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 VIP文档

11.19 MB 70 页 0 下载 2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 关键议题 2025年7月 前言:变革中锚定未来,以责任与洞见照亮征程 1 “十五五”时期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3 趋势一:以能源安全为核心的新经贸秩序重塑能源产业价值链,驱动区域联盟崛起 5 与能源贸易多极化 趋势二:全球能源投资区域分化显著,中国持续引领,增量重心逐步向中东、拉美 9 拓展 趋势三:技术正成为重构能源格局的关键力量,智能技术与新兴能源技术共同构建 13 更加灵活、稳定、低碳的能源体系 趋势四:全球能源转型中长期趋势不可逆转,碳监管在贸易和产能调控中作用日益 18 关键,成为转型重要抓手 趋势八:新兴市场驱动新能源需求增长,系统解决能力与本地交付能力共同构成新 35 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 趋势九: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周期,呈现市场化、智能化、 37 多元化新特征 趋势十:新能源发电进入全面市场化竞争阶段,将推动电价机制与商业模式双重 40 变革 趋势十一:储能迈入高增长与市场化并进阶段,经济性提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43 趋势十二:新能源产业主体下沉到地方,能源企业角色分工明确 45 趋势五:油气行业中长期需求仍将维持高位,能源巨头调整升级转型战略 22 趋势六:化工产业高端化与产能外迁并进,中国凭借产业链与市场优势崛起为全球 24 化工新材料产能重心 趋势七:煤炭达峰尚需时日,调节电源与煤化工双轮驱动产业功能重塑 28 目录 化石能源高效转型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4 21 34 新能源发展新周期 1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前言:全球能源行业的变与不变 前言:变革中锚定未来,以责任与 洞见照亮征程 迈入十五五,国际政治格局动荡加剧,大国博弈持续升温,全球化逆流更为明显,能源安全与自主可控重新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焦 点。同时,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能源,已然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与科技竞争的交汇点。 同时,我们看到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而东移,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全球 能源供应格局更趋区域化、多元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互补与竞争中构建起新的供应体系。面对气候变化压力、能源系统转型 与产业重构的多重挑战,全球能源行业步入深度调整与重塑的新时代。 尽管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但支撑全球能源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仍未根本改变。未来五年全球能源发展的 主线与趋势将在“变”与“不变”两个维度切换、更迭: 变化:全球能源系统性重构与多元化演变加速 技术革命推动商业 新范式。 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加速演变。 能源消费模式从“集 中+稳定”转向“分布 +弹性”。 中美战略博弈、地区间冲突加 剧能源安全焦虑,推动各国加 快“自主可控”的能源体系建 设。能源合作模式由全球化 转向“区域联盟+ 战略资源控 制”主导,中东推进“油气+氢 能+绿色电力”出口,欧盟加快 构建“欧洲能源共同体”,亚 非国家推动区域协同。 新兴经济体电气化、城市化和 数字化进程加快,带来全天 候、可调节的用能需求。能源 消费模式由传统工业主导向智 能制造、电气化交通、数据中 心等新兴载体转移,负荷曲线 更为复杂,对系统柔性提出更 高要求。 油气供应重心从俄乌方向向中 东、美洲等地区转移,绿氢、绿 电等新型能源贸易路线逐步成 形。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 油气投资将继续向中东集中, 同时新建跨境输电和氢气通 道数量倍增,形成多元化、可 控性的“能源走廊”体系。 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技术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预测、调 度、交易、碳管理等场景,推动 能源产业从“产品导向”向“ 数据驱动+系统集成”升级。 未来五年全球能源技术与数 字技术融合市场年均增长将 超过12%,能源科技企业与平 台型公司的边界日益模糊。 全球能源地缘政治 格局深度调整。 2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前言:全球能源行业的变与不变 不变:支撑全球能源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依然稳固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 将保持温和增长。 能源安全与成本仍 是核心考量。 化石能源在能源结 构中的主导地位短 期难以撼动。 能源转型短期内面临 政策扰动,但长期趋 势不可逆转。 尽管能效提升,但随着全球 人口增长、新兴经济体工业 化与电气化进程持续推进, 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仍将保持年均1.5~2% 温和增长。中国和印度的能 源需求增长是全球能源消费 扩张的核心动力;东南亚、中 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能 源需求也将持续扩张,支撑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稳定 增长。 