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智慧工厂MDC项目设计方案才的培养与引进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企业需加大在 AI、大数据、 机器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投入。 为了验证和优化项目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采用迭代式的方 法,通过建立原型和试点,快速测试和反馈,以确保最终方案的有 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这些措施,将确保 MDC 项目顺利推进,最终 实现智慧工厂的目标。 1.1 智慧工厂的定义与发展 智慧工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通过优化生 产管理和工艺流程,实现生产效率、质量、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最大 在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实施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步骤和里程碑: 现状评估和需求分析:对现有生产线中的设备进行全面评估, 识别改造的必要性及优先顺序。 方案设计与论证:依据评估结果,设计具体的改造方案并进行 可行性论证,确保技术路线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设备采购和改造实施:根据方案进行设备的采购与改造,确保 软件、硬件的同步升级,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瓶颈。 试运行与优化调整:完成初步改造后,进行试运行,实时监测 需求分类 具体需求 优先级 功能性需求 生产过程可视化 高 非功能性需求 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 2 秒 中 非功能性需求 支持多语言界面 低 在获取并分类需求后,需要进行需求的可行性分析。这一阶段 将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法律合规性等因素纳入考虑,以确保 项目设计在技术实施和经济投入上是切实可行的。此外,需求的优 先级也要进行验证,确保项目可以在有限的资源内聚焦于最重要的 功能。 为了0 积分 | 175 页 | 506.55 KB | 5 月前3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5从而确保统一的质量水准。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 缺陷,制造商可以减少浪费并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 回流和供应链韧性:疫情冲击下的供应链中断突显 了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的脆弱性。有鉴于此,企业 正在重新考虑回流的可行性,即让制造业务更贴近 消费市场。物联网通过提供实时追踪和监控来增强 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韧性,确保更平稳地运营以及更 快地对中断危机做出响应。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网络,确 自动化、位置追踪 和监控来应对运营上的各种挑战。总体来看,借助网络能够实现: 无处不在的连接:物联网为工厂内的几乎所有设备和场景提供连接支持。连接对于实 时数据采集和自动化至关重要。 可行性洞察:物联网有助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可转化为行动的实用洞察,以 增强决策制定并优化生产线。 数据安全性高:确保数据安全性以及符合国际标准在物联网部署中至关重要,尤其是 敏感的制造业务。0 积分 | 17 页 | 2.17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www.iresearch.com.cn 需求市场5-评优侧:生产相关是重点 具备落地可行性+实现工厂/系统层级的数字化管理的场景,是近两年市 场所关注的方向,也是评优的关键,其中生产相关改造是重点建设方向 注释:进行细分场景归类时,针对数据相关统计时,主要包含数据治理与流通、数据应用( 分析安全风险与安全需求;对工 控系统网络架构、通信协议、部署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等进行调研,详细了解现有安全措施 安全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与路径制定) 目标:针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核心安全需求,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技术体系方案设计:基于网络架构、业务流程及安全风险,围绕网络安全、设备安全、 控制安全等,构建贴合业务场景的多重安全能力,形成纵深安全防御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方案设计:基于组织战略 担忧的事 情,占比达80%。除此以外,领域知识结构化困难且不足、多模态理解能力不足也是企业较为担忧的,占比分别为60%和55.6%。 由此也说明,当新技术应用于实践时,需求端市场更多是从实际落地的可行性考虑的,故对新技术的反应更加理性克制 。 注释:针对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客户进行调研,N=45。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企业探索大模型落地应用时的主要顾虑 80.0% 60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主被动节能建筑改造 采购绿电 光伏新能源交通 综合能源数据治 理平台 智能仓储 表 3 各类园区零碳目标的主要挑战和切入点 园区的低碳化建设挑战主要集中在满足相关能耗需求的前提下,使用具备可行性和性价比的手 段达成目标。除了分布式新能源的建设、配电和冷热暖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相互之间 的协同体系建设、高能效的设备更换外,建立长期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能力也是实现能耗管控 的主要难点。 在中长期来看,应当保持基本目标和路径的一致,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微调迭代,在政策、战 略、运营、技术和组织层面层层推进。 规划过程中,可以积极与市场中专业的组织、机构互动和配合,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 短,力图在可行性、先进性以及经济性层面都能找到较优的方案。 - 能源系统规划:由于能源系统是园区中实现碳减排的主要环节,专门针对能源系统的 建设规划可以避免投入的低效和时间的浪费。