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2025年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范式创新 VIP文档

5.45 MB 78 页 0 下载 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范式创新 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 (2025年) 国家信息中心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 编写委员会 主编: 单志广、高江海 专家顾问: 陈 林、杨瑞凯、徐卫星、鲍 亮、王 彬、陈群辉 副主编: 房毓菲、涂菲菲、刘 殷 周春燕、李志强、江虎林 编委: 陈 栩、王丹丹、戴 彧、胡沐华、吴洁倩、常苗苗、舍日古楞、 马潮江、于凤霞、徐清源、闫晓丽、蔡丹旦、宋心荣、席浩军、刘舒扬、 张月新、关乐宁、张雅琪 刘 洋、赵永明、王 鹏、丁盛爽、贺 峥、代 杰、王 辉、韩 伟、 王艾军、仇 俊、常 江、侯赵磊、位雷雷、何成刚、崔 昊、冯晓蒙、 李名扬、陈 翥、雷冰冰、刘曜铭、马 骏、赵华伟、姚 远、管维东、 张 磊、王彬愚、黄霜筱、汤 凯 特别鸣谢: 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高 增、李晓明 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 张世峰、鲁金伟 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黄柳洪、吴明昊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郑柏生、关代章、李 峰 北京市昌平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张 辉、郭忠前、徐 峰 广东省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余祥臣 广州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 罗 祺 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罗佳玲、申亚柳 江苏省宜兴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 周 源 主编单位: 国家信息中心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序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以迅猛之势持续革新,在研发、应用及产业生态等层面呈现出多元且强劲 的发展景象,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商业价值、重 塑科研范式乃至影响人类未来的核心力量。 城市是AI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的综合性载体,通过AI技术为城市赋能,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趋势,探索城市创新治理手段的重要举措和可行路径。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 智能指数报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AI对生产力的积极影响,在特定任务上AI已经能与人类专 业知识相匹配,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8年,AI技术将自动化至少15%的 日常决策,大幅提升企业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AI技术与城市数字孪生场景结合,以时空为 “索引”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时空化治理和融合,并借助知识工程和AI算法进行智能分析、挖掘知 识和辅助决策,可以很好地解决地理规律的复杂性、地理信息表达的多样性以及地理数据的不完备 性等关键问题。 以“模型+知识”智能驱动的AI CITY不是简单地在城市叠加技术元素,而是以AI为核心,融合联 接、计算、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全新技术体系,直接通过 由AI驱动的、具备对话能力的、多模态的智能体界面与之互动,打造数据驱动、具有深度学习能力 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将推动城市走向更高效、更可持续、更有温度的新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城市发展模式,带领人类进入智慧城市新阶段。报告提出“AI CITY” 是AI原生的智慧城市,代表了智慧城市的内核升级、建设路线升维、底层逻辑演进,提出的 “1234MNX”参考架构具有可落地性,值得学界和业界借鉴参考。相信亦希望通过“AI CITY”的探 索实践,汇聚产业链各环节、各方的力量,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等形成全面智能合力,构建具有 竞争力的AI CITY生态体系。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 1.1“人工智能 +”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 ...................02 1.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实现关键跨越 ...................................................................................02 2. 人工智能核心三要素全面筑牢数智化转型基础 .................................................................03 1.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域数智化转型新阶段 ...............................07 1. 智慧城市建设开启体系重构、质效提升新篇章 .................................................................07 2. 智慧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和展示窗口 ...................................................08 1.3 AI + CITY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3 1. 人工智能引领城市算力服务变革 ............................................................................................13 2.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范式变革 ............................................................................................13 3. 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发展动能变革 ............................................................................................13 1 战略形势 2.1 AI CITY概念内涵 .........................................................................................15 2.2 AI CITY关键特征 .........................................................................................16 2 概念模型 3.1 参考框架 .........................................................................................................18 3.2 技术体系 .........................................................................................................19 1. 智能云底座 ......................................................................................................................................19 2. 大模型中心 ......................................................................................................................................20 3.3 资源体系 .........................................................................................................23 1. 数据资源 ..........................................................................................................................................23 2. 模型资源 ..........................................................................................................................................24 3.4 运营体系 .........................................................................................................26 3 体系架构 目 录 CONTENTS 4.1 建设原则 .........................................................................................................33 1. 