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充值
 首页  上传文档  发布文章  登录账户
维度跃迁
  • 综合
  • 文档
  • 文章

无数据

分类

全部研究报告(76)解决方案(61)能源双碳(36)企业案例(25)能源双碳(21)维度学堂(19)制造业(16)人工智能(13)白皮书(10)技术趋势(9)

语言

全部中文(简体)(167)

格式

全部PDF文档 PDF(169)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169 个.
  • 全部
  • 研究报告
  • 解决方案
  • 能源双碳
  • 企业案例
  • 能源双碳
  • 维度学堂
  • 制造业
  • 人工智能
  • 白皮书
  • 技术趋势
  • 全部
  • 中文(简体)
  • 全部
  • PDF文档 PDF
  • 默认排序
  • 最新排序
  • 页数排序
  • 大小排序
  • 全部时间
  • 最近一天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个月
  •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半年
  • 最近一年
  • pdf文档 附件4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

    附件 4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 本方法适用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园区核算自身碳排放。 一、总体方法 园区碳排放的核算边界为一个自然年内园区内能源活动和工 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之和。本办法所称碳排放指二 氧化碳排放,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 E 园区=E 能源活动+E 工业过程 式中: E 园区为园区碳排放量(万吨);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吨); E 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 过加工转换的一次能源直接消费,以及经过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消 费;回收能是指将废气、废液、废渣及其余热,产品和工艺生产介 质余热,工艺温差、压差,以及其他非直接投入的能量形态和能量 物质,作为能源进行使用。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0 积分 | 6 页 | 217.92 KB | 3 月前
    3
  • pdf文档 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

    附件 4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 本方法适用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园区核算自身碳排放。 一、总体方法 园区碳排放的核算边界为一个自然年内园区内能源活动和工 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之和。本办法所称碳排放指二 氧化碳排放,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 E 园区=E 能源活动+E 工业过程 式中: E 园区为园区碳排放量(万吨); E 能源活动为园区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吨); E 工业过程为园区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万吨)。 二、能源活动碳排放 (一)核算范围。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 源用作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 电力与热力净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园区中如有用于国际航空航 海的燃料燃烧的碳排放,暂不从总量中扣减,但须单独列出。 1.化石能源按品种分为:煤品、油品、天然气三大类。按现行 能源统计体系, 过加工转换的一次能源直接消费,以及经过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消 费;回收能是指将废气、废液、废渣及其余热,产品和工艺生产介 质余热,工艺温差、压差,以及其他非直接投入的能量形态和能量 物质,作为能源进行使用。 (二)核算方法。园区能源活动碳排放为化石能源用作燃料产 生的碳排放、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园区电力与热力净 受入蕴含的间接碳排放之和,即: E 能源活动=E 用作燃料+E 加工转换+E 间接排放
    0 积分 | 6 页 | 223.96 KB | 1 天前
    3
  • pdf文档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 研究报告 2023 年 9 月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 煤控研究项目 )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 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国际环保 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 作为课题协调单位,与政府智 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 20 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 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 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 了重要作用。 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 《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执行摘要 《双碳背景下发电侧储能综合价值评估及政策研究》简版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 研究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2023 年 9 月 ii 目录 摘要 iii 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2.1 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2.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研究 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关键问题分析 8 3
    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 生物天然气核证规范

    ......... 1 4 核算内容和边界 ..................................................................... 1 核算内容 ....................................................................... 1 核算边界 .............. ......... 2 5 核算步骤与方法 ..................................................................... 2 核算步骤 ....................................................................... 2 核算方法 .............. ............ 3 6 核算数据来源及质量管理 ............................................................. 4 核算数据来源 ................................................................... 4 核算质量管理 ...............
    0 积分 | 16 页 | 592.88 KB | 20 天前
    3
  • pdf文档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

