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云智算技术白皮书(2025)面向近期,以文件存储为核心的存储系统应聚焦智算场景的关键需求,基于 全新的软硬件融合技术以极简化思维进行系统重构,消除其在数据访存性能、流 转效率等方面对智算应用的制约。 面向中远期,文件存储应推动新型访存协议的标准化,并结合多级推理缓存 等组件形成层次化技术方案,打造云智算场景下智算文件存储系统设计新范式。 2.2.2 训推多级缓存 随着 AI 大模型应用及训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GPU 显存和宿主机内存容量 有 面向中远期,引入 GSE 通信库优化,利用网络拓扑的天然聚合特性实现梯度 聚合的高效卸载,减少网络通信流量,并通过合理规划梯度分配及聚合功能的放 置加速聚合过程,降低通信延迟。引入光电路交换机(OCS),结合 GSE 技术体 系,优化光电混合组网协同、纳管机制,持续探索光路交换潜力,突破传统电路 交换容量瓶颈,提升智算网络集群规模及算力水平。 2.4 算网一体技术 随着大模型、智能体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算力基础设 面向中远期,将围绕智能化、实时化与生态协同深化发展。基于 AI 实现全 链路血缘追踪与异常根因定位,推动数据治理从被动转向动态自愈;通过元数据 驱动跨系统数据动态整合,支持多模态数据与实时流批处理的统一管理,破除数 据孤岛;结合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自动化数据标注、清洗与洞察生成,赋能业务敏 捷迭代;通过联邦学习、边缘节点算力优化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敏感 场景合规性。 2.5.2 训练框架 模型训练存在混合并行效0 积分 | 30 页 | 716.31 KB | 5 月前3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长期客户服务经验,借助行业客户与生态伙伴支持,从行业场景切入,构建行业垂类模型。在商业实践中评估模型效果,探索商 业模式,缩小理论预期与应用效果的差异,缩短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的周期。 来源:专家访谈、公开资料整理、结合艾瑞云市场模型、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394.0 520.5 693.1 1026.3 1612.4 2256.1 3280.2 3992.0 4758.0 5326.5 5985.7 9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2024.9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来源:专家访谈、公开资料整理、结合艾瑞云市场模型、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 制。 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结构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驱动基础云服务市场产品结构变革 - 市场概览: 2023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为3121亿元,增速为17 行业大模型”双管齐下的发展模式。在基础大模型领域,云厂 商一方面不断提升自研大模型产品能力,并推出 MaaS 概念,构建全链路模型产品和服务能力。在行业大模型领域,云厂商则依 托其自研基础大模型,结合行业客户服务经验,生态伙伴能力,聚焦典型业务场景,“以点带面”逐步探索大模型商业落地。 1087.5 1639.4 2201.4 2652.7 3121 3607.9 4076.9 4521.310 积分 | 29 页 | 1.88 MB | 5 月前3
安全牛: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的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 致的报告。 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及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其他行为指引,亦未考虑特定用户的 个性化需求或投资目标。用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独立判断报告内容的适用性,必要时应寻求专业 顾问意见。报告中涉及的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等内容仅供市场参与者及用户参考,用户 需对其自主决策行为负责。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间接、特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工业领域 安全概念的深入辨析,全面梳理工业互联网与安全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安全需求,提出系统的安全能力构 建框架和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工业企业、安全能力提供方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助力提升我国工业领域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环境中,筑牢 工业领域安全防线。 2 关键发现 (五)基于等保 2.0 的工业领域安全概念分类重构 结合等保 2.0 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要求,工业领域安全相关概念间的关联性更为清晰,且在合规框 架下可实现更科学的分类。等保 2.0 通过通用安全要求与扩展安全要求的结合,为工业领域安全提供了技 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各安全概念需在此框架下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工业领域安全防护体系。 (1) 12 个安全概念结合等保 2.0 后的关联性分析 工业网络20 积分 | 114 页 | 8.60 MB | 4 月前3
