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企业智能化转型 2.0 时代 指南
1.95 MB
72 页
0 下载
4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I 序 全栈 AI, 跑步进入企业智能化转型 2.0 时代 站在 2025 年初启的当下, 回首被时代的飞轮带走的 2024 年, 可以清晰地 看到, 曾在金字塔顶端的 AI, 已经化身百模大战、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场景和 应用, 以周计地改写着人类的未来, 也将中国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之路,带至一个 全新的高度。 从 AI 1.0 到 AI 2.0 , 人类对 AI 的想象, 飞速从简单地识图、识字、辨音等 基础场景 进化到今天: AI 具备了强大的分析能力, 能够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走 深向实, 行业大模型在金融、医疗、教育、零售、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初 步应用, 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中国, AI 的风起云涌恰逢波澜壮阔的企业智能化浪潮,体现在《中 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 (2024) 》 (以下简称《报告》) 中,便是千行百业如 雨后春第般地开始探索与迈进各自的智能化发展旅程,从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生 产线优化,到医疗行业的辅助诊断与疾病预测,再到交通领域的智能调度与拥堵 缓解, AI 技术如同流水 悄无声息又快速地填满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静水流 深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今年的调研中, 我们将企业智能化成熟度量表做了刷新, 针对智能体转型 "领先者们" 的衡量标准 也即 L4 和 L5 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智能 体的布局、探索、应用的水平,希望在 AI 2.0 时期的新要求、高要求,对企业利 用新 AI 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面向未来的指引。 作为率先布局全栈 AI 的领军者, 企业聚焦数据、算力和算法, 积极投身 AI 带来的智能化变革的时代洪流。过去的近八年, 企业在 AI 领域砥砺深耕、前瞻 II 布局。作为科技领域的先锋企业, 企业凭借对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 将其巧妙转 化为自身降本增效的强大生产力工具,也带领众多合作伙伴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 通过 "全栈 AI" 的战略布局, 企业从智能终端领域的 "一体多端" , 到智能 基础设施领域的 "一横五纵" ,再到面向不同客群的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 "一擎 三箭" , 全方位勾勒出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为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 培土施肥。 从企业的实践与探索中, 我们也看到, 与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 此次 AI 带 来的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 它并非仅靠单一技术的突破来驱动, 而是技术、 产品与生态的协同共进。在技术层面,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 沿技术不断迭代创新, 为 AI 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品方面, 从智能硬件 到软件应用, 从消费级产品到企业级解决方案, AI 元素无处不在, 极大地丰富 了产品的功能与价值; 在生态体系上, 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行业用户等各方力 量紧密合作, 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生态。与此同时, 客户对于 智能化产品、方案和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成为这场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技术创新与 企业应用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相向而行, 双向奔赴, 这个过程中, 一站式 partner 性质的长期陪伴尤为重要, 它将带领技术与企业共同奔赴, 共创更高价 为时代浪潮激动之余,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时代在为我们敞开机遇 之门的同时, 也抛出了诸多棘手难题。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应 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解决了许多传统难题,但同时带来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伦理道德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 迫使我们不断深入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探索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 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 此外, 算力的场景化应用虽催生了对通用算力、超级计算、智能计算等多样 化需 求, 但混合架构衍生出的多云管理、多芯片协同等问题, 如同前行路上 的暗礁, 横亘在智能化的航道之上。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 (2024) 》承载着对过往中国企业智能化发 展 的复盘总结,更寄托着对未来前路的展望期许。 我们深知, 文明的壮丽绝不 仅止 于任何器物的如日中天, 对 AI 或者任何技术的追求, 最终的目的都是开 创一个 更加智能、美好的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留下我们这一代人坚实 的足迹和 独特的贡献。这是一场既漫长又高速的跋涉, 期待与众位的携手。 目录 Contents 序 全栈 AI, 跑步进入企业智能化转型 2.0 时代.................................................................................I 企业加速迈进智能化转型 2.0 时代 ............................................................................................. 1 1.1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 引领数字底座重构升级............................................................................. 1 1.2 AI 创新成为企业普遍共识, 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 2 1.3 数字经济迎多重政策利好, 驱动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 3 二、以 AI 2.0 升级企业智能化转型方法论.............................................................................................. 6 2.1 企业智能化转型框架, 重构混合 AI 数字底座 ................................................................................... 7 2.2 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 ....................................................................................................................... 20 三、智能化转型 2.0 : 挑战与机遇并存................................................................................................. 25 3.1 企业运营价值仍是第一诉求, 同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27 3.2 企业在短暂回调中积极酝酿加速的力量 .......................................................................................... 29 3.2 各行各业积极拥抱智能化转型, 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 38 四、共赴智能化实践: 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升级路径 ......................................................................... 45 4.1 筑基底座, 助力 AI 行稳致远 .............................................................................................................. 46 4.2 创新领航, 加速企业智能变革 ........................................................................................................... 53 五、共创更高价值: 技术创新与企业应用的双向奔赴 ...................................................................... 63 5.1 产业赋能者: 专注技术创新, 构建共赢生态 .................................................................................. 63 5.2 产业实践者: 重塑 AI 战略, 升级核心竞争力 ................................................................................. 64 结语: 从“通用试验”迈向“实用创收”的 AI 进阶之路 ............................................................................. 66 附录一 研究方法和样本说明 .................................................................................................................. 1 附录二 特别致谢 (内容合作方按笔画顺序) .................................................................................... 2 附录三 研究和支持团队 .......................................................................................................................... 3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1 —、企业加速迈进智能化转型 2.0 时代 1.1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 引领数字底座重构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 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运行模 式, 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动 力源。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023 年) 》指出, 我国基础数字技术创新能 力持续增强, 在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领域, 国内 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分别增长 59.4%、39.3%和 30.8%,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先进计算、人工智能、5G/6G 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断突破。 