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的基本环节,能源分配系统负责实现包括水电汽热等各类能源的传输和控制。 在电力方面,配电系统连接电网、分布式发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主要包含的关键技术一般有 一次配电系统、二次配电(继电保护)系统、交直流设备、储能和无功功率补偿系统、综合能 源管控系统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在园区电能占比逐渐提高的时代,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决定着园区用能安全的下限,是园区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同时,由于光伏和风电等主要清洁 理地完成采购决策,并建立与之匹配的供应链系统,如实时交易体系和相关交易平 台的接入等。 ▪ 园区电能质量保障: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主要考虑本地建设的系统)可能导致电能 质量出现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无功补偿系统和各类储能/储热/蓄冷系统来增加系统 韧性和灵活性。 ▪ 低碳与经济性的平衡:低碳建设中采购低碳电力和设备以及搭建和运营相关系统的 成本需要体现可以接受的经济性。 能源分配:综合能源管理、智能微网管理系统 ▪ 园区电能质量保障: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主要考虑本地建设的系统)可能导致电能 质量出现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无功补偿系统和各类储能/储热系统来增加系统韧性 和灵活性,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对源-储-荷调控实时性和可靠性也有着高要求。与 此同时,由于多源供电模式导致源荷调配,故障处理等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园区 能源供给 能源分配 能源使用 外部能源 内部能源 配电系统 热力系统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4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2025)大。从增速视角审视,外贸“新三样”——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呈现出惊人 的加速度:2023年全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 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及以光伏与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以“后来者居 上”的态势快速崛起,成为现今乃至未来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新动能。 机械设备、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行业构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出海的主力军。机 械设备、电子电气 在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站稳脚跟。为了进一步贴近 当地消费者,龙头企业如传音控股等还在海外建立了研发、 制造和销售中心,从而显著提升了出海成效。 (2)电子电气行业:出海模式循序渐进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以光伏和储能为出海核心。国内光伏产业在技术支撑下,前往更广阔 的海外市场消耗产能。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核心组件出货量仍呈上升态势;但全国光 伏发电利用率已接近饱和状态。而全球加速能源革命,使光伏组件类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目 作方式建厂,如晶科、晶澳等已建设GW级光伏组件工厂,也有企业在评估其余市场如中东、 德国的布局可能性。 与此同时,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各国均大力投资储能相关技术与产 品,全球储能市场迅速增长。伴随中国企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全球车企订单持续,中国以直 接出口为代表形式的储能电池出海表现优异,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超30%。受 产业链本土化相关政策影响,部分领军企业已在美国和欧洲等核心市场着手建设本土工厂。10 积分 | 62 页 | 17.14 MB | 5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Company 能源服务公司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环境、社会和治理 ETES Electro-Thermal Energy Storage 电热储能 EU European Union 欧盟 FAR Floor Area Ratio 容积率 FSI Floor Space Index 建筑面积指数 GBP Green Bond Principles 49 展示案例:德国Esslingen西区和Shamrockpark ........... 50 5.3 储电和储热技术的作用 ...................................................... 52 展示案例:丹麦Esbjerg的电热储能(ETES) ..................... 54 6 制定能源方案之三 – 确定技术配置、规划不同情景 体利益相关方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凝聚当地的实现气候 中和的多种潜力。这些协同效应可以帮助能源生产供应 方与不同用能领域之间实现部门耦合。 这可以使基础 设施的综合运用显著地降低成本,并创造出新的商业模 式。智能的电热冷联产联储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站 都是深度协同耦合可以采取形式。优化的电力和热力的 转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可用的可再生能源。 7 为什么要选择以实现气候中和为目标的园区转型之路? 