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为参与者创造更多盈利机会。最后,它加速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智 能调度降低能耗,提升网络的绿色化水平。 白皮书深入探讨了联盟网络的架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新增功能 模块,并结合不同类型的网络给出了详细的设计示例。联盟网络的整体架构设计 着重于多主体网络互联、灵活资源和能力共享、可信权益保障、跨域安全和身份 管理以及智能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的高效、灵活与安全运行。新增的四类功能 同主体网络之间的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开放解耦技术促进网络能力的开放与资 源共享;安全可信技术保障网络交易与数据的安全;AI 与智能体技术则为网络 的智能化运维与优化提供强大支持。 1 白皮书还结合具体实例,生动描绘了联盟网络在全域通感网络、全域应急通 信及 Web3 服务三种典型场景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全域通感网络通过多主体协作, 构建未来智慧城市,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全域应急通 横两纵”的体系架构,标志着“联盟网络”的诞生。本白皮书将继承第一本白皮 书的思想,并进一步更深入,在系统设计方面提出联盟网络的具体架构设计思路, 给出新增的相关功能模块,以及对应至不同类型网络时的具体设计示例。同时白 皮书还将结合更具体的实例对联盟网络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景进行描绘。 1.2 核心价值主张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模式、服务架构与协作机制,为 行业带来四大核心价值,推动网络从“封闭管道”向“开放生态”跃迁。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年)仅局限于逻辑门层级的量子线路编程;4)可以获取原始的量子信号 数据,从实验数据上观测量子比特的演化规律;5)支持一套完备的 量子逻辑门,包含单比特门、双比特门以及三比特门,可以允许学 生自由搭建任意量子算法;6)多种量子编程方式结合,有易入门的 图形界面编程方式,以及基于 SpinQit 框架的经典-量子混合编程方 法。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的高校在使用量旋的核磁量子计算机作为量 子计算教育的辅助教学仪器,真实的量子硬件以及真实的数据反馈, 根据问题的特殊性设计特定的参数化量子线路,生成仅包含问题可 行解的参数化量子态,从而减少搜索空间。 (二) 技术优势/成熟度分析 基于分布式 VQE 算法的基因组组装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案而言, 具有三方面的技术优势。1)结合三代测序技术辅助二代测序技术可 以有效的解决存在基因重复片段的基因组组装问题。2)基于分布式 VQE 算法,可以在 NISQ 时代使用较少的量子资源求解大规模 QUBO 问题。3)基于特定的问题启发式参数化量子线路,可以高效 算法进行求解。具体的,根据二代测序技术得到的数据 构造德布鲁因(de Bruijn)图,并引入三代测序技术得到的数据来 确定重复基因片段的位置,构造目标函数。最后根据从头组装算法 需要满足组装路径是连续的单路径作为约束条件,并结合目标函数 构造无约束的损失函数。 使用分布式 VQE 算法进行求解,是基于传统 VQE 算法,使用 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将大的 QUBO 问题分成多个小的 QUBO 问题, 并生成多个比特数较少的参数化量子态构成传统0 积分 | 102 页 | 3.92 MB | 5 月前3
云计算蓝皮书(2024年)-中国信通院-和阿里云 MaxCompute 等云原生大数据产品能够快速部署、 管理和扩展 Hadoop、Spark 集群,满足各类数据处理需求。 “云+管理”方面,云成本治理与云原生、大数据、SaaS 等技 术结合,引领企业迈向精细化运营管理阶段。Flexera《2024 年云现 状调查报告》显示,84%以上的企业面临云成本管理挑战,管理云 支出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企业用云面临的最大挑战。FinOps 可提供有 现资源的快速部署、智能监控和成本优化;阿里云借助容器服务和 专为云原生设计的服务网格构建容器编排和微服务管理能力,实现 云原生平台资源成本的动态优化。二是云成本治理利用大数据和 AI 算法建模,助力企业精准预测成本趋势。大数据分析结合 AI 算法能 够快速识别出成本使用的异常模式,帮助云成本治理实现从被动响 应到主动预测和策略驱动的转变,提升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能力和效 率。例如,亚马逊云利用 Cost Explorer 工具深度分析历史消费数据, 年) 12 要求安全产品充分云原生化,提供灵活敏捷的安全服务。在云原生 安全发展初期,安全技术提供商结合安全左移理念,更关注开发安 全,聚焦于将容器安全、镜像安全、网络微隔离等工具与云环境深 度融合。而当前安全原生化已覆盖应用的开发、部署、运行,与 DevSecOps 理念相结合,确保每个阶段都内嵌安全措施,包括腾讯 云、华为云、阿里云、小佑科技、青藤、亚马逊云、JFrog、Argus0 积分 | 59 页 | 4.51 MB | 5 月前3
2025年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范式创新已经能与人类专 业知识相匹配,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8年,AI技术将自动化至少15%的 日常决策,大幅提升企业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AI技术与城市数字孪生场景结合,以时空为 “索引”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时空化治理和融合,并借助知识工程和AI算法进行智能分析、挖掘知 识和辅助决策,可以很好地解决地理规律的复杂性、地理信息表达的多样性以及地理数据的不完备 性等关键问题。 ............................................................................................35 2. 结合本地特色分步推进场景建设 ...................................................................................... ”的方式重构传统数字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03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 AI Agent成为人机交互和产业应用的关键载体 AI Agent依托大模型在感知、认知、推理等方面的优势能力,结合智能体工具调用、智能体工作流、智能体人机 交互等方式,可以更好实现意图理解、任务分解、任务规划并完成具体任务,有效解决了大模型“有脑无手”的问 题。随着行业对AI应用形态的理解逐步深入,未来将诞20 积分 | 78 页 | 5.45 MB | 4 月前3
