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报告2025-中国船级社CCS1 中国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报告2025 2 1 • 执行摘要 近 年 来 , 全 球 航 运 温 室 气 体 ( GHG) 减 排 进 程 明 显 加 快 , 欧 盟 ( EU) 将 航 运 业 纳 入 其 碳 排 放 交 易 体 系 并 实 施 了 《 欧 盟 海 运 燃 料 条 例 》 , 国 际 海 事 组 织 ( IMO) 也 批 准 了 “ IMO净 零 框 架 ” 草 案 。 前 具 备 应 用 条 件 的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主 要 包 括 绿 氢 、 绿 色 甲 烷 、 绿 色 甲 醇 、 绿 氨 、 生 物 燃 油 等 。 中国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报告 中国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报告2025 2 3 目 录 从 全 球 来 看 , 当 前 各 种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均 有 可 规 模 生 产 的 制 备 技 术 和 较 大 规 模 的 规 划 5 1.1 国际海事组织(IMO) 5 1.2 欧盟 6 1.3 中国 7 第2章 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趋势 8 2.1 可持续航运燃料内涵 8 2.2 可持续航运燃料应用趋势 8 第二部分:可持续航运燃料产业分析 10 第3章 氢 10 3.1 制备生产 10 3.2 储存运输 11 3.3 船上应用10 积分 | 19 页 | 6.24 MB | 6 小时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LOG2025 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物流业碳排放情况 2024 年全球能源需求加速增长 (2.2%), 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1.3%) · 2024 年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都在增长,其中电力需求激增 4.3%, 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领头羊。可喜的是,尽管如此, 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仍 低 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3 .2%) 。 · 各地区能源需求 h · 水电产出增长乏力的趋势在 2024 年仅得到部分 扭 转,导致一些地区更多使用效率较低的燃料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占 石油使用总量增长的 70% 。 · 7 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煤炭消费不断增 长,而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下降,尤其是美国和欧盟。 ■ 2023~2024 年按燃料和地区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力全球碳排放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增 长 是 由 中 国 美 国、中东和印度的消费增加所推动的。 2024 年,全球煤炭排放量增加了 0.9%(1.35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目、A 列溶剂再生增加凝 结水回收罐项目、柴油加氢装置余热回收系统改造、全厂低温热回收及综合利用、 智能节电改造项目等 33 项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可实现节约电力 2065 万千瓦时/ 年、节约燃料气 10033 吨/年、回收热量 96825.14GJ/年、节约 1.0MPa 蒸汽 7307 吨/年、0.7MPa 蒸汽 14432 吨/年、0.35MPa 蒸汽 57365 吨/年、循环水 2693880 为山东省首批参加绿色电力市场交易和获得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的企业之一,青岛 炼化绿电使用比例逐年提升至 11.14%。在氢能利用方面,首创利用低温甲烷化 装置生产燃料电池氢,中期利用 S-PSA 装置提纯苯乙烯脱氢尾气生产燃料电池 氢,目前进一步建成青岛市氢能加供中心,年销售车用燃料电池氢气达 300 多吨, 为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应和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3.6 持续完善双碳管理链条 青 8 月 28 日一次开车成功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开工一个月,航煤产品通过国家航 鉴委认证,创国内航煤认证最短纪录。同年 11 月 1 日,公司正式执行国Ⅵ质量标 准,面向市场推出更高品质的清洁燃料。2018 年 1 月 15 日,延迟焦化装置投产, 标志着炼油项目由工程建设期正式转入到稳定运营期。同年 11 月 29 日,炼油项目 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炼油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201910 积分 | 103 页 | 2.75 MB | 6 月前3
山东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方案泥项目投产时应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列入淘汰退出计划的水泥企 业或设施不再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二、指标要求 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是指所有生产环节(矿山开采及输送、破 碎、粉磨、配料、熟料煅烧、烘干、协同处置等,以及原燃料和 产品储存运输)的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及运输过程达 到超低排放要求。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主要任务包括: (一)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在基准含氧量 10%的条件下, 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 非金属 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37/T 3843—2019)建设要求,矿山机 械钻孔机配置除尘器或其他有效除尘设施。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料 仓、储罐等方式密闭储存,其他原燃料在封闭式料棚内存放。散 —5— 状原燃料及产品卸车、上料、配料、输送应密闭或封闭作业,运 输应采用密闭皮带、密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 空罐车、气力输送等密闭方式,破碎机、磨机喂料装置采用密闭 或封 用皮带通廊或封闭式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设备,减少厂内物料二次 倒运及汽车运输量。进出企业的原燃料采用铁路、水路、管道、 管状带式输送机、皮带通廊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 80%,原 燃料清洁运输比例达不到 80%的部分采用新能源汽车替代(2025 年年底前新能源汽车替代比例不低于 60%),其他原燃料运输全 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产品运输优先采用清洁运 输方式,汽车运输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厂内0 积分 | 12 页 | 285.19 KB | 3 月前3