美国能源转型政策出现回摆, 对全球转型步调造成扰动,但 欧盟、亚洲、中东、拉美的主要 经济体仍坚定推进能源转型, 虽然节奏因地而异,但清洁低 碳的转型方向不可逆。根据 IEA和IRENA等机构预测,到 2030年,全球发电结构中可 再生能源占比有望达到50%, 全球清洁能源装机较2022年 实现翻番,电动汽车保有量突 破2亿辆,电力系统绿色化与 交通电气化进程全面加速,标 志着能源转型已从政策倡导 进入系统性落地阶段。 尽管可再生能源供给侧能 力快速增长,但到2030 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 73%。在航空、航运、重工 业等难以电气化的场景,替 代方案在未来五年难以形 成大规模应用,化石能源仍 为不可替代的能源形式。 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可负担 性和自主可控仍是各国政府 在能源政策制定中的核心考 量因素。即便在全球绿色转 型背景下,能源转型也必须 在“绿色低碳”、“能源安全” 与“经济承受力”三者间寻求 平衡。一方面,地缘冲突、极 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全球 供应链不稳定,使得能源安 全再度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另 一方面,成本因素仍是决定可 再生能源技术能否获得长期 政策支持和市场接受度的关 键,特别是对尚处于示范或初 期商业化阶段的技术。 未来五年全球能源行业的变化以结构重构、主体多元、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而其 不变的底层逻辑则是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统筹平衡。对中国而言, 在绿色转型大方向确立的同时,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共进、协同 演化。传统能源仍是未来五年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电力保供、工业支撑、 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短期难以被替代。与此同时,风光、氢能、储能与电动化等新 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全球脱碳,也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十五五,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心将“内外双发力”:内需端,新能源发展从以设备 部署为核心转向以系统稳定性、消纳能力与响应能力为导向的系统协同优化;外需 端,欧美市场壁垒加高,“东南亚+中东+拉美”正在成为中国能源企业新的外部支 点。同时,中国能源企业也必将在内外双重压力中锚定新机遇,在结构优化与全球 布局中瞄准发力点。 十五五,德勤中国能源资源与工业行业团队仍将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及对行业的高度 责任感,潜心钻研,深耕实践,探索能源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解 读主要市场的政策演进与产业深意,与所有能源产业参与者共同寻求破局之道。 德勤(中国)能源资源与工业行业主管合伙人 2025.07.09 3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十五五”时期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十五五”时期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度重塑期,能源转型、地缘政治、技术革命叠加,打破了既有能源体系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中国作为全球 能源消费与制造大国,既面临国际规则重构的外部挑战,也承载着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内在需求。本系列议题从全球 能源系统重构、化石能源高效转型、新能源进入发展新周期三个层次,全面探讨中国在未来能源版图中的战略定位与产业机遇,旨 在提供系统化、前瞻性的洞察。 趋势一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化石能源高效转型 新能源发展新周期 趋势二 趋势三 趋势四 趋势五 趋势六 趋势七 趋势九 趋势八 趋势十一 趋势十 趋势十二 以能源安全为核心的新经贸秩序重塑能源产业价值链,驱动区域联盟崛起与 能源贸易多极化 全球能源投资区域分化显著,中国持续引领,增量重心逐步向中东、拉美拓展 技术正成为重构能源格局的关键力量,智能技术与新兴能源技术共同构建更 加灵活、稳定、低碳的能源体系 全球能源转型中长期趋势不可逆转,碳监管在贸易和产能调控中作用日益关 键,成为转型重要抓手 油气行业中长期需求仍将维持高位,能源巨头调整升级转型战略 化工产业高端化与产能外迁并进,中国凭借产业链与市场优势崛起为全球化 工新材料产能重心 煤炭达峰尚需时日,调节电源与煤化工双轮驱动产业功能重塑 新兴市场驱动新能源需求增长,系统解决能力与本地交付能力共同构成新能 源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周期,呈现市场化、智能化、多元 化新特征 储能迈入高增长与市场化并进阶段,经济性提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新能源发电进入全面市场化竞争阶段,将推动电价机制与商业模式双重变革 新能源产业主体下沉到地方,能源企业角色分工明确 4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其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深度嵌入全球体系之 中。当前,资源获取途径、技术变革与国际规则的变革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也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中国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的发展空间。