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2025全球供应链脱碳战略指南产品碳足迹 ICAS英格尔认 2025全球供应链脱碳战略指南 证 2025年6月 INGEER CERTIFICATION ASSESSMENT SERVICES 2000年成立,中国首批民营认证机构 全球总部·澳大利亚 中国总部·上海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拥有2000+ 国际一流人才 中、美、英多家国际发证机构 拥有CNAS(中国国家认可 业 应 对 策 略 碳足迹与全球供应链脱碳概述 01 全球供应链脱碳的背景与趋势 当前,供应链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 其中原材料采购(40%)和生产制造(24%)是主要环节。 工业部门(如钢铁、化工)和交通运输分别贡献45%和 15%的碳排放。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进程加速成为碳排放 增长主力,而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如欧盟CBAM)和碳 足迹追溯政策形成贸易壁垒。技术创新方面,物联网和大 环 境 规 划 署 等 网 络 公 开 文 件 产品碳足迹的 概念与重要性 产品碳足迹涵盖原材料开采、制造、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涉及 二氧化碳(CO₂ )、甲烷(CH₄ )等温室气体。对企业而言,精准核算碳足迹可发现高碳排放环节,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产品碳足迹:核算与优化生产的关键 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 02 核算原则与范围 u 核算原则包10 积分 | 33 页 | 11.26 MB | 3 月前3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建设进展报告 ( 2 02 5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生 态 环 境 部 二 ○ 二 五 年 六 月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目 录 前 言 …………………………………………………………… 一、中国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二、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 (一)编绘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 (一)编绘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 (二)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体系 ………………… (三)加快产品碳足迹因子和数据库研发 ………………… (四)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 三、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格局 ……………………………… (一)强化政策协同,打造同向发力“支持格局” ……… (二)丰富落地场景,构建多元支撑“应用格局” ……… ……… (三)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点面结合“管理格局” ……… 四、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稳步提升 …………………………… (一)加强碳足迹国际规则趋势研判和引导 ……………… (二)积极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 ………………… (三)充分发挥各类平台沟通协调作用 …………………… 五、 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 (一)加强人才培养,确保“有才可用”……………………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低碳采购指南(2025年第一版)………………………0 2 张逸娟 18920851068 zhangyijuan@catarc.ac.cn 本指南所列产品碳足迹数据,均基于公开可获取的资料及信息整 理计算,仅供行业研究、技术参考及企业低碳交流之用,不具有 法律强制效力或行政约束力。 本报告所披露的碳足迹数据不代表相关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水平, 亦不构成对其环境绩效的评估。 鉴于各企业在数据采集、生产工艺及核算方法、系统边界等方面 1.1 长流程钢企业碳足迹排名………………………3 结果发布……………………………………………………………3 核算依据……………………………………………………………6 详细清单……………………………………………………………7 数据收集表…………………………………………………………9 参考资料…………………………………………………………11 1.2 短流程钢企业碳足迹排名………………………12 迹核算与评估工作,旨在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数据透明化,促进上下游企 业协同减碳。 本指南发布了企业产品平均碳足迹核算结果,便于下游企业参考,提升绿 色采购效率。在方法体系方面,本指南明确了碳足迹核算所采用的核算标 准、系统边界及数据来源,并进一步提供了钢材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 碳足迹清单,供企业开展核算与对标参考。为支持企业规范开展数据填报, 指南附带统一格式的数据收集表,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于中国工业碳排0 积分 | 19 页 | 1.47 MB | 19 天前3
基于CIM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建设思路:通过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5G 和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基础网络运行环境,集成智能化设施,紧紧围绕七大应用 场景: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党建、智慧运维、智慧绿建、智慧碳足迹,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教学场景,实现人、事、 物的高效安全管理,建设低碳、绿色、生态的智慧校园。 智能化 教 学 全场景的 智慧教学 智慧 课堂 学情分析 创新课堂 一键可视化 智能讲解 建筑能效智慧化管理 全生命周期的 智慧绿建 建筑碳排放智慧化管理 建筑水效智慧化管理 建筑环境智慧化管理 建筑设备智慧化管理 绿建运行指标统计管理 全要素的 智慧碳足迹 自动核算学员碳足迹 住 行 学 食 用 CO2 建设思路——构建 CIM 数字孪生平台是关键举措 • 建设思路:运用数字孪生和 CIM ( College Information Model 建 筑 水 效 管 理 设 备 设 施 控 制 建 筑 能 效 管 理 建 筑 环 境 管 理 智慧党建 智 慧 党 建 平 台 党 史 馆 V R 体 验 区 · · · 智慧碳足迹 低 碳 消 费 低 碳 居 住 低 碳 学 习 低 碳 饮 食 智慧低碳场景 低 碳 出 行 建 筑 碳 排 放 管 理 智慧运维 智 慧 安 防 智 慧 消 防 智 慧 环10 积分 | 67 页 | 22.49 MB | 6 月前3
2025年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 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创新理 念,将碳足迹数字技术有机融合于价值链、信息链、产业链、创新链、 供应链及管理链,深耕汽车产业能碳管理研究 10 余年,聚焦碳足 迹核算、能碳管理政策、标准、行业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等研究, 构建了中国本土化的汽车碳管理数据库、核算工具、方法学与数字 化平台,上线了全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实现在售汽车碳 足迹全面公示。公司主要参与行业能碳数字化管理、碳足迹核算技 术研究、 术研究、碳排放政策及管理体系搭建、行业绿色节能及碳排放政策 制定支撑、绿色节能课题研究和相关评价、绿色金融、碳资产开发 等工作,曾为一汽、广汽研究院、东风、上汽、长安等 60 余家企 业开展能碳管理咨询与碳足迹核算服务。 关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作者与鸣谢 作者 RMI 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郭凯迪 付丽 李抒苡 孙锌 李婷 武佳丽 李威 张红杰 薛雨军 张逸娟 降碳潜力,已在上下游行业间达成广泛共识。对下游需求侧行业而言,对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能力的把控, 逐渐成为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2。对于钢材下游企业,通过采购低碳钢材,企业有望显著降低自身产品的整体碳足迹。 同时,这种需求可推动钢铁行业加快研发和应用低碳生产技术,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 钢铁下游企业已开始释放对低碳钢材的需求,推动了低碳钢市场的发展。目前,来自欧洲、美国、中国、日 本、韩国的多家10 积分 | 32 页 | 1.79 MB | 1 天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环境影响。8 然而 , 与过去的技术一样 , 许多 关于人工智能消耗能源的早期说法已被证明是 夸大和误导。本报告概述了辩论 , 包括一些早期的失误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政策对话 , 并澄清人工智能能源的记录 足迹以及未来几年可能会如何发展。它建议 政策制定者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对人工智能能源消耗的担忧 采取以下步骤 : . . 为 AI 模型制定能源透明度标准。 寻求关于能源透明度的自愿承诺 基础模型。 