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化工集团数字化转型2030战略规划解决方案(120页 PPT)20 积分 | - 页 | 8.89 MB | 1 天前3
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勇争先”的大背景下,坚持 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支撑,在 GDP 增速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出 2030 年前实 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凭借“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江西省在制造业、城镇化、现代农业与 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这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要求在保 年起第二产业占比开始下降,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率提升,江西省 能源消费需求和碳排放仍呈现增长态势。《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已明确提出江西省 2030 年前顺利实现碳 达峰,到 2060 年,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江西省需要尽早规划符合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部署各 部门和行业的低碳转型重点,助力 2030 年前顺利碳达峰,并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低碳 发展中识别新的发展机遇。 (一)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 2060 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其中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略低于国家 20% 左右的目标值,除此之外指标领先或与 国家目标持平。 图 10 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示意图 9 2025 年 8 月 表 2 江西省低碳发展综合目标 2025 年 2030 年 2060 年10 积分 | 45 页 | 13.22 MB | 1 天前3
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图——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能源低碳化时代 2030年:预计基于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级全自动驾驶乘用车在中高级乘用车规模商业化 3.能源低碳化:新能源汽车3.0一一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低碳化爆发、智能化优化、电动化深化 2020年:习主席提出“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能源载体开始以绿电,绿氢为发展目标 2025年:电力全面市场化开始、风电光伏自发自用开始成为主要场景、全国车网互动城市级示范开始实施 2030年低碳化爆 应能力,需要重点攻克大规模生产工艺 企业 合作企业 产业化进展 1400 开始设计年产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大规模中试装置,2027-2028年实现 出光兴产 丰田 idemitsu 商业化,2030年达万吨规模 ■日本 AGC >1000 旭硝子株式 KINZOKL / 最早将在2027年量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将采用玻璃领域的高温熔融工艺, 1200 会社 降低成本,提升一致性 (/) 2021年建设硫银错矿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十吨级生产线,2023年持续扩产 韩国 posco 三井金属 2024年开始建设新的生产线 1000 三星 2022年建成了年产24吨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工厂,2030年将扩产至 浦项钢铁 7200吨,并布局硫化锂稳定供应链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 ■美国 SolidPower Solid SK On. 现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30吨/年,2026年扩产至75吨/年,2028年扩充10 积分 | 33 页 | 16.35 MB | 4 月前3
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消费模式由传统工业主导向智 能制造、电气化交通、数据中 心等新兴载体转移,负荷曲线 更为复杂,对系统柔性提出更 高要求。 油气供应重心从俄乌方向向中 东、美洲等地区转移,绿氢、绿 电等新型能源贸易路线逐步成 形。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 油气投资将继续向中东集中, 同时新建跨境输电和氢气通 道数量倍增,形成多元化、可 控性的“能源走廊”体系。 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技术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预测、调 度、交易、碳管理等场景,推动 是核心考量。 化石能源在能源结 构中的主导地位短 期难以撼动。 能源转型短期内面临 政策扰动,但长期趋 势不可逆转。 尽管能效提升,但随着全球 人口增长、新兴经济体工业 化与电气化进程持续推进, 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仍将保持年均1.5~2% 温和增长。中国和印度的能 源需求增长是全球能源消费 扩张的核心动力;东南亚、中 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能 源需求也将持续扩张,支撑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稳定 虽然节奏因地而异,但清洁低 碳的转型方向不可逆。根据 IEA和IRENA等机构预测,到 2030年,全球发电结构中可 再生能源占比有望达到50%, 全球清洁能源装机较2022年 实现翻番,电动汽车保有量突 破2亿辆,电力系统绿色化与 交通电气化进程全面加速,标 志着能源转型已从政策倡导 进入系统性落地阶段。 尽管可再生能源供给侧能 力快速增长,但到2030 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 73%。在航空、航运、重工10 积分 | 70 页 | 11.19 MB | 3 月前3
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GGII高工咨询(141页)4/141 接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增速有望领跑。GGII 基于技术演进、市场需求及政策环境综合 预测,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将从 2024 年的 0.43 万台增长至 2030 年的 3.73 万台,2025- 2030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突破 43%。 从产业现状看,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已在钢结构、船舶、隧道桥梁、能源等领域实现规 模化应用,且在上述行业中渗透率持续上升,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发展态势。这将为智能焊接 ...................................................... 26 图表 12 2022-2030 年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销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 27 图表 13 2022-2030 年全球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 28 图表 14 焊接机器人本体主要代表厂商 ............... 30 图表 16 2022-2030 年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销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 31 图表 17 2022-2030 年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 31 图表 18 线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和 3D 结构光相机特点对比 .................... 32 图表 19 2022-2030 年中国智能焊机器人视觉/激光跟踪系统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10 积分 | 141 页 | 12.34 MB | 1 天前3