唯有立足全球视角,才能系统把握中 国能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务实的发展战略。 地缘格局、投资流向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演 进。尽管转型节奏受短期扰动影响,但多极贸易与技术协同正推动能源系统迈向更具灵 活性、韧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5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在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地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 愈发将能源与关键矿产资源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 能源战略正从“效率导向”转向“安全优先”。国家间围绕资源获 取、贸易路径和产业合作等策略不断调整,推动全球能源产业价 值链由“资源出口国 –> 消费国”的线性关系,演化为“区域联盟 + 战略资源控制”的多极格局。这一转变正深刻影响能源与矿产 资源的生产与贸易。 区域资源联盟崛起,区域市场地位提升 在全球化趋于碎片化的背景下,各国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强化区 域间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协作,形成更紧密的 政治与经济互依。 美欧国家: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等多边机制,推动 关键资源近岸开发,与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拉美等国在锂、 钴、镍等战略资源开发领域展开合作。截至2024年9月,该机制 下已支持32个项目,涵盖稀土、石墨、钴、铜、镍、锂等重要资源1。 中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加大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 根据Wood Mackenzie统计,2024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国 家承建电力项目369个,累计投资约2810亿美元2,涉及水电、光 伏、风电项目的投资、电力工程总包和本地化运营的全产业链输 出。在资源领域,2024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金属与矿业 投资达到2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布局不仅扩大了中 国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也为区域能源合作奠定基础。 中东、拉美、非洲:资源型国家逐步摆脱初级资源的出口依赖, 提升本地化加工与产业话语权。沙特、阿联酋、阿曼等正联合开 发绿氢走廊,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则通过推动“锂三角”机 制提升对全球锂资源供应链的影响力。 战略资源地位持续上升,全球能源通道多元化 为应对地缘冲突引发的运输风险,各国纷纷加快部署多元化、替 代性的能源流通路径,建立“可控 + 多元”的资源流通网络。 油气通道延伸:传统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通道仍是主轴, 跨里海走廊、北极航道、非洲天然气出口新线 等路径加速形成。 新能源通道初具雏形:2030年,全球氢能及其衍生物(如绿氨、 绿色甲醇)的贸易通道初步形成,连接澳大利亚、中东、北非等主 要生产国与欧洲、亚洲主要市场。储能产品方面,东亚的生产优 势持续巩固,产品出口至全球市场;欧美则通过政策吸引本地投 资,建立区域内的供应链体系。 基础设施投资扩展:中东国家在巩固传统油气出口通道基础上, 持续扩建港口与出口枢纽,如阿联酋哈利法港、沙特朱拜勒工业 港等;印度提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美国、欧 盟予以支持,意在建设红海、苏伊士的替代性通道。 能源资源贸易格局加速重构 新的经贸格局下,能源贸易呈现出多极化特征。这里聚焦原油、 天然气和锂三大品类,分析其未来五年贸易流向。原油和天然气 仍是全球能源供需和地缘格局中的关键资源,主导国际贸易的主 要流向;锂作为电气化进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其贸易格局变化将 反映出资源保障与产业链布局的调整。这三类资源代表能源安全 与资源战略的重要领域,可反映全球贸易的主要趋势。 原油 • 俄罗斯原油加强“东进”: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原油出口 从欧洲转向亚洲。未来针对俄罗斯的广泛制裁可能持续数年, 即使俄乌冲突结束,贸易中断不太可能完全恢复。预计俄罗斯 将进一步加大向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少量出口欧洲。 • 中东国家出口多元化:沙特、阿联酋原油出口目前仍以中国、日 韩、印度为主要市场;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多元性,增 加向东南亚、欧盟、拉美出口。 • 美国出口增长不确定性加大:美国原油出口连续增长并在2024 年达到创纪录的410万桶/日,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大原油供应 商,占比18%左右。未来美国将持续投资页岩油开发和扩大原 油出口,并主要流向欧洲和亚洲。目前其关税政策尚未涉及油 气及关键矿产行业,但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美国重油进口 价格上升,限制其原油产出和出口。 • 拉美和非洲出口崛起:随着新油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巴 西、圭亚那、尼日利亚、安哥拉可能成为区域的重要原油出国。 