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 VIP文档

9.67 MB 70 页 0 下载 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前 言 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推进,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 着重要地位。作为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 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安全,更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2024 年,中国储能产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内卷” 等严峻挑战,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 革从未停歇。这一年,储能行业正在从价格竞争逐步迈向价值竞争的新赛道,技术创新成果 斐然;这一年,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等项目层出不 穷,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各领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行至中流,更需奋楫。新的一年,必将是中国储能产业应变思变、革故鼎新的一年。强 制配储落幕,储能行业发展如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仍需思考;储能项目规模持续扩 大,但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仍是难题;储能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部分技术距大规 模商用的理想成本仍有差距;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但在电力系统中的多元价值仍待挖 掘。为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潜心攻关、精研产品、协同创新,共推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 变革。 储能领跑者联盟作为致力于深度赋能行业的平台,将在本次白皮书中全面展示碳中和背 景下的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储能技术在这个变革节点上的 发展,我们邀请了部分企业共同探讨未来储能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 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决策支持。展望未来,储能领跑 者联盟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平台优势,加强行业协作,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 作、协同创新。最后,欢迎各界同仁与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国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 量,共同开创全球储能产业的崭新未来,让储能成为驱动世界能源绿色转型、实现人类可持 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 杜笑天 . 第一章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概况…………………………………………………………………01 1.1 招中标概况……………………………………………………………………………02 1.2 装机统计………………………………………………………………………………04 1.3 区域分布………………………………………………………………………………05 第二章 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概况…………………………………………………………………06 2.1 应用场景分布…………………………………………………………………………07 2.2 源网侧储能……………………………………………………………………………07 2.3 用户侧储能……………………………………………………………………………12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17 3 . 1 锂电储能……………………………………………………………………………18 3 . 1 . 1 系 统 集 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 1 . 2 储 能 电 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 1 . 3 储 能 变 流 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3.1.4 BMS……………………………………………………………………………26 3.1.5 EMS…………………………………………………………………………29 3.1.6 温控………………………………………………………………………………30 3.1.7 消防………………………………………………………………………………33 3.2 非锂储能………………………………………………………………………………34 3.2.1 光热………………………………………………………………………………35 3.2.2 液流储能…………………………………………………………………………35 3.2.3 压缩空气…………………………………………………………………………37 3.2.4 飞轮储能……………………………………………………………………………37 3.2.5 氢能………………………………………………………………………………39 目 录 第四章 数智化与储能产业的融合发展…………………………………………………………41 4.1 人工智能+储能…………………………………………………………………………42 4.2 区块链+储能………………………………………………………………………………46 第五章 储能行业的机遇与挑战…………………………………………………………………49 5.1 全球储能市场空间广阔…………………………………………………………………50 5.2 储能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多样化……………………………………………………51 5.3 储能产业链重构加速进行……………………………………………………………53 5.4 价格内卷加剧行业深度洗牌……………………………………………………………54 5.5 变革浪潮下,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54 参考文献………………………………………………………………………………………56 致谢………………………………………………………………………………………………57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第一章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概况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招标方面,EESA数据库2024全年共计追踪到新型储能招标信息2465条,总规模达126.1GW/368.2GWh, 展现出国内储能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及广阔的发展潜力。集采框采方面,各大能源集团在2024年的集 采需求远高于2023年,整体规模高达29.9GW/122.6GWh,招标内容主要是储能系统、电池系统和电 芯;项目招标方面,招标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整体规模高达96.2GW/245.7GWh,招标内容主要是 储能EPC、储能系统和综合EPC。 1.1 招中标概况 图1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招标情况¹ 中标方面,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中标规模也再创新高:EESA数据库全年共计追踪到新型储能中标信 息1353条,总计规模达90.7GW/234.5GWh。