2024 年, 人工智能启动了技术重心转换期 , 与 2023 年 "百模大战" 比拼理论性能不同, 2024 年人工智能转向更加实际的应用探索。 一方面, 以大模型为主线的基础大模型技术加速迭代, 头部企业沿着规模定律,不断 刷新基础大模型的能力上限。另一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精进, 工 程化和应用赋能加速落地, 安全治理也从原则走向实践。尤其是 2024 年下 半年,在应用维度, AI 大模型的发展轨迹已悄然转变,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单 纯的文字生成领域,而是以破竹之势向视觉理解、 视频生成、智能搜索以及 AI Agent (智能体)等一系列新兴应用场景深度渗透。 其中, "AI Agent" 更是如星火燎原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 AI 智能体为代表的 AI 应用正 在助力 AI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和商业化, 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 成 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力量。2024 年, 互联网大厂纷纷 推出了智能体开发平台, "百模大战" 已经来到了智能体对决阶段。AI 智能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2 体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飞跃, 更开启了企业智 能化发展的新纪元, 引领新一轮的数字底座重构升级。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 以算力和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数字底座迎来结 构性变革。AI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正在增长,依托坚实的智能化基座,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算中心、深度学习平台和大模型等 AI 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 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明显推动作用, 更好地赋能产业 智能化升级。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023 年) 》 , 截至 2023 年底, 5G 基站数达 337.7 万个, 同比增长 46.1%。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 PON 端口数达 2302 万个, 增幅达 51.2%。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 过 810 万架, 算力规模达到 230EFlops, 居全球第二位, 算力总规模近 5 年平均增速近 30%。未来, 智算占比将加速提升。 我国正在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 置改革步伐,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地开放、 共享、交易, 充分激发数据要 素的活力,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带动整个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我国加速推动 "数据要素X" 行动计划落地,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 开展探索实践,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 乘数效应,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2 AI 创新成为企业普遍共识, 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成为最具变革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技 术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24 年) 》显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 5800 亿元, 核心企业数量超过 4400 家, 居全球第二。 2023 年以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3 技术加速迭代,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AI 技术红利加速释放,为各行各业的转型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 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24 年) 》认为,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持续走深向 实,行业大模型已在金融、 医疗、教育、零售、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 初步应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 AI 成为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核心要素, 企业智能化转型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价值呈现。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浪潮中 人工 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行业应用活力涌现。从企业管理、 生产制造到客户服务, AI 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企业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等技术,构建出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更高效的生产模式。 例如, 借助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客服机器人在响应客户咨询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 与准确率; 在制造业中,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 大幅 提升了生产效率。从垂直融合到泛化应用, 人工智能正凭借全面连接、信息 共享、上下联动和资源整合等优势, 正深度激活各行各业的 '脉络' , 推动 千行百业的智能化水平走向纵深。 各行业已普遍启动 AI 转型,智能成为一种生产力被认同并发挥作用 AI 创新文化逐渐形成。可预见的是,价值量化将成为企业识别差距、 路径规 划与战略更新的重要抓手。随着企业不断深入智能化转型,对智能化价值的 认知将不断提升,对价值量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企业将持续关注量化价值 的相关工作, 并将其作为推动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1.3 数字经济迎多重政策利好, 驱动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 国家层面陆续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相继提出 "壮大数字经济" 、"打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4 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 "促进数字经 济发展,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2024 年 3 月, 数字经济再次被写 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有了更具体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将 "大力推进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 2024 年政府工作的首项任务, 强调了要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数字经济 发展工作将主要围绕创新开拓 "人工智能+" 应用场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 化转型、有序开展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四个重点方向开展。2024 年 7 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健全因地 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相契合, 是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引擎。 在市场基础和多重政策利好推动下,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推进。 我国数字 经济规模由 2012 年的 11.2 万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53.9 万亿元, 11 年 间规模扩张了 3.8 倍。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业务、电信业务、软件业务等 产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中国的赋能效应日趋凸显, 数字 经济活力日益澎湃。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 a 规模 (万亿元) o GDP占比 (%) 42.8% 3 4 8 % 36.2% 38.6% 39.8% 53.9 50.2 . 32.9% 45.5 39.2 35.8 31.3 27 2.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41.5% o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5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图 1-1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 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引入人工智能 技术时, 需直面技术兼容性、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等多重挑战。只有克服这 些障碍, 才能充分释放 AI 的潜力, 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纵深发展。未 来,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应用的不断深化, 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 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引领企业加速迈向智能化转型的新时代。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管理技术化平台” 6 二、以 AI 2.0 升级企业智能化转型方法论 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各行 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兴科技与各产业场景的 深度融合逐渐加速, 与企业的创新和变革目标相互契合, 为提升运营效率和变革 -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源。 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之路并非平坦,必然要经历规划、 实践、再迭代的循环 上升阶段。这需要一套经过验证的、系统化的智能化转型框架, 以及能够帮助企 业清晰识别现状、科学指导转型路径的方法论。企业基于自身的转型经验和众多 客户的服务案例, 总结出一套企业智能化转型框架。这套框架来源于实践, 最终 又要回归实践, 始终秉持 "动态迭代、与时俱进" 的理念,通过企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2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43页 PPT)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