智慧电厂顶层规划方案生产运行管理 管理驾驶舱 智能 设备 生产 设备 仓储物流管理 数字孪生 信息 系统 …… DCS PLC SIS 三、智慧电厂关键技术 1 全过程智能燃料 2 全过程智能燃料 3 智慧燃烧优化 4 灵活性控制与智能运 行 5 智能巡检与智能机器人 口共编制集团级智慧检修技术规范 11 本,发 明 煤种堆放混杂 精准掺烧复杂 运行工艺繁杂 从燃料管控到运行控制,以提升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 三、智慧电厂关键技术 > 建 立从燃料入厂到燃烧协调控制全过程智能化体系,攻克了动态配煤知识库、煤种溯源及 煤仓动态分层监测、双数据源数字孪生煤场、输煤全流程控制、斗轮机无人值守、机器人 自主巡检等技术,开发了全过程智能燃料系统。 食 竟 _ 智能配煤掺烧 燃料智能输送 煤仓朔源 煤仓分层 掺烧优化调整 输煤一键启动 机器人邀检 计算机视觉巡检 全过程智能燃料系统 燃料全流程闭环 数宇化孪生煤场 斗轮机无人值守 三维激光盘煤 智能控制 I Ⅲ 智能协调控制 无断点 APS 全过程 智能燃料 智能识别10 积分 | 55 页 | 24.10 MB | 6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心路径;2050 年后,钢 铁 CCUS 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托底技术。水泥行业在 2030—2040 年进入技术结构转型期,大批旧窑 系统退出,固废、生物质燃料等替代技术全面推广,绿氢、电力煅烧工艺逐步成熟;2040 年以后燃料替代 率持续提升,氢能与电力煅烧工艺进入加速应用阶段。铝冶炼行业在 2025—2040 年间将以废铝再生技术 为核心减排措施,惰性阳极与氯化铝电解等技术将在 2040 2.2 以工业废渣为主的原料替代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3.2.3 以固体废物为主的燃料替代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3.2.4 绿氢煅烧水泥熟料技术 __________ 推出了多项联邦和州级政策及激励措施,旨在 推动工业部门的技术转型。2022 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工业脱碳路线图》,明确了工业部门脱碳的技术路 径和优先领域,强调了能源效率提升、工艺电气化、低碳燃料替代以及 CCUS 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 时,多个州推出能效升级激励计划,鼓励工业设施能源系统优化,加州的《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法案》设定了 到 2045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配套制定了多项助力实现目标的措施。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21 天前3
核聚变:人类终极能源的钥匙-64页放能量的过程,为了克服库仑力使原子核进入强相互作用力的范围而发生聚 变需满足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个条件。托卡马克装置通过环向场线圈、 中心螺管线圈和极向场线圈构成的磁体系统在环形真空室中构造出一个闭 合的螺旋形磁场,使得聚变燃料在真空室中发生聚变反应。中国建成的全球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 EAST 装置,已经实现 403 秒等离子体约束,技术成 熟。更强的磁场,能够实现更好的等离子体约束,因此能实现更高磁场强度 的高温超导未来有望帮助托卡马克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范围而发生聚变需满足温 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个条件。托卡马克装置通过环向场线圈、中心螺管线圈和极向场线 圈构成的磁体系统在环形真空室中构造出一个闭合的螺旋形磁场,实现对高温等离子体的 约束,使得聚变燃料在真空室中发生聚变反应。中国建成的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 EAST 装置,已经实现 403 秒等离子体约束。越强的磁场,越大的托卡马克装置,能够实现更好 的等离子体约束,因此能实现更高磁场强度的高温超导未来有望帮助托卡马克率先实现商 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四个词的前几个字母组成。托卡马克 通过环向场线圈、中心螺管线圈和极向场线圈构成的磁体系统在环形真空室中构造出一个 闭合的螺旋形磁场,实现对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使得聚变燃料在真空室中发生聚变反应。 图表10: 托卡马克工作原理示意图 资料来源:IAEA,华泰研究 中国建成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EAST,403 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世界纪10 积分 | 64 页 | 7.65 MB | 5 月前3
附件4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煤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煤矸 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 产品;油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润滑 油、石蜡、溶剂油、石油沥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包括气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煤应进一 步细分为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2.化石能源用作燃料按类型分为:终端消费(不含用作原料、 材料)、火力发电、供热、炼油及煤制油、制气、回收能。终端能 物质,作为能源进行使用。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式中: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量(万吨); E 用作燃料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加工转换为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0 积分 | 6 页 | 217.92 KB | 3 月前3
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煤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煤矸 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 产品;油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润滑 油、石蜡、溶剂油、石油沥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包括气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煤应进一 步细分为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2.化石能源用作燃料按类型分为:终端消费(不含用作原料、 材料)、火力发电、供热、炼油及煤制油、制气、回收能。终端能 物质,作为能源进行使用。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式中: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量(万吨); E 用作燃料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E 加工转换为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0 积分 | 6 页 | 223.96 KB | 3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年后,钢 铁 CCUS 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托底技术。水泥行业在 2030—2040 年进入技术结构转型期,大批旧窑 系统退出, 固废、生物质燃料等替代技术全面推广, 绿氢、电力煅烧工艺逐步成熟;2040 年以后燃料替 代 率持续提升,氢能与电力煅烧工艺进入加速应用阶段。铝冶炼行业在 2025—2040 年间将以废铝再生 技术 为核心减排措施,惰性阳极与氯化铝电解等技术将在 以工业废渣为主的原料替代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2.3 以固体废物为主的燃料替代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3.2.4 绿氢煅烧水泥熟料技术 ___ 了多项联邦和州级政策及激励措施,旨在 推动工业部门的技术转型。2022 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工业脱碳路线图》,明确了工业部门脱碳的技术路 径和优先领域,强调了能源效率提升、工艺电气化、低碳燃料替代以及 CCUS 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 时,多个州推出能效升级激励计划,鼓励工业设施能源系统优化,加州的《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法案》设定了 到 2045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配套制定了多项助力实现目标的措施。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21 天前3
共 28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