自主可控,筑牢安全可信基石 .................................................................................................33 2. 统筹集约,优化资源协同架构 .................................................................................................33 3. 开放兼容,构建弹性扩展生态 .................................................................................................34 4.2 分类指导 .........................................................................................................35 1. 依据已有基础分类推进设施建设 ............................................................................................35 2. 结合本地特色分步推进场景建设 ............................................................................................35 4 推进路径 5.1 加强顶层规划引导 ......................................................................................38 5.2 整合资源要素供给 ......................................................................................38 5.3 打造持续运营模式 ......................................................................................38 5.4 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38 5 保障措施 6.1 东莞市:城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 ......................................................40 6.2 广州市花都区: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 ........................................45 6.3 宜兴市:“天机镜”大模型 ....................................................................50 6.4 广州市白云区:大模型赋能智慧城管 .................................................54 6.5 克拉玛依市:社工数字人助力基层治理 .............................................57 6.6 北京市昌平区:AI智能平台 ...................................................................61 6.7 贵阳市贵安新区: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64 6.8 广州市:人工智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新标杆 ........................................68 6.9 深圳市福田区:构建“四智”融合的城市智能体 ..........................70 6 创新实践 1. 算力运营 ..........................................................................................................................................26 2. 模型运营 ..........................................................................................................................................27 3. 数据运营 ..........................................................................................................................................27 4. 产业生态运营 .................................................................................................................................27 3.5 应用体系 .........................................................................................................28 3.6 保障体系 .........................................................................................................29 1.AI安全保障体系 ..............................................................................................................................29 2.AI运维保障体系 ..............................................................................................................................30 01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1 战略 形势 01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 02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 +”成为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指引 1.1 人工智能芯片快速迭代助推新一轮AI浪潮 传统通用处理器(CPU)已经难以满足深度学习等高并发计算需求,AI芯片通过架构创新实现了数量级的性能跃 升。高端AI芯片的突破更使得训练百亿参数大模型成为可能,直接推动了ChatGPT、Sora等生成式AI的爆发。AI芯片 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变革的核心引擎,其意义远超硬件迭代本身,深刻重构了算力供给模式、产业竞争格 局与社会智能化进程。 语言大模型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大数据、大算力加持下,大模型逐渐实现从单任务智能到可扩展、多任务智能的跨越。据国际知名人工智能 研究机构OpenAI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大模型能力在2024年实现了质的阶跃式提升。语言大模型在多个关键维度持 续进化,上下文窗口长度不断扩展,知识密度增强,带动专业大模型持续创新,在金融、医疗、教育、零售、能源等 多个行业实现初步应用,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多模态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一感知向全场景认知跃迁 大模型发展已经进入多模态融合阶段,多模态大模型融合了多种感知途径与表达形态,能够同时处理文本、图 像、语音等多种数据,并进行深度语义理解和交叉模态处理,是实现通用智能的重要路径。大模型从早期简单的子任 务模型组合模式,逐步转变为端到端跨模态统一特征表示,实现了原生多模支持,为人工智能与现实世界复杂信息交 互奠定了坚实基础。 1、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实现关键跨越 AI发展经历了三次峰谷,正在向人机协同为特征的具身智能3.0时代前进。大模型正在推动知识表示和调用方式 升级,改变未来数字发展的底层逻辑,通过“大模型+知识库”的方式重构传统数字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03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 AI Agent成为人机交互和产业应用的关键载体 AI Agent依托大模型在感知、认知、推理等方面的优势能力,结合智能体工具调用、智能体工作流、智能体人机 交互等方式,可以更好实现意图理解、任务分解、任务规划并完成具体任务,有效解决了大模型“有脑无手”的问 题。随着行业对AI应用形态的理解逐步深入,未来将诞生更多高智能化、对业务流程理解更深刻的多智能体系统,并 加速在生产生活各场景中落地应用。 2、人工智能核心三要素全面筑牢数智化转型基础 1. 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 国家数据局.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 3. 央视新闻. 《我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4. 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力指数报告》 智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为AI训练和应用筑牢算力基础 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训练与应用离不开智算中心的算力支撑。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 (EFLOPS),同比增长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