在规划中采用例如“数字孪生”和数字模拟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5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目前的发展显示,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气候中和。一方 面,区域性能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集中式的、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 它还取决于 当地气候中和能源潜力的开发利用程度, 以及相关技 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因此,地方层级的规划需要在中 央基础设施长期转型计划的支持下进行。此外,情景规 划必须充分考虑到监管、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方面 的外部变化与干扰。 100 60 80 40 20 0 目前已经有示范园区在探索实现气候中和的发展途 径。工业和市政能源设施是这些示范项目的主要驱动 力。所有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项目的利 益相关各方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被纳入其中,并因此 在前期开展了可行性研究。从这些研究和试点项目中 获得的经验对于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说至关重 要。 园区的现有项目和客户大多将碳中和而非气候中和作 为目标。然而,由于气候中和与所有类型的温室气体 排放高度相关,并且包括碳汇,因此在规划碳中和园 造的高层 公寓楼将逐渐变得多余,尤其是它们已经不再符合当前 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Kerkrade超循环地产项目利用 这样一栋10层高楼的材料,通过使用不同的回收技术建 造单户试点住房,从而证明其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使用回收材料建造这一过程并没有进行标准化,各个不 同过程中一个主要区别是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互协 作。例如,建造以及建筑拆解解构公司需要从项目一开始 就参与进来,因为建筑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材料来设计新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5 月前3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技术研发型园区 专栏 5 | 越南Deep C工业园可再生能源项目 位于越南北部港口城市海防的DeepC工业园区安装 了 2.15 兆瓦的屋顶光伏。该项目于2016年开始由国际顾问 进行可行性研究,2017年开始进行小型测试,2018年基于 前12个月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运行效果分析,2019—2021年 进行正式建设。该项目在正式建设过程中,又选取一个仓 库屋顶进行试点,然后推广。 法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园区数据信 息收集过程中,针对园区边界数据缺失的情况,我们采用人 工图像识别过程进行区别。其次,本研究对风光的潜力部分 是分别评估的,尚未考虑风光互补项目可行性的情况,有待 后续进一步研究。在光伏开发技术潜力评估部分,我们未考 虑不同海外园区的厂房屋顶存在倾角的可能,而是假定全部 园区都采用平顶厂房;在农业园区的光伏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方面,由于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之内,我们尚未探究不同的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运输技术:包括管道输送、船运和卡车运输等。 储存技术:包括地下储存、海底储存和植物吸收等。 生物固碳技术:包括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因目前固碳技术还未完全推广,可参考园区内企业该技术可研报告、可行性报告、 技术推广、评价等材料来佐证技术的固碳效果。 27 4.3 实证研究 案例园区面积 35 余平方公里,属于产城融合发展的工业园区,城镇化率达到 100%,第三产业占主导。园区无第一产业,2021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知识图谱通过动态剪枝和联合推理层,与大模型深度结合,极大提升了对复杂 问题的推理能力和知识调用效率。 图 2.5 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结合 在生产优化任务中,知识图谱为模型提供工艺流程的逻辑约束,提升建议 的可行性。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结合方式主要有显式注入和隐式融合两种。显 式注入通过直接查询知识图谱中的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隐式融合则是在预 41 训练或微调阶段,将知识图谱的结构信息嵌入到模型的参数中,使模型具备更 在生产线中,通过实时预测和调度优化,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在供应链管理中, 通过需求预测和库存优化,提高供应链响应能力。 需求文档编制:根据上述分析,制定详细的需求文档,明确模型的输入、 输出、性能要求及技术可行性。这是后续开发工作的基础。 5.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是工业大模型应用的核心如图 5.3 所示,准确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决定了 模型的效果和可靠性。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2025)家庭因素和个人动 力。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接受外派职位的动力,如使命感及责任感、对任职国家文化的兴趣及 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契合等驱动力。而家庭因素是外派人员成功的关键,家庭主要成员的意愿 度与现实可行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选最终决定。跨文化适应能力。人才应能够理解并尊重 当地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工作方式,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比如,在日本工作,要适应 其注重团队和谐、严谨的工作文化。语言能力。人才应熟练掌握目的地的工作语言,以确保10 积分 | 62 页 | 17.14 MB | 5 月前3
共 9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