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5年华为混合云现代化运维体系核心能力及最佳实践报告华为混合云现代化运维体系 核心能力及最佳实践 政企而言,IT架构建设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和业务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是一项战略 性、系统性工程,然而IT架构的建设往往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随着技术革新逐渐引入 新的平台、新的产品和技术。因此,政企IT架构的发展演进进程中普遍存在不同架构、不同代 际、不同厂商平台并存的情况。运维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不同平台的部署、升级、维护等操作,这 型实践,持续积累面向现代化的核心运维能 力,并沉淀构筑了一套全面构建稳定可靠的现代化运维能力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运维现代化核心 能力,期望能够帮助政企客户从传统架构运维到云化架构运维转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驱动, 构筑混合云现代化运维新体验。 其中,运维体系作为混合云运维能力建设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面临着对技术、组织、制度需 进行系统性重构的巨大挑战,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智化的运维体系实现“效益”、“效能”、“效 或 活动的目标,并有切实的成效。 围绕这“四效”目标,政企客户需要围绕运维制度规范、运维组织、运维业务、运维知识库、运 维平台和运维安全这六大维度进行核心能力的演进设计与持续构建,以不断提高云平台运维管理 水平。 本文将对如上六大核心能力领域的建设路径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某集团客户的实际建设 案例向读者提供可落地的最佳实践参考,期望对广大混合云用户面向现代化的运维能力提升带来 一些启发和思考。20 积分 | 53 页 | 8.80 MB | 1 天前3
罗氏医疗(梁莉):融合创新技术团队适应医疗行业的敏捷转型之路由此,罗氏诊断组建了多领域人才融合的新 团队,而这只团队本身也是需要去学习医疗 健康行业的场景,才能去推动转型的挑战。 案例背景 流程 团队 技术 用户 www.top100summit.com 数字化转型: 核心 vs. 新生 线下 vs. 线上 壁垒 vs. 竞争 问题与挑战 流程: 项目 vs. 产品 瀑布 vs. 敏捷 技术: 新技术 vs. 已有系统 传统IT工具 vs.DevSecOps 定义战略 www.top100summit.com 核心实践 – 数字化转型 Why What How www.top100summit.com • 传统上,数字建设以项目方式推进,注重交付一次性成果。而数字化转型则需要持续迭代优化的产品思维。 •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之一,就是将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形式从项目转变为产品,打造生态系统。 核心实践 – 推动持续发展 项目(Project) vs com • 传统上,数字建设以项目方式推进,注重交付一次性成果。而数字化转型则需要持续迭代优化的产品思维。 •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之一,就是将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形式从项目转变为产品,打造生态系统。 核心实践 – 推动持续发展 项目(Project) vs. 产品(Product) • 项目更加注重一次性的交付,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达成特定目标,完成后即结束。 • 产品关注长期的市场价值,需0 积分 | 42 页 | 2.53 MB | 5 月前3
新华网&腾讯云: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标杆实践报告型 第七次人口普查:国产数据库支撑14.1178亿人普查 上海银行:国产数据库实践 四川银行:全栈自主创新云原生平台建设项目 中信建投证券:国产数据处理分析体系 瑞众保险:融合创新云和团险核心业务数据库去O 南方电网:云数底座&连接协同助力数字电网 鞍钢集团:国产分布式数仓项目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智改数转”项目 荣耀:打造高性能AI底座,吞吐最高提升2倍 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03 - 引言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筑牢安全可 靠、自主创新的数字底座已成为推动产业数智化升级的必由之路。信 息技术融合创新(以下简称“融合创新”)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赋能传统行业转型,正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方面,国产数字化升级正在通过底层技术的自主创新,为人工智能 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基础:国产云基础设施,为智能计算提供算力 保 引入大模型助力智能化升级,面临着算力资源紧缺、场景建设复杂、场景落地效率不高等问题,需建设从算力纳管到场景开发支撑的 一体化平台,依托腾讯云的技术支持,搭建了以TI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AI原子能力为核心的智能化支撑体系,支撑算力资源的集 约化管理、大模型推理服务的统筹应用,政务AI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为大模型场景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腾讯助力宝安区构 建政务通用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服务体系框架20 积分 | 45 页 | 20.65 MB | 1 天前3