其中EPC中标项目683个,总规模为45.4GW/113.4GWh,同 比增幅分别为173%和178%;储能系统的中标项目527个,总规模为27.0GW/79.4GWh,同比增幅分别 为27%和37%。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中标情况 [1] 注:集采框采中,“其他”类别中包含直流侧、户储、液冷温控系统和PCS及储能EPC;项目招标中,其他”类别包含PCS、电 芯、电池系统、储能PC/EC和综合PC等。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中标价格方面,得益于大容量电芯的量产装机、规模效应的凸显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24年储 能系统单瓦时价格较23年有较大降幅。年度内储能系统中标价格筑底企稳,以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0.5C)为例,全年中标均价为0.7054元/Wh,12月加权平均价格0.7093元/Wh;年度内储能EPC中标 价格小幅下滑,以储能时长2h的磷酸铁锂储能项目为例,全年中标均价为1.2065元/Wh;12月加权平 均价格1.1649元/Wh。 图3 2023 -2024年储能系统(LFP,0.5C)中标均价²(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4 2023-2024年储能EPC(LFP,0.5C)中标均价(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 中标均价含用户侧储能及构网型储能;均价按照项目能量规模加权平均计算。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回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国央企集采规模普遍在5GWh左右,且鲜有突破10GWh的集采项 目,而2025年已发布的储能集采方案中,已有多个项目超10GWh,标志着储能市场需求愈加旺盛。 同时,央企招标业主通过设置重重“防线”,以降低“低质、减配”储能产品进入市场带来的潜在安全风 险,这种抬高招标门槛的做法将拦住80%以上的中小储能系统集成商,使得市场向头部企业收拢。最 后,招标的技术类型正朝多元化趋势发展,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仍占主导地位(89%;装机功率口 径),但其他技术路线,比如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等均有所发展和 突破,2024年以“磷酸铁锂+”模式出现的混合型储能项目增加明显。 图5 2024年新型储能招标技术类型分布³(MW)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十四五”后期,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装机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 机量为78.5GW/185.7GWh。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42.5GW/107.1GWh,同比增长109.5%(装 机能量口径),占累计装机的57.7%,全年新增装机及增速超预期。其中,2024年12月新型储能新增 装机量为13.0GW/34.1GWh,环比增加316%(装机能量口径),创下单月新增装机之最。 1.2 装机统计 [3] 注:混合储能项目按照各技术类型招标规模进行分拆统计,统计不含集采/框采。 图6 2020-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7 2024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区域分布(top20)(MWh) 2024年,新疆、内蒙古、江苏三地新增储能装机断层领先。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但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加之疆电外送面临输电能力有限、网间调节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对储能存在 长期需求;内蒙古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储需求旺盛,加之“政策+资金”双驱动,推动特高压通道节点附 近储能规模化建设;江苏作为负荷中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导致调峰调频需求激增,江苏“715保供项 4 目” 在Q2拉动了大批独立储能装机,大规模工厂配储亦贡献了部分增量;此外,河北新能源装机快速 增长,但此前储能装机距“十四五”规划相差较大,2024年政策推动下储能装机迅速上量,故新增装机 排名较2023年有大幅上升。 1.3 区域分布 [4] 指江苏省为满足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需要,规划的41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此批项目自愿承诺确保在2024年7月15日 前建成并网。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第二章 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概况 中国新型储能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电源侧,储能系统与风电、光 伏等可再生能源配套,通过“风光+储能”模式平抑发电波动性,提升并网友好性,减少弃风弃光现 象。电网侧重点布局调峰调频服务,利用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并通过配电网侧储 能增强电网韧性。用户侧以工商业储能为主,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实现峰谷套利,同时与分布式光伏、 充电桩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偏远地区,储能与微电网结合为离网区域提供 稳定供电,并逐步拓展至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领域。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储能正通过多种模 式深度参与电力交易,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从2024年储能装机应用场景来看,电网侧储能是新增装机主力,占比达到60.0%(装机能量口 径),较2023年增加7.6%;其中独立储能占57.6%,是最主要的装机应用场景,随着各地配建储能转 独立储能政策的推进,预计2025年独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将会持续增高。电源侧储能占比32.3%,其 中光伏及风电配储合计占比30.9%。用户侧储能占比7.7%,其中工厂配储是最主要的场景,此外储能 在园区配储、光储充等场景下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 2.1 应用场景分布 图8 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应用场景分布(M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1)市场分析 2024年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77.2GW, 风电新增装机79.3GW。随着新能源大基地配储需求的增加以及产业链降本的持续,2024年源网侧储 能新增装机同步上涨。据EESA统计,2024年中国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38.8GW/98.9GWh,同比增长 113%,在我国新型储能装机结构中占92.3%(装机能量口径),居主导地位。 2.2源网侧储能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图9 2019-2024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5] 部分政策会重复计入源网侧及用户侧。 