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性维护——数字化运维的制胜基石 -罗兰贝格预测性维护 03.2021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 洞见 数字化运维的制胜基石 1 随着互联技术的革新、大数据的应用与积累、计算能力的提 升及相关模型理论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逐渐丰 富,并在近几年逐步过渡到实操落地。各行各业正积极探索 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运营模式,并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及长期 的运营转型。 在政策端,从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 展 备品备件销售、设备维护及维修等)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 元素,通过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创新的 应用场景,并实现持续降本增效的趋势目标。 运维服务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01 预测性维护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封面图片: koto_feja 01 / 运维服务的发展进程 从需求侧来看,完整的数字化运维服务将成为企业选择运维 服务供应商的主要考量维度之一。罗兰贝格针对全球领先制 能赋能的数字化运维解决方案将是新的趋势。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基于故障 预测的维护 响应式 维修 计划性 维护 基于条件 的维护 "故障后维护" "预防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 "状态监控式维护" 2 02 / 预测性维护运作原理 1.消极维护:这是运维服务最原始的方式,通常指当机械故 障后安排技术人员到场维修。由于此维护方式通常发生在 设备故障后,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及突发性,且设备本身 的损伤程度较高,易造成修理时间及费用垫高等情况,还20 积分 | 9 页 | 2.04 MB | 20 小时前3
智慧供应链预测算法应用2021年6月 供应链预测算法及应用 王桐 阿里巴巴-数字供应链事业部 Outline: • 预测场景及特性 • 预测算法研发路线及结果 • 预测应用案例 GMV预测 预测标的:GMV 提前期:未来1个月、一年 颗粒度: 行业*天*全国,行业 *月*全国 用途:支持整体经营计划(KPI制定,营销资源分配,供 应链资源分配) 评估口径:达成率 real/fcst (离线)商品销量预测:支持补货、调拨决策 (离线)商品销量预测:支持补货、调拨决策 (离线)仓单量预测:支持仓库、配送产能(人力)准备 (离线)GMV预测:支持长期经营计划 销量预测 预测标的:销量(需求) 提前期:未来1~8周 颗粒度: 货品*天*仓 用途:支持采购、补货、调拨决策 评估口径:minmax,加权平均 单量预测 预测标的:交易单/物流单数量 提前期:未来1天,未来1周 颗粒度: 货主*天*仓,行业 *天*仓 用途:支持仓库端人力准备 评估口径:1-MAPE,加权平均 供应链预测场景及特性 T T-1h T-1d T-1w T-4w T-8w T-1y 预测场景细分方式: • 预测标的:GMV、销量、单量、客服呼叫量、云计算请求量等各种不确定的需求 • 提前期:离线(长期(y, m)、中期(w)、短期(d))、实时(h) • 颗粒度:预测对象颗粒度(店铺、行业、类目;商品、sku、货品;货主、行业)*0 积分 | 10 页 | 2.83 MB | 3 月前3
2025年全球感知技术十大趋势预测深度分析报告研究报告 2025 年全球感知技术十大趋势预测 2 前言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新型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犹如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为感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感知 技术,作为科技领域的关键一环,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传统的单一传感模式,在智能化时代的浪潮下,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它已难以满足环境认 知、精确定 知、精确定位以及交互体验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环境认知需要更加全面、 准确的信息获取,精确定位要求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而交互体验则追求更加自然、流畅的感受。 单一传感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同时兼顾这些需求。 然而,2025 年的感知技术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它将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突 破。多模态融合技术,将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深度整合,为环境认知提供更丰富、准确的信息; 市场前景以及丰富的商业落地案例。我们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全景式的未来感知技术图谱,让读 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感知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研究报告 2025 年全球感知技术十大趋势预测 3 目录 前言......................................................................................10 积分 | 36 页 | 1.01 MB | 5 月前3
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20 积分 | 64 页 | 25.39 MB | 22 小时前3
