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5践行主机现代化:主机上云技术白皮书主机现代化发展趋势 2.1.1 开放平台架构以“云 + 分布式应用”为主 2.1.2 主机现代化分三阶段实施落地 主机现代化三阶段实施路径技术诉求 2.2.1 云平台建设阶段关键诉求 2.2.2 应用和数据迁移阶段关键诉求 2.2.3 应用开发与运维转型阶段关键诉求 基础设施层 3.1.1 软硬协同一体化,构建融合高性能基础设施 3.1.2 调度和升级优化,支持超大规模算力管理 架构体系的过程。整个工程不仅涉及硬件和软件的替换,更包含 开发模式、运维模式的全面转型。 11 2.1 主机现代化发展趋势 2.1.1 开放平台架构以“云 + 分布式应用”为主 2.1.2 主机现代化分三阶段实施落地 近年来,为了应对主机面临的技术挑战,众多企业和政府主机用户已经着手推进主机现代化进程,全球主 流云厂商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主机现代化解决方案,传统主机厂商也在寻求新技术突破、积极探索主机现代 建设主机现代化开放平台的主要选择。“云 + 分布式应用”已成为主机现代化的主流技术路线。 基于云平台的主机现代化实施路径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云平台建设、应用和数据迁移、应用开发与运维 转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图 2-1 所示: 图 2-1 主机现代化三阶段实施路径 阶段一:云平台建设 阶段二:应用和数据迁移 阶段三:应用开发与运维转型 开放平台底座 开放平台底座 业务应用 Java、GO、JSON、XML、HTML、JavaScript20 积分 | 63 页 | 32.07 MB | 1 天前3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解读华为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3.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实践 4. 华为质量文化建设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程管理: IPD+CMMI 流程管理体 系第二阶段:标准量化: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 第三阶段:零缺陷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 第四阶段: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闭环:以客户为 中心 •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过程中,借鉴了日本、德国的质量文化,建立了遵 循规 公桌上最重要的一个摆设,时时刺激 着每一位当事人。 第一阶段: IPD+CMM • IPD 和 CMM 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体系,使得客户可以理解华为的质量体 系, 并可以接受华为的产品与服务。 • 质量管理基于业务流程。 •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同会导致产品有很大的差异,而这套体 系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第一阶段: IPD+CMM • 质量管理活动已有效 地融入到了各主要业 地融入到了各主要业 务流程当中 • 质量体系架构分为: 研发质量体系、供应 链质量体系、交付质 量体系 第二阶段:建立产品质量标准 • 华为在为不同的运营商服务时,需要仔细了解每一家的标准,再将标准信 息反回到国内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环节。 • 在流程基础上,强化了产品标准对于质量的要求,通过量化指标让产品得 到客户的认可。 • 比如:基于这些年对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华为现在已经可以全球统一发布10 积分 | 21 页 | 1.82 MB | 13 天前3
全球计算联盟GCC:2025年异构算力协同白皮书政策密集出台,系统优化全国算 力布局,引导智算中心有序落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需求端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大模 型迭代进入“多模态+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体”阶段,对高并发、高能效、低 延时提出新的要求,持续倒逼芯片、架构与系统级创新,需求与政策同频共振,正将中国算 力产业推向新一轮技术革命。 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均保持高速增长,智能算力在增长竞赛中跑出“超级加 但其在异构算力下平均分配因其计算能力、传输能力差异性造成模型计算量处理不同步、集 合通信数据传输有堵点,“快等慢”造成部分资源浪费。针对大模型推理过程,由于预填充 和解码阶段对算力和显存的需求量不同,传统大模型推理过程算力显存阶段互为瓶颈,造成 低水平资源利用率,需要解决异构算力协同调度问题使其匹配到最优计算任务。 8 第二章 算力协同体系架构 为了打破异构算力生态壁垒,实现不同类型智算异构算力高效协同工作,南向屏蔽底层 算力计算能力差距,面向大模型训练场景构建分布式并行策略组合、业务感知的非均质拆分 等能力,实现跨厂商算力的弹性按需调度;面向大模型推理场景,支持单机多卡异构分布式 推理和跨节点分布式异构推理等多种形式,适配模型推理不同阶段算力需求特性,精细化调 度实现异构算力降本增效;构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混合部署的调度底座,实现训推任务的动 态、实时切换,化解算力潮汐矛盾,完成从集群到设备级的异构算力精细化调度,实现异构 算力集群的效能革命。10 积分 | 31 页 | 1.21 MB | 1 天前3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GBT 45341-2025系统性解决方案过程联动方法 18 …………………………………………………………………… 7 发展阶段与水平档次 19 …………………………………………………………………………………… 7. 1 概述 19 ………………………………………………………………………………………………… 7. 2 发展阶段 20 …………………………………………………………………………………………… 7. 