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读书笔记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 协 同 协同组织内外 , 以系统效率共创价值 “ 如何将工人效率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现实问题,“分工” “ 如何使人的效率最大化”,人际关系与人力资本理论 五个要素和 14 条原则,以及科层制结构(金字塔) 泰勒 科学管理 韦伯 / 法约尔 行政组织管理 福列特 人力资源管理 为什么是协同管理? 这些管理大师在不同时代, 时代,组织获得系统整体效率成为关键,协同管理, 可以让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 今天的组织管理 5 组织内协同 6 组织外协同 7 协同价值取向及其塑造 8 管理层的反应及其对员工的影 响 1 观点与判断 2 效率及其认知 3 企业边界 4 基于契约的信 任 — — CONTENTS 9 培养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行 为 观点与判断 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管理者要将业务与人类的 基 本理想相联系 7. 效率来自协同而非分工,组织管理从“分”转向“合” 基本观点 1 : 企业是个整体 管理的效率不仅来自分工,更来自协同,因而要求组织具备 一些新能力:“强链接”,构建柔性价值网以及“共生逻辑” 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跨组织协作模式,都开始呈现 “网状协同”的态势,组织管理越来越依赖价值网络的共识 一切都在重构之中,认知重构,价值重构,思维重构,这些0 积分 | 95 页 | 1.42 MB | 5 月前3
全球计算联盟GCC:2025年异构算力协同白皮书异构算力协同白皮书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Power Coordination White Paper 全球计算联盟 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 1 编写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科加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力碎片化、生态割裂及协同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构建统一计算、统一通信、 统一调度和统一评测的异构算力协同体系,实现异构算力间的无感知计算、无阻 碍通信协作、资源的高效调度和自动化测评,是推动异构算力基础设施迈向新阶 段的关键路径。 本白皮书通过系统性梳理算力产业发展现状、异构算力协同体系架构、关键 技术、解决方案与实践和未来技术展望,促进产业界对异构算力协同领域的深入 理解,加速 理解,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全球计算联盟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将与 产学研各界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推动国产算力底座性能持续跃升、异构算力协同 生态日趋繁荣,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铺设更加坚实的算力基石! 全球计算联盟 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 2025 年 7 月 2 目 录 第一章 算力产业发展现状...............................................10 积分 | 31 页 | 1.21 MB | 1 天前3
湖南大学:2025年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全栈技术白皮书湖南大学 中国联通研究院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25 年 8 月 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 全栈技术白皮书 编写说明 编写单位: 湖南大学、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编写人员: 湖南大学: 陈果、梁帮博、陈禹澎、刘璇 中国联通研究院: 程新洲、曹畅、徐博华、杨斌、文晨阳、谢志普、徐洁、 黄金超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在此背景下,光交换技术凭借超大带宽、超低延迟与低功耗等特 性,正与电交换形成互补融合的“光电协同”架构,成为新一代智算 中心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光电协同不仅能够在物理层显著提升链路 性能,还为网络的灵活重构、智能调度与按需适配提供了技术空间。 全球领先的产业与科研力量均已在此领域展开探索,并在部分应用场 景实现试点部署。 然而,要实现光电协同网络在智算中心的规模化落地,仍需跨越 多重技术关卡。从应用层集合通信模式与动态拓扑的适配,到传输层 资源的智能分配;再到物理层光交换的传输损耗与延迟难题,均对网 络架构设计、协议栈演进与资源编排提出了系统性挑战。 本白皮书面向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的全栈技术体系,旨在: • 梳理国家政策、AI 发展趋势与智算中心网络需求,揭示光电 协同兴起的背景; • 分析光交换与电交换的性能差异与技术互补性; • 总结光电协同网络在应用层、传输层、路由层、链路层与物理 层的关键挑战与发展路径; • 提出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与标准化路线建议。20 积分 | 53 页 | 1.71 MB | 1 天前3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GBT 45341-2025businessscenario 关于业务运行的参与主体、行为活动、资源条件以及数据要素等的有机组合。 3. 8 数字场景 digitalscenario 基于相关数字模型(3. 4)实现关键业务动态响应、动态协同、动态优化的一类业务场景(3. 7)。 注:数字场景、知识场景、智能场景都属于数字化(的)业务场景。 