但也是一种公开的种族主义行为 - 这并不奇怪 , 许多人 政策制定者对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提出了质疑。 然而 , 2019 年研究中的头条新闻估计是疯狂的 数据创新中心 3 不正确 - 就像许多先前关于能源足迹过大的说法一样 数字技术。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大学 研究人员做出了几个错误的假设 , 严重夸大了他们的 估计使用的总能源和碳排放量。在 对 2019 年研究的回应 , 参与 NAS 模型的研究人员 提供了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详细摘要 tCO2 排放量 , 但包括 OPT 在内的可比 AI 模型 (1750 亿 Meta 创建的参数 AI 模型) 和 Gopher (一个 2800 亿参数 Google 创建的 AI 模型 ) 的碳足迹明显较小。 此外 , 训练 AI 模型的效率不断提高。对于 例如 , 在 GPT - 3 之后的 18 个月 , 谷歌生产了 GLaM , LLM 为 1.2 万亿参数。尽管 GLaM 比 GPT -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政策文件】工信部《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采用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能传感等信息通信技术,开发能耗 和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 等功能,支撑开展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和企业碳管理。为指 导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数字技术赋能 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 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对 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业务功能 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 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 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 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及技术方案的开 发应用需依据节能降碳相关标准政策要求,具体标准可在“全国 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能耗查询。实现对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 排放来源追踪、碳排放趋势分析、超排放预警等功能。 产品碳足迹核算。从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销售、 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采集数据信息,结合绿电绿证交易情况, 实现产品碳足迹在线核算、碳足迹报告生成、支撑产品碳标识认 证等功能。 供应链碳管理。面向上游供应商,依据供应链场地数据采集 标准和规则,采集材料用量、能源消费等数据。面向下游用户, 结合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结果等。 碳核查支撑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5 月前3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采用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能传感等信息通信技术,开发能耗 和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 等功能,支撑开展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和企业碳管理。为指 导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数字技术赋能 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 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对 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业务功能 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 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 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 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及技术方案的开 发应用需依据节能降碳相关标准政策要求,具体标准可在“全国 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能耗查询。实现对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 排放来源追踪、碳排放趋势分析、超排放预警等功能。 产品碳足迹核算。从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销售、 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采集数据信息,结合绿电绿证交易情况, 实现产品碳足迹在线核算、碳足迹报告生成、支撑产品碳标识认 证等功能。 供应链碳管理。面向上游供应商,依据供应链场地数据采集 标准和规则,采集材料用量、能源消费等数据。面向下游用户, 结合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结果等。 碳核查支撑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6 月前3
2025年溯源逐光: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与建议报告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上中游环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 凸显。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愈加受到关注。随着 国际市场对进口产品绿色属性的要求趋严,光伏产品碳足迹限值 及低碳认证等要求也对光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的通知 https: //www.miit.gov.cn/jgsj/k 持续发展报告(包括 ESG 及社会责任报告)、官方网站报道,以 及各光伏产业协会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鉴于光伏产业上中 游企业的气候行动表现与其能耗水平、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 放量、产品碳足迹认证情况、“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 物)管理措施以及环境投入等关键指标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 以上指标的披露数据及信息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深入分析,不仅 本期可持续信息披露观察聚焦于光伏上中游产业链的三大核 2:光伏行业图谱(2025 年 2 月更新制图) 5 二、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观察情况 (一)环保节能投入 光伏行业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部分,其环保节能投入不 仅有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环境足迹,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 发展。54 家观察对象企业中,23 家光伏上中游企业详细披露了其 环保投入相关数据。 表 1: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环保节能投入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202310 积分 | 37 页 | 8.33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 6 (四) 全球最大碳市场运行平稳,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 8 (五) 产品碳足迹倒逼制造业向新能源富集区转移 ......................................................... 9 (六) 巨头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服务能力,谋求形成新优势 .............................................................................. 36 (四) 龙头企业与发达地区引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38 (五) ESG 披露由选答题变必答题,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范式...... 47 (四) 碳监测和碳计量领域产学研机构各显其能 ........................................................... 49 (五) 产品碳足迹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 51 (六) 第三方 ESG 服务进入发展黄金期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共 16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