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 中电科空空协同的自主飞行:自主飞行强调飞行的行为决策主体是低空航空 器而非统一的指挥中心;空地协同强调决策时需要引入微气象 (1)条件、地面交通状 况、临时性社会活动等信息;空空协同强调决策时需要引入前后机实时位置及气 象数据、空中交通状况、临时空域管制等信息。 军民地协同的安全监管: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则。安全监管有两层 含义,首先是低空飞行活动对飞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防护要求,其次是由低空飞 信息服务的本质是为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使得 双方能够实现信息的顺畅交流与共享,同时为管理者提供相应手段支撑。包括: 统一的低空信息交换标准、时空统一的低空飞行环境数据库、 数字化低空航行资 料服务、实时低空飞行动态情报服务、低空微尺度气象情报服务、电磁环境信息 服务等。 14 (三)系统演进 低空航行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的 目标与愿景必定会伴随内外部环 障规则绕障 能自主协同空域感知和 地空体多模式交通决策, 规划飞行路径,自主与 空中交管机构双向通信, 实时调整航线实现避碰。 基于低空立体网络自主 与其他无人机实现集群 化协同,适应性飞行 近期 中期 远期 智能化自主化先进低空航空器 控制交互的自 动化飞行 实时交互通信 的智能化飞行 全域多维交互的 自主决策飞行 能结合任务需求、低空 数据服务系统提供的10 积分 | 40 页 | 5.28 MB | 5 月前3
2024年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低空算力网聚焦于算力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智能调度。以分布式计 算架构为基础,通过云边端协同计算模式,将云计算中心的强大计算 能力、边缘计算节点的低延迟处理能力以及终端设备的本地计算资源 进行有机结合。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可对低空实时数据进行快 速预处理与初步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与云端压力;云端则承担大 规模数据存储、复杂模型训练等任务。 同时,借助智能算力调度算法,依据任务优先级、资源需求特点 以及网络状况等因素动态分配算力资源,实现计算任务在不同层级算 resource)是互联网面向 算力应用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 其本质是通过在互联网体系架构上增加算力标识、算力调度等功能并 增强高性能传输协议,实现全网范围内异构算力的智能感知、实时发 现和随需使用,使计算任务及其相关数据可精准寻找相适应的算力资 源并高效执行,形成算力标准化、服务化的大市场和算力相互连接、 灵活调用的一张网。 2. 算力互联网流程机理 算力互联是通过 业诉求,低空算 力网体系正加速形成。低空算力网以算网协同为重点,旨在构建实时 泛在、互联互通、无感接入的低空算力网络。低空算力网能够统一纳 管泛在的云端及边缘侧低空算力集群,打破算力资源间的地理隔离, 构建跨节点、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算力资源池,支撑飞行器无感知地访 问就近算力节点,大幅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低空服务实时响应速度。 然而,当前低空场景主要由低空飞行器本身携带的终端算力支撑 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10 积分 | 39 页 | 6.24 MB | 5 月前3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框架报告(2024)生成基于人工智能模型或规则模型的低空运行方案: 达成目标:实现低空空域及交通路线的动态规划、空域与交通管制的协同管理效能优化、低空态势感知和异常警告等功能,全面 提 高空中交通等空域管理实时性及响应能力。 ■ 低空应用层:通过创新应用部分提供任务规划应用、监测与勘测应用、交通管理应用、无人机配送等应用服务,满足 特 定 领 域 的 数 字 低 空 应 用 。 备注:资料未源:《数字低空发展建设研究报告》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 √ 低空感知探测关键技术: 低空雷达探测技术、光电探测技术、 5 G-Advanced/6G 通感一体化技术、多传感设备融合探测技术; 低空气象监测关键技术:低空气象监测和实时感知技术、面向低空通航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城市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精 细 化数值模拟技术; √ 低空算力网络关键技术:弹性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安全及隐私保护技术。 ■ 低空空间数字化关键技术:20 积分 | 49 页 | 8.69 MB | 4 月前3
通感一体化助力智慧低空产业发展(国联证券 2024-4)年及以后,一方面, 5G-A 持续增强已有的能力,支撑传统 5G 业务大规模应用;更重要的一方面,5G-A 将 增加新的能力,支撑新场景新业务的应用。5G-A 将面向六大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沉 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从网络、终端、云 等端到端的关键方面进一步演进,构建数字、智慧、绿色低碳社会的基础设施。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技术发展过程中,通信与感知将分阶段、分层次融合演进,20 积分 | 12 页 | 1.10 MB | 4 月前3