城区/园区(以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4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设施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充电桩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在充电站顶棚安装光伏板。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示范实施 “电动三江”工程,建成全国首座集光伏发电、储能、充换电、 低碳交通换乘为一体的能源港,建成充电站 22 座(含 11 座光 储充站),充电接口 505 个,推广智轨交通和换电重卡,建成 重卡换电站 5 座、充电接口 1790 个,开通智轨专线 2 条,投 运电动网约车 700 辆、新能源公交车 万元;四川青神经开区落实 914 万元资金用于 38 户企 业降碳能力建设;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四川海创尚纬新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乐山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融资 5.8 亿元支持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 开展低碳宣传。省级层面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 日等节点,分享近零碳园区优良实践案例,展示试点建设阶段 成效。天府总部商务区搭建“近零碳之路”展厅,汇集天府总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 料,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 四川金堂工业园区通威光伏基地 (五)示范实施“电动三江”工程 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示范实施“电动三江”工程,建 成全国首座集光伏发电、储能应用、充换电、低碳交通换乘为 一体的绿色交通能源港项目,建设 1 座三层综合楼,总建筑面 积约 14569 平方米,布局了数字孪生演示、智慧数据中心(车 17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能源领域。推动化石燃料高效利用,对工业企业中造纸业一次能源消耗大户进行关停退出, 对热电联产企业开展机组改造和节能技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超过 6 260MW,建设了东吴黄金光储直柔、瑞萨半导体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等项目。开展能源 综合利用,建成月亮湾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苏州中心 DHC 能源中心(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 城市综合体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金鸡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等。 工业 资源并建立分级分类清单,形成动态的需求响应资源库。拓宽电力需求响应实施范围,通 过多种方式挖掘各类需求侧资源并组织其参与需求响应。加快推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 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的需求响应补偿机制。明确用户侧储能安全发展的标准要求,加强安 全监管。 支持园区虚拟电厂加快发展 制定《苏州工业园区虚拟电厂管理办法》等政策,明确虚拟电厂主管部门、调度运行管理 机制等,明确虚拟电厂在能源布局中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分步实施策略,明确虚拟电 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指导意见》《苏州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等,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与细分领域,重点支持太阳能、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 18 术创新、产品提升的已产业化项目。支持新能源领域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公 共性产业服务工作,包括公共研究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产业化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技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园区建设,但侧重点和认知大多基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 和业务相关性,无法从产业整体的角度构建数智园区。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层面,数智园区广泛存在 IT 基础设施缺 少整体规划,软硬件之间缺乏充分的兼容与优化,算力、存 储等资源无法敏捷扩展等问题,难以支撑上层应用的创新。 • 园区内部仍然存在设备与数据孤岛,体验不佳 虽然在数智园区阶段,大量的应用与数据已经打通,但是 随着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创新,大量智能化设备与应用不断加 理,能 够从能耗分析、建设改造、规划运营、光伏光储等层面帮助 园区降低碳足迹,提升节能水平,打造绿色数智园区。 特斯联低碳数智园区解决方案 特斯联推出了基于特斯联 TacOS 云边一体化产品矩阵的低碳 数智园区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元启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光 伏系统、城市碳管理平台、电力交易平台等双碳应用,并通 过在智能终端部署节能、储能、光伏、充电解决方案,从专 业应用到综合平台,实现园区碳管理的多场景全面覆盖。在 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节能领域可提供全过程的工 程服务,包括节能潜力评估,出具详尽的节能改造方案和 改造施工图设计等。 • 满足光伏光储改造需求: 特斯联可帮助园区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等形式,强化光 伏等新能源利用。