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
1.10 MB
50 页
0 下载
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第 1 页 第 3 页 前 言 数字可信是基于技术信任的综合安全与信任机制,旨在通过用户自主防御 与跨组织协作,持续评估各方信誉,适应开放生态系统的信任需求。随着全球 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 身份信息泄露、数据算法歧视、数字资产被盗等难题也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数 字可信技术来解决。 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担新质生产力国 家队职责,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力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信级开放 可信基础设施,加力推进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 的标准规范,着力构建支持“多主体、多平台、多领域、多应用”的数据要素 流通新范式,合力打造数字可信新生态。 本白皮书阐述了数字可信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并构建了包含区块链、身份、数据、资产、治理监管的数字可信技术体系。通 过典型实践案例,展示了数字可信在金融、AI、数字身份、农商、医疗、司法、 文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共建数字可信生态的倡议和行动 建议,旨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可信是人类文明在智能时代的崭新基石,中国移动将以国家队使命扛 鼎数字可信新基建建设,以战略引领筑牢数字基础设施根基,以生态聚合释放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期待与各界伙伴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筑牢可信底座,让 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都行稳致远,共赢数字文明新未来! 第 4 页 目 录 第一章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 7 1.1 政策背景 ................................................. 7 1.2 产业背景 ................................................. 8 1.3 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12 第二章 数字可信的概念及重要性 ..................................... 13 2.1 数字可信的理念与内涵 .................................... 13 2.1.1 数字可信的概念定义 .................................. 13 2.1.2 数字可信内涵分析 .................................... 13 2.2 数字可信的重要性 ........................................ 15 2.2.1 数字可信的重要性概述 ................................ 15 2.2.2 面向个人的数字可信 .................................. 17 2.2.3 面向企业的数字可信 .................................. 17 第三章 数字可信的体系架构 ......................................... 19 3.1 数字可信总体架构 ........................................ 19 3.2 数字可信设施体系 ........................................ 20 3.3 数字可信服务体系 ........................................ 21 3.3.1 身份可信 ............................................21 3.3.2 可信数据 ............................................21 3.3.3 可信资产 ............................................22 3.3.4 可信规则 ............................................22 3.4 数字可信治理与监管体系 .................................. 23 3.5 数字可信主体 ............................................ 24 3.6 构建电信级开放可信基础设施与服务 ........................ 25 3.6.1 电信级规模支撑(Scale) ............................. 26 3.6.2 开放无缝接入(Seamless) ............................ 27 3.6.3 安全可信(Security) ................................ 27 3.6.4 统一的跨链协议与身份协议等新规范(Standard) ........ 28 第 5 页 第四章 数字可信的典型实践 ......................................... 29 4.1 可信金融 ................................................ 29 4.1.1 概述 ................................................ 29 4.1.2 典型实践 ............................................ 29 4.2 可信基础设施 ............................................ 30 4.2.1 概述 ................................................ 30 4.2.2 典型实践 ............................................ 30 4.3 可信农商 ................................................ 31 4.3.1 概述 ................................................ 31 4.3.2 典型实践 ............................................ 31 4.4 可信医疗 ................................................ 32 4.4.1 概述 ................................................ 32 4.4.2 典型实践 ............................................ 32 4.5 可信司法 ................................................ 33 4.5.1 概述 ................................................ 33 4.5.2 典型实践 ............................................ 33 4.6 可信数字文旅 ............................................ 34 4.6.1 概述 ................................................ 34 4.6.2 典型实践 ............................................ 34 4.7 可信数字身份 ............................................ 34 4.7.1 概述 ................................................ 34 4.7.2 典型实践 ............................................ 35 4.8 可信算力网络 ............................................ 35 4.8.1 概述 ................................................ 35 4.8.2 典型实践 ............................................ 36 4.9 可信数字空间 ............................................ 36 4.9.1 概述 ................................................ 36 4.9.2.典型实践 ............................................37 4.10 可信贸易 ............................................... 37 第 6 页 4.10.1 概述 ............................................... 37 4.10.2 典型实践 ........................................... 38 4.11 AI 赋能可信 ............................................ 39 4.11.1 概述 ............................................... 39 4.11.2 典型实践 ........................................... 40 4.12 数据要素交易可信 ....................................... 41 4.12.1 概述 ............................................... 41 4.12.2 典型实践 ........................................... 41 第五章 结论与倡议:共建数字可信生态 ............................... 43 5.1 结论 .................................................... 43 5.2 倡议 .................................................... 44 5.3 具体行动建议 ............................................ 47 5.4 结语 .................................................... 48 附录...............................................................49 名词解释 .................................................... 49 参考文献 .................................................... 50 第 7 页 第一章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以来,我国 对数字经济的政策导向从2023年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到2024年的“深入推 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每一次表述的变化都彰显了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坚 定决心和信心。这份信心源自数字经济十年间的卓越表现:从2014年的16.2万 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约53.9万亿元,GDP占比也从25.1%提升至42.8%左右, 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5%,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 加速器”作用愈发显著。