低空经济系列研究:基础设施篇:筑牢飞行安全根基,低空经济基建先行0”,支持线上调用和线下部署等多种服务模式,以网格剖分引擎精细剖分空域,打造可视化、智能化空域管理平台,实 时监控飞行器,优化飞行计划审批,同时结合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汇聚气象、基础地形、飞行器状态等实时数据,通过全时空云上。 公司明确“1+2+N+M”的低空重点布局 公司星图低空云V1.0产品 26 新晨科技:国内航空领域数据生产商,聚焦国家空管数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新晨科技公众号,平安证券研究所 行器进行监测,稳定性和 可靠性较高。 • 但无法对未经注册和授权 的 "黑飞" 活动、以及违 反飞行规定的 "违飞" 活 动进行有效监测。 光电感知 • 利用红外相机、光学望远 镜等光学设备,对低 空目标进行实时追踪和监 视,具有精确度高、快速 成像和识别等优势。 • 但感知距离通常只有数十 米,且容易受光照和能见 度影响,无法在主云层遮 蔽、烟雾沙尘等恶劣天气 进行监视。 5G-A通感一体 • 理想条件下单个基站具备10 积分 | 40 页 | 3.29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专题系列报告三-政策篇-:各地政策密集颁布,低空发展路渐清晰大脑、行业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搭建等,目前一些典 型项目包括: 长春发布国内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紫东长空”:该模型由长春市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产业化公司中科紫东太初联合打造,将多模态感 知、智能预测、实时决策等能力应用于低空经济的核心场景,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同时,长春将通过“紫东长空”打通低空经济相关 的高质量数据资源,融合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气象数据、城市交通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及紫东太初已有的中科院体系10 积分 | 23 页 | 839.39 KB | 5 月前3
国联低空经济研究系列—eVTOL研究框架 国联证券-资料来源:边界智控官网,各公司官网或公告,芯查查公众号,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国联证券研究所 ◥ 飞控系统实现飞行器的感知、控制和决策。飞控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 行机构等部件,用于实时监测飞行状态并调整飞行参数。 ◥ eVTOL的飞行控制需要解决基于多旋翼垂直起降、基于常规固定翼水平飞行以及垂 直-水平两种飞行模态的平稳切换等技术难题。 ◥ 未来自动飞行功能将成为eVTOL 高密度UAM运行环境下的全自动交通/危险规避 • 综合人机协作功能 • 人在回路外 • 操控员不需要持续实施监控, 蛋壳在系统告警后随时接管 • 人在回路外 • 只有设计了权限的操控员可以 实时接管 • 自主重新规划 • 自主飞行器健康和应急管理 • 针对极端大流量运行环境的全自动交通/ 危险规避系统 2024 2030 UML-1 • 在受限环境中进行认证 测试盒操作演示 •10 积分 | 59 页 | 5.42 MB | 5 月前3
2024年中国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41页- 36Kr 2024-9航方式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等。 • 监视系统由雷达设备和广播式自动监视(ADS-B)设备组成,雷达设备包括一 次雷达和二次雷达,ADS-B设备包括地面站和机载设备。利用监视系统可实时 监测航空器的位置、速度、航向和高度等信息,提供航空器的态势感知和交通 管制支持,保障飞行安全。 • 我国现有的CNS系统仅能满足高空飞行需求,不能支撑低空经济的发展。传统 民航飞行的通信主10 积分 | 41 页 | 1.99 MB | 5 月前3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发布版)系,凭借前瞻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重庆推动了通用机场和低空起降点的全面 建设,并提出了到 2025 年实现“县县通”、2027 年实现“乡乡通”的目标。此 外,重庆还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空域管理规则,推动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试验。 24 重庆低空交通网络正在逐步覆盖更广的区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理空间 保障,为应急救援提供快速响应通道。 借助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和航空应急指挥平台,重庆已经能够实现快速精准的0 积分 | 32 页 | 1.17 MB | 5 月前3
驾乘低空经济新风,畅享新质出行体验 航空学会 2025单位:美元/度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特斯拉中国,保时捷管理咨询整理 44 02 端到端的数据安全合规与保障 eVTOL载人飞行过程中需要与地面控制中心、 其他飞行器、交通管理系统等相关方保持实时 通信,传输大量的飞行数据、位置信息、状态信 息等,因此通信系统安全、飞行控制系统安全 及数据存储的安全对整个行业的安全运行至 关重要。其中通信系统安全又涉及到数据传输 过程加密、通信链路可靠、网络访问控制等诸0 积分 | 48 页 | 5.66 MB | 5 月前3
共 11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