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报)-和君咨询
4.06 MB
49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目录 一、专精特新 2024 年整体情况概览 .............................................. 6 1.1 重要历史使命 ................................................................................. 6 1.2 指数持续大幅跑赢大盘中盘 ..................................................... 9 1.3 估值溢价高,但明显分层........................................................ 11 二、科学的市值管理战略方法论 ...................................................12 2.1 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做价值涨预期” ................................ 12 2.1.1 价值创造 ........................................................................... 13 2.1.2 价值塑造 ........................................................................... 13 2.1.3 价值经营 ........................................................................... 14 2.1.4 预期传播 ........................................................................... 15 2.1.5 预期稳定 ........................................................................... 15 2.1.6 预期释放 ........................................................................... 16 2.2 市值管理工作的三个阶段 ...................................................... 17 2.2.1 市值管理诊断 .................................................................. 17 2.2.2 市值战略规划与设计 .................................................... 19 2.2.3 市值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 20 三、价值管理分析 ............................................................................21 3.1 价值创造继续承压,盈利质量不同加剧分化 .................. 21 3.2 价值塑造偏短视,产业投资逻辑不够清晰 ....................... 24 3.3 价值经营意愿增强,专业性提高.......................................... 26 3.3.1 并购活跃度下降,但金额大幅提升 ........................ 27 3.3.2 回购活跃,与市场互动的主动性提高 ................... 28 3.3.3 增持活跃,内部增持为主 ........................................... 31 3.3.4 股权激励活跃,方式更具战略意义 ........................ 33 3.4 价值管理排行榜 .......................................................................... 36 四、预期管理分析 ............................................................................37 4.1 预期传播主动性强,市场反馈偏弱 ..................................... 37 4.2 预期稳定保持了相对优势........................................................ 39 4.3 预期释放回报性增强,价值分层凸显 ................................ 40 4.4 预期管理排行榜 .......................................................................... 43 五、市值管理建议 ............................................................................44 5.1 市值管理关键窗口开启 ............................................................ 44 5.2 三条市值管理建议...................................................................... 45 5.3 市值战略成效评价排行榜........................................................ 48 引言 在过去五年复杂的发展环境与市场风格切换中,专精特新上市公 司指数表现亮眼。凭借较高的成长性与强劲的创新力,该群体股价持 续大幅跑赢大盘的同时,也超越了同期中盘表现。截至 2025 年 8 月 5 日,专精特新指数较 2021 年初上涨 10.71%,大幅跑赢大盘 32.81 个百分点、跑赢中盘 13.49 个百分点,市场对群体持续给予了较高估 值溢价。 作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下游需求收缩不可避免地传导 至专精特新企业,使其面临的内卷压力逐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尤 其是上市公司,是研究“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经济走出内卷”的最佳样 本之一,更是观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重要窗口——这正是本报告 希望呼应的核心命题。 在“做价值”层面,群体的产业价值创造持续承压:随着企业步 入不同发展阶段,价值创造不再是抽象概念,而需依托更扎实的运营 能力与更具体的应用场景落地。现阶段“盈利质量”的差异正在显著 加剧群体内部的分化;面向资本市场的价值塑造多偏向于短期回报性 投资标签的打造,而鉴于价值创造能力的短板,群体上市公司在讲好 “回报”故事的同时,更需夯实产业价值的投资逻辑,引导资本市场 聚焦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此外,回购、增持及股权激励等行为日趋活 跃,价值经营的主动性显著增强,方式上也呈现结构性变化,专业化 水平得以提高,但与 A 股平均水平之间仍有差距。 在“涨预期”层面,尽管企业传播预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但市 场反馈相对平淡——市场关注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机构资金的配置 意愿也有待释放;值得肯定的是,其信披合规等内控工作相对扎实。 