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文档 智慧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42页 PPT) VIP文档

5.71 MB 42 页 0 下载 1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ptx
3
概览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框架 02 零碳园区建设的实践案例 03 零碳园区建设的未来展望 04 结论 05 目录 零碳园区发展背景与意义 01 零碳园区发展背景与 意义 01 园区经济贡献显著 中国园区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 ,是改革开放关键手段。截至 2019 年 10 月 ,中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 628 家 ,省级开发 区 2053 家 ,各类产业园区 15000 多个 ,对中国经济贡献达 到 30% 以上。 园区作为人口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推动了中国经济贸易增长, 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但同时也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大 主体 ,工业类型园区对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贡献率达 31% 。 02 园区是 “双碳” 目标的重要抓手 “ 双碳” 目标的提出为园区带来机遇与挑战 ,成为园区新的 重要使命。 园区的物理尺度使其成为创新商业模式和机制试 验示范的最佳载体 ,其规模一般在 10~300 平方公里 ,产业 聚集 ,用能形式多样 ,管理职责明确 ,减排任务可有效落实。 国务院在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中提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体现了对园区试点工作的高度 重视 ,园区在落实国家“双碳” 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 / 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 位 园区面临的碳排放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园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不断增加 ,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发展 模式难以为继 ,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 ,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 园区的能源结构以传统能源为主 ,清洁能源占比低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碳排放强 度较大 ,迫切需要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碳排放。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碳” 目标的政策 ,对园区的节能减排提出了 明确要求 ,推动园区向零碳方向发展。 同时 ,市场对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 断增加 ,园区企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零碳园区建设成为必然 选择。 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对园区的环境质量和 碳排放情况更加关注 ,零碳园区建设有助于提升园区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吸引 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 / 零碳园区建设的必然 性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框架 在打造零碳园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包括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效率 、单位能 耗 强度 、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 影响 这些因素的主体主要来自园区内建 筑 、工 业和交通领域的用能需求 。 由于 园区种类 和功能多样,不同类型的园区 用能特点各 有不同,其零碳发展路径也 会有所区别。 / 零碳园区的战略定 位 从能源规划 、政策机制 、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四个角度分别深入探讨了能够帮助园区实现零碳发展的有效措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支持 。其中 能 源规划是园区落实零碳战略的基础,起到统筹指导具体实践措施的作用 ; 政策机制以工具化的形式为节能减排手段的落实提供保障,从多角度推动园 区零 碳进程 ; 商业模式能够解决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吸引更多合作方加入 ; 技术应用是在需求 、技术和落地之间 搭建桥梁 , 为园区零碳发展提供内核驱动力。 /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框 架 综合能源规划的特点 综合能源规划是基于园区终端需求和减排目标 优化提出的能源系统规划 ,集技术创新、量化 指标为一体 ,强调“源网荷储” 的相互协同 , 注重多种能源的互联互济 , 旨在构筑与区域协 调的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体系。 与传统能源规划相比 ,综合能源规划的思路从 能源供给侧向能源需求侧转变 ,重点关注建筑、 交通、工业三大能源消费领域 ,注重不同能源 消费领域之间的协调 ,囊括电力、燃气、热力 / 制冷、分布式清洁能源、氢能等多种能源形 式, 考虑不同种类能源的相互补充与替代 ,实 现能 源清洁、高效、可靠的阶梯利用 ,提高 能源利 用效率。 / 能源规划先 行 零碳能源规划的关键工作 建立零碳目标体系 ,根据园区的用能特点 和减排潜力 ,将园区整体的零碳目标分解 为有时间节点和具体数值的分项目标 ,并 建立适用于各领域和主体的指标体系 ,制 定目标完成路径和评估减排成果。 全面量化情景分析 ,通过建立完整的园区 能源模型 ,考察宏观经济条件、能源资源 条件、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 ,在此基础上 按照碳排放维度搭建基准情景和零碳情景, 并开展相应的情景分析 ,为制定高质量能 源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支持。 / 能源规划先 行 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 优势 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能够与园区 总体规划相结合 ,成为园区总体规划体系 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面指导园区建设所 涉 及的产业、基础设施、建筑、交通、 能源 等方面的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园区 传统上 高能耗、高排放的难题。 该规划通过跨领域一体化优化 ,将零碳目 标细化到具体能源解决方案中 ,在建筑、 工业和交通等用能领域间构建灵活互动的 用能体系 ,实现各领域用能模式共同优化, 提高能源体系的总体效率 ,为园区实现零 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能源规划先 行 国家层面 “碳中和” 相关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碳中和”相关政策 ,涵 盖节能监察、清洁电力、投资金融、绿色技 术、碳市场等多个领域 ,为零碳园区建设提 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例如 ,在节能监察方面 ,发布《高耗能行业 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1 年 版) 》等文件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在 清洁电力领域 , 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 型储 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促进新 型储能 发展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 政策机制保 障 园区层面机制创新案例 宁波梅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机制 ,将新建建筑的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相对于参考建筑的减排率作为约束 指标 ,贯穿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管理、拆除 等全生命周期 ,通过跨部门协作 ,建立起绿色建筑设 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营、拆除、 回收等各个环 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提高了建筑绿色低碳化管 理标准和水平。 