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0 2025 年钢铁行业分析 2024 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钢铁行业下游需求疲弱,供给端相对处于 过剩态势,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整体盈 利水平持续下行。受供需关系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房地产 投资持续下滑,但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对用钢需求提供重要支撑,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 从经营业绩来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2-2024年,重点统计会员 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为982亿元、855亿元和429亿元。2024年,钢铁下游需求 疲弱,钢铁供给相对处于过剩态势,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钢材价格进一步下跌;原燃 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行。 二、 上下游情况 202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受供需关系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均 ,对全球钢铝 产品统一加征关税。尽管中国对美直接出口钢材占比仅 0.8%,但这一政策使全球 钢铁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影响中国钢铁的间接出口和转口贸易。贸易环境恶化可 能导致国内钢材供需受到影响,过剩产能压力向国内市场转移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使钢铁企业盈利情况面临新挑战。 四、 行业展望 预计 2025 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钢材价格预计维持震荡走 势,钢铁企业的60 积分 | 9 页 | 1.98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关乎自身 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安全,更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2024 年,中国储能产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内卷” 等严峻挑战,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 革从未停歇。这一年,储能行业正在从价格竞争逐步迈向价值竞争的新赛道,技术创新成果 斐然;这一年,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等项目层出不 150GWh,覆盖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其中,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厂商相继在中东拿下大项 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储能等厂商海外产能基地加速建成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储能产业链亦加速重构。一方面,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双碳”目标 提出后,储能行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市场产能迅速扩张。但市场需求的增长未 能跟上产能扩张的速度,导致锂电池储能产业链阶段性供过于求压力持续存在。例如,2024年电芯头 竞争激烈,但仍有大量企业入局加码储能, 2024年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超8万家,明年国内 储能市场低价之风或将持续。 5.4 价格内卷加剧行业深度洗牌 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内卷”加剧,产能过剩所带来供需失衡的态势并未获得改变,虽然劣质产 能和低质企业已经在加速出清,但市场中存活着的企业仍在使用低价策略攻城略地,价格战愈演愈 烈,行业已从之前“你唱罢我登场”的“循环赛”转向“生死存亡”的“淘汰赛”。市场“搏杀”愈见猛烈,价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确定性。很多高端制造企业更是处于风 口浪尖,急需重新审视自身生产制造体 系和供应链策略,加强应对外部风险的 韧性。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通货膨胀高企,多个主流经济体面临潜 在经济衰退周期,许多制造行业面临产 能过剩的行业周期,为智能制造和自动 化技术的全面推广蒙上阴影。中国作为 制造大国,更是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转型 和全球产业结构重塑下加快全球布局 的双重挑战。如何利用工业自动化手段 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更好的应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能方式和成本产生影响,其中52%的企业已经在积极调整企业用能策略。从我们的企业访谈来 看,企业用能策略调整源于两个主要动力:一是降本增效,如某受访企业正打算引入数字化的能 源管理系统和部署光伏储能方案,原因在于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提升企 业竞争力是必然选择,企业期待通过部署新能源来节省外购电和天然气成本;二是政策驱动,如 某园区响应政府降低能耗、建设生态园区号召,通过关停改造、节能技改、部署分布式光伏等措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政策解读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精讲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石化行 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取得积 极成效,但仍面临着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随着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石化行业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发挥好标准对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发展10 积分 | 67 页 | 10.6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日前市场或实时市场中根据合同安排的电力供应量 与其实际发电量,受发电特性影响,难以严格匹配。 例如,风速降低或日照不足会导致发电量远低于合同 中承诺的电量,而超出预期的天气状况又会导致供 电过剩。这种偏差常出现在尖峰时段,导致较大的电 量缺口。此时,电力系统需要调用额外的平衡资源来 平抑可能出现的电量失衡问题,会产生大量的系统 平衡成本。因此,电力市场需要有合理的机制,引导 电力供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