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随着国内房地产利好政策 效应的不断释放,钢材边际需求改善,粗钢产量同比小幅增长;7-9月,随着气温 升高,钢铁行业转入消费淡季,叠加热轧带肋钢筋新国标发布以及钢厂检修等因 素,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进入四季度,随着市场需求阶段性回升以及对三季度粗钢 产量下降的修复,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其中,12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80%。 图 1 2023 年以来中国粗钢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内铁矿石供给的逐步恢复,铁矿石价格呈现震荡偏弱的态势,价格重心有所下移。 从库存端看,2024 年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其中,受非主 流矿区发货量大幅增加、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港口铁矿石累库速度较快; 4 月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累库速度趋缓,但库存量仍呈增长趋势。截至 2024 年 年底,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量约达 1.49 亿吨,整体库存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图 3 2023 响,焦企生产积极性较高,产量保持稳定。8-10 月,钢厂减产检修增多,对焦炭 需求减少,叠加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焦碳产量有所下降。年底,焦炭下游需求有 所回暖,冬储需求开启,企业开工率提升,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 图 4 2023 年以来焦炭产量和价格走势情况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3)下游需求 中国钢材消费大体分为建筑业用钢和制造业用钢。从终端下游占比来看,建 筑60 积分 | 9 页 | 1.98 M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 1 目录 引言 3 趋势 1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依托前瞻性领导力, 打造韧性组织 4 趋势 2 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优势 11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发挥积极资产组合管理的作用 18 趋势4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利用公益性地学数据 25 趋势 5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利用新一代ERP解锁未来的优势 32 力 企业重新确立其作为未来雇主、创新先锋和可靠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引言 2025年趋势追踪 3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 影响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如今,许多企业和政府正积极融入传统土地所 有者提供的丰富社会和环境视角,为矿业及金属行业项目增添价值。 5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 影响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华福证券:烯烃行业景气度低,关注AI构建能源转型体系行业动态 ............................................................ 19 3.1 4 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 .................... 19 3.2 新版工业“双碳”标准指南征求意见 ................................... 20 3.3 今年或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 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网站 5 月 16 日发布 2023 年 4 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 3 月份相比,原 煤、天然气、电力生产加快,原油生产有所放缓。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稳步增长,进口持续大幅增加。 4 月份,生产原煤 3.8 亿吨,同比增长 4.5%,增速比 3 月份加快 个百分点,日 均产量 1272 万吨。进口煤炭 4068 万吨,同比增长 72.7%,增速比 3 月份回落 78.0 个百分点。1-4 月份,生产原煤 15.3 亿吨,同比增长 4.8%。进口煤炭 1.4 亿吨,同 比增长 88.8%。 原油生产有所放缓,进口由增转降。4 月份,生产原油 1728 万吨,同比增长 1.4%,增速比 3 月份放缓 1.0 个百分点,日均产量 57.60 积分 | 29 页 | 3.02 MB | 5 月前3
陕西省微电网发展研究.5 亿 千瓦时、107.6 亿千瓦时、170.8 亿千瓦时、110.89 亿千瓦时,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了 168.9 亿千瓦时、增长了 29.7 亿千瓦时、增长了 13.6 亿千瓦时、增长了 5.45 亿千瓦 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分别占陕西省 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电量见图 显 增长。 6 从发电量看,2023 年陕西省火力、水力、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556.5 亿千瓦时、107.6 亿千瓦时、170.8 亿千瓦时、110.89 亿千瓦时,与上年相比分别: 增长了 168.9 亿千瓦时、增长了 29.7 亿千瓦时、增长了 13.6 亿千瓦时、增长了 5.45 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 76%,具体各类发 电量见图 2。陕西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 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 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增长。 图 2 2018-2023 年陕西省各发电类发电量图 陕西省光伏电站以集中式为主,分布式为辅,其中分布式电站又以户用光 伏为主。2023 年,集中式光伏占陕西省新增光伏的 810 积分 | 26 页 | 3.19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势和领先实践,为制造业企业成功实 现自动化转型提供建议和方向。首先我 们相信,受全球劳动力结构变化、颠覆 性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变化、中国市场 国产化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 及中国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行业有望在 2030年进入高增长时代。其次,“平台 化、敏捷化、智能化”三大技术趋势将 驱动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虚拟 化PLC、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多项 创新技术令更多自动化、智能化场景成 为可能。制造业企业应全面拥抱“开放、 一、中国自动化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跨越式增长 据麦肯锡估算,2025年工业自动化产 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83亿美 元,过去三年年化增长率约3.7%。而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 2500亿元,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 一(图1);预计未来5年,中国自动化行 业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首先,工业自动化市场细分领域蕴藏巨 大增长潜力。具体而言,工业自动化的 细分市场包括三大领域: 旦结合就无法再度分离。迄今为 止,流程工业在传统设备自动化 上的投入最多,因为其控制系统 通常较为庞大,并且购买周期较 长。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 相关支出将达到约760亿美元, 高于2019年的640亿美元,复合 年增长率约为2.8%。连续流制造 业的核心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产品包括控制类的DCS、传 感类的过程仪表、执行类的控制 阀门。软件产品包括MES等工业 软件产品。在流程工业中,化工、 电力、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自动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年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约 78.3 万公里,比上年增长 4.9% 。 • 水十条中提出“到 2020 年供水漏损率控 制在 10% 以内”的目标,全国 654 个城 市平均管网漏损率超过 15% ,最高达到 70% 以上,尤其农村更加严重,总体距 发达国家 6-8% 还有较大的差距。 • 2017 年全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2.3 万公里,比上年增长 6.9% 。 • 2017 年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 年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 2209 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 15810 万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 6.2% 。城市污水处理率 93.44% ,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89.80% ,城市再生水日生产能力 2762 万立方米 4 什么是智慧水务 • 名称定义:智慧水务指的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方 法获得、处理并公开城市水务信息,从而有效地 管理城市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 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过程。 • 公司 中科软、太极股份、东软等 规模普遍不大,尚未出现上市公司 8 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未来将显著高于 GDP 增速 • 2017 年,中国水质监测设备的销量达到 1.93 万台(套),同比增长 86.3% ,销售增速排名第一。占总 体市场销量比重增至 34.2% ,销售量占比跃居第一,烟尘烟气检测设备、数采仪、环境空气检测设备和 采样器分别占比 32.7% 、 16.8% 、 12.7%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年全球能源需求加速增长 (2.2%), 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1.3%) · 2024 年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都在增长,其中电力需求激增 4.3%, 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领头羊。可喜的是,尽管如此, 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仍 低 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3 .2%) 。 · 各地区能源需求增长差异大,增长最多的是中国,但增速放缓。尽管增速有所放缓,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总量的 4/5 仍然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share of energy demand growth by source,2024 Global demand growth,2024 13.9EJ ■ 2024 年全球主要能源增长率与能源需求增长来 源 戈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2023-2024 年部分地区能源需求变 化 戈 growth Key global growth rates,2024 IEA.CC BY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 制造业密集型增长 IEA.CC BY 4.0.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 极端气温能源需求增加 (2024 年为有记录 以来第 二热的年份 ) h h · 水电产出增长乏力的趋势在 2024 年仅得到部分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概况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招标方面,EESA数据库2024全年共计追踪到新型储能招标信息2465条,总规模达126.1GW/368.2GWh, 展现出国内储能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及广阔的发展潜力。集采框采方面,各大能源集团在2024年的集 采需求远高于2023年,整体规模高达29.9GW/122.6GWh,招标内容主要是储能系统、电池系统和电 芯;项目招标方面,招 2024年新型储能招标技术类型分布³(MW)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十四五”后期,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装机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 机量为78.5GW/185.7GWh。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42.5GW/107.1GWh,同比增长109.5%(装 机能量口径),占累计装机的57.7%,全年新增装机及增速超预期。其中,2024年12月新型储能新增 近储能规模化建设;江苏作为负荷中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导致调峰调频需求激增,江苏“715保供项 4 目” 在Q2拉动了大批独立储能装机,大规模工厂配储亦贡献了部分增量;此外,河北新能源装机快速 增长,但此前储能装机距“十四五”规划相差较大,2024年政策推动下储能装机迅速上量,故新增装机 排名较2023年有大幅上升。 1.3 区域分布 [4] 指江苏省为满足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需要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谷歌仅对人工智能的能源使用就必须超过其 当前全球能源使用总量。确实 , 该公司的能源 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 特别是来自其数据中心的消费 , 因为其 业务增长。例如 , Google 的数据中心使用了约 3 TWh 2022 年的电力比前一年多。41 但是 , 虽然它的整体能量 在 2019 年至 2021 年的三年中 , 使用量一直在增长 , 它用于机器学习的能量比例保持不变 - 占其总能耗的 10% 至 15% - 全球数据中心的容量 , 但全球数据仅增长 6% 中心能源使用。48 这些能源效率的提高来自 硬件、虚拟化和数据中心设计方面的改进 , 以及它们 是云计算能够扩展的部分原因。 数据创新中心 8 类似的趋势已经出现在人工智能中。正如最近的一篇论文指出的那样 , “许多研究报告说 , 神经网络的规模正在增长 指数。然而 ,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也是 呈指数级增长 , 因为可以使用 相同的能量 , , 主要是由于硬件专业化 , 但 特别是随着单位计算的能耗正在下降。 “49 硬件和软件的改进可能会保持能源的步伐 来自 AI 的增长。芯片制造商继续创造更高效的 用于 AI 的 GPU 。例如 , Nvidia 最近从一代 GPU 到另一个不仅导致处理速度明显加快 , 而且 能源效率几乎翻了一番。50 同样 , 研究人员继续 实验技术 , 如修剪、量化和蒸馏 , 创建更紧凑、更快、更节能的 AI 模型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项目获得稳定的收益预期,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 资进入该领域,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均稳 步增长。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3,896.71吉瓦,相较于2014年增长超一倍;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达到8,971.25太瓦时,相较于2014年增长 69.56%。其中,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尤为 重要,2023年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 比例均超过30%。 比例均超过30%。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结构的比重不断提升,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由2014年的22.26%提升至30.24%。其中,风电、光 伏增长强劲,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3.8%上 升至13.33%。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不断提升进一 步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的 提高,规模化生产则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和维护成 2014年 参与系统平衡进行了试点探索,但这些尝试相对孤立 且分散,同时,受限于平衡责任和平衡贡献核定的不完 备,优质灵活性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35。随着新型电 力系统的构建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系统将面 临更加严峻的平衡需求增长。因此,建立健全平衡机制 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平衡能力变得尤为迫切。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15 2.2 应对超短期灵活性需求提升的辅助 服务市场 典型挑战 除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共 34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