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390.51 KB
177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docx | 3 |
| 概览 | ||
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1 目 录 一 、 项目内容........................................................................................................................3 二 、 前端改造技术要求 ......................................................................................................5 三、平台架构设计 ...............................................................................................................14 四 、平台系统技术要求 ................................................................................................... 18 五 、 服务器资源 ...............................................................................................................51 六 、 安全资源 ...................................................................................................................55 七 、 杆件设备清单 ............................................................................................................ 65 八 、 市政部分及杆件安装工程量清单 ...........................................................................72 九 、 项目需求清单 ...........................................................................................................101 十 、 智慧停车平台及前端设施伴随服务要求 ........................................................... 110 十一、智慧停车平台开发维护服务要求 ................................................................... 113 十二、平台系统建设服务实施要求 .............................................................................115 2 一、项目内容 为整治停车乱象提升城市管理整体水平,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规 范城市智能停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重点在中心城区开展静态交通 智 能化系统建设,加强路内停车位管理,针对热点地区建设无人值守停 车场,基于视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 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城市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对停车资源进行 统一经营管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热点区域泊位使用周转率, 提供多途径停车诱导服务,有效缩短寻找泊位时间,并充分挖掘停车 “ 场潜力,多种方式缩减车辆与泊位供给矛盾,达到提升停车 软硬结 ” “ 合供给 能力的效果,实现 泊车服务信息化、停车诱导智能化、停 ” 车管理规范化、市民停车便捷化 ;同时通过建设全市 统一的智慧停 车 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打造全市智慧停车一盘棋、一张网, 达到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停车秩序良好、道路交通顺畅的总体目标。 