从预期释放角度来看,群体向市场释放回报的“确定性”相对更强, 这主要得益于更高的短期回报水平以及更高的核心业务资本使用效 率。需注意的是,股息率分化的加剧,正推动群体“价值分层”加速 演进。 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的关键转型,突破口在 专精特新企业;而专精特新企业的突破口,则在提升造血能力,从而 “强筋壮骨”。这不仅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考验“一米宽、 万米深”的科学战略管理以及落地系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 最后一公里需要突破,从单一场景到更贴合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多 元场景也需拓展。协助、陪伴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正是找到反内卷路 径的最佳方式之一;而上市公司更能借力资本市场,更快提供实践数 据与验证答案。我们将以“市值管理”为切入口,持续追踪并赋能专 精特新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专精特新 2024 年整体情况概览 1.1 重要历史使命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逆全球化浪潮交织的当下,中国经济正经 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围”的关键转型。在这一进程中,专精 特新企业以其独特的“专、精、特、新”属性,逐渐成为支撑国家创 新、驱动产业升级、走出“内卷”的核心力量。 从创新维度看,它们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毛细血管”。企业是创 新的主体,专精特新企业更是凭借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对效率的持 续追求,以及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创新生态注入了原生动力。 不同于大型企业的规模化创新,这些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以“小而美” 的技术突破填补空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鲜活载体。 在制造业升级的进程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 “推进器”。随着 “中 国制造 2025”战略的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迫切 需要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专精特新企业恰恰在其中扮演了“补位 者”的角色:它们以“一技之长”深耕细分市场,与大型制造企业形 成互补,共同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迈进。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 看,这一特征尤为显著: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集中于机械设备、电子、 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等制造类行业。 图1 2024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Chocie,和恒整理 说明:以上行业信息剔除了银行、非银金融以及综合三大行业,下同 面对逆全球化的挑战,它们更成为产业链安全的“稳定器”。近 年来,全球分工体系重构与外部遏制压力加剧,中国制造业对产业链 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专精特新企业凭借对细分领域 的深度渗透,承担起“填空白、补短板”的使命——无论是关键设备 的国产化替代,还是小众技术的自主研发,都在增强中国产业在全球 价值链中的抗风险能力,为应对系统性冲击提供了本土支撑。 而专精特新中的上市公司群体,更以其规范性、成长性与市场影 响力,成为诠释这一群体价值的标杆,其发展深刻呼应着时代赋予的 历史使命。这是我们追踪该群体发展动态以及问题的根本原因。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样本,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自然是我们观 察跳出内卷(低水平重复竞争)的最佳窗口。但通过拉取数据,我们 发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面临的“内卷”压力也在增大:2018-2024 年期间的群体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自 2020 年后持续下滑,2024 年创历史新低。 图2 2018-2024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动 数据来源:Chocie,和恒整理 说明: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每 1 元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收入,是衡量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的核心指标。这一指标下滑,最直接的信号是企业厂房、设备、生产线等固定资产未被充分 利用,存在闲置或低效运转问题。其背后,往往折射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等深 层问题。分析群体或行业的 “内卷” 程度时,可观察该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当前在历史区间 中的位置:若处于历史低位,说明内卷程度较高;若处于历史中位,则意味着内卷相对缓和。 这一现象的背后首先是全球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叠加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期,下游需求收缩直接限制了专精特新企 业的市场拓展空间,内卷压力随之增大。但也有群体发展自身的问题。 创新驱动当然是跳出内卷的“核心引擎”,但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内 卷”需要“三位一体”的支撑——创新构建“不可替代性”、协同降低 “系统内耗”、夯实提升“造血能力”,缺一不可。创新驱动的落地离 不开企业苦练内功,真正践行“一米宽、万米深”的宽深战略——在 细分领域做精做透,方能从根本上摆脱低水平竞争的桎梏。 14.86 15.83 15.29 12.02 9.79 8.79 8.01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固定资产周转率均值 图3 和恒咨询专精特新企业宽深战略方法论模型 1.2 指数持续大幅跑赢大盘中盘 剔除银行、非银金融、综合行业以及 2025 年新上市企业后,2024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共计 1793 家,数量占 A 股总数的 34.36%,市值 达 11.02 万亿元,占 A 股总市值的 14.16%。