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GBT 45341-2025

21.50 MB 71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ICS35. 240 CCSL6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45341—2025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 Digitaltransformationmanagement—Referencearchitecture 2025-02-28发布 2025-06-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Ⅴ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体框架 4 ………………………………………………………………………………………………… 5 主要视角 5 ………………………………………………………………………………………………… 5. 1 通则 5 ………………………………………………………………………………………………… 5. 2 发展战略 6 …………………………………………………………………………………………… 5. 3 业务创新转型 7 ……………………………………………………………………………………… 5. 4 新型能力 9 …………………………………………………………………………………………… 5. 5 治理体系 10 …………………………………………………………………………………………… 5. 6 系统性解决方案 11 …………………………………………………………………………………… 6 过程方法 12 ………………………………………………………………………………………………… 6. 1 通则 12 ………………………………………………………………………………………………… 6. 2 发展战略过程联动方法 13 …………………………………………………………………………… 6. 3 业务创新转型过程联动方法 14 ……………………………………………………………………… 6. 4 新型能力过程联动方法 16 …………………………………………………………………………… 6. 5 治理体系过程联动方法 17 …………………………………………………………………………… 6. 6 系统性解决方案过程联动方法 18 …………………………………………………………………… 7 发展阶段与水平档次 19 …………………………………………………………………………………… 7. 1 概述 19 ………………………………………………………………………………………………… 7. 2 发展阶段 20 …………………………………………………………………………………………… 7. 3 水平档次 23 …………………………………………………………………………………………… 附录 A (资料性) 新型能力的主要分类 27 ………………………………………………………………… A. 1 概述 27 ……………………………………………………………………………………………… A. 2 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 27 ………………………………………………………………… A. 3 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的能力 27 ………………………………………………………………… A. 4 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的能力 28 ………………………………………………………………… A. 5 与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有关的能力 28 …………………………………………………………… A. 6 与价值创造的主体有关的能力 28 ………………………………………………………………… A. 7 与价值创造的驱动要素有关的能力 28 …………………………………………………………… 附录 B (资料性) 不同行业的主业务环节(主场景)及其主要细分业务环节 30 ………………………… 附录 C (规范性) 基于参考架构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与水平档次(成熟度模型) 32 …………… C. 1 模型构成 32 …………………………………………………………………………………………… Ⅰ GB/T45341—2025 C. 2 等级要求 32 …………………………………………………………………………………………… C. 3 水平档次 59 …………………………………………………………………………………………… 参考文献 63 …………………………………………………………………………………………………… Ⅱ GB/T45341—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点亮智汇科 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 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国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南光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多氟多新 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 集团有限公司、点亮航途(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 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 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核 能行业协会、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融通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 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上海航空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 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 限公司、中广核智能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 术有限责任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汽研汽 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昆船智能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中移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华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鹏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炎黄盈动科技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盖勒普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武汉卓尔信息 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太原市京丰铁路电务器 材制造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开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安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创 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六度人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携客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国 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 任公司、深圳市云积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爱纬斯电子有限公司、廊坊市飞 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科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盛硅业股份 有限公司、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嵘拓物联科技有 限公司、心鉴智控(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普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旭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晟元先锋(成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 Ⅲ GB/T45341—2025 司、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斐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秦川 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 团有限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医数链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剑、陈杰、邱君降、金菊、李蓓、郑永亮、李君、戴艳红、纪攀、杜林明、张勇、 王健、邱昱博、吴 勤、朱 拥 军、陈 强、张 海 军、魏 晓 菁、李 旸 照、杨 玫、李 鹏 美、李 晓 明、刘 海 舟、薛 旭 金、 刘海庆、卢有飞、吴张建、徐世帅、陈溯、肖卫杰、夏梁盛、刘金玉、李文慧、周翼、曹浩、宋颖昌、凌大兵、 郭创、赵明君、张文彬、李清、黄晶、陈德良、郑东、张映锋、唐艳芳、程继辉、胡佳乔、徐大丰、谢刚、陆伟强、 刘永泉、任鹏程、方宇、曾辉、伍吉泽、邱于里、李学艳、李俊杰、付旭、吕青海、孟凯、王金德、陈悦、何晟、 秦承刚、谭啸、李亮、邓建平、单波、董方岐、麦毅、叶峰、岳华、杨劲、董坤磊、葛怀畅、陈希、王建卿、田旭、 张庆波、崔莹、王晴、付嘉裕、戴静远、古宗莹、李锋、吴凡、赵永宣、司学颖、傅煜、吕冠达、熊建坤、贺君、 夏艺丹、黄威、包彦宇、张兴、展波、刘金柱、赖大进、沈皓玮、周显敬、王克彦、陈晓民、唐军挪、许燕辉、 贾博宇、程国醒、杨震、刘飞、裘洪立、高凌燕、张星亮、张剑峰、柳彦宏、余彦学、李保平、李文军、许先才、 杨松贵、陈国祥、辛朝波、陈毅东、刘璐、浩瀚、王艺澄、吴立忠、王维龙、王霞、亓亮、曹宇、吴佩芳、万铭、 吴启春、王亮忠、张骁、王静衡、邵泽华、徐延林、张威、杨柳、孙文良、戚凯、任申龙、何刘涛。 