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技术要求(2025年度适用)-30页 VIP文档

432.31 KB 30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附件 3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Grassland, Wetland, and Desert Surveys (2025 年度适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目 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3.1 图斑监测 ............................................................. 2 3.2 样地调查 ............................................................. 2 3.3 数据耦合 ............................................................. 2 4 总则 ....................................................................... 2 4.1 目的任务 ............................................................. 2 4.2 调查对象及内容 ....................................................... 3 4.3 技术方法 ............................................................. 4 4.4 技术要求 ............................................................. 6 5 准备工作 ................................................................... 8 5.1 组织准备 ............................................................. 8 5.2 技术准备 ............................................................. 8 5.3 资料准备 ............................................................. 8 5.4 装备准备 ............................................................. 9 6 底图制作 ................................................................... 9 6.1 DOM 制作 ..............................................................9 6.2 经营管理单位界线融合 ................................................. 9 6.3 调查范围确定 ......................................................... 9 7 图斑监测 .................................................................. 10 7.1 监测内容 ............................................................ 10 7.2 变化图斑提取 ........................................................ 11 7.3 验证核实 ............................................................ 11 7.4 属性赋值 ............................................................ 12 8 样地调查 .................................................................. 12 8.1 样地布设 ............................................................ 12 8.2 样地调查 ............................................................ 12 9 遥感调查 .................................................................. 13 10 数据更新 ................................................................. 13 11 数据处理与统计 ........................................................... 13 11.1 数据处理 ........................................................... 13 11.2 数据统计 ........................................................... 14 12 调查成果 ................................................................. 15 12.1 数据库 ............................................................. 15 12.2 统计表 ............................................................. 16 12.3 专题图 ............................................................. 16 12.4 成果报告 ........................................................... 16 13 质量控制 ................................................................. 16 13.1 准备工作 ........................................................... 16 13.2 调查质量控制 ....................................................... 16 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的总则、调查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 分析评价和产出成果等。 本文件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38590-20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GB/T 38582-202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T 35377-201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5968-2016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30363-2013 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GB/T 27648-2011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24255-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LY/T 3321-2022 草原生态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LY/T 2899-2017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LY/T 2794-2017 红树林湿地健康评价技术规程 LY/T 1957-201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处理统计规范 LY/T 1954-2011 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NY/T 1579-2007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NY/T 1233-2006 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635-201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HJ 442-2008 近海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 号) 《全国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手册(2021 年)》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2019 年修订)》 《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技术规定(2021 年修订)》 《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办资字〔2024〕128 号)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2024 年)》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斑监测 polygons surveying 基于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采用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动态观测并 获取变化图斑因子属性的过程。 3.2 样地调查 sample plot surveying 以样地为单元,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样地(样方)、样木因子, 获取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储量、质量、结构和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信息的过 程。 3.3 数据耦合 data coupling 以图斑监测和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抽样回归和关联耦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面 积数据和储量数据进行耦合,实现调查数据以点推面、点面衔接的过程。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在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和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以下简称林草湿荒普查) 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时点、统一平台”等要求,通过变化图斑监测和样地调查, 协同推进年度林草湿荒调查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获取年度林草湿荒变化信息,产出年 度调查监测成果。 (1)变化图斑监测。采用国土调查统一标准、规则,落实部局《关于印发〈年度森林 草原湿地荒漠化调查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协同机制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 〔2025〕12 号)(以下简称《协同机制工作方案》)的流程融合、平台融合、成果融合、 现状与管理融合要求,以地类与植被覆盖类型变化为重点,开展林草湿荒变化图斑监测,产 出以 2025 年 12 月 31 日作为标准时点的年度调查监测成果。同步综合考虑沙化土地生态 区位重要性、治理必要性、治理紧要程度,以及水资源、气候分区、植被盖度等条件,结合 已实施的生态修复措施、自然保护地和后备耕地等管理要求,产出需治理沙化土地成果数据。 (2)固定样地调查。针对已布设森林、草原、湿地固定样地及沙化无人机样地开展复 位调查,其中森林固定样地每年调查五分之一。根据沙化石漠化土地建模反演要求,全国新 增 500 个无人机样地(0.5×0.5 公里)。 3 (3)技术创新试点。开展大样地调查试点,探索高清影像、无人机拍摄、激光雷达等 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荒漠调查试点,探索荒漠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鼓励地方 开展调查监测理论与技术攻关,优化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体系。研究建立草原产草量、林 草生物量等模型,完善林草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监测评估技术。 (4)汇总分析。汇交调查监测数据,开展遥感反演、数据耦合和数据库建设,进行统 计分析评价,产出林草湿荒调查监测成果。 4.2 调查对象及内容 以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和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变化图斑为调查监测对象,调查更新林 地、草地、湿地及荒漠化范围内的地类、植被覆盖类型及其主要资源属性变化信息。具体指 标详见表 1。 表 1 2025 年度调查监测指标 监测内容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综合指标 地类、植被覆盖类型、变化原因 更新变化图斑 森林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类型和面积、森林覆盖率 更新变化图斑 质量和生产力 森林蓄积量、森林植被生物量、森林植 被碳储量 样地调查 保护利用状况 林种 更新变化图斑 草原 草原资源状况 草原类型和面积 更新变化图斑 质量和生产力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产草量、植被生物 量、草原健康 样地调查与遥感反演 保护利用状况 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 样地调查、遥感监测与 统计上报 湿地 湿地资源状况 湿地类型和面积、湿地植被面积 更新变化图斑 质量和生产力 湿地健康、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生态 状况 样地调查、资料收集 保护利用状况 保护利用方式 更新变化图斑 荒漠化 沙化 状况程度 荒漠化类型、程度,沙化类型、程度 更新变化图斑 治理情况 需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治理面 积 更新变化图斑 石漠化 状况程度 石漠化状况、程度 更新变化图斑 治理情况 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 更新变化图斑 4 4.3 技术方法 以省级单位为总体,以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和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变化图斑监测为核 心,按照《协同机制工作方案》《部局关于优化年度国土变更调查 规范调查成果应用的通 知》的要求,采取变化图斑监测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一体化开展林草湿荒调查监测, 掌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林草湿资源与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年度变 化情况,产出 2025 年度调查监测成果。 4.3.1 图斑监测 以图斑为单元,按照日常监测、集中变更 2 个阶段开展变化图斑监测工作,监测更新 土地利用、浅海水域和地表植被覆盖及相关属性的变化情况。对 2025 年度发现的林草湿地 类变化,按照 2025 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工作通知确定的工 作分工开展地类调查,地类成果一并纳入变更调查成果库,确保年度林草湿荒调查监测与国 土变更调查地块、数据持续保持一致。 4.3.1.1.日常监测。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日常变更同步开展,获取林草湿荒变化信息。 (1)变化信息提取。充分利用 2025 年国土变更调查全国数字正射影像,2025 年植 被生长季(二、三季度)的季度卫片监测数字正射影像,或各地自行获取并配准制作的更高 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以及本地林草档案资料,获取土地利用、浅海水域以及植被覆盖变化 图斑信息。 (2)业务数据比对。收集整理造林抚育、保护修复、种草改良、林木采伐、工程建设 用地审核审批以及林草执法等数据,对照遥感变化图斑梳理变化地块和变化类型。 (3)现地调查核实。参照图斑变化数据与业务数据比对结果,结合现地调查核实,调 查记载变化图斑的地类、资源属性以及变化原因。 根据林业经营管理需要,其他林地应细化到三级地类,纳入“国土调查云”平台管理, 地类名称与编码见表 2。在 13 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省开展草原超载率监测预 警。 表 2 其他林地地类名称与代码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林地 03 其他林地 0307 疏林地 030701 未成林地 030702 苗圃地 030703 采伐迹地 030704 火烧迹地 030705 林业直服设施用地 030706 5 4.3.1.2.集中变更。县级林草主管部门依据日常监测成果,经整理归集,形成年度林草湿荒 变化图斑,与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更新林草湿荒调查数据和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经逐 级审核汇交后最终形成国家和地方上下一致、各级两部门横向一致、与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地 类一致的年度林草湿荒调查监测成果。 4.3.2 固定样地调查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开展基于地面实测的储量和结构调查,获取林草湿荒各类储量、质 量和结构数据。 4.3.2.1.样地布设。各省原则上应利用原已布设的样地,也可根据实际优化样地布设,按程 序进行报备。 4.3.2.2.样地调查。森林层、草原层、湿地层布设的样地,按复合样地设置,按要求调查记 载林草湿荒调查因子属性。沙化石漠化调查建模布设的大样地,采取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调 查。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和要求参照《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执行。 4.3.3 大样地调查试点 选取辽宁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云南省、陕西省和大兴安岭地区作为试点省或 地区,按随机起点布设一套约 20×20km 间距、面积为 4km2 的大样地(或 10×10km 间距、面积为 1km2 的大样地),采取无人机航拍影像或高分辨率(优于 0.5m)遥感影像, 精准监测大样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状况变化,为多尺度一体化监测提供模型校验样 本,为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利用大样地监测结果与图斑更新数据进行 对比分析,校验图斑更新数据、计算图斑更新精度、评定图斑更新质量。 4.3.4 荒漠调查试点 在全国荒漠资源集中的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藏自治区噶尔县、甘肃省肃州区、青 海省格尔木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展荒漠调查试点,通过遥感监测与现地调查等相 结合,探索形成以图斑为基本单元的荒漠资源调查监测指标内容和技术方法,评估荒漠资源 数量和生态状况,为全面启动全国荒漠资源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4.3.5 遥感调查 利用地面调查、无人机大样地航拍及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分区分类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 植被盖度、产草量、生物量等指标反演模型,生成遥感专题产品,获取其空间分布特征,并 结合自然地理属性,推演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类型和程度。在具备条件的试点省或地区试行 以抽样调查森林储量(包括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数据为总控、以激光雷达数据或光谱 特征数据建模反演图斑储量,协同产出地方各级储量数据的技术方法。 6 4.3.6 数据耦合与统计汇总 综合利用图斑监测和样地调查数据,建立林草湿荒调查监测数据库,开展数据耦合与挖 掘,分析评价全国和各省、重点区域林草湿资源和生态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以及荒漠化沙化、 石漠化土地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产出年度林草湿荒监测成果。 4.4 技术要求 4.4.1 数学基础 基础数据要求包括: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CGCS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地图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按 3˚分带,比例尺优于 1:10000。 4.4.2 调查精度 调查精度要求包括: (1)图斑最小上图面积为 400m2,蓄积记载到 1m3,产草量记载到 1kg。 (2)在优于 1:10000 的比例尺上,图斑界线的区划误差不得大于 0.5mm(即区划 误差不大于 5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 1.0mm(即区划误差不大于 10m)。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8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