2025年数字金融专刊-暨鑫智奖·第六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集布局、 技术应用、数据治理等核心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进一步明确了到 2027 年建成“数字金融强国”的路线图—— 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资料,以算法算力为核心生产力,重构金融服务模式。 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大语言 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在重构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如何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体制 机制创新、 评选”活动,深度聚焦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通过系统梳理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助力金融企业探索数字金融的创新应用场景,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数据要素为 核心的双轮驱动新格局,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专题 目录 评选概况 “鑫智奖·第六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评选”榜单 “鑫智奖·第六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评选”Top10 获奖案例 山东农信:基于多法人架构的客户统一授信系统 微众银行:全栈自主可控的金融级智算 AI 网络建设与实践 湖北农信:智能运维平台 四川银行:新一代工程基于云平台分布式架构下的核心系统测试实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核心统一查询——实时数据分析查询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中信建投证券:长尾客户普惠数智金融服务平台 安诚保险:保险客户自助服务平台 太平洋寿险:云原生 paas 平台 财信人寿:“吉小星”AI40 积分 | 85 页 | 42.28 MB | 19 天前3
DeepSeek如何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com.cn SAC 编 ÷ : S1440522070001 分析师:亓良宸 qi liangchen@csc.com.cn SAC 编 ÷:S1440524080005 本报告的核心逻辑 如何理解 DeepSeek 的出现对于国内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意义 ? 一、低成本、高性能。 DeepSeek 通用及推理模型在性能不输头部同类大模型的基础上,成本相较于头部大模型下降至数十 AI 能力与金融场景深 度融合, 以数据闭环体系巩固金融领域的场景化优势。 金融机构如何应用好大模型 ? 不断动态沉淀的本地数据及业务逻辑是金融机构利用大模型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胜负手 ; “AI+ 金融”竞争力将取决于能否持续积累吸收高质量业务数据、深化垂直场景认知,并通过迭代形成“数据 - 模型 - 业务”的正向 循 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本文作为第一篇综述,第一部分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出发,第二、三部分以数字营销、海外投顾及保险数字化 三个场 景为例探讨大模型赋能金融业务的模式,第四部分归纳总结 DeepSeek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最后一部分对券 商、保险、 信贷、供应链金融及其他金融科技机构业务逻辑的痛点和数字化价值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提供参考。 核心观点 : Deepseek 的出现将加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10 积分 | 77 页 | 16.76 MB | 5 月前3
2025年超节点发展报告-华为&中国信通院化资源调度等机制,满足不同业务需求,最大化释放算力价值。 本文系统性地提出并论证了 “超节点将成为 AI 时代的核心计算单元” 这一重要观点,清晰地呈 现了超节点的基础定义与特征,包括技术层面的基础特征和扩展特征,以及系统层面的大规模、高 可靠、多场景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全球产业的演进路线、超节点稳定性的核心挑战以及技术产业 生态发展格局,为产业界指明了超节点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计算的下一个十年,超节点无疑将成为推动 基础硬件层面,昇腾持续引领技术架构,打造领先产品,实现业界最大规模的 384 超节点产品,并 在下一代将扩展至 8192,持续领先;在基础软件层面,通过一套架构满足不同代际产品的持续演进, 同时秉承开源开放的策略,将核心计算架构 CANN、Mind 系列应用使能软件全面开源开放,同时 结合对 PyTorch 等主流框架的全面兼容和体系化工具链,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门槛,加速开发 者和社区的融入。如今,昇腾 AI 无所不及。 华为公司董事、ICT BG CEO 杨超斌 序言 2 超节点发展报告 04 我们正站在一个智能变革涌动的时代潮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驱动千行百业 颠覆性变革的核心力量。大模型所展现出的涌现能力与通用潜能,正在重构人类对创新的想象边界, 但同时也对底层智算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模型参数规模从千亿迈向万亿乃至更高,训练 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松散耦合20 积分 | 31 页 | 4.79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本白皮书1首先分析了网络中的数据对象,探讨了网络发展与数 据传输的本质、现有架构的局限性以及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突破方向; 其次梳理了现有 Web3.0 技术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 字实体互联网络”的概念与内涵,并阐述了其核心价值、关键技术要 素及相关标准化情况;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本白皮书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编号:2022YFF0610300)。 II 目 录 前 言............ ..15 (二) 核心设想.............................................................................17 (三) 关键价值.............................................................................18 (四) 核心技术........ (一)网络发展历史回顾 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演进,从最初的 ARPANET(1969 年) 开始,网络技术已经完成了多次质的飞跃。ARPANET 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实 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其核心思想是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这 一思想彻底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方式,奠定了现代网络的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TCP/IP 协议族的提出(1974 年由 Vint Cerf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1 天前3