特斯联同时提供了基于储能的园区级微电 网方案,满足降低能源成本、降低碳排园区需求,同时推动 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聚合等产业升级需求。 • 提供低碳园区综合运维能力: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4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从而使能耗和碳排放的总量及强度尽可能降到最低。园区的能源系 统,需要集技术创新、量化指标为一体,强调“源网荷储”的相互 协同,注重多种能源的互联互济,旨在构筑与区域协调的高效、清 洁、安全的能源体系。能源形式包括电力、燃气、热力/制冷、分布 式清洁能源、氢能、余热利用以及储能等,并考虑不同种类能源的 相互补充与替代,从而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可靠的阶梯利用,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不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T技术的持续创 新,将实现对园区基础设备的光电重构,打造极简的零碳园区;从能效角度,能源路 由器,能源云脑,光伏发电机及新能源组件的应用,将实现极致碳效提升;通过园区 智能微网对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协同,将形成以碳作为交易单元的绿电供需新秩 序。 图表12:智慧园区全域零碳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华为 (2)智慧园区场景功能精细化,全面智能园区逐步走向现实 未来,智慧园区将依托新型物 图表42:2021年中国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类型市场结构 来源:CCID 随着智慧园区的持续发展,近年来,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日益受到重视。智慧 园区整体解决方案是以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打造统一的数据归集、存 储、分析、流转平台,统合园区内各项业务并为之提供数据及管理服务。整体解决方 案强调数据共享的作用,重视智慧园区数据平台及智慧中枢建设,将痛点解决纳入园 区智能管理体系之内,而不是孤立地解决痛点问题本身。从众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商 园区管理平台,联通数科秉承自主联发与联 合共创原则,进一步与海康威视、腾讯、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多款园区场 景化产品。在园区办公场景,雁飞云空间、云机服务套件以全新的网络接入及数据存 储方式,实现办公数据向云化转型,推动园区智能化改造、助力产业及企业实现数字 化转型与升级发展;在园区监控场景,以摄像头终端结合智能物联、AI技术,在出入 口、安全、消防、访客等场景提升园区安全性和智能化;在园区跨境场景,可通过联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4 月前3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2025上行:≥4Mbps/路, 1080p,≧6Mbps/ 路,2K; 下行:≥100kbps 传 输 时 延 ≤100ms ≥99% 智能发 电控制 采集类 ( 发 电 设 备 状 态 数 据,环境数 据,电量负 荷等) 发电机、变压 器、涡轮机、 锅炉、电气开 关、温湿度传 感器 上行:≥100kbps 传 输 时 延 ≤100ms ≥99.9% 交互、控制 类(预测维 护,远程维 护,AR/VR 现 场 同 步 相 量 测量 PMU 同步相量测量 装置 PMU 上行:≥80kbps; 下行:≥80kbps 传 输 时 延 ≤1s, 授时≤1us ≥99.999% 配电场 景 精 准 负 荷 控制 精准负荷控制 终端 上行:≥2Mbps; 下行:≥2Mbps 传 输 时 延 ≤50ms ≥99.999% 智能配 电房 采集类 配 电 智 能 终 端、烟感传感 器、水浸传感 器、温湿度传0 积分 | 44 页 | 1.04 MB | 5 月前3
AI大模型智慧工厂MDC项目设计方案层、数 据处理层、智能决策层及应用层等。系统架构可参照如下示意图: 数据采集层将通过 IoT 设备和传感器实时获取车间运行数据, 数据处理层则会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处理与存 储,智能决策层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提供决策支持,最终 应用层将为各岗位提供不同的决策和分析工具。 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需综合考量技术可行性、实施成本以及 维护便捷性。主要的技术选型可以包括: 习方法对生产效率进 行优化。具体分析任务可以包括: 生产过程异常检测 设备故障预测 生产效率优化 质量控制分析 数据管理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采集、存 储和分析过程中,务必遵循相关的数据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数据 的隐私性和安全性。这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机制等。 最后,数据管理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数据治理机制,包括数据标 准制定、数据责任制度和数据质量管理。需要明确各个数据使用部 络传输到中央存储系统,同时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 性。数据传输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泄露,并采取容错 机制以应对网络中断情形。 在数据存储方面,我们将引入大数据存储方案,采用分布式存 储技术以提升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处理能力。数据将按类别和时间进 行结构化存储,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与分析。同时,我们还需定 期对数据进行清理,将冗余数据剔除,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性能及可 维护性。 最后0 积分 | 175 页 | 506.55 KB | 5 月前3
共 27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