宁波梅山可再生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 ,通过点对点的 交易模式 ,企业向当地风电企业购买绿色电力 ,验证 了企业对绿色电力的采购需求以及绿色购电协议这一 模式的技术可行性 ,为零碳园区的规划实现过程中起 到关键作用。 / 政策机制保 障 政策机制的作用与重要性 政策机制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通 过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 , 引导园区内各主体 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推动园区能源结构优化 和用能模式升级。 政策机制能够协调园区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促进跨部门合作 ,提高园区管理效率 ,确保 零碳规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 ,政策机制还可 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 资金支持 ,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 政策机制保 障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是我国新一轮能源改革中提出的商业模式 , 可应用于园 区 层面 , 由地方政府、 大型能源供给企业、 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共同组成 综 合能源服务商 , 主导园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并通过建立综合能 源 服务生态圈 , 与多种公司合作 ,统筹协调各种新能源、 新基建项目。 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常见模式有合同能源管理 ( EMC ) 、建设经营转让 ( BOT ) 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 PPP ) ,其中 PPP 模式通过拓宽 融资 渠道 ,分散投资风险 ,提高各相关方的沟通合作效率 , 为零碳园区建 设 提供了创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益 从用户角度来看 , 业主 / 租户享受更好的能源服务、 建筑设计和性能, 节能收益可回收服务费和提高能效的增量成本。 对于园区来说 ,零 碳建设增量成本由其他投资主体分担 ,项目完工后还可获得更高的 资产增值收益。 作为业务主导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可以收取增值能源服务费用 ,从 能源供应和产品销售中获得直接收益 ,拓宽业务范围 , 实现可持续 综合能源服务商以能源消费端的业务需求为抓手 ,在供给侧将不 同种类能源与高新技术相整合 ,辅以交易手段和数据管理 ,为 用 户提供综合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能源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商直接面向能源消费者 ,提供一站式基础能源供应 的同时 ,还帮助其管理多样化的能源消费、分布式能源资源、节 能解决方案和所有与能源相关的服务 ,使用户端的用能安全、清 洁、可持续。 / 商业模式创 新 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行机制 零碳创新技术包括节能增效类技术 ,如 工 艺替代、能效提升、资源回收、燃料替代 技术等;能源系统脱碳类技术 ,如风力 发 电、光伏发电、氢能、 电化学储能、 生物 柴油燃料等;负碳技术 ,如土壤改 良、海 洋利用、碳捕集 / 利用 / 封存等; 以及 5G 、 AI 、大数据等数字技术。 这些技术从不同角度为园区实现碳中和目 标提供了支持 ,涵盖了能源生产、消费、 管理等多个环节 ,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 效 率 ,降低碳排放 ,推动园区能源系统 的转 型升级。 / 技术应用支 撑 01 零碳创新技术种类 技术供需不匹配 ,导致预期效果产生折扣。例如 ,园区内部分企业对绿色电力的需求与可再生能源供应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影响了绿色电力的 推 广和应用。 落地流程不成熟 ,耗费过多的时间、人力成本、资金成本。 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 ,项目开发流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 和处 理方案较为复杂 ,增加了项目的实施难度 和成本。 多种技术间缺乏协调 ,导致方案无法顺 利落地。在园区实际应用中 ,不同技术 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如新型高反 射涂料技术与建筑外立面的保温防水技 术结合困难 ,影响了技术的整体应用效 果。 / 技术应用支 撑 02 零碳创新技术应用挑战 深入挖掘应用场景 ,探究园区组成要素对零碳园区的针对性 需求 ,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 , 园区管委会关注 能 源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 可应用分布式能源技术; 入驻 企业 关注降低能源成本 , 可采用节能增效技术。 详细梳理技术项目的实施步骤 ,划分具体阶段 , 明确每个 阶 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形成一套通用的落地流程 ,并不 断优 化。 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 , 明确从项目资源寻找、 前期沟 通、 技术方案测算到并网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 程和处理 方案 ,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采用系统化思维 ,设计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 ,考 虑 不同技术模块间的配合以及新科技与传统技术方案的融合。 例如 ,集成屋顶光伏、 储能、 直流供电、 电动车充电技术 的 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 , 实现 零碳 建筑的目标。 / 技术应用支 撑 03 技术应用解决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机遇 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 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筑 设施等。例如 ,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智 能电网、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 ,以及绿 色建筑、智慧交通等设施 ,为基础设施投 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零碳园区建设相关的项目将为基础设施公 募 REITs 提供更多的底层资产标的 ,为投资 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促进基础设施投融 资领域的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零碳园区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 用场景 ,推动了新能源、储能、节能、数 字化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例如 ,分 布式光伏、氢能等技术在零碳园区的应用, 促进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提 高了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 零碳园区建设促使园区内企业进行产业升 级和转型 ,采用更加清洁、高效的生产方 式 ,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绩效,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发展。 经济增长新动能 零碳园区建设将催生对人才、技术、投资 的巨大需求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据 初步估算 ,“零碳园区”将为国家“双碳” 目标贡献至少 15% 的减排量 ,并带来约 30 万亿的投资需求 ,推动相关产业从原材料 到最终产品的全产业发展 ,形成新的经济 增长点。 零碳园区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促进产业集聚 ,提高园区的经济活力和竞 争力。 同时 ,零碳园区的建设也将带动周 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 新引擎。 / 零碳园区建设的综合效 益 零碳园区建设的实践 案例 工业园以现代制造业与高端制造研发为主, 严格践行能耗双控指标 ,大幅提高清洁能 源、可再生能源供应比例 ,满足循环经济 理念的产业聚集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例如 ,通过优化工业生产工艺 ,采用节能 设备和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分 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满足部分生产用电 需 求;发展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项目 , 提 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实现工业生 产的 低碳化和零碳化。 港口物流园以低碳运输为目标、 以绿色能 源为保障 ,以 5G 、 AI 等高新科技为管 理手 段 ,打造共享、高效、创新的综合 贸易服 务枢纽和绿色物理实践基地。 例如 ,推广电动车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在 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减少燃油车辆的尾 气 排放;建设智能仓储系统 ,提高仓储 空间 利用率和货物周转效率 ,降低能源 消耗; 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建设节能型 仓库和办 公设施 ,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 效率。 科技创新园推动创新顶尖科技发展、示范 应用零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 示范区。 例如 ,建设科研设施和实验室时 ,采用先 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零碳技术研发和 创新 ,推动新技术在园区内的示范应用; 举办零碳技术交流和推广活动 ,促进零碳 技术的传播和普及。 / 典型园区零碳战略定 位 工业园零碳战略 港口物流园零碳战略 02● 科技创新园零碳战略 01 03 宁波梅山零碳园区建设 宁波梅山通过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机 制和可再生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等创新举措, 推动了园区的零碳发展。在建筑领域 ,实现 了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显著降低; 在能源领域 ,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使 用 ,提高了园区的能源清洁化水平。 宁波梅山的零碳园区建设不仅提升了园区的 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吸引了更多 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推动了区域 经济的发展 ,为其他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 验。 / 零碳园区建设实践案例分 析 01 地理位置与规划面积 宁波梅山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位于宁波北仑区东南部 , 以梅山岛为核心, 规划总面积 333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240 平方公里 ,覆盖梅山、 春晓、 白峰、郭巨四个街道。该区域是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 验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港口- 产业- 城市”综合开发区 ,具备良好的 创新要素和生态环境 ,为中高端新型绿色产业聚集和零碳发展提供了 2020 年 ,梅山人口为 9 万人 , GDP 达到 290 亿元 ,能源消费为 33.3 万吨 标煤 , CO2 排放量为 32.97 万吨 ,主要产业包括港口、物流、汽车 制造 和金融业等。 这些数据表明梅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面临着一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 放压力 ,但也为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和目标。 02 人口与经济数据 / 零碳园区建设实践案例分 析 坚实基础。 发展历程梳理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梅山从“贫瘠海岛”发展为国际大港 ,实现了“港产城”融合。 2008 年 成为梅山保税港区 , 2011 年成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聚集区 , 2015 年成为宁波国际海洋生 态科 技城 , 2017-2019 年成为国家级梅山新区 , 2022 年整合进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开展碳 中 和先行示范区研究项目。 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梅山在经济、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逐步升级和转型 ,为碳中和示范区的 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战略意义阐述 梅山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建设 ,不仅是响应国家“双碳” 战略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动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行动。通过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设 ,可以探索出一条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 ,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梅山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 绿色产业和创新人才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零碳园区建设实践案例分 析 01 02 梅山通过产业转型 ,在保证 GDP 高速增长的同时 ,将能 源 需求控制在合理水平。一方面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 碳 方向升级 ,如港口、物流等产业的电气化和智能化改 造; 另一方面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如新能源、 节能环 保等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 例如 ,梅山港通过生态港口示范项目 ,推动港口作业机 械 的电气化改造 ,采购全电动吊具和清洁能源流动机械 , 实 现了港口用能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的降低。 产业转型与能源优化 产业转型策略 在能源供给侧 ,梅山通过需求侧的电气化与供给侧新能 源 替代的共同作用 ,大幅降低单位用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分布式电源服务 ,优化可再生能源接 入 方式 ,提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电力的应用比例。 同时 ,梅山还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源网荷储”互动机制 , 与电网企业合作 ,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促进可 再 生能源的消纳和供应 ,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 力支 撑。 产业转型与能源优化 能源优化措施 梅山提出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目标 ,制定了 2019- 2025 年绿色低 碳建筑专项规划 ,明确了单位建筑面积的生命周期减排率指标。该规划 将碳减排率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相结合 ,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 行管理、拆除的全生命周期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全面 落地。 例如 ,在土地出让和挂牌条件中明确生命周期碳减排指标 ,在项目立项、 方案审查、能评审查等环节严格把关 ,确保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实 现碳减排目标。 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 梅山在基础设施建设中 ,注重绿色低碳理念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2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