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建设规划方案零碳园区 建设方案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规划 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目录 零碳园区的需求 零碳园区需求 控排 / 高能耗企业园区 节能降碳需求 国企 / 央企绿色低碳 投资社会责任需求 碳配额 / 清洁能源项目 碳资产管理需求 生态工业园区 碳中和管理需求 构建零碳能源供给体系,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具有智能物联管理内核,为区域创造低碳转型动能。 具有智能物联管理内核,为区域创造低碳转型动能。 可再生能源和储能 新型电力系统 零碳能源系统 零碳产业链 零碳科技应用 零碳产业与科技 社会减碳效应 人才匹配与技术升级 社会低碳转型 智慧物联 智慧交通 智能基础设施 零碳园区有四大特征 低成本安全绿色能源保障 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新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规划 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目录 零碳园区的需求 零碳智慧园区规划阶段: 零碳园区模型: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 近零碳园区 低碳园区 净零碳:零碳智慧园区 • 降低碳排放强度 • 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 低碳技术 • 数字技术赋能碳管理 • 碳排放总量接近零 • 分布式能源 • 节能技术 + 减碳技术 • 物联网 + 园区 • 从源头实现零碳排放 • 综合协同能源网络20 积分 | 33 页 | 28.25 MB | 3 月前3
零碳园区建筑路径(21页 PPT)低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应用论坛 低碳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探索与实践 01 形势政策 03 解决方案 04 案例应用 02 探索研究 目 录 建筑 40% 建筑领域是我国社会总能耗(折标准煤) 的三大领域之一 ,具有巨大的碳 减排潜力和节能潜力。 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 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 绿色方向转型 ,探索新 型运营模式 ,是建筑业为 " 双碳 " 目标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发展 方向 数字革命 数字化、 智能化双重化升级 建筑基因与数字基因双基因融合 建筑生态与数字生态双螺旋发展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发言: “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 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 2060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低碳革命 形势政策 u " 双碳 " 目标下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的紧迫 性 l 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 l 朝近零能耗方向发展 l 采用先进节能技术 “30/60” 双碳目标 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和行动方案 l l l 24% 36% 交通 工业 ...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10 积分 | 20 页 | 3.67 MB | 5 月前3
零碳园区企业转型路径(22页 PPT)数字化为企业节能降碳提供新动能 低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应用论坛 01 战略机遇 02 节能实践 03 绿色低碳 目 录 CONTENTS 战略机遇 1 提出新路标 碳达峰 65% 25% 60 亿 12 亿 需要解决 4 个关键问题:质量 效率 成本 结构 2020 2030 2060 经济发展 & 碳排放 两元发展 & 多元发展 单位 GDP 能耗 0.49 吨标煤 / 万元 1.7 倍于欧美 GDP 绿色增长 57% 煤炭占 比一次能源 计划性 建设方式 尖峰缺口总和 2454 万千瓦 电力新能 源建设 新战略: 国家双碳目 标与挑战, 两个冲突和 4 个关键问 题 目 标 现状 工业能耗 高能耗高污染 低效率低产能 碳中和 信息流 能量流 碳流 交易流 物流 能源结润凋 产业绿 G 能源协同服劳 汽 社 区 源 关键价值 外(供给侧) G 政府 / 区 域 / 网 内(消费侧) B 企业 新机遇:双碳推动能源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交汇10 积分 | 22 页 | 1.96 MB | 5 月前3
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建设方案零碳园区 --- 智慧能源建设方案 目录 双碳目标 解决方案 园区能源痛点 02 01 03 泛园区 多样化 用户侧 需求管理 n 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不足 n 新兴负荷感知和预测不足 n 有效调配和用能疏导能力不足, 需优化后端电网运行 n 绿电不足 n 能效不高 n 电能质量低 弃风弃光,新能源消纳不足 n 调峰调频能力不足 n 电网波动性大 电能质量,电网可靠性待提高 电网稳定性有待提高 电力设备健康度评估 n n n 4 园区能源痛点问题 “ 双碳”战略下,园区缺乏专业低碳规划及系统清洁能源建设能力,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园区痛点问题 不能为园区实现节能降耗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n 大电网取电,能源供应单一,成本高; n 无绿电配置,碳排放高。 n 单一子系统独立管控,占用较多资源; n 需统一数据平台,整合所有子系统。 n 清洁能源不足 n 运维效率低、成本高 n 能源耗用不清 n 子系统繁多 势,不容乐观。 5 6 零碳 园区 m a scope1 w scope2 节能10 积分 | 29 页 | 2.18 MB | 6 月前3
2025零碳园区建设方案(53页 PPT)零 碳 园 区 建 设 方 案 2 0 2 5 年 三、 应用案例 四、预期效果 二、 解决方案 目 录 一、项目 背景 C O N T E N T S 加入星球获取更多更全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 坚持先立后破 ,有计划分步骤 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逐步转向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 制度。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 水林田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 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 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 1. 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 现代化 4.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 积分 | 53 页 | 6.98 MB | 1 天前3
