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产业研究: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1.35 MB
38 页
0 下载
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专题报告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 发展研究 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 2024年11月 电力圆桌项目 电力圆桌(全称电力可持续发展高级圆桌会议)项目于 2015 年 9 月启动,旨在紧扣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 结构的国家战略,邀请业内专家和各利益方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建立 一个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平台机制,电力圆桌将各方关心的、有争议的、目前决策困难的关键问题提交到平 台讨论,选出核心问题委托智库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交到平台征求意见,从而支持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 能力。 项目课题组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EESIA)是由绿色低碳领域多家核心企业及机构于2015年1月联合发起成立的。自 成立以来,EESIA聚焦节能降碳、综合能源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储能、微电网与虚拟电厂、碳市 场等绿色低碳领域,长期致力于开展产业研究,促进行业交流,推进国际合作与产业资源整合等相关工作。 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Cover Image @Freepik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2024 年 11 月 | i |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目 录 摘要 .........................................................................................................1 1. 研究背景 ............................................................................................ 3 2.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历程 ......................................................................4 2.1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概述 ......................................................................... 4 2.2 经验启示 ............................................................................................... 8 3. 节能服务产业的转型与实践 ..............................................................11 3.1 能源供应服务 .......................................................................................12 3.2 能源托管运营服务 ................................................................................13 3.3 数智化能源服务 ...................................................................................14 4. 综合能源服务的兴起与实践 ..............................................................17 4.1 综合能源服务概念兴起 ........................................................................ 17 4.2 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 ............................................................................18 4.3 综合能源服务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 ....................................19 4.4 综合能源服务典型业态实践 ................................................................ 20 5. 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23 5.1 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 23 5.2 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26 6. 总结与建议 .......................................................................................28 参考文献 ............................................................................................... 32 作者与鸣谢 ........................................................................................... 33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1 | 摘要 实现中国“3060”双碳目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推动终端能效提升是关键路径。 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紧密围绕终端用能与碳排放单位,以技术服务推动终端用户能源 利用效率提升与能源结构优化,涉及工业、建筑、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是我国绿色低碳 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场化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主力军。 为促进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报告系统梳理了节能与综合能源服 务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并结合行业实践情况,列举了包括能源站投资建设运营、能源托管、 数智化节能服务等目前节能服务产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报告还总结了综合 能源服务业态的特点,以及其在建筑综合能源及工业绿色微电网等领域的典型做法。报告 最后分析了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在落实双碳战略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 相应的建议。 通过梳理发现,政策的大力引导与支持对我国节能降碳事业的推进及市场化节能工作 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取得瞩目成绩, 有效促进了节能降碳工作的开展。然而近年,受补贴政策退坡、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行 业发展出现波动,亟需注入新动力以推动可持续增长。 在行业实践方面,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在过程中业务范围不断外延, 商业模式迭代创新,并与新兴的综合能源服务业态合流。未来,集成多种能源供应与清洁 利用,结合数智化的系统能效提升,为用户提供低碳高效、灵活智能的精细化能源管理服 务模式,将成为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关键方向。 | 2 |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节能降碳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强化的能效约束、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的投资 空间以及新型能源体系与能源市场建设,都为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造了再次腾飞的 政策环境与市场条件。尤其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需求侧对电力系统灵活、稳 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视,这为拥有用户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用能系统的 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的新兴业态在市场推广中亦存在部分体制机制、技术应用、 市场动力等方面的束缚和制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支持节能与综合能 源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报告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借鉴以往政策经验,加强用能 单位监督管理,支持鼓励市场化节能降碳服务主体;健全完善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融 资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下的能源电力市场化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分布式能源 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支持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 发与创新应用。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3 | 1 研究背景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本世纪初,伴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起步,节能市场开始萌芽,并 随着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催生出了以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以节能创 造经济价值的节能服务产业。“十二五”期间,依托有利于节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 步落地,节能服务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至“十二五”期末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与影 响力,也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能 源转型的方向,用户侧需求与节能服务模式逐渐向综合化、系统化转变,节能服务的业 态亦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开始向能源供应端与运维端延伸,形成了综合供能、系统节能 的综合能源服务业态类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全面提上日程,能 源供给侧加速脱碳,终端用能效率稳步提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提速。作为聚焦终 端用能与碳排放的市场主体,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行业通过技术服务提升终端用户能源 利用效率与能源结构优化,已成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解决末 端能效与碳排放问题的有力抓手。此外,掌握终端用能系统资源的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 行业,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的需求侧变革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 用。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动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对于我国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 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在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仍面临诸多 制约。随着服务业态的演变与拓展,产业在部分市场化机制也遇到挑战,阻碍了进一步 的升级与发展。