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交换到计算 赋能的全过程中嵌入可信技术,以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闭环。 主权唯一性:数字可信强调数据主权的可溯源性和责任主体的确定性, 确保数据在不同主体间流通的自由顺畅。 不可篡改性:结合区块链等技术,数字可信确保数据生产应用全过程 的不可篡改性。 隐私保护:数字可信通过加密技术和隐私计算的应用,保障用户隐私 数据的安全。 2. 数字可信与数字安全 数据安全侧重边界防护 上银行系统中, 通过数字证书、SSL/TLS 加密协议等方式建立用户和银行之间的数字信任关系, 确保用户的账户安全和交易安全。而数字可信主要通过用户自主防御、跨组织 协作和信誉评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实现。例如在医疗数据共享平台中,不同 医疗机构通过建立联合的信誉评估体系,同时让用户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医疗 数据共享权限,以此实现数字可信。 2.2 数字可信的重要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 信为核心要义的数字信任体系,为数字化转型各类合规管理场景提供重要保障 与关键支撑。 第 19 页 第三章 数字可信的体系架构 3.1 数字可信总体架构 第 20 页 数字可信是指在数字环境中,通过技术、规范和协同机制的有机结合,在 开放协作的背景下,确保数字世界中数据、系统及主体的真实性、完整性、可 靠性和可验证性,以及多方参与者在交互过程中可依赖性,为数字经济和社会 运行构建可靠的信任基础。数字可信总体架构由可信设施、可信身份、可信数0 积分 | 50 页 | 1.10 MB | 5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 81 三、 BIM 未来发展趋势 ................................................. 81 (一) BIM 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 ................................. 81 (二) BIM 与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 ................................. 82 (三)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建筑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技术应 用、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研究,系统分析数 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环节的应用现状及成效。同时,结合行 业数据和市场趋势,深入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及其带来的创新变 革,总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并提出 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本报告期望为建筑业数字化 转型为其带来更为高效、精准的管理模式。市政建设的数字化应用主要集中在 BIM 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方面。 BIM 与 GIS 技术的结合:市政工程往往涉及复杂的地理数据和环境条件, BIM 与 GIS 技术的融合成为提升市政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二者结合,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助力项目 管理者进行空间分析、环境模拟和风险评估。在项目设计阶段,借助 GIS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基于可编程技术的6G用户面技术白皮书2025基于以上描述,可以得出可编程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用户面的发展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 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和耦合性,其发展轨迹是极其吻合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可编程技术 与网络用户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编程技术与用户面技术的结合,将做到 1+1>2 的效果,为 网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1.2 6G 移动通信网络对可编程用户面新需求 ITU-R 发布的《IMT 面向 2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提出了 对报文的处理逻辑,进而达到灵活定义数据面的处理行为。这样极大降低了开发的时间成本和硬件 升级的资金成本。 (2)协议无关性:P4 的协议无关性是指它不绑定任何协议,用户只要根据 P4 技术要素结合目标 平台的特性就可以自定义协议栈;同时,现在的传统交换机和 SDN 交换机在出厂之前功能已经固化, 绑定了很多协议,但不是所有的协议都能用到,这样增加了协议的复杂度,增大了设备的负荷和消 耗。P4 Routing 称为 SR-MPLS,其 SID 为 MPLS 标签(Label);基于 IPv6 数据平面的 Segment Routing 称为 SRv6,其 SID 为 IPv6 地址。 SRv6 结合了 SR-MPLS 头端编程和 IPv6 报文头可扩展性两方面的优势。SRv6 具有比 SR-MPLS 更强大的网络编程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层是 Segment 序列。它可以将多个 Segment0 积分 | 34 页 | 4.53 MB | 5 月前3
共 45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