Ⅳ GB/T45341—2025 引 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正处在一个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加速转型的大变革 时代。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只有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改造提升传统 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全球更加广阔的新发展空间。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引发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技术,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要 义在于引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生产力、价值共创共享生态关系成为变革新趋势,日 益显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要将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分工取得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 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效率的发展模式。开展数字化转型,需系统把握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数字 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三是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 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 为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战略不明确、路 径不清晰、过程方法缺失、价值难获取等共性问题和挑战,亟需一套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且行 之有效的新型企业架构(EA),以架构为牵引,系统性、全局性推动转型变革,稳定获取预期成效,加速迈 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基于我国数十年来推进信息化、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过程中形成的体系 方法,历经几十万家企业全面应用和完善,本文件给出了一套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企业架构———数字 化转型参考架构,旨在帮助企业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着力点,建立体系化的数字化转型过 程方法机制,按照分阶段分档次的分步实施要求,务实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螺旋式创新发展。 Ⅴ GB/T45341—2025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架构,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发展阶段与水平 档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方法和分步实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组织: a) 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 b) 应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企业架构(EA)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 c) 应用评估通用模型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 d) 围绕数字化转型研发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e) 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3011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 3 术语和定义 GB/T23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数字化转型 digitaltransformation 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建设提升数字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新型能力 (3. 11),加速业务优化、创新与重构,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注:推进数字化转型通常 坚 持 以 价 值 效 益 为 导 向、以 新 型 能 力(3. 11)为 主 线、以 数 据 要 素 为 驱 动、以 业 务 变 革 为 核心。 [来源:GB/T23011—2022,3. 3] 3. 2 竞争合作优势 competitiveandcooperativeadvantage 企业相比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可持续性优势,以及通过与其合作伙伴基于共生关系形成的群体性 优势。 3. 3 信息模型 informationmodel 基于结构化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内容、过程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描述,可支持实现业务规范化 运行和管理的模型。 注:信息是基于数据形成的关于客体对象的形式化表达。 1 GB/T45341—2025 3. 4 数字模型 digitalmodel 基于多元异构动态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状态、关联关系等进行数字化动态描述,可基于数 据驱动支持实现业务动态柔性响应的模型。 3. 5 知识模型 knowledgemodel 基于多元异构动态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规律等进行动态归纳、演绎及其知识化、数字化、模 型化,可基于知识驱动支持实现业务个性化按需柔性运行和一体化敏捷响应的模型。 注:知识是对信息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形成的关于客体对象原理、规律、机理等的形式化表达。 3. 6 智能模型 intelligentmodel 基于多元异构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功能等进行智能自主感知、分析、预测决策和学习进 化,可基于智能驱动支持实现业务自主运行、自适应、自学习进化的模型。 注:数字模型、知识模型、智能模型都属于数字化模型。 3. 7 业务场景 businessscenario 关于业务运行的参与主体、行为活动、资源条件以及数据要素等的有机组合。 3. 8 数字场景 digitalscenario 基于相关数字模型(3. 4)实现关键业务动态响应、动态协同、动态优化的一类业务场景(3. 7)。 注:数字场景、知识场景、智能场景都属于数字化(的)业务场景。 3. 9 知识场景 knowledgescenario 基于相关知识 模 型 (3. 5)实 现 关 键 业 务 个 性 化 按 需 响 应、按 需 协 同、按 需 优 化 的 一 类 业 务 场 景(3. 7)。 3. 10 智能场景 intelligentscenario 基于相关智能模型(3. 6)实现关键业务自主运行、自主协作和自学习优化/进化的一类业务场景 (3. 7)。 3. 11 新型能力 enhancedcapability 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提升、整合、重构企业的内外部能力,形成应对不确定性变化的 本领。 [来源:GB/T23011—2022,3. 2,有修改] 3. 12 数字能力 digitalcapability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3. 1)过程中打造形成的以数字化模型承载的新型能力(3. 11)。 [来源:GB/T23011—2022,3. 5,有修改] 3. 13 系统性解决方案 systematicsolution 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实现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互动创新、迭 代优化和系统融合,支持新型能力(3. 11)的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解决方案。 2 GB/T45341—2025 3. 14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digitaltransformationmaturity 对企业数字化转型(3. 1)发展阶段和水平档次的度量。 3. 15 数字企业 digitalenterprise 基于相关数字模型(3. 4),沿资源链、价值链或产品链(资产链)实现业务的全面动态响应、动态协 同、动态优化的一类企业。 注1:资源链即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的计划、采购、仓储、研发、生产 (建设)、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物料和设备(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资源管控链。 注2:价值链即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的商机线索、订单、采购、生产 (建设)、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主要业务活动的全供应链价值链。 注3:产品链(资产链)即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的研发(规划)设计、 生产(建设)、交付、运维、回收等主要业务活动的产品(资产)全寿命周期链。 3. 16 知识企业 knowledgeenterprise 基于相关知识模型(3. 5),沿资源链、价值链或产品链(资产链)实现业务的全面个性化按需响应、按 需协同、按需优化的一类企业。 3. 17 智能企业 intelligententerprise 基于相关智能模型(3. 6),沿资源链、价值链或产品链(资产链)实现业务全面智能自主运行、自主协 作和自学习优化/进化的一类企业。 3. 18 数字平台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1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