产业期待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以疏通行业发展的痛点与堵点, 进一步支持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其为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贡 献更大力量。 | 4 |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2 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历程 2.1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诞生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引入为标志。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 节能服务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节能降碳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大体可分为市场培育期、快速增长期、稳步发展期、转型升级期四个阶段。 (1)市场培育期(1998-2005):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产业初具规模 1998 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 行 / 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在我国引进和示范合同 能源管理机制;二期通过技术援助和贷款担保,解决节能融资障碍,并通过支持成立行 业组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节能服务产业。该项目 的实施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提供了直接动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始在节能市场上 出现,也是市场化节能工作开始的标志。 2000 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 促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从原来的起步阶段转入成长阶段。截至 2005 年,全国实施合 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经达到 76 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 47 亿元,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5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 13.1 亿元。自此,一个新兴的以市场化推动终端节能增效的产 业在我国逐步形成,为后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与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快速增长期(2006-2015):政策赋能,不断突破 2006-2015 年即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的十年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取得了快 速发展,产业公司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产业总产值、项目投资额和节能减排量 显著增长。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 2006 年底的 83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底的 3127 亿元,十年间增长了 37 倍。尽管相较于其他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节能 服务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但是 2006-2015 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达 43.8%,呈现出快速 增长的态势 , 如图 2-2 所示。 � 图 2-1 2006-2015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产值 亿元 增速 产值 增速 图 2-1 2006-2015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历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整理 合同能源管理效益分享型模式成为这期间节能服务业务增长最快的类型。2006 年至 2015 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总投资额从 19 亿元增长到 104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9.3%。从业人员从 2006 年 2.1 万人增加到 2015 年的 65.2 万人,从业人员增长了 33 倍。 | 6 |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这一时期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驱动因素不可忽视。2010 年,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印发《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提 出给予节能服务企业“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 项的通知》明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申请财政奖励资金支持。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使 行业热情达到顶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五批共计 3000 余家节能服 务企业,大量国央企与民营企业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大大推进了 这一阶段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3)稳步发展期(2016-2020):稳步发展,增速放缓 “十三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依旧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总产值较快增长。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 2015 年底的 312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底的 5916 亿元,5 年累计增长 89.2%,见下图 2-2。整体来看节能服务产业依旧维持相对良好 的发展态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 图 2-1 2006-2015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 图 2-2 2015-2020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产值 亿元 增速 产值 增速 图 2-2 2015-2020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历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整理 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和市场环境两方面。政策方面,“十二五”期末起, 节能产业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随着节能服务产业已经作为独立产业的面貌出现,政府对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7 | 节能服务产业的直接支持逐步退坡,财政奖励由普惠性政策逐步转为针对性强的政策, 2015 年 5 月,财政部印发了《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针对合同能源管 理机制的直接性财政补贴持续 5 年后中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参与的热情。 在市场环境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节能服务业也进入 平台增长期,一方面是由于单一的、节能潜力大的工艺、设备的节能改造项目大部分已经 完成,此阶段开展的多为多系统的、复杂的和深挖潜的节能或系统节能改造,难度相对加 大,对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和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工业行业景气度下降, 导致部分节能项目暂缓开展。 (4)转型升级期(2021- 今):关注度居高不下,产业增速下滑 进入“十四五”后, 双碳战略的提出本该成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再次腾飞的关键机遇, 然而从 2020 年到 2023 年,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行业内部调整、疫情影响等原因,节 能服务产业的产值和增速开始下降。 据行业数据显示,在公司数量方面,受政策的推动,节能服务行业继续吸引许多企业 加入。2022 年全国注册节能服务企业新增从业主体数量 3110 家,占当时总量 26.3%, 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创 2016 年以来最大增幅。2023 年,全国净增节能服务公司 1966 家, 总量达到 13801 家,年增长率 14.2%,增速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较高速度增长,见下图 2-3。 � 图 2-3 2016-202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企业数量� 图 2-3 2016-202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历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整理 | 8 |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在产业总产值方面,受疫情及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节能服务企业增速大 幅下降。其中 2021 年产业规模增速已降至 2.6%,2022 年产业总产值 5110 亿元,同比 下降 15.8%。这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首次产值增速为负,较 2020 年前水平骤降,与从业 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行业规模发展企稳,但行业产值年增速仅1.8%, 仍未恢复到“十三五”末水平,见下图 2-4。 � 图 2-3 2016-202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企业数量� � 图 2-4 2016-202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 产值 增速 图 2-4 2016-202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规模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历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整理 可以看出,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节能增效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节 能服务产业展现出新的吸引力,近三年来大量企业纷纷进入了这一领域,行业维持着较高 的市场热度。然后,受“十四五”初期疫情及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十四五” 时期的节能服务产业仍处于较平稳缓慢的发展阶段。 2.2 经验启示 本报告整理了“十一五”至今我国能耗强度下降率与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增长的情况, 见下图 2-5、2-6 所示。图中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节能政策的发展,对节能服务产业与节能 工作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节能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9 | � 图 2-5 中国历年单位 GDP 能耗降幅� � 图 2-6 中国历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增速� � 能耗强度下降率( ) 节能服务产业增速( ) 图 2-5 中国历年单位 GDP 能耗降幅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 图 2-5 中国历年单位 GDP 能耗降幅� � 图 2-6 中国历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增速� � 能耗强度下降率( ) 节能服务产业增速( ) 图 2-6 中国历年节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