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二)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体系 ………………… (三)加快产品碳足迹因子和数据库研发 ………………… (四)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 三、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格局 ……………………………… (一)强化政策协同,打造同向发力“支持格局” ……… (二)丰富落地场景,构建多元支撑“应用格局” ……… (三)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点面结合“管理格局” (2024—2025 年 ) 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中,均对加强碳足 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4 经过持续推进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初步建立。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 指南》(GB/T 24067-2024)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 供指引和方向,截至 2024 家上市公司披露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14 各部门围绕产品碳足迹工作加强衔接互动,加快形成政策合力,为产品碳 足迹工作开展提供政策、金融、应用场景等全方位、多角度支持,初步形成多 方参与、共建共担共享工作格局。 (一)强化政策协同,打造同向发力“支持格局” 在贸易、产业等政策中融入产品碳足迹要求。研究需优先建立碳足迹标准 的外贸产品清单,引导中央企业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利用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五)数实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 18 (六)标准体系逐步统一和完善 .......................... 19 (七)协同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 21 第三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3 (一)问题 ............. 大模型、中科慧拓研发了愚公 YUKON 矿山大模型等,为提升矿井生产 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模型支撑。 8 第二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质加速,初步实现了煤矿企业减 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有 1806 个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 1035 个、掘进工作面 771 个),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 907 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推动了 5G、工业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广泛部署和应用新阶段,带动了煤 炭开采模式变革、煤矿生产组织关系持续优化、煤炭企业管控方式转 型升级等,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成为支撑煤矿安全生产和 煤炭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基石。 (一)分类分级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并按照“分类建设、分 级达标”的基本原则和“采矿工艺为基础、技术标准为先导、先进装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零排放货运:新能源重卡应用初探-行业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精准优化与有效实施必须以对市场现状的深度 洞察为基础——包括企业发展新能源货运的核 心驱动力、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实际应用情 况和运营痛点,以及促进行业低碳转型的可行 路径。基于此,本次调研聚焦上述关键议题展 开初步探索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 依据,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实践参考,以期凝聚 共识、深化探索,共同推进中国物流行业的绿 色低碳变革。 中文507.indd 3-4 中文507.indd 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和提升货运组织效率,为绿色物流和零排放货运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 政策在方向层面与企业诉求基本一致,说明政策设计已经初步回应了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但从调研反馈看, 在项目落地和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在政策落实与其实际影响方面仍感“力不从心”。 新能源重卡应用挑战与政策诉求 货主端 补给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站) 排放转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货主和物流运输企业在保证货运安全、合规和高效的同 时,进一步关注绿色能源、低碳技术、新型车辆和可持续运输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新能源重卡作为道路运输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已获得市场初步认可。随着政策引导持续增 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以及企业绿色竞争力意识提升,新能源重卡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从“示 范部署”向“规模化运营”的跨越。 本报告聚焦于新能源重卡,将其视为道路运输领域零排放转型的重要技术与解决方案切入点,30 积分 | 15 页 | 36.74 MB | 5 月前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助服务市场等短周期交易方面普遍刚刚起步,亟待进一步巩固基础、形成连续机制。第二,在可再生多年合约这 样的长周期交易方面,目前的机制尚未真正发挥稳定投资预期、大规模吸引社会资本的作用,仍然有很大改善空 间。第三,在2025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下,目前在多层次市场协同运行、跨省跨区灵活调度与 交易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迫切需要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判断,上述提到的几个方向,在接下来 几年都会有比较密集的改革动作,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2021年至2022年,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和国际能源市场大幅震荡的大背景下,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取得 了诸多实质进展。 顶层设计方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初步建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化体系。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各级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等 成为2030年前电力市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将助推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配置。 电力市场和 调度运用的通知》为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明晰了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各类储能设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2023-2025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展望 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初步建立。