轉移而至的資金、人才和工業體系,構建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及後,香港在短短數年 15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時間迅速工業化,甚至成為東亞最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到 50 年代末該十年期間,香港工業企業數 量以平均每年 14.6%的幅度增加,就業於工業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長 12.6%。1970 至 1980 年代香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