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石油化工行业:国企改革-长期主义核心标的梳理-光大证券[赵乃迪,蔡嘉豪,王礼沫]-20250820【1页】10 积分 | 11 页 | 507.00 KB | 20 小时前3
附件4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煤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煤矸 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 产品;油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润滑 油、石蜡、溶剂油、石油沥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包括气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煤应进一 步细分为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2.化石能源用作燃料按类型分为:终端消费(不含用作原料、 材料)、火力发电、供热、炼油及煤制油、制气、回收能。终端能 源消费是指能源消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式中: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量(万吨); E 用作燃料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加工转换为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间接排放为园区化石能源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量0 积分 | 6 页 | 217.92 KB | 3 月前3
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煤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煤矸 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 产品;油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润滑 油、石蜡、溶剂油、石油沥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包括气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煤应进一 步细分为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2.化石能源用作燃料按类型分为:终端消费(不含用作原料、 材料)、火力发电、供热、炼油及煤制油、制气、回收能。终端能 源消费是指能源消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式中: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量(万吨); E 用作燃料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加工转换为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间接排放为园区化石能源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量0 积分 | 6 页 | 223.96 KB | 22 小时前3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 生物天然气核证规范10865—2021,定义2.0.1] 4 核算内容和边界 核算内容 申请核证主体应通过核证平台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内用于生产生物天然气涉及的所有能源活动 中使用的各类能源,包括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及化石能源的种类、用量等,最终核算出生产的生物天然气 对应的零碳能源量。 T/CAPID XXXX—XXXX 2 核算边界 4.2.1 申请核证主体应确定零碳能源证书的核算边界,明确工作对象。 核算边界的确定宜参考申请核证主体的设施和业务范围及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 1 所示,应包括: 原料运输阶段、生物天然气生产阶段中的各类能源。如原料运输时使用的化石能源,生产系统中产生的 沼气(甲烷)的能量、净化提纯后对外供应生物天然气的能量、使用的化石能源量、外购的电力、外购 的热力、沼气或生物天然气的自用量等。 图1 核算边界示意图 5 核算步骤与方法 核算步骤 申请核证主体进行核算与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核证主体进行核算与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 确认核算边界,收集各阶段的活动数据; b) 分别计算核算边界内生物天然气的原理运输阶段使用的化石能源量,生物天然气生产阶段产 生的沼气(甲烷)的能量、净化提纯后对外供应生物天然气的能量、化石能源量、消耗外购的 电力、消耗外购的热力、沼气或生物天然气的自用量等各类能源量; c) 汇总核算申请核证主体生产及对外供应的生物天然气对应的零碳能源量及相关信息;0 积分 | 16 页 | 592.88 KB | 19 天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独立核算单位为排放源, 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范围 1 和范围 2,以及范围 3 废 物处理相关活动 四至范围内化石燃料燃烧排 放量、工业过程排放量、净 调入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 排放量。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 放、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二氧化 碳排放、输出的电力和热 力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废 弃 物 焚 烧 的 二 氧 化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碳储量变化量。 碳储量变化量。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购入 和自产绿电、碳汇产生的 碳减排量,以及通过二氧 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 除的二氧化碳量等 调入非化石能源电量不计入 调入电量总量 7 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仅核算 了园区内最容易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只考虑了能源活动、工业活动、外调电力和热力 的 (区内或区外) 园区垃圾处理设施 (区内或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天然气) 油气储存 园区能源输入 (化石能源) 园区自发电/热 园区调出电/热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废弃物 发电自用 废弃物利用 余热利用 发电设施 (区内/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外调电/热) 园区能源输入(化石 燃料输入) 资源输入 资源 资源利用 废弃物排出园区 废弃物处理 接受区外废弃物 图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4 月前3
扩大可信的中国转型金融市场规模-电力行业转型融资机遇和要素进处于萌芽阶段的转型金融市场发展。 电力行业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之一。电力系统脱碳和通过电气化协助 其他行业脱碳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 要素。 在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的驱动 下,全球的电力企业都亟需减少对化石 能源的依赖,转向低碳的发电模式。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需要采取多 源协同的电气化发展路径来实现低碳 转型。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和转型金 融需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价格发现和 风险管理的作用。 的目标。该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设立有雄 心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 行动计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该项目积极推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 和低碳发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费的减量 化直至退出。该项目具体的研究领域涵 盖宏观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 调综合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 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电力部门向可再 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转型;推动电气化; 高耗能部门的低碳绿色发展;可持续交 通模式;区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 “十六五”期间,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需求 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9 在碳达峰、碳 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有三 大重点路径: • 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在碳达峰阶 段实现对化石能源发电增量的替代、 在碳中和阶段实现对化石能源发电存 量的替代。 • 非煤大型可控电源和新型储能、需求 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多元化发展,保障 电力安全运行。 • 煤电定位从电力供应的基石向稳定基 荷和提升灵活性转型。0 积分 | 14 页 | 664.21 KB | 4 月前3