3 水平档次 …………………………………………………………… 附录 B (资料性) 不同行业的主业务环节(主场景)及其主要细分业务环节 30 ………………………… 附录 C (规范性) 基于参考架构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与水平档次(成熟度模型) 32 …………… C. 1 模型构成 32 …………………………………………………………………………………………… Ⅰ GB/T45341—2025 C. 2 等级要求 申龙、何刘涛。 Ⅳ GB/T45341—2025 引 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正处在一个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加速转型的大变革 时代。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只有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改造提升传统 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全球更加广阔的新发展空间。0 积分 | 71 页 | 21.50 MB | 5 月前3
湖南大学:2025年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全栈技术白皮书济 和社会价值,不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现原始数据向知识再向智慧 跃迁的更高层次价值释放。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算需求已经呈现爆发式增 长。AIGC 大模型参数量达到万亿,训练阶段需要万卡甚至十万卡集 群支持。如表 1-1 所示,训练万亿级模型(如 GPT-4)已突破万亿(10²⁵) FLOPs,需数千至万块 H100 级芯片,训练成本达上亿美元。 表 1-1 不同规模模型的算力需求估算 借助交换机内部元件的运动或物化性质改变等来改变光的出射方 向。主动光交换机的重配置时间一般较长(数毫秒级),成本较 高,但端口数量有明显优势,商用可达 320×320 个端口的规模, 部分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已探索更大规模。 被动光交换机典型的例子如 AWGR,则令不同波长的输入光在固 定光路结构中被引导至不同的输出端口,从而实现波长选择性连 接。AWGR 本身无任何可调组件,不具备动态重配置能力,其路 务的同步性和稳定性。其次,基于线路交换的特性使得光交换在灵活 性和可重构性上受限,通常依赖于固定波长或空间切换,无法高效支 持训练任务中频繁的动态通信模式,这可能导致网络瓶颈和资源利用 率低下。现阶段使用光电协同方案组建智算中心网络,以结合光域的 高速传输和电域的灵活控制,是更为实际的方案。 在传统的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中,常使用三层交换的网络拓扑, 也就是网络的组织形式。最底层的叶交换机连接同一个机柜内的所有20 积分 | 53 页 | 1.71 MB | 1 天前3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 协同向赢”的“四擎两翼”智慧运营新生态,于更高维度推动网络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差异 化竞争优势。 2025年,中国联通深化自智网络实施,积极释放智能体生产力,全力加速迈向L4高阶智 能阶段。公司以价值流与成效指标为核心牵引,聚焦高价值场景布局智能体建设,通过夯实数 智基础激活智慧动能、强化网络内生智能使能跨层协同等举措,全方位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 同时,依托技术合作、部省共创、生 同时,依托技术合作、部省共创、生态共赢等创新机制,推动L4自智网络体系化、规模化落地 实施。 本白皮书立足行业发展趋势,从体系架构、实施策略、创新机制、应用案例等维度,系统 全面地阐述了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的实践思路与阶段性成果。白皮书明确了自智网络L4发展目 标,精准选定面向未来三年的高价值场景,科学定义成效指标体系,精心设计技术架构与实施 2 框架,为自智网络向L4目标迈进提供清晰指引。未来,中国联通将以价值流为导向,持续增强 粒度子场景,支撑行业精准差距分析;推出IG1256A规范,通过标准化方法量化自智网络部署 的商业价值与网络自动化的经济效益,驱动价值转化。 2.3 技术演进:多技术融合夯实 L4 实现基础 全行业推进自智网络从L3向L4阶段迈进,在开展L4规划实践和产业标准制定的同时,将 网络大模型、多智能体协作、数字孪生等几个方面作为重点投入方向,开展技术攻关以实现L4 价值场景的突破。 网络大模型:随着AI技术与网络的深度10 积分 | 46 页 | 4.28 MB | 1 天前3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发展白皮书(2025)运营框架:基础运营、空间运营和生态运营 ....................................................................... 10 1.3 智慧园区历程/阶段 .................................................................................................. ................................................................. 11 1.3.2 AI 等新兴技术赋能,智慧园区进入 5.0 阶段 ........................................................................ 12 1.4 智慧园区建设特点 ....... ........................................................................ 18 2.2.2 企业竞相布局中台,目前趋于成熟阶段 ............................................................................... 19 2.3 飞企互联优势明显,持续蝉联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服务商20 积分 | 72 页 | 5.64 MB | 1 天前3