本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统筹辖七(市)县、三区城区综合交通和停车实际情况,考虑 未来发展,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满足一百万辆汽车保有量、五 十万汽车停车位运营管理规模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软件平台解决方 案,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路内路外所有停车资源,进行信息互联互通,达 到对 城市停车资源的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为车主提供统一的停车服 务,打 造路内路外统一、停车缴费支付渠道统一、用户服务入口统一的 3 市级智 “ 慧停车平台,基本形成 一次扫码、全市通停、先离后缴、无感 ” 支付 “ ” 的城市级智慧停车 全市一张网 ,市民一部手机畅行全市(七(市) 3 县三区)。汇聚所有停车资源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通 过云资源上部署(或本地服务器上部署)智慧停车管理平台、APP\微信 小程序等,同时与市社会治安数据汇聚平台、县(市)级停车场管理平 台以及本地第三方公共停车场平台等对接,实现停车数据的采集和共 享, 通过指挥大厅的指挥监管中心向运营管理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车 主提 供互动服务。另外对接各区已建诱导屏控制平台,结合新建的三级 诱导 屏,及时发布全市停车泊位动态信息。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包括停 车管 理平台、停车运营平台、指挥监管中心三大部分组成。 2、根据(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109 条道路,约 8520 个泊位 (道路及泊位数以深化设计为准)的实际情况,进行以高位视频为主、 地磁加巡检为辅的智慧停车改造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前端信息采集 设备、杆件和诱导屏数量不得超过本文件设备清单中的数量。 3、配套市政部分建设:按深化设计要求进行杆件、诱导屏等安 装 基础的建设;路面破除、修复;管线铺设;标线等施工内容。 4、前端信息采集设备、杆件、诱导屏等的采购、安装调试服务。 5、网络链路及本地化云部署(本地化部署服务器和安全资源) 的 建设。 6、路内停车智慧设施及路外停车设施网络接入平台,主要是路内 包含前端信息采集系统、诱导系统、充电设施等在内的智慧停车设施的 网络接入,客运枢纽地下地上停车场的网络接入,其他停车平台及停车 设施智慧改造的网络接入。 4 7、提供 5 年运维服务,确保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前端改造技术要求 路内前端智慧改造须确保所提供的前端设备系统能无缝对接至智 慧停车管理平台。配置相关设备管理系统安装部署的服务器及相关软 件。 1.视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路内泊位停车进出场相关信息是由前端设备系统产生,分析处理 后,将符合标准的停车数据传入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可管理 前端的所有检测设备,如高位视频设备、视频桩设备、诱导屏、地磁 等。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对接智慧停车平台,将数据传给停车平台和接 收停车平台的数据下发,由停车平台统一对数据进行订单生成、业务 分析、展示、控制。 前端设备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存储空间,在网络异常情况下对前端 设备系统抓拍的停车信息进行本地保存 7 天,在网络恢复的情况下将 抓 拍的数据进行上传,并能查询和展示。 采用光纤网络组网方案时,设备管理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后端存储 空间,可根据网络资源的情况采用可变码流将部分重要点位的前端视 频集中存储在后端,并能提供天网等的对接接口,将实时视频和录像 视频传给公安天网等相关监管单位。后端视频空间配置按所有视频以 1080P 格式存储 60 天配置。 也可采用 4G/5G 无线组网方案,视频存储到前端的 NVR 中,后 5 端可 随时调取视频查看,仅损耗调取视频时段的流量,前端视频空 间配置 5 按所有视频以 1080P 格式存储 60 天配置。 为确保路内停车订单的及时性,平台业务的正常运营,需确保停 车等相关信息实时传输至停车平台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系统的整体要 求如下: 1.1 系统具备设备自检功能 前端设备系统启动后,前端设备可自动进行自检,可对设备的状 态、数据上传状态进行自检并将结果上传。 1.2 系统应提供完整停车证据以保证其可靠性 前端设备系统能判断泊位状态,泊位是否有车辆停放,同时识别 占用泊位车辆号牌信息,支持对无牌车进行检测。输出的停车抓拍记 录不少于 2 张的入、离位信息、叠加相关信息的停车图片。相关信息 包 括但不限于入、离位时间、车辆号牌、泊位编号,且应用明显有 效的 方法标识所检测的目标停车位,能够实时上传,并能查询和展 示;当 抓拍图片被篡改后,可通过工具软件给出相应的提示;合成 图片应确 保质量无损、图片清晰、色彩无损、占用空间小于 300kb, 记录的每张 图片包含的时间信息,精确到 0.01S。 1.3 系统应具备检测泊位异常占用功能 若出现非机动车(如共享单车)、垃圾桶等占用道路停车位,影 响了道路泊位的正常使用,前端设备系统应可对其进行检查并输出异 常占用信息并上传。