在这一宏观目标下,中国电力市场在2023-2025年间的主要发展 趋势包括: 中长期电力交易的交易体量将继续维持高位,煤电仍将发挥市场价格基石作用。市场交易主体将继续增加,部分 优先发电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蒙西、新疆和宁夏电网风电和光伏优先发电量利用小时 电网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蒙西 初步安排常规风电“保量保价”优先发电电 量 53 亿千瓦时(折算利用小时数 300 小时)、 特许权项目 28 亿千瓦时(折算利用小时数 2000 小时),由电网企业按照蒙西地区燃煤 基准价收购;低价项目 2000 小时以内电量 按照竞价价格执行。 初步安排常规光伏“保量保价”优先发电计 划电量 16 亿千瓦时(折算利用小时数 时以内电量按照竞价价格执行。 初步安排常规风电“保量保价”优先发电计 划小时数 550 小时、特许权项目 2000 小时, 按照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结算;低价项目 2000 小时以内电量按照竞价价格结算。 初步安排常规光伏“保量保价”优先发电计 划小时数 450 小时,领跑者项目 1500 小时, 按照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结算;低价项目 1500 小时以内电量按照竞价价格结算。 初步安排常规风电“保量保价”优先发电计 初步安排常规风电“保量保价”优先发电计 划小时数 1100 小时、特许权项目 2000 小时, 按照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结算;竞价价格低 于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的风电项目,2000 小时以内电量按照竞价价格结算。 初步安排常规光伏“保量保价”优先发电 计划小时数 900 小时,领跑者项目 1500 小 时,按照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结算;竞价价 格低于蒙西地区燃煤基准价的光伏发电项目, 1500 小时以内电量按照竞价价格结算。10 积分 | 54 页 | 1.78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 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 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 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 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 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 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近两年,国产 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全面突破,更是为行 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全球制造业及其供应链也面临前 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中国“新型基 础设施”(比如云端数据中心、计算中心 等)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业自动化设备 的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高。举例而言: — 在DCS领域:电力、石化、油气等 重点行业过去10年已初步完成国产 化,DCS的国产化率已达到60%以 上。国内龙头供应商凭借服务响应 快、价格优惠等本土化优势获得市场 认可。 — 在PLC领域:国产PLC市场份额持续 扩大,小型PLC国产化率超20%,中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碳发展全景图。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 初步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未来的 白皮书将继续完善评估框架,识别并鼓励在低 碳发展上有突出成就的园区。我们期待与中国 的园区相伴,走向低碳发展的未来。 执行摘要 I 绿色之星 — 的 6%。另外,2020 年时,有 3 家园区表示正在建 2.5 数字化平台渗透率不高,园区对于低碳监管力度较弱 设或拟建设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以提升能效水平。 截至 2022 年其中两家园区已初步建成相关体系。 推进此项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园区能源统计系统分 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或公司,大部分园区目前可能尚 未建立统一的能源资源消耗台账;而就近大规模高 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等 重要承载形式,园区在低碳发展上有所作为的空间 和潜力也是巨大的。基于园区在过往经济发展上的 成就和逐渐增强的“双碳”意识,我们相信中国园 区在低碳发展上将会取得重要的成就。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初步 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通过本次对 32 家园区的调研,我们一方面搭建并验证了评估框架, 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园区低碳发展的状态;另一方 面也观察到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存在的较大差异,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采集、连接与汇聚,进一步催生了海量智能决策分析的需求, 工业智能产业随之崛起,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 6 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融合应用与技术变革的交织阶段, 能源化工行业已开展初步应用,实现能源化工、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交叉系统性突破,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面向能源化 工行业的解决方案,构建新型工业应用,加速核心技术创新。 国内外工业软件巨头已依托平台开展全链条工业软件云化重构, 提供开放服务,可以辅助构建企业知识库,助力业务系统智能 化,实现复杂地质数据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埃克森美孚 应用人工智能模型,可从初始混合物中预测聚合物膜的渗透性 24 能,提升材料分离效率,降低初步分离步骤的能源消耗,实现 新材料研发的快速迭代。 2、通过产业链全环节研发数据互联,提高协同研发效率 针对信息孤岛、沟通不畅等问题,通过数据互联打通跨部 门、跨地域研发资源,提高协同研发效率,针对流程行业研发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年,中国钢材累计出口 11072 万吨,同比增长约 22.67%。自 2025 年 2 月以来,越南和韩国分别对中国热卷等钢材产品实施反倾销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7 调查并初步判定中国钢材存在倾销行为。美国采取“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钢铝 产品统一加征关税。尽管中国对美直接出口钢材占比仅 0.8%,但这一政策使全球 钢铁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影响中国钢铁的间接出口和转口贸易。贸易环境恶化可60 积分 | 9 页 | 1.98 M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利布局据华为消息,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 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据消息,湖南临武久森安高 固态电池中试线期项日总投资20亿元,将建成 15GWh产能的动力固态电池生产线,自前已与华为达 成初步战略合作协议。 ei crpowdeccohin 公众号粉限网 F中国粉体网/担体大教摄研究 》国外22家固态电池企业 丰田汽车:硫化物 丰田汽车坚定地选择硫化物作为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