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效数据集 达 34 万个,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已初 步形成。 然而,各地区、各行业因其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不同,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管理机 制、技术能力、运营水平、场景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为凝聚产业共 识,CCSA TC601 依托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能力成熟度(GDMM) 评估调研成果及产业界先进实践共同研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 (二)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发展政策背景 政务大数据的发展与演进与政府侧的职能变更、管理服务模式变 更及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等因素息息相关,可主要概括为政务信息化 建设、共享交换、共享整合和一体化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从政务信息化建设到共享交换,政府侧在管理模式、技术资源、 数据资源等方面逐步探索并完成经验积累。随着政府职能定位逐步由 行政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服务部门开始依托在线模式提供政 务服 管理总体能力,并从组织机制、平台工具、运营管理、应用创新、安 全管理五类发展要素出发提炼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过程中 的核心发展方向,以五大能力成熟度等级为参考基线,助力各地方、 各行业结合当前发展阶段递次推进信息化项目一体化整合管理。 图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视图 (一)建设目标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如下建设目标: 到 2025 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2025年AI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白皮书2.0 -智、效双驱: 赋新质、创新生年代,但真正快速发展其实是在过去 10 年左右。 我们从诸多研究与观察中可以清晰看到,AI 浪潮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迭代与蜕变正由星星之火,迈向燎原之势。 围绕人才选、用、育、留各主要业务场景,AI-HR 在不同阶段应用落地、价值体现也各有不同,例如: 发展早期:主要应用于人才选拔、面试辅助环节,帮助 HR 节省简历和面试效率、从而提升招聘效率; 发展中期:随着深度学习的持续深入,AI 在人才筛选甄别中价值除了体现在整体效率上,还逐步参与到决策 非标准工作决策 将依然以“人”为本 12 AI 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白皮书 2.0 CHAPTER 1 从目前 AI 在人力资源各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感受到,提升效率、释放人力已经在现阶段取得较为明显 的成效,典型如自动化简历筛选,缩短招聘时间;智能考勤系统,减少人工统计错误;薪酬核算自动化,降低 HR 事务性工作负担,等等。 而随着 AI 技术逐渐成熟,AI 的能力已从简单的 15.5%、15.1%,是本次受访企业频繁提及并期望尽快突破的主要难点。 不难看出,“成本效益”与“优化体验”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各业务环节深入应用 AI 技术的 2 大关键要素。而在当 前仅处于初期阶段就已实现或已明确可预见的 AI 能力与价值,我们相信,人力资源领域开启物美价廉的智能 化时代就在不久的未来。 企业 AI 应用的主要挑战 相关产品或技术不成熟 缺乏专业支持与培训 技术成本高20 积分 | 71 页 | 13.80 MB | 13 天前3
《企业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和《数字化可信服务》系列标准解读企业数字化是转型和赋能交替发展的旅程,没有终极目标,只有阶段不同 l 企业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是指企业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合,提升效率的经济转型过程,即利用数字化云平台能力,支撑企业各要素、 各环节高效协同、智能创新,推动技术、业务、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数据价值化驱动业务流程、模式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 l “ 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双曲线”可以清晰描绘现阶段数字原生程度不同的企业 数字化发展阶段,为我们围绕转型者和赋能者开展标准研究奠定了理 论基础。 • 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低的企业,比如农业企业、医疗企业等,他 们 往往遵循转型者曲线路径,现阶段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 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高的企业,比如通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他 们 遵循赋能者曲线路径,目前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自身的 数字 化发展没有停止,他将同时兼具转型者和赋能者双重身份, 以及服务能力提出要求, 敦促赋能者提供可 信服务。 通过标准对转型者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进行 评估 , 帮助转型者定位自身数字化水平,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数字化不同阶段转型者和赋能者的方法论 赋能者标尺 【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要求】 转型者的方法论: 【企业 IT 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 型 ( IOMM )】 • ( 一 ) 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0 积分 | 21 页 | 2.40 MB | 5 月前3
共 8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