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低碳化发展解决方案(40页 PPT)国的工业园区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省级工业 园区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 年开始,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 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 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 年开始,是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为发展高新技 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 究、开发,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 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 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产业园区 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 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 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上海浦东软件园基地、京东一号物流园、东 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中国(浙江)影视产10 积分 | 40 页 | 8.10 MB | 5 月前3
附件1 零碳园区基本建设条件附件 1 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件 一、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开发 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视情可拓展 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 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二、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也可为“园中园”。以“园中园” 形式申报的,需有明确的四至边界,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园区管理机 构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三、0 积分 | 1 页 | 110.05 KB | 3 月前3
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件附件 1 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件 一、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开发 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视情可拓展 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 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二、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也可为“园中园”。以“园中园” 形式申报的,需有明确的四至边界,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园区管理机 构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三、10 积分 | 1 页 | 116.17 KB | 1 天前3
《2025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解读合实际开展省级零碳园区建设。 三、 组织实 施 加强 评估 总结 组织 园区 申报 扎实 开展 建设 加强 统筹 协调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省级开发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 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 由省级及以 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 ,也可为“ 园中园”。以“ 园中园”形式申报的10 积分 | 17 页 | 5.04 MB | 1 天前3
入局零碳园区助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60页 PPT)标需瞄准重点产业及高排 放 领域。 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 工业、 交 通、建筑等部门。 伴随着 “企业入园”的 趋 势 , 国内大部分企业 ,尤其是生产制造 企业 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 , 工业 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 清 华大学 环境学院 2020 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 据显示, 近 70% 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 区 , 园区碳 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 31% , 工业园区 国内零碳园区的发展态势 零碳园区相关政策补贴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南海新区分局 2023 年南海 经 济开发区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及 申报竞争性磋商成交结果公告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南海新区分局 2023 年南 海 经济开发区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 制及申报竞争性磋商文件 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近零碳园区 技术服务项目 中标 (成交)结果公告 国内零碳园区的发展态势 山东省、5 积分 | 60 页 | 7.03 MB | 19 天前3
智慧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42页 PPT)零碳园区发展背景与意义 01 零碳园区发展背景与 意义 01 园区经济贡献显著 中国园区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 ,是改革开放关键手段。截至 2019 年 10 月 ,中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 628 家 ,省级开发 区 2053 家 ,各类产业园区 15000 多个 ,对中国经济贡献达 到 30% 以上。 园区作为人口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推动了中国经济贸易增长, 规划总面积 333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240 平方公里 ,覆盖梅山、 春晓、 白峰、郭巨四个街道。该区域是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 验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港口- 产业- 城市”综合开发区 ,具备良好的 创新要素和生态环境 ,为中高端新型绿色产业聚集和零碳发展提供了 2020 年 ,梅山人口为 9 万人 , GDP 达到 290 亿元 ,能源消费为 33.3 万吨 标煤 , CO2 成为梅山保税港区 , 2011 年成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聚集区 , 2015 年成为宁波国际海洋生 态科 技城 , 2017-2019 年成为国家级梅山新区 , 2022 年整合进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开展碳 中 和先行示范区研究项目。 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梅山在经济、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逐步升级和转型 ,为碳中和示范区的 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战略意义阐述 梅山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建设5 积分 | 42 页 | 5.71 MB | 19 天前3
智慧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45页 PPT)01 零碳园区发展背景与 意义 wjtzh206 0 01 园区经济贡献显著 中国园区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 ,是改革开放关键手段。截至 2019 年 10 月 ,中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 628 家 ,省级开发 区 2053 家 ,各类产业园区 15000 多个 ,对中国经济贡献达 到 30% 以上。 园区作为人口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推动了中国经济贸易增长, 规划总面积 333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240 平方公里 ,覆盖梅山、 春晓、 白峰、郭巨四个街道。该区域是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 验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港口- 产业- 城市”综合开发区 ,具备良好的 创新要素和生态环境 ,为中高端新型绿色产业聚集和零碳发展提供了 2020 年 ,梅山人口为 9 万人 , GDP 达到 290 亿元 ,能源消费为 33.3 万吨 标煤 , CO2 成为梅山保税港区 , 2011 年成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聚集区 , 2015 年成为宁波国际海洋生 态科 技城 , 2017-2019 年成为国家级梅山新区 , 2022 年整合进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开展碳 中 和先行示范区研究项目。 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梅山在经济、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逐步升级和转型 ,为碳中和示范区的 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战略意义阐述 梅山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建设10 积分 | 45 页 | 8.31 MB | 5 月前3
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青岛索迷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卓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正储能(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莘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金寨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北京盈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悦零碳 (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碳元界科技有限公司、知己集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 新京报社、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天津市节能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开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时代科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建-大成 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 公司、中质信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铭晟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宇华国业(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 T/CECA-G 0344—2025 2 有限 注:本文件正文及附件中所描述的“园区”,也包括园中园。 T/CECA-G 0344—2025 4 3.2 园中园 park within a park 在大型综合性园区(如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内部划定的独立功能区域,通过差 异化定位聚焦特定产业或服务,形成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 注:园中园的核心特征通常包括独立管理、产业聚焦、政策灵活,并常与主园区共享基 础设施,同时具备专属配套服务。0 积分 | 23 页 | 1.56 MB | 3 月前3
华能天成(张振龙):分散式风电项目融资创新与实践互补、源网荷储、微电网等综合能源项目,可作为整体统一办理核准 (备案)手续。 2022 年 《关于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 知》 • 积极推动风电分布式就近开发。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油气矿区 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 • 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 2023 年 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创新 天成租赁 三通模式:村村通、厂厂通、路路通 《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分 散 式 风 电 开 发 创 新 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 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 发。 积极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计划;20 积分 | 29 页 | 1.51 MB | 4 月前3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30页 PPT)中国的园区建设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关键手 段。经过40年的探索和实践,园区在中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与时俱进,不 断实现着突破和创新。 经济贡献 截至 2019年10月,中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省级开发区 2053 家,各类产业园区 15000多个,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达到30%以上。 碳排放占比 作为人口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园区在提供经济生产力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 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成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大主体。0 积分 | 30 页 | 3.37 MB | 19 天前3
共 20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