同时系统可对占用专用车位(如新能源专用车位、 大型车占用小型车车位)的不符合要求的停车行为进行检查并输出报 警信息并上传,并能查询和展示。 6 1.4 车辆遮挡检测功能 前端设备系统在监测车位状态检测时,若车位被大型车辆等遮挡 物遮挡一定时间后,在遮挡物离开后可自动复检车位状态的变化情况, 并与遮挡前的状态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实时上传,并能查询和展示。 1.5 定时开启功能 根据停车收费运营管理需求,前端设备系统具备定时开关功能, 可按设置的时间段定时开启停车检测功能,用于节省各项资源,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 1.6 自动识别泊位内不规范停车功能 前端设备系统能支持车辆未按照施划泊位边线停放。包括但不限 于斜位停车、跨位停车、逆向停车,并上传。 1.7 车牌识别准确性要求 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对前端设备系统检测车牌准确度进行测试。 白天车牌识别准确性需达到 97%及以上(97 次/100 次);夜间车牌识别 准确性需达到 95%及以上(95 次/100 次)。车位状态识别准确性需达 到 95%及以上(95 次/100 次)。对于识别有误或识别有缺位的数据, 前端 设备系统应能提供相应的工具进行修正和校对,以保证数据的准 确性。 当前端设备识别的准确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 10 分钟内电 话响应, 1 小时以内做出有效回应;远程无法处理的故障,2 小时内到 达现场,6 小时内修复故障;12 小时后仍不能解决,24 小时内提供同 等或以上档 次的代替品。应配备专门的外场运维人员对场外所有设备 进行运维, 7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安排专人在运营中心值班处理 7 不准确、有疑问的数据,以确保达到以上性能指标要求。设备方应保 证提交至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的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1.8 前端设备系统时间精度及校时要求 每 24 小时时间误差不得大于 1 秒,可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对前端 设备 进行时间同步,支持 NTP 校时。前端设备系统输出的车辆停车 入位、离 位时间与实际车辆状态的时间误差不大于 60 秒。在车位状 态发生变化 后,系统检测判断车位状态变化的反应时间不大于 20 秒。 1.9 图片防篡改功能要求 当抓拍图片被篡改后,可通过工具软件给出相应的提示。 1.10 多类别目标抓拍功能要求 可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分别进行抓拍图片。 1.11 异常停车报警功能要求 可支持跨位停车、逆向停车、压线停车、遮挡车辆号牌报 警。 1.12 多车并行抓拍功能要求 当监测区域内有 8 辆机动车驶入或驶出停车位时,可对 8 辆机 动 车进行正常检测和抓拍。 1.13 支持行人人脸检测功能要求 可对监测区域内多个行人的人脸进行检测,并对人体和人脸区域 进行框选提示,单个人脸最大检测距离不小于 50 米。 1.14 支持行人特征检测要求 可检测输出行人的上下装颜色、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戴墨镜、 8 戴帽子、和戴头盔。 8 1.15 组网方式要求 系统外场设备接入平台组网方式要支持 4G/5G 无线组网方式,以便 节省整体建设成本。系统外场抓拍设备应能独立完成车辆行为的抓拍 和车牌识别,抓拍后的数据通过 4G/5G 直接上传至中心平台,无需经过 工控机类设备,避免因使用工控机类设备不稳定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 2.地磁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支持设备注册、车位状态上报、心跳数据上报、设备校时、设备 配置、设备重启、重置等数据接口对接,并支持数据补传、重传机制 等。 3.诱导屏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诱导屏设备管理系统应提供可远程开关屏、远程亮度调节控制、 远程信息显示节目发布接口,可上传屏体工作状态:包括心跳监控、 工作电压、温度、亮度等;可实现异常监测自动告警上传;诱导屏设 备管理系统可上传管理的屏 ID 和绑定的停车站点信息、坐标信息 等, 可实时获取平台下发的屏关联站点泊位余位信息,并进行显示播报等。 4、平台与设备管理系统介面要 求: 4.1 高位、中位、低位视频设 备 设备管理系统 智慧停车平台 9 高 位 设 备 低位 设备 9 高位视频、视频桩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对接智慧停车平台,支持将 数据传给停车平台和接收停车平台的数据下发,包括但不限于:车辆 入位、离位、证据链图片(含水印)、设备状态、设备告警、设备校 时、设备远程开关、重启等,由停车平台生成订单统一对数据进行业 务分析、展示、控制。 设备状态在设备管理系统远程可看、可控,包括但不限于:网络 状态、实时监控、事件记录、视频存档、远程开关等。 