图10 2024年源网侧储能政策类型汇总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政策分析 5 据EESA统计,我国2024年全年共出台源网侧储能相关政策696条 。其中,电力市场类政策占比 最高(除其他类),为97条,数量较去年增加一倍,推动我国各省份电力市场建设进入快车道;配储 类政策方面,19个省份共发布38条配储类政策,其中甘肃省数量最多;规划类政策方面,2024年共 有17个省市对新型储能装机给出了明确规划;补贴类政策较2023年占比降低,“补贴退坡、市场驱动” 成为今年储能市场发展一大趋势。 配储类政策方面,2024年共有19个省份发布配储类政策,全国各省要求的加权平均配储比例约为 “15%,2.5小时”,全年配储类政策整体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首先,各个地区配储要求差异化明显。从配储比例要求来看,新疆、湖北、内蒙古等地要求的配 储比例最高,为20%;其次为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地,为15%;其中,要求10%配储比例的省 份最多。从配储时长要求来看,基于大基地配储要求,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要求均在3~4小时, 湖北、河南、河北、广东、江苏、四川等多个省份时长要求均为2小时。另外,多个省份还根据省内 区域资源差异设置不同的配储比例,如江苏:江南地区10%,江北15%;甘肃:河西地区15%,河东 地区10%;河北:冀北电网20%,河北南网15%。 其次,配储要求趋严。宁夏并网新能源项目未配储时间超过30天的,重新续租或自建时,按原配 储比例2倍规模配置;河北对于配储未达标的项目要求其差额部分按照全网当月容量租赁均价的1.2倍 支付相应容量租赁费用;江西鼓励新能源和独立储能项目投资主体共同签订不低于10年的容量租赁协 议或合同,未完成配建储能建设或未足额租赁储能容量的新能源项目,不得并网发电。 最后,配储形式更加灵活。据EESA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地区鼓励新能源场站通过容量租赁完 成配储要求,普遍支持在全省范围内租赁。租赁指导价有按容量计费、按功率计费两种;建议租赁期 限普遍在3年以上,最高20年。此外,多地区鼓励非锂技术项目租赁、鼓励长时储能租赁。例如,云 南全钒液流项目可按其投产装机容量的3倍提供共享服务;宁夏2小时以上储能系统按其功率的1.2倍折 算容量租赁配储规模。 但是,未来强制配储政策将成过去式,储能建设正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2025年1月27日,国家 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 格〔2025〕136号)(下称“136号文”)的发布叫停了“强制配储”。文件指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 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未来,储能的建设将逐步由政策指引向市场化发展 过渡,多元主体可自主抉择是否配储,促进储能与新能源健康、有序、系统发展。 电力市场政策方面,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 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 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2021年,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等6省市 被纳为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地区,各地现货市场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大部分试点地区已转入长周期试 运行。截至2024年底,广东、山东、山西、甘肃四地区现货市场已转入正式运行,2024年11月发布 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还指出,“2029 年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 行”,因此未来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进入超高速发展阶段。 图11 我国现货市场试点区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EESA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从政策区域来看,我国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储能政策发布最为密集。其中,广东省发布源网侧储 能相关政策62条,排名第一,补贴类政策10条,是我国补贴类政策发布最多的省份。 图12 2024年源网侧储能政策发布区域统计(top10)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从具体政策来看,2024年多个国家级、省级重要政策发布,源网侧储能政策体系愈加完善:《国 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的出台使得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 制更加健全;随着《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分布式光伏高装 带来的配电网问题有望得到重视并通过储能得到妥善解决,为配电网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关于山 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正式运行的通知》标志着山东地区电力现货市场“转正”,我国现货市场建 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河南省《关于开展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配建储能按照 “能转尽转”原则尽快转为独立储能,配建储能与新能源“解绑”成必然趋势。 图13 2024年源网侧储能重要储能政策发布时间轴(部分)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表1 2024部分地区独立储能盈利模式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3)商业模式 政策驱动下,我国源网侧储能形成了“容量租赁、容量补偿、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等多元化的 盈利模式。以独立储能为例,根据各地政策差异,其盈利模式略有区别: [6] 租赁价格参照政策指导价或当地容量租赁中标价设定;租赁比例据不同省份市场供需情况存在差异;2024年不同地区租赁市 场价格存在差异,已做相应调整;收益模型系理想化情况下的盈利预测,仅作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6 据EESA测算 ,在2小时储能系统EPC单价为1.2元/Wh,储能系统单价0.6元/Wh,电池单价0.35元 /Wh,初始容量80%租赁(每三年降低5%)的理想情况下,多地区独立储能可实现不同程度盈利。此 外,产业链降本给储能项目带来了更大的盈利空间,在EPC单价降低0.2元/Wh的情况下,项目IRR可 提高约2%。 图14 2024年部分地区独立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此外,随着2025年初136号文的发布,强制配储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储能行业也将迎来深刻而长 远的变革,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时代。从盈利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的全面入市,未来现货 市场峰谷价差或将进一步扩大,独立储能商业模式或将重构,以容量租赁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 “过去式”,预期电能量交易和辅助服务调节价值将愈发凸显。 (4)市场预测 电源侧储能方面,尽管2025年初“强制配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