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 出“夯实数据资源体系”,“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确立数据资源作为数字 中国建设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 强调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具体从构建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集群、 促进数据的开放流通与深度应用、加速全国算力一体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 全方位的规划,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数字行业产业集 群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其核心优势在于空间集中、资源共享、平 台协同及高效管理。与此同时形成数字行业产业集群需要建立共融数字可信生 态,在共同的生态当中引入不局限于国内的创新竞争力,反向促进关键领域的 技术瓶颈突破,打破生态间互不可信壁垒,开创可信产业赛道,形成可持续发 展市场。 1.1 政策背景 国务院在 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 数字中国的目标,将数字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划在加快数 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培育数字新业态、 加强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通过这一规划,数字经济的多个关键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在数字化转 型的方向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推动了各行业在技术应用和创新发展方面的 积极探索。 第 8 页 制度支持方面,2022 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 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对数据要素进行了 全面的制度设计,是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变,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数据二十条”在数据采集、评估、交易、应用等 环节提出了具体措施,还明确了一系列数据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流 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合规。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数据市场 的培育措施,旨在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通过这些政策 的实施,数据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得到了提 升,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转化成为可能,从而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可持续的数据支持。 法律法规层面,202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 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数据分类管理、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等内容,为数据的采集、 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2022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 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网络交易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2023 年,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 安全管理规定》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数据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 企业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为行业数据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指导。这些法 律法规的出台,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还增强了市场对数字经济 的信心,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1.2 产业背景 随着云和算力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等技术的迅猛 发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 的新路径,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 力。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云和算力网络行业 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2024 中国算力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中 第 9 页 国数据产生总量达 32.85ZB,同比整张 22.44%;数据存储总量达 1.72ZB,算力 需求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 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深度分 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3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6165 亿元, 较 2022 年增长 35.5%,大幅高于全球增速。随着新型产业的发展,如 AI 原生 带来的云计算技术革新以及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落地,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将迎 来新一轮增长曲线,预计到 2027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 2.1 万亿元。 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行业在 2023 年和 2024 年继续呈现出多维度、高速度的发展态势。 2023 年,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了 6432 万公里,新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了 473.8 万公里,5G 基站 337.7 万个,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8.05 亿户;2024 年, 光纤宽带用户预计将达到 5.4 亿,5G 网络覆盖率达到 31.7%,为互联网应用的 普及和创新提供了更坚实的网络基础。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根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近 11 亿人 (10.9967 亿人),较 2023 年 12 月增长 7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8.0%;依 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 年前三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互联网业务 收入 12703 亿元,同比增长 2.7%;实现利润总额 1151 亿元,同比增长 4.8%; 共投入研发经费 702.8 亿元,同比增长 0.3%。上述数据反映了互联网行业在数 字经济背景下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潜力,基础设施的完善、平台经济的繁荣、内 容产业的创新以及用户规模的扩大,共同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为数 字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数据行业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 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 2024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4435 亿元,同比增长 16.2%。这一增长 表明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需求在金融、医疗、交通、教 育等多个领域仍在不断增加。在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风控、 客户行为分析和精准营销,2024 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 了 0.3 个百分点,达到 5.3%(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这得益于大数据对金 融风险的精准识别和管理。在医疗领域,大数据分析帮助优化疾病诊断和治疗 方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医疗 AI 诊断系统 的应用率达到了 45%,覆盖了 300 多家三甲医院(来源:中国卫生健康委员 第 10 页 会)。在交通领域,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和预测分析,有效缓解了城 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在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促 进了个性化教学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这些 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大数据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为数字经济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行业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 年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的数据,2024 年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2800 亿元,同比增长 23.5%。这一增长不仅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企业数字化转型AI大模型数字底座项目设计方案
数字经济时代低空经济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