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报告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 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developed in China's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宋婧,苗红,郭禹琛,温芷晴,叶晓枫,潘思涵 作者介绍 致谢 引用建议 宋婧,苗红,郭禹琛,温芷晴,叶晓枫,潘思涵. 2024.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报告. 北 京:世界资源研究所. https://doi.org/10.46830/wrirpt.22.00050. 版本 1 November 2024 | 2024年11月 宋婧 |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 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员。 邮件:jing.song@wri.org 苗红 |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 感谢谢亮为报告的文字编辑,张烨为报告的设计做出的贡献。 ii | WRI.ORG.CN WRI.ORG.CN 目录 3 执行摘要 9 Executive Summary 15 第一章.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投资助力全球 气候目标实现 19 第二章. 通过空间遥感技术模型识别用地类型并 评估风光潜力 20 识别中国海外园区的数量和类型 21 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评估光伏项目开发技术 潜力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4 月前3
2025年我国低成本能源转型现实路径与可再生能源综合系统发展机遇报告10 积分 | 50 页 | 2.57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和尼日利亚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 44 5.2 传统化石能源合作社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 ............................................................... 44 5.3 面临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退坡,合作社组织模式的适应性转型 .................................. 地制宜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多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文件和试点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下乡, 持续加强充换电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新动力。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包括巩固提 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给与的建议与 支持 感谢李星宇、孙一丹、马倩儒、雍容、刘宇 呈秋、赵雨晨给与本报告的帮助 目录 执行摘要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 6 第二章 全球经验与中国启示:适应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机制设计 10 2.1 应对电力电量失衡问题的市场 及配套机制 11 典型挑战 11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及典型实践 11 中国平衡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 经验带来的启示 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17 2.3 应对多重市场营收风险的保障机制 18 典型挑战 18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 18 中国可再生能源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19 2.4 支持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体现的 绿证制度 21 典型挑战 21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 21 中国绿色证书机制建设情况及 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展望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和加速入 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可再生能源自身的发展都带 来了挑战与机遇。在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 市场愿景下 1,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将因势利导各省 级电力市场制定实施细则,并为多区域、多层次参与 市场的经营主体提供确定性。如何设计市场机制与 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自调节能力,促进可 再生能源更好地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合理收益,成 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关切。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2024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05 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05 第一章 全球光伏市场发展现状 1.1 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 04 1.2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 05 1.3 全球光伏装机量和市场规模 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可再生能源是指来自自然界可再生且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 的主要来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等。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 同目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实施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举 措,旨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步:光伏 (PV) 电池效率、风力涡轮机设计和储 能系统技术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相对于煤炭、天然气和石油 气和石油 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这些发展正在促进全球从化石能 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所有发电方式总装机容量的 35.0%。这一比例在2023年上升至43.8%,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63.6% 。此外,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5.2%。这 一比例在2023年上升至29.1%,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520 积分 | 45 页 | 7.87 MB | 4 月前3
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碳信用 重复计算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建设背景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国家鼓励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探索建立绿色能 源认证体系。 documents of many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explicitly require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 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Developing green fuels such as biogas,biodiesel and bio-jet fuel according to local 号 鲁中早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器育 * 000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见》 建设背景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发改就业〔 2022 〕 107 号 我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未来发展 Development of non-electricutilization of renewable30 积分 | 44 页 | 29.76 MB | 19 天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可持续未来,添砖加瓦。 尹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ESG研究院执行院长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3 核心发现与洞察 一:破解碳中和难题,用能企业的能源系统转型是关键 双碳目标下,面对碳减排任务的紧迫性、供给侧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遇到的消纳瓶颈、能源消 费的持续上涨、以及碳价持续上涨导致的未来企业用碳成本愈发高昂的这四个挑战,我们需要从 用能侧,审视企业的低碳转型,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商务手段来助力用能企业有效节能降碳。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电源结构的不断演变,新能源渗透率将不断提高,在当前可再生能源通过 集中式发、输方式无法满足广大用能企业对绿电需求的情况下,用能企业将从传统能源消费向能 源产消一体化的综合能源转型:即用能企业从原来单一的用电/能源的消费者,变成自己可以生 产、同时消纳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互动的产消一体者。而在向综合能源转型过程中,用能 企业也将面临用电安全可靠、更为经济的用能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本地最大化利用三大挑战。 三: 新能源消纳瓶颈凸显,亟待用能侧平衡 助力 在过去十年,得益于政策的鼓励和新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中国新能源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参见图2)。根据2024年8月份出版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从2013年开始,在全世界可 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中,中国每年的贡献度都超过了40%,2023年更是超过了50%。2023 年,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达到6800亿美元。截止2023年底,中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 电合计装机容量已达到10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降低用 能成本,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实现。 二、建设思路 (一)从需求侧出发,主动适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 工业企业和园区要加强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 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一体化系统应用, 增强工业能源供给可靠性,提升用电灵活性和韧性,提高电力需 求侧调节响应能力,灵活适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促进清洁 提高工业 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生产过程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能源供应多元化 1.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业企业和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接入能源 应以分布式能源为主,集成应用能源耦合技术、太阳能光伏、风 — 4 — 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因地制宜开发自身可再生能源, 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利用煤层气(瓦斯)发电、生物 质发电、天然气冷热电联合供能,为工业生产提供绿色能源。 (一)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本企业、园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 例达到 15%以上,或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余压等余能利用、能 源梯级利用(含热电联产、燃气分布式能源等)等合计占本企业、 — 7 — 园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 30%以上。 (二)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 2MW 以上,工业园 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 10MW 以上。 (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可再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陕西省微电网发展研究50%。然而,受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外送通道建设滞后、风电、光伏等电源装机容量 年平均增速整体大于用电量增速等因素影响,西北地区面临严峻的消纳压力。 地处西北地区的陕西省是煤炭大省,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 新能源装机占比也在不断上升,2023 年陕西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 3000 万千瓦大关, 占陕西电网总装机容量超过 40%,创历史新高。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 “西电东送”的 等新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新能源就地消 纳,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对西北其他省(区) 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大电网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将地理位置接近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负荷、 储能组成微电网,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供电稳定性,还能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实现节能降碳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微电网项目,将为推动陕西能源转型,资源优 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挥重要 电力系统,更好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 2019 年底陕西省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 1485 万千 瓦,位居全国第 13 位,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 30.6%。 1 到 2023 年,陕西省火电装机 5676 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 4000 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全省电力 装机的 40% 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中水电 353 万千瓦、风电 1285 万千瓦、光伏0 积分 | 26 页 | 3.19 MB | 5 月前3
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作为电力消费的能源 占总能源消费17% 建设背景 国际绿色认证体系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德国沼气票 Dena Biogasregister 英国生物天然气证书 GGCS 美国RINs证书 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ISCC RSB核证机制 沼气、天然气 天然气 包含玉米乙醇、先进 植物油HVO和生物乙醇、 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 燃料 来自生物基和回收碳 的燃料、生物质和材 料产品 http://zcec.org.cn/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建设背景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碳信用 重复计算 生物质清洁供热 C l e a n h e a t f r o m b i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多部委明确要求 发改能源〔2024〕1537号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 见》 Thedocumentsofmanyministriesandcommissionsexplicitlyrequire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 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Developing green fuels such as biogas10 积分 | 44 页 | 9.13 MB | 19 天前3
共 21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