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前景预测报告1、参数规模庞大。AI 大模型通常具有数十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参数, 使得模型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特征,提高了任务的准确性。 2、训练数据海量。AI 大模型需要训练大量数据才能发挥出其强大的 性能,这些数据来自于各种来源,如互联网、企业内部数据等。 3、计算资源需求高。由于参数规模庞大,AI 大模型的训练需要高性 能的计算资源,如GPU 集群、分布式训练框架等。 4能源行业部分大模型 (一) ◼ 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开源与闭源并举) 9 ◼ 新能源发电优化: 1、精准的功率预测:DeepSeek可构建更精准的新能源发电预测模型,对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功率进行提前预测。例如,针对某风光装 机占比达58%的省级电网,DeepSeek通过构建考虑新能源场站波动特性的动态安全域模型,将弃光率从19%降至3.2%,日前预测精度提高 至94.7%。 2、优化调度决策:基于精准的发电预测,AI 大模型可以综合考虑电网的负荷需求、不同 大模型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 分析和处理,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电压波动 、电流过载、设备故障等,能够及 时发出警报,并对故障进行诊断和 定位,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排除故障 ,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储能设备的优化控制:对于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储能设备,AI 大模型可以根据能源 需求和供应的变化情况,优化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例如,在电价低谷时段,控制储能 设备充电,储存多余10 积分 | 29 页 | 2.37 MB | 5 月前3
2025技术与创新报告: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2025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日内瓦,2025 概述 版权所有 © Adobe Stock 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技术与创新报告 内容 第7页 《2025年技术创新报告》 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概述 iiiiii 前言 第4页 引言 第7页 页面 17 设计人工智能的国 家级政策 第1页 人工智能技术前沿 第11页 准备抓住人工智能 机遇 对的能力。 《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调查复杂的人工 智能领域,旨在帮助决策者制定促进包容性技术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创 新政策。 人工智能的使用有潜力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如果分布不均且缺 乏伦理监督和透明度,其扩散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报告分析了在 从开发到采用的所有阶段所需的必要要求和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 包容性技术进步。 这需要一种多维和基于证据的方法。为此,确定了三个关键杠杆点—— 杠杆点—— 基础设施、数据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经济视角,并突出了构 建有弹性的基础设施和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和创新的需求。 v Rebeca Grynspan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 历史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但它本身并不能确保公平的收 入分配或促进包容性的人类发展。更加强劲的国际合作可以将焦点从技 术转向人,使各国能够共同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框架。这样一个框架应优0 积分 | 35 页 | 3.34 MB | 5 月前3
慈溪市综合物流园区概念性规划方案慈 溪 市 综 合 物 流 园 区 概 念 性 规 划 方 案 慈 溪 市 贸 易 与 粮 食 局 杭 州 通 创 物 流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I 目 录 1 总论············································································ ······················································································2 3 市场需求及规模预测··································································································· ····················································································6 3.4 货运总量分析及预测···································································································10 积分 | 61 页 | 33.06 MB | 6 月前3
新能源发电对配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及其稳性提升策略20 积分 | 41 页 | 3.17 MB | 12 天前3
2025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新型配电系统连接性验证与重构策略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4.07 MB | 12 天前3
中兴-面向智算场景的高性能网络白皮书2025往长达数月,也使得 网络的长稳运行变得前所有未有的重要。从网络流量模型来看,AI大模型训练流量与通算流 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突发的稀疏大流成为网络常态,聚合流量具备波峰波谷效应明显、 周期性等特征,也使得很多通用数据中心的网络技术不再适用。HPC同样对网络提出高性能 需求,特别是在可扩展性以及分布式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HPC与AI的需求趋同。一般来说 HPC对于时延更加敏感,但部分采 故障或者性 能波动会影响集群计算效率,因此网络自身的稳定性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此外大规 模训练或计算任务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时间,因此要求网络需具备长期持续的稳定性。 高性能网络的稳定性可采用如下两方面的指标衡量: 1)网络可用性:即网络无故障运行的时间,该指标主要与故障间隔时间以及故障恢复 时间相关; 2)性能一致性:即在不同网络负荷状态下,网络性能指标具备稳定性与一致性。 高性能网络的稳定性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在满足基础运维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实现RoCE指标的可视化管理。 4)流量监控精度低:现有流量监控采样机制精度不高,无法实现对流量的精准监控与 全面覆盖;这直接影响了网络性能优化效果以及故障定位准确性。 针对AI大模型训练网络的特定需求与挑战,必须建立一个多维分层可观测运维体系:多 维度包括实现监控、调优与排障三大核心维度能力;分层覆盖业务层、网络服务层以及基础 中兴通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扩散10 积分 | 41 页 | 1.89 MB | 6 月前3
共 74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