3. 9 知识场景 knowledgescenario 基于相关知识 模 型 (3. 5)实 务的全面个性化按需响应、按 需协同、按需优化的一类企业。 3. 17 智能企业 intelligententerprise 基于相关智能模型(3. 6),沿资源链、价值链或产品链(资产链)实现业务全面智能自主运行、自主协 作和自学习优化/进化的一类企业。 3. 18 数字平台 digitalplatform 基于相关数字模型(3. 4),实现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平台化社会化业务动态响 应、动态协同、动态优化的一类供应链/产业链网络平台。 3. 19 知识平台 knowledgeplatform 基于相关知识模型(3. 4),实现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平台化社会化业务个性化按 需响应、按需协同、按需优化的一类供应链/产业链网络平台。 3. 20 智能平台 intelligentplatform 基于相关智能模型(3. 6),实现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平台化社会化业务智能自主0 积分 | 71 页 | 21.50 MB | 5 月前3
华为:2025年鸿蒙智能体框架白皮书向新范式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新一代操作系统与 AI 技术的集大成者,鸿蒙智能 体以技术自主为根基、生态协同为路径,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 为全球产业智能化升级贡献了中国智慧。 鸿蒙智能体的突破性在于其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操作系统新范式。通 过分布式架构与原子化服务能力,实现跨终端、跨场景的智能协同。例如,在 智能家居场景中,用户无需手动切换设备,鸿蒙可通过意图感知自动联动灯光、 空调、 华为常务董事 终端 BG 董事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特别是大模型、全场景融合感知与端云 协同等能力的发展,智能终端正经历从“工具”向“协作者”的深刻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更重构了整个智能生态的服务逻辑。 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堆叠,而是追求随时随地、自然流畅、无 感协同的智慧体验。他们希望终端设备更聪明、更懂人,不仅能理解指令、 完成任务,还能超前思考、主动服务。在这样的趋势下,智能体成为新时 性和实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进一步提出鸿蒙智能体的 技术和生态发展主张。鸿蒙智能体是对传统智能体的升级,实现了系统级 安全可信、多智能体高效协作、自主可控的个性化、多设备间自由流转等 独特能力,引领系统与应用交互协同的新范式。 鸿蒙应用生态正蓬勃发展,为赋能鸿蒙应用生态智能化演进,我们提 出鸿蒙智能体框架,以多样化的交互入口、高效可信的通信协议、丰富的 开发工具生态、全链路的安全防护为基石,构建一个开放、灵活、可演进0 积分 | 40 页 | 8.24 MB | 4 月前3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读书笔记持续领先企业所拥有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关键核心是企业家认知的改 变 六个关键认知 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开放、信任和协同是关键 顾客主义 长期主义 数据 媒介 价值本身 企业创新价值空间 方向 六个关键认知 认知一:一切正在转化为数据 效率改变 模式创新 成为 影响 数据特定价 值 从供应转向协同共生 从产品转向数据 从顾客转向用户 洞察 包容 商业活动变化 融合更多需求 n 集合智慧是解决 之道 认知二: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命运共同体 可信 度 安全 性 认知三:开放、信任和协同是关键 生态 伙伴 企业 实现数字化的 核心关键 协同 价值 开放 信任 协同 战略底层逻辑 转向 共生逻辑 竞争逻辑 认识四: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数字化时代 认知五:顾客主义 企业定义:创造客户价值 顾客需求 03 数字经济 典型特征 0 1 0 4 01 02 03 04 05 技术更迭让一切皆有可能 强强联盟的生态网络,生态圈 构建的强链接能力和协同优势 跨界颠覆,数据有效挖掘和运用 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边界被突破或融合 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个体价值崛起 高德纳指出四个技术领域值得关注: n 商业生态扩展类技术,如区块链10 积分 | 137 页 | 7.34 MB | 5 月前3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 20 4.1.4 提升业务协同能力 ................................................................................................ .............................................................................. 22 4.3 强化内生智能,使能跨域协同 .................................................................................................. .............................................................................. 25 5.2 构建创新体系,促进部省协同 ..................................................................................................10 积分 | 46 页 | 4.28 MB | 1 天前3