从趋势来看,专精特新上 市公司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其在 A 股的数量占比较 2022 年的 31.44% 提升了 2.92 个百分点;但市值规模占比有所波动,较 2023 年的 14.99% 小幅下降 0.83 个百分点。2024 年 12 月 31 日专精特新的 PE(TTM) 为 67.20,而同期的中证 1000、中证 500、沪深 300 以及制造业的 PE (TTM)分别为 36.58、27.68、13.00、36.68。市场给与专精特新上市 公司群体的估值溢价明显高于小盘股、中盘股、大盘股还有制造业行 业。 整体看,过去五年专精特新指数持续跑赢大盘中盘。2021 年 7 月 左右,市场风格从大盘股向中小盘股转移,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 多为中小市值企业,其成长性以及创新能力较强,股价不仅大幅跑赢 了大盘,还跑赢了同期中盘(中证 500)。在 2024 年 A 股市场启动估 值修复行情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估值修复,指 数表现同样明显优于大盘和中盘。截至 2025 年 8 月 5 日,专精特新 指数相较于 2021 年初上涨了 10.71%,大幅跑赢大盘 32.81 个百分点、 跑赢中盘 13.49 个百分点。 图4 近五年专精特新指数涨跌幅对比沪深 300、中证 500 数据来源:Chocie,和恒整理 从市值规模上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一直集中于 10-50 亿区 间,这一区间上市公司数量在 2024 年提高至 1180 家,占比从 2021 年的 51.19%提高至 2024 年的 65.81%。与此同时,我们发现,50 亿以 上以及 10 亿以下公司占比均在下滑,市值规模继续向 10-50 亿区间 聚拢。 -60% -40% -20% 0% 20% 40% 60% 2021-01-04 2021-07-04 2022-01-04 2022-07-04 2023-01-04 2023-07-04 2024-01-04 2024-07-04 2025-01-04 2025-07-04 专精特新 沪深300 中证500 图5 2024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Chocie,和恒整理 1.3 估值溢价高,但明显分层 本报告中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指的是 2025 年之前上市的国家级小 巨人、省级小巨人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了数据统计分析的科学 性,研究样本中剔除了银行、非银金融以及综合行业上市公司,下同。 以 A 股市盈率以及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值为原点画一张四象限图, 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群体的对应指标放入四象限中,我们可以看出, 相较于 A 股,2024 年专精特新市值管理明显处于“低利润高市盈率” 区间。图中黄色部分是 2023 年专精特新市值管理相较于 A 股的状态, 可以看出,专精特新群体利润均值下滑的情况下,估值仍在明显提升。 市场愿意给予群体的估值溢价还在提高。 再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盈率以及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值为原点, 把上市公司个体的数据放进四象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群体上市公 司归母净利润规模差异不大,但市盈率差异明显,市值管理明显出现 了分层。 59 154 355 1180 1千亿以上 500-1000亿 200-500亿 100-200亿 50-100亿 10-50亿 10亿以下 图6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诊断散点图 数据来源:Chocie,和恒整理 二、科学的市值管理战略方法论 2.1 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做价值涨预期” 市值管理是一项战略管理行为!站在实操角度看,市值管理的内 在工作逻辑可概括为“做价值、涨预期”,以价值为市值管理的锚, 追求上市公司市值的科学合理最大化。 图7 和恒咨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论模型 “做价值”分为价值创造、价值塑造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 2.1.1 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站在公司内部视角,围绕经营价值标签进行构造。具 体工作分为三个层面: (1)赛道高远。赛道高远的“高”,指的是所处的行业环节利润 率要高;赛道高远的“远”,指的是赛道要足够长,不会轻易消失。专 精特新企业的赛道高远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要走“一米宽万米深” 的宽深战略:从战略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出发,聚焦战略机会点,构 建战略控制点,贯穿战略经营线,绘制战略蓝图,最后精通产融互动 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体系,一张蓝图画到底。 (2)赛车敏捷。上市公司在商业模式、运营效率、管控水平等 方面需做到战略一致性贯彻融洽、知行合一。这要求公司的研发、生 产、销售、采购等创造价值的主营业务各环节是顺畅的,组织内部高 频一致,管理状态和结果充分体现效率。从点效率拉通系统效率,然 后击穿线效率最后达到面效率。 (3)赛手顶级。赛手的眼界、思维、定力、志向、抱负,资源整 合能力,决策、担当和责任的兑现等至关重要。 2.1.2 价值塑造 它是站在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塑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标签。 具体工作分三个层面: (1)逻辑做强,即上市公司的增长和发展逻辑必须清晰且具有 内在一致性。公司必须使投资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并理解公司从当前状 态走向未来的发展逻辑、计划和路径。 (2)利润做大。根据“市值=净利润✖市盈率”,对于上市公司而 言,进行市值管理时,必须着力提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 润。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提升市值的根本支撑,同时也是分红的基础。 (3)估值做高。资本市场存在其特有的估值逻辑与方法论体系, 上市公司需深入理解该套逻辑框架、估值方法及沟通策略,方能以高 效且精准的方式与市场开展信息交互,最终推动市场估值与企业内在 价值达成最大限度的趋同。 2.1.3 价值经营 价值经营是企业根据股市周期以及行业周期进行的主动管理行 为。具体工作包括三个层面: (1)业务取舍。公司需立足战略协同视角,对业务体系实施科 学评估、系统规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9 页, 还有
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新零售4.0数字化战略项目方案(52页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