城市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报告(2022-2023)按照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原则,大力开发太阳能,围绕城镇建筑、基地设施、产 业园区等重点领域,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构建多能互补的微型能源体系。 在新的能源供应和运行体系尚未建立,应综合考虑区域能源需求变化,加强化石 能源消减目标路径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衔接,以及能源转型的技术经济可行 性论证。 报告的第三个建议,是加强协同增效,更加高效地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 增长。建议首先从降碳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入手,进而扩展到更多维度的协同, (0.6) 碳达峰目标 碳中和相关目标 能力建设 (0.4) 试点示范建设 统计核算披露 低碳状态 (0.4) 能源消费 (0.3) 全社会电力消耗强度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经济社会结构 (0.4) 二产占比 新能源车渗透率 人均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 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 碳排放水平 (0.3) 人均碳排放量 单位 GDP 城市;同时为考量我国试点城市的“双碳”建设表现,将其中GDP总量高于1000 亿、人均GDP超过5万元且有公开信息的低碳试点城市也纳入评价范围。 碳排放核算范围:本报告中碳排放核算范围为各城市主要化石能源燃烧活动 (煤炭、油品和天然气等)的直接碳排放量以及电力调入的间接碳排放量。 中国城市双碳指数 2022-2023 6 2022-2023 年度城市双碳指数评价结果 综合气0 积分 | 33 页 | 3.35 MB | 4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 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 2021.0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报告》 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 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 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 易制度。 2022.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 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 体系的意见》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 核算边界不全,缺乏净调入/调出 热力碳核算 CO2、CH4、N2O、 HFCs、PFCs、SF6 《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 告指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园区实际 管辖范围 排放因子法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调入调 出电力、热力 具备碳排放核算适用性,未考虑 碳移除、碳抵消等方面 CO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管理职权 边界 排放因子法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 园区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排放设施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 告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组织边界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废 弃物处理、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等 适用于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碳 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法 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污染末端治理过程排放、电 力热力排放、其他特殊排放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4 月前3
RMI&百度智能云:数智碳中和白皮书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 业、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 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 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 设有办事处。 百度智能云 百度智能云是基于百度多年技术沉淀打造的智能云计算品牌,以“云计算为基础,人工智能为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 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 减少,绿色低碳技 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主要目标 www.rmi.org / 3 cloud.baidu.com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发展 带动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在能源结构未发10 积分 | 46 页 | 15.24 MB | 21 小时前3
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2. 能源结构 江西是“资源小省”,缺煤、无油、乏气,能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对外依存 度高达 90% 以上。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风光资源条件一般,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核电开工建设 时间尚不明确,非化石能源后续发展受限,后续潜力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结构调整面临瓶颈。 从能源供给侧看,2022 年,江西省一次能源产量为 1592.4 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生产占比 费 结 构 以 煤 炭 为 主。2022 年 全 省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较 2019 年 增 长 11.59%,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达 67.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2%)。相比之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为 1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5%),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和全国能源消费结构见图 4。随着社会电动化水平不 断提高,全省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为 1982 取得较多进展。2020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 1366 万千瓦,占比由 2015 年的 5.8% 大幅提高至 31%。煤炭消费 比重由 2015 年的 68% 降至 2020 年的 63.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 12% 提高到 13.6%,均超额完成规划目 标 7。 3.2 工业部门 江西省第二产业呈现规模扩展与结构升级并进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竞争力已跻身全国中上游行列。2001-10 积分 | 45 页 | 13.22 MB | 21 小时前3
共 15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