2025“车路云一体化”全球进展、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及前景展望报告............... 25 图 17、 2030 年车路云行业预计产值增量构成(亿元) .............................. 25 图 18、 2025-2030 年车路云行业各部分预计 CAGR ................................... 25 图 19、 2025-2030 年车路云行业各部分预计年均增量(亿元) ...... 经济维度:打开万亿市场,赋能创新发展与效率提升 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在正常预期下,2025 年 “车路云一体化”将为全产业链带来 7,259 亿元人民币产值增量,到 2030 年将 增至 25,825 亿元人民币“(其中车、路、云、图、网、应用分别贡献 12807 亿 元,4174 亿元,218 亿元,778 亿元,391 亿元,7459 亿元)。 在此过程 立足公共交通,辅助驾驶测试应用快速推进。韩国立足公共交通,依托其汽车工 业与通信工业的优势。快速推进辅助驾驶测试应用。首尔市于 2021 年推出“自动 驾驶 2030 愿景”,其规划于 2026 年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全城运行,2030 年实现道 路交通 5%自动化率,并借助自动驾驶减少 30%的道路空间占用。实务上,首尔 近年陆续设置多条 Robobus (无人驾驶公交车) 路线,覆盖上岩洞、清溪川流域、10 积分 | 29 页 | 14.87 MB | 1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电炉短流程发展为主;2035—2040 年 厚 间,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有望在成本突破后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成为深度脱碳的核心路径;2050 年后,钢 铁 CCUS 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托底技术。水泥行业在 2030—2040 年进入技术结构转型期,大批旧窑 系统退出, 固废、生物质燃料等替代技术全面推广, 绿氢、电力煅烧工艺逐步成熟;2040 年以后燃料替 代 率持续提升,氢能与电力煅烧工艺进入加速应用阶段。铝冶炼行业在 中国工业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性为减碳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 气候变化问 “ ” 题的日益严峻,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时间 窗口更为紧迫, 要 求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工业部门的减排幅度需达到 90% 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显著下降,工 术领 域的投资,以期在工业碳中和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2023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将电池和储能、热泵和地热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列为 战略性净零技术,并提出到 2030 年欧盟的战略性净零技术本土制造能力将接近或达到年度部署需求的 40%。 德国在碳中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 年德国资助 62 个大型氢能项目,贯穿整个氢能生产价值链,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电炉短流程发展为主;2035—2040 年 摘 要 间,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有望在成本突破后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成为深度脱碳的核心路径;2050 年后,钢 铁 CCUS 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托底技术。水泥行业在 2030—2040 年进入技术结构转型期,大批旧窑 系统退出,固废、生物质燃料等替代技术全面推广,绿氢、电力煅烧工艺逐步成熟;2040 年以后燃料替代 率持续提升,氢能与电力煅烧工艺进入加速应用阶段。铝冶炼行业在 然而,中国工业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性为减碳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气候变化问 题的日益严峻,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时间窗口更为紧迫, 要求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工业部门的减排幅度需达到 90% 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显著下降,工 存等关键技术领 域的投资,以期在工业碳中和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2023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将电池和储能、热泵和地热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列为 战略性净零技术,并提出到 2030 年欧盟的战略性净零技术本土制造能力将接近或达到年度部署需求的 40%。 德国在碳中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 年德国资助 62 个大型氢能项目,贯穿整个氢能生产价值链, 总投资达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19 天前3
2025年中国的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国际经验启示报告-IEA国际能源署 (1)业和监管环境相关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并深入探讨了政策、监管、市场设计、 数字基础设施和体制框架在充分释放分布式能源潜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本报告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指导,旨在支持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为 2030 年及以后的 分布式能源融合制定有效的战略。同时,本报告也为国内外专家提供了宝贵的参 考资料,帮助他们制定协调一致、具有前瞻性的分布式能源融合方案。 在评估电网能够安全消纳多少额外容量,以更好地指导分布式能源的部署。但面 对未来的挑战,还需要进行更多系统性改革。 国际能源署的三大支柱战略以系统运行现代化、逐步实现市场融合和推进监管改 革为核心,为中国在 2030 年前安全且大规模地融合分布式能源提供了途径,同时 也为更长远的系统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借鉴了分布式能源部署方面的先进 国家/地区经验,可帮助中国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并有助于实现安全、可 用途的日益普及也加快了需求侧电气化的步伐,促使配电层面的用电量不断增加。 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明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既定政策情景,由于建筑和公路交 通运输领域用电量激增以及工业电气化进程加快,中国到 2030 年时将占全球电力 增长的 45%以上。 这种增长重新引发了人们对配电网的关注。传统上,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营都是为 了实现单向电力流动,发电与输配之间界限分明。而日益增加的部署正在模糊这10 积分 | 70 页 | 4.06 MB | 1 天前3
pwc -能源新纪元系列:虚拟电厂行业趋势洞察篇 2024983 11% 2021 13% 2022 1,408 7,738 15% 2023E 2,074 7,627 21% 2025E 4,454 7,000 39% 2030E 6,340 6,985 48% 2035E 风光 传统电源 风光发电占比 2020-2035年中国风光发电量与传统电源发电量对比 同时,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和最高负荷屡创 新高,2023年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3 12.13 12.90 13.39 0 5 10 15 20 2021 2022 2023 2025E 2030E 16.30 18.90 可调负荷 0.82 0.95 2025E 2030E CAGR: 4%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2021-2030年全国电网统调最大用电负荷 能源新纪元系列:虚拟电厂行业趋势洞察 4 5% 5% 在这个过程中,可调节负荷资源的快速增长 源消费企业参与共同开发,提高聚合效率和 效益。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虚拟电厂的商 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调节电量占全社会 用电量的比例将达到2%,到2030年将达到 5%。随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以及市场需 求和政策推动,虚拟电厂将有更大的市场空 间。 能源新纪元系列:虚拟电厂行业趋势洞察 7 示 意 图 2 洞察: 虚拟电厂 行业趋势10 积分 | 27 页 | 4.34 MB | 1 天前3
共 16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