例如,巴西原油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530万桶/日,原油出 口从全球第九跃升为第六。 趋势一:以能源安全为核心的新经贸秩序重塑能源产业价值 链,驱动区域联盟崛起与能源贸易多极化 6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LNG 液化天然气(LNG)通过海运方式打破了传统管道天然气的地 理限制,成为全球天然气贸易的主力形式。2024年LNG贸易在国 际天然气贸易占比60%。 • 美国与卡塔尔双雄格局确立,供应端更集中:美国目前约有 94百万吨/年的LNG出口能力,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72百 万吨/年3。卡塔尔计划将其北方气田的LNG产能从目前的77 百万吨/年扩展至2030年的142百万吨/年4。预计2030年, 美国和卡塔尔LNG出口全球占比将从目前的41%5增加到 60%,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份额相对下降。 • 亚洲市场主导需求增长:中国、印度、东南亚LNG需求年增长 4-6%,其中预计中国2033年LNG需求预计比2023年增长 55% 6。中国与卡塔尔签订长期协议,印度也与卡塔尔、阿联酋 和澳大利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 亚洲LNG接收基础设施扩张:亚洲目前约有700m t/年的LNG 气化能力并持续建设。 • LNG贸易路径更加多元化: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基本停止 进口美国LNG,更多转向卡塔尔、澳洲;美国和欧洲LNG联系 深化。 图表1:全球原油贸易流向 来源:德勤研究 2023 2030E Saudi Arabia China Other Asia Pacific US (to) Europe India Others Japan China US (to) Europe Other Asia Pacific India Others Japan Russia Canada US (fr) Iraq Saudi Arabia Russia Canada US (fr) Iraq Brazil UAE 7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锂资源 • 锂供应多元化,新兴生产国快速崛起:当前供应高度集中, 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合计占据85%-90%的产量;未来,阿根 廷、津巴布韦、巴西、加拿大等新兴生产国将显著扩产,新兴国 家供应占比上升,而非洲锂矿开发项目逐步投产,有望成为重 要的供应地7。 • 中国锂加工主导地位弱化:目前中国是最大锂进口国 ,进口比 例57.5%, 澳大利亚和津巴布韦为主要进口来源,也是最大精 炼与出口国;随着美国、澳大利亚建设本地锂加工能力,预计中 国在全球锂加工环节占比下降。 • “锂三角”国家资源控制加强: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或将 形成区域性联盟“锂三角”,对锂资源出口进行更强管控,优先 本地加工,提高出口价格。 • 欧美需求快速上升,进口来源多元化:随着欧洲推进“绿色 协议”及美国推动本地制造业发展,欧美对锂资源需求大幅 提升,加速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建立战略供应合 作,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 • 资源地到终端市场直供趋势增强:全球锂资源贸易格局正出 现结构性调整,“资源国—>中国加工—>全球市场”的传统路 径正在被逐步打破。随着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加快本地精炼 能力建设,并推动对欧美终端市场的直接出口,全球锂资源贸 易模式更加多元。 图表2: 全球LNG贸易流向 来源:德勤研究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Qatar Australia Australia Qatar Russia Russia Malaysia Malaysia Indonesia Indonesia Algeria Algeria Nigeria Nigeria Oman Oman Papua New Guinea Papua New Guinea Europe Europe China China Others Others Japan Japan South Korea South Korea India India 2023 2030E 8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图表3: 全球锂矿产能格局 来源:德勤研究 2023 2030E 0 5 10 15 20 25 锂矿开采 锂矿加工 澳大利亚 智利 中国 其他 阿根廷 津巴布韦 澳大利亚 智利 中国 其他 阿根廷 津巴布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锂矿开采 锂矿加工 全球能源与矿产资源贸易正经历从全球化、高效配置向区域 化、安全优先的转变。能源和矿产出口国正通过加强本地加 工、组建区域联盟、控制通道主动塑造贸易规则;而主要消 费国则加快推进资源获取多元化与本土化生产布局,推动全 球贸易流向更趋分散与多极。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全球投资策略需更加重视地缘平衡, 提前识别资源出口国的政策动向,布局多元合作。本地化能 力成为竞争核心,深耕区域市场,适应本地规则、提升参与 度,是获取资源稳定保障关键。同时,跨区域协同能力重要 性上升,未来竞争不仅是单一市场的拓展,更依赖于在多区 域之间实现资源、物流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与联动。 9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全球能源投资区域分化显著,中国持续引领投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