加速数字化智能马:BDM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2.0实践百信银行承担未来数字银行探索和金融科技赋能的双重使命, 探索未来银行的创新 基于百信银行及大量商业银行的 业务实践总结 将企业架构理念方法应用在评估模型研发中,与业务能力、 价值流、业务架构等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应用TOGAF 10.0企业架构思想 及方法 2022年7月 2022年4月 www.top100summit.com 案例背景 监管机构角度 金融机构 管理层角度 量水平,补短板,促发展 行 价 值 链 商业银行业务线 数 字 化 能 力 商业银行业务架构 数字化能力(N)与价值链 (N)、业务线(N)的关系 是垂直交叉的,构成立体网络 关系 N3 数字化价值空间 战略引领 核心三角 支撑 ✓ 战略是统领 ✓ 组织是基础和保障 ✓ 连接产生数据 ✓ 数据生成智能 ✓ 智能反哺业务 ✓ 云化基础设施 ✓ 敏捷产品研发 ✓ 安全防范风险 数字化战略与 组织流程建设 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 1.0 加速数字化智能马达 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 2.0 IDEA • 从集中到开放 • 从有形到无形 • 从逻辑到直观 www.top100summit.com 核心实践 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主要矛盾及提升方向 数字化和 传统文化冲突 组织敏捷度低 缺乏专业人才 Page 16 ⚫银行希望通过新兴数字 化手段拓展业务及市场, 但不愿承担数字化转型 的学习成本。0 积分 | 32 页 | 2.83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随着算力网络的飞速发展,算力资源呈现出泛在化、异构化、分 布化的显著趋势。如何高效感知、协同调度这些广泛分布且动态变化 的算力资源,以支撑日益复杂的智能应用需求,已成为推动产业数字 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挑战与核心技术方向。 本白皮书首先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背景、需求、 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 大模型分布式训推以及云游戏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并探讨了当前 研究意义和 各种需求,并提出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发展目标。 1.1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概念和特征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到来,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 算力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核心生产力。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元 宇宙等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传统的集中式算力计算模式面对如此庞大 且多样化需求,已经难以有效应对。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应运 而生,成为应对海量、泛在、实时计算需求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理 行智 2 能化、自动化、最优化调度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降低计算延迟与成 本,支撑新型智能化应用的落地。 分布式算力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式算力(如单一超级数据中心)而 言的算力部署与利用模式,其核心是将一个大的计算任务分解成若干 个小任务,然后把这些小任务分配给地理、网络层级或逻辑上相互独 立的多个节点。这些计算节点可涵盖数据中心、边缘设备(如基站、 物联网网关)、终端设备甚至个人闲置设备等,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协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世界2035-20250918-134页的战略博弈,也将促使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合作,以兼顾 发展与安全的方式监管 AI,造福社会。 2007 年图灵奖获得者 十年意味着什么?二十年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还是一团迷雾;十年前,以卷积神经网络为 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兴未艾,人们还在畅想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无限机遇;今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人工智能正逐渐进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那再过十年,智能世界是什么样的?人工智能会怎么发展? 会怎么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思考。 智能的本质,并非仅仅是数据模式的识别与归纳,更在于其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互动与重塑能 力,因为对物理世界已有的认知汇聚了人类的重要的知识和智慧。《智能世界 2035》敏锐地捕捉 到了这一核心,即“走向物理世界是 AGI 形成的必由之路”。当前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在感知和 生成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认知模式仍困于基于多重线性统计关联的框架内,因此,普遍认为它 仍缺乏对复杂物理现象以及 据空间中,使其能完整准确认知数据系统中的复杂性,这是我们研究和经常讲到的精准智能或 SCI for AI。这是一个复杂系统自组织、自适应、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其数学基础与实现路径是未来 十年我们面临的核心科学挑战。 《智能世界 2035》所描绘的十大技术趋势,并非孤立的技术罗列,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 协同演进的复杂生态系统。从计算范式的革命(突破冯 • 诺依曼瓶颈)、存储范式的改变(数据即20 积分 | 134 页 | 27.89 MB | 1 天前3
共 6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