鸿蒙2030白皮书 共筑万物智联的鸿蒙世界-华为随着终端产品形态多样化和规模增长,未来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所拥有的智能终端数量也将 不断增加,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发挥不同形态设备的各自优势, 为用户带来体验跃升。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将从当前“以设备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场景 为中心”,各个设备在同一场景下贡献自身的价值特性,实现跨设备的互助和协作,应用服务 在多个设备之间协同完成任务。 未来场景展望 - 7 - 鸿蒙 2030 白皮书 ��������� 私人助理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预算,做 出深度个性化旅行建议方案,并自动预定用户喜爱的酒店、航班等。 既智慧又懂你的虚拟私人助理: 随着终端设备生物信号感知能力的增强和完善,通过随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 居设备的协同,未来可实现对每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连续的健康检测,例如无创血糖检测、连 续血压检测、连续心电检测等,实时记录和分析身体指标数据和运动、睡眠数据。 常驻于终端设备上的虚拟专属健康管理师通过健康数据构建完整的个人健康模型和健康知 预计到 2030 年: ◎ 通过 AI 辅助实现全行业平均 30% 的工作效率提升 [8] 体积定量显示、交互式信息面板等。这些信息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切换、扩展或流转。同时, 通过多个设备的协同感知,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手势访问数据模型,触动悬浮在半空中的虚拟按 钮和滑块,这一切都不需要物理实体控制器。 2.4 更以人为本的居家体验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越来越多的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已经从基础的功能需求0 积分 | 41 页 | 3.36 MB | 5 月前3
华润集团:消费品与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70页 PPT)业态。推 广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等无纸化在线应用。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 型升级,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 展。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 式。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 +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 食材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 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商务部发文支持连锁企业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 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技术,鼓励采用数字货架、 电子价签、 RFID 等商品管理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优化消费体验 《无人值守商店运营指引》 8 新格局 (分中求合) 新机遇 (危中求机) 新优势 (稳中求进) “ 以消费者为中心”拉动消费行业人、货、场的数字化转型, 从而实现物 流协同、提升顾客体验、升级产品服务 u 电商渗透率提高,线上线下加速融 合 2020 年新冠疫情为我国电商发展提供进一 步推力,在一季度零售总额下降的背景下 电商销量和渗透率双双增长。一方面,此20 积分 | 70 页 | 29.72 MB | 13 天前3
2025年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技术链断裂导致的落地周期过长:算力、大模型、智能体的新概念,开发、运维、安全合规等等环节的割裂都导 致企业落地智能化的周期依然较长; 2. 场景选择困难:单点试点难以穿透企业核心业务链的转型挑战,ROI 的评估难度大; 3. 产业协同低效:技术供应商能力分散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本白皮书旨在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系统性参考,通过解析智能应用的核心特征、构建分级成熟度模型、设计分步 实施路径,我们希望为不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厘清转型 应用与 AI 应用的融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依托数据与 API 的深度协同,构建起“感知 - 决策 - 执行 - 学习” 的闭环智能体系。在这一趋势下,应用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已从“云原生”升级为“AI-Native”,即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从开发、运行到运维、集成——均需围绕智能体的自主性、协同性与进化能力重构。 从技术视角看,AI-Native 架构的关键在于数据与 API 3.4 智能应用管理引擎,让应用自动运行与自主优化 4.3.5 智能组装与集成,扩展应用能力边界 4.3.6 统一的智能体可观测,支撑海量智能应用高效运维 4.3.7 多模态交互,建立双向人机协同体验 4.3.8 AI 内生安全,确保应用全生命周期可信 5 应用智能化的实现路径与关键考量点 5.1 应用智能化实现路径 5.1.1 应用智能化成熟度技术演进路径 5.1.2 应用智能化的实施路径20 积分 | 59 页 | 8.39 MB | 4 月前3
共 8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