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VIP文档

3.76 MB 78 页 0 下载 3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2024-2025 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 指导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承担单位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 咨询专家(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小海 万 松 弓传河 马 强 王小勇 王文静 王亚萍 王昭云 王 琤 王 莉 王莹莹 王栩生 方 艳 甘新业 田清勇 田 誉 田 磊 史旭松 丛建鸥 邢 旭 邢国强 邢莹莹 毕恩兵 吕锦标 朱 磊 任宇航 刘玉颖 刘亚锋 刘松民 刘宗豪 刘建东 刘 莹 刘 晓 刘 涛 许洪华 孙 云 孙丽平 纪振双 严大洲 李 峰 李 晨 李琼慧 李 锋 李新军 李 静 李燕燕 杨天锋 杨立红 肖鹏军 时璟丽 吴 倩 何 帅 宋登元 张一峰 张小明 张 军 张 迟 张 莹 张雪囡 张 敏 陆荷峰 陈达明 陈伟文 陈国清 陈奕峰 陈 嘉 欧阳洁瑜 周志英 周 肃 郑 策 宗贝贝 孟 磊 赵志国 赵旭东 胡 伟 胡 琴 南亚雄 柳 典 宫 鹏 袁 超 莫 群 贾迎雪 夏正月 夏新中 钱洪强 殷晋杰 高 原 郭大伟 诸荣耀 黄旭光 黄国华 黄 铭 梅 麟 盛 健 常传波 逯好峰 蒋方丹 韩庆辉 焦美萍 谢益敏 蔡子贺 蔡永梅 颜步一 潘和平 戴 健 编写组 刘译阳、江华、王青、张天宇、丁语珊、郝敏、白桦林、戴思源、解赓宸、凌黎明 支持单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郑州商品交易所 南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 TCL 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 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 国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旗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极电光能有限公司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丽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硅能有限公司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恒羲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英威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现象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宇邦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尚越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索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 序 言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认识到需要共同采取行动应对这一挑战。《巴 黎协定》等国际协议的达成,体现了国际社会在减排温室气体、控制全球气温上升方 面的共同意愿和责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目标导向。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 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不仅有助于推动我 国加快能源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也能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 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显著优势, 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 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大国,应通过制 定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引导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做出 应有贡献。 为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 组织专家编制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 不仅提出了技术发展方向,也包含了产业、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反映了现阶段专家、 学者和企业家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鉴于未来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技术、市场、 企业、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光伏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将适时进 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其能客观反映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合理预测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真 正起到行业引领作用,也希望《路线图》能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最后,祝愿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 前 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 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 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 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为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我国光伏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 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已发布八版《中国光伏 产业发展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行业专家编制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 图(2024-2025 年)》(以下简称《路线图(2024-2025 年)》),内容涵盖了光 伏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包括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组件、薄膜、逆变器、系 统、新型储能等各环节共 76 个关键指标。《路线图(2024-2025 年)》根据产业实 际情况,结合技术演进进程以及企业技改现状,总结了 2024 年发展情况并预测了 2025、2026、2027、2028 和 2030 年的发展趋势。这些指标体现了产业、技术、市 场等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供社会各界参考。我们将根据产业发 展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订,使其能够更及时、准确地反映产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指 导行业发展。 《路线图(2024-2025 年)》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产 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阅历和能 力有限,如有不妥当之处,请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在后续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 2025 年 2 月 27 日 目 录 一、路线图编制说明 ............................................................................................................... 1 (一)涵盖内容 ................................................................................................................................... 1 (二)指标值的确定 ........................................................................................................................... 1 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简况 .................................................................................................. 3 三、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指标 .................................................................................................. 6 (一)多晶硅环节 ...............................................................................................................................6 1、还原电耗 ................................................................................................................................... 6 2、冷氢化电耗 .............................................................................................................................. 6 3、综合电耗 .................................................................................................................................. 7 4、水耗 .......................................................................................................................................... 8 5、蒸汽耗量 .................................................................................................................................. 8 6、综合能耗 .................................................................................................................................. 9 7、硅单耗 ...................................................................................................................................... 9 8、还原余热利用率 .................................................................................................................... 10 9、棒状硅和颗粒硅市场占比 .................................................................................................... 11 10、三氯氢硅法多晶硅生产线投资成本 .................................................................................. 11 11、多晶硅人均产出量 ............................................................................................................... 12 (二)硅片环节 ................................................................................................................................. 13 1、拉棒电耗 ................................................................................................................................. 13 2、切片电耗 ................................................................................................................................ 13 3、拉棒单炉投料量 .................................................................................................................... 14 4、耗硅量 .................................................................................................................................... 15 5、耗水量 .................................................................................................................................... 15 6、硅片厚度 ................................................................................................................................ 16 7、金刚线母线直径 .................................................................................................................... 17 8、单位方棒在金刚线切割下的出片量 .................................................................................. 17 9、拉棒/切片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 ......................................................................................... 18 10、硅片人均产出率 .................................................................................................................. 19 11、不同类型硅片市场占比 ..................................................................................................... 20 12、不同尺寸硅片市场占比 ...................................................................................................... 21 (三)电池片环节 ............................................................................................................................ 22 1、各种电池技术平均转换效率 ............................................................................................... 23 2、不同电池技术路线市场占比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