需考虑设备管理系统安装部署的服务器及相关软件。 平台支持对设备远程维保功能,通过管理平台可对设备参数进行 配置。 平台可接收存储设备定时上传抓拍图片,可通过图片回溯的方式 为用户提供完整停车记录,以便客服处理停车费异议纠纷时查看。 平台可对设备抓拍的数据进行二次识别,并显示二次识别状态、 设备识别的车牌号、二次识别的车牌号、车牌图等; 平台可对异常数据进行自动报警提示,并显示报警数据列表,可 看到报警时间、车牌号、泊位号等相关信息,可通过人工处理报警数 据,人工处理界面可显示车牌号、可信度、出入场类型等。 平台上可查询人工对停车记录干预的数据记录,并可快捷统计最 近一周、最近一月的占比。 4.2 地磁 10 地磁设备管理系统 地 磁 设 备 支持设备定制化接口开发,按照平台统一的数据接口要求,上传 和接收接口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注册、车位状态上报、心跳数据 上报、设备校时、设备配置、设备重启、重置等数据接口对接,并支 持数据补传、重传机制。 支持设备管理平台查看、验证设备正常工作。 4.3 诱导屏 诱导屏设备管理系统 诱 导 屏 诱导屏设备管理系统应提供可远程开关屏、远程亮度调节控制、 远程信息显示节目发布管理接口, 支持上传屏体工作状态:包括心跳监控、工作电压、温度、亮度 11 智慧停车平 智慧停车平 诱 导 地 磁 等; 可实现异常监测自动告警上传; 11 诱导屏设备管理系统可上传管理的屏 ID 和绑定的停车站点信 息、 坐标信息等,可实时获取平台下发的屏关联站点泊位余位信 息,并进 行显示播报。 4.4 充电桩 充电桩设备管理系统 充电 桩 支持开始/结束充电、充电数据上报、充电终端心跳、电价数据请 求、预约充电、充电卡充电、电池状态、设备告警等业务数据接口对 接; 支持远程开关、重启设备接口; 支持设备校时。 设备管理系统可查看充电桩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支持远程控制。 路内泊位信息采集架构包括:车场设备资源层(前端设备采集的 资源和数据处理部分)、接入层(由高位视频设备-云平台入口的信号 传输部分)和远程视频监控应用层(平台应用、综合业务调度室作业 部分)等。 12 智慧停车平 充 电 车场设备资源层 传输 键路 资原 道路监控 资源 远程视频监控应用层 平台应用 调度室作 控制中心 泊位管理 图像资原 设备监控 资原 白位管理 停车数据 地望数据 资源 出入场 数据接口 泊位分析 链路安全 保障服务 设备监控 实时视频监控 视频控制、回放 泊位智能 分析管理 泊位管理 监控资源 前湍设备 采集资原 GIS应用 云平台 业 高位视频信息采集架构图 (一) 车场设备资源层:当车辆进入触发区域后,高位视频对车 辆的移动趋势进行预判,对其进行跟踪,输出关于车辆在场的视频、 图像等信息,传输到前端管理设备;前端管理设备基于识别算法,对 停车行为是否有效进行前期数据获取、任务分析;前端管理设备存储 各高位视频设备、道路监控采集到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监控资源。 (二) 接入层:接入层主要由高位视频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将各个 路内视频、图片、业务数据和设备报警相关的资源接入到公有云平台, 做统一存储管理和分发调度。接入层利用公有云平台基础支撑环境, 构建资源调配、应用的核心,根据收集到的前端资源,运用不同的视 频图像深度学习算法,基于业务要求再次对车辆检测、车牌识别,对 关键数据进行二次比对,过滤错误数据。 13 图注: - 光纤 - 信号 / 控制线 补光灯 智能摄像机 传输网络 系统平台 道路监控 补光灯 补光灯 (三) 远程视频监控应用层:是指以应用系统 GIS 构件的地图和平 面图的作为系统工作界面来形象展示视频点位的监控系统,使用者可 以在地图上采取放大和穿透的方式来快速调阅某一个摄像头,快速的 浏览监控情况,实现各种视频监控资源的应用。 系统拓扑设计 高位视频组网主要包括前端各道路采集、传输网络、系统平台三 部分,如下拓扑图所示: 道路前端采集和系统平台由通信运营商传输网络实现互联。 各道路前端采集基于智能摄像机、道路监控摄像机、前端管理设 备、传输等设备组成,各立杆节点通过通信运营商传输网络把所有数 据和信息传输到系统平台。 三、平台架构设计 城市级智能停车管理平台秉承开放、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 支持多种异构虚拟化平台,实现云数据中心各类资源的集中管理、统 一监控。平台遵循集中化、标准化、集成化、可靠化和可扩展化的设 14 计原则,以规范化、一体化、智能化的云平台为支撑,提供共享化、 集中数据存储管理的停车数据资源服务,组件化、平台、柔性集成的 停车应用支撑服务及标准化、服务化、整合智能的停车业务应用服务, 实现停车信息的透明共享、停车业务的敏捷协同,对未来业务模型的 科学决策。 平台围绕全面服务公众、企业、政府与行业,以信息化技术提升 公众出行的服务能力,以大数据处理技术提升综合数据整合及分析能 力,以先进的运营理念提升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77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建智慧停车大脑,解城市停车难题
智慧停车发展及智慧停车系统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