    ,科学评估部门要素,推动低碳发展。 本报告梳理了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 特性问题,针对现行体系的不足有目的地开展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在清晰界定园区碳数据 管理边界和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以下简称“CO ”)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核算、汇 总、报告、核证,综合形成碳总量和强度数据,进一步提升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的实操性。 研究背景与目标 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 02 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 统计体系 核算体系 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 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 03 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 园区碳数据管理机制 范围和目标确定 方法学、规范及程序 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核算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报告和数据管理 01 05 08 09 11 13 14 2020年9月,我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 当,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愿景。2021年9月, “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出 台后,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双碳”目标的支撑,推动建立不同层面的统计核算规则 及细化方案相继发布,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清洁 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
    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3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 号)提出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以及探索 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相关任务。在《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 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推进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碳达峰 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 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步建立。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 指南》(GB/T 24067-2024)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 供指引和方向,截至 2024 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 达 70 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100 余项;反映国内实 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及时发布,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与现有碳足迹政策实现了衔接和延伸,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 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 一是强调全链条覆盖。碳足迹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不同生 产环节,需从全链条开展工作指引。《实施方案》清单式列出 22 项主要任务,覆盖了核算规则、核算因子、标识认证、分级管理、 信息披露等产品碳足迹工作全流程以及基础能源、原材料、中间 品、制成品等全链条产品,从财政金融、贸易产业、应用场景、 政策协同等全方位、多角度为碳足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并提出
    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政策文件】工信部《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撑工业企业和园区提升能耗双控 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采用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能传感等信息通信技术,开发能耗 和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 等功能,支撑开展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和企业碳管理。为指 导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数字技术赋能 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制定本指南。 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业务功能 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 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 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 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及技术方案的开 发应用需依据节能降碳相关标准政策要求,具体标准可在“全国 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能耗查询。实现对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 和碳排放的全流程 管理和动态调整。 碳排放核算。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计算 3 一个时间周期内,工业企业和园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碳 排放来源追踪、碳排放趋势分析、超排放预警等功能。 产品碳足迹核算。从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销售、 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采集数据信息,结合绿电绿证交易情况, 实现产品碳足迹在线核算、碳足迹报告生成、支撑产品碳标识认 证等功能。
    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撑工业企业和园区提升能耗双控 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采用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能传感等信息通信技术,开发能耗 和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 等功能,支撑开展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和企业碳管理。为指 导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数字技术赋能 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制定本指南。 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业务功能 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 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 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 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及技术方案的开 发应用需依据节能降碳相关标准政策要求,具体标准可在“全国 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能耗查询。实现对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 和碳排放的全流程 管理和动态调整。 碳排放核算。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计算 3 一个时间周期内,工业企业和园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碳 排放来源追踪、碳排放趋势分析、超排放预警等功能。 产品碳足迹核算。从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销售、 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采集数据信息,结合绿电绿证交易情况, 实现产品碳足迹在线核算、碳足迹报告生成、支撑产品碳标识认 证等功能。
    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6 月前
    3
  • pdf文档 2025年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 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

    新链、 供应链及管理链,深耕汽车产业能碳管理研究 10 余年,聚焦碳足 迹核算、能碳管理政策、标准、行业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等研究, 构建了中国本土化的汽车碳管理数据库、核算工具、方法学与数字 化平台,上线了全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实现在售汽车碳 足迹全面公示。公司主要参与行业能碳数字化管理、碳足迹核算技 术研究、碳排放政策及管理体系搭建、行业绿色节能及碳排放政策 制定支撑、绿 制定支撑、绿色节能课题研究和相关评价、绿色金融、碳资产开发 等工作,曾为一汽、广汽研究院、东风、上汽、长安等 60 余家企 业开展能碳管理咨询与碳足迹核算服务。 关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作者与鸣谢 作者 RMI 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郭凯迪 付丽 李抒苡 孙锌 李婷 武佳丽 李威 张红杰 薛雨军 张逸娟 作者按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作者均来自落基山研究所。 ........................................................................................ 9 2. 低碳钢的核算及认证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1. 国际低碳排放钢标准对比分析
    10 积分 | 32 页 | 1.79 MB | 1 天前
    3
  • pdf文档 3万字全文!零碳园区研究综述及展望

    区的典型构成,并对其净零碳能力进行分析;其次,从物理 层、信息层、平台层、应用层 4 个层面分析零碳园区发展形 态,提出园区零碳操作系统的架构;然后,对零碳园区的关 键技术进行分析,从园区碳排放核算技术、园区低碳经济体 系、园区低碳管控技术 3 个方面对零碳园区的研究现状进行 总结,同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提 出零碳园区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关键词:零碳园区;碳排放;能源转型;碳交易市场;运行 全面建设零碳园区。尽管有以上案例,但国内外仍 未形成的零碳园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影响到已 有案例的应用[8]。 本文首先从园区的典型构成和特点出发,构建 园区零碳操作系统;然后,从园区碳排放核算技术、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园区低碳管控技术 3 个角度分 析园区低碳技术的研究现状,全面系统地分析零碳 园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技术;最后,提出零碳 园区建设的挑战与展望。 1 零碳园区减排体系及净零碳能力分析 1)园区本身物理界限分明,生态系统独立。 园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分明的物理边界使得其 内外碳排放流的耦合和建模非常清晰,对外部碳排 放流可通过碳耦合接口表示,对内部碳排放流可精 细建模分析。但同时要明确核算边界的统一问题, 防止园区物理界限和经营界限矛盾导致多计、漏计 情况发生,从而为园区碳排放计量提供数据支撑[9]。 2)园区运营和管理所有权明晰,各能源子系 统行业壁垒问题可以弱化[10]。在减碳的同时,园区
    0 积分 | 22 页 | 1.34 MB | 3 月前
    3
共 16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7
前往
页
相关搜索词
附件零碳园区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建设工业工业园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生物天然天然气规范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产品足迹管理体系进展2025政策文件工信部企业数字数字化中心管理中心需求驱动钢铁低碳转型汽车车行行业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万字全文综述展望
维度跃迁
关于我们 文库协议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本站文档数据由用户上传,所有资料均作为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作为商业用途。
相关费用为资料整理服务费用,由文档内容之真实性引发的全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如有侵权情及时联系站长删除。
维度跃迁 ©2025 | 站点地图 蒙ICP备2025025196号
Powered By MOREDOC PRO v3.3.0-beta.46
  • 我们的公众号同样精彩
    我们的公众号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