2025零碳园区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清华大学 | 青海大学 零碳园区 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2025 年 7 月 13 日 园区 :碳中和的天然试验田 物理界限分明 :园区边界清晰,便于碳排放核算和管理 生态系统独立 :园区内外碳排放流的耦合和建模清晰 运营管理权明晰 :行业壁垒问题弱化,便于系统协同运行 分布式资源丰富 :园区内多种分布式资源可为减碳提供多种途径 园区 :碳排放关键源头 能源角度 :工业园区耗能占全国耗能 :工业园区耗能占全国耗能 69% ,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 的 31% 民生与发展角度 : 90% 以上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在园区 中, 80% 以上的 GDP 和 90% 以上的创新在园区内产生 中国 "30·60" 碳目标 2020 年 9 月,我国提出 "30·60"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 国家相继出台多部 " 双碳 " 法律法规 践行 " 双碳 " 战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政策支持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强调: 引言 :碳中和背景与园区重 要性 园区是落实我国 " 双碳 " 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天然试验田0 积分 | 18 页 | 1.79 MB | 3 月前3
《2025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解读《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 知》 解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科学 丨 公正 丨 创新 丨 服 务 01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解读 02 单位介绍及工作基础 目 录 发改委、 工信部、 能源局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解读 01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 年 7 月 8 日 发文部门 : 发改委、工信部、 国家能源局 总体要求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积 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 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 ,逐步完善相关规划 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 , 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 改造 ,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为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 知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 03 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 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 , 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 ,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 后产品设备。 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 ,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 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04 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0 积分 | 17 页 | 5.04 MB | 1 天前3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6页 PPT)零碳智慧园区 数字化建设方案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二章 数字化驾驶舱设计 第三章 零碳智慧园区体系结构 第四章 零碳智慧园区功能体系 第五章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第六章 零碳智慧园区核心优势 建设背景 & 需求分 析 智慧 1 、用能侧完全实现自动化,可见可控,满足用能舒服 度同时,可实现经济性最优; 绿色 1 、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优先使用 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 2 、考虑能源经济性和北京峰谷价差,建议 建 设部分储电、储热; 孪生 1 、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应 用数字孪生技术; 2 、三维模拟仿真工程施工进度,虚实对照 跟 进,建立完整工程数字资料库; 3 、三维可视化运维,动态实时模拟能源系 统 运行状态; 零碳智慧园区综合智慧能源应用设计方案 精细化管理 精准维保 事件管理 技术诊断 流程跟踪 量化评估 规避风险 降低成本风险 降低服务品质风险 降低安全性风险 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技术平台 实 现 1 4 零碳智慧园区体系结构 Web 服务器 数据挖掘 功能子系统 数据预处理 数据拆分 数据计算 数据处理 数据挖掘 分析能耗数据 提供节能诊断依据 数据处理 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20 积分 | 56 页 | 22.34 MB | 19 天前3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1页 PPT)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零碳智慧园区 5 大建设路径 产业园区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应用 场景。随着 " 双碳 " 目标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 已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园区升级、企业发展和国家战略具 有重要价值。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背景、价值和五大建设路径,为 园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系统化的实施框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中和 目标,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共进。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两大背景之 一: " 双碳 " 目标 1 政策支持 近两年,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 策文件,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 2030 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等,全面推进 " 双 碳 " 工作。 2 园区核心任务 产业园区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 要载体,涉及园区基础设施、 要载体,涉及园区基础设施、 绿色生产、生态碳汇、绿色服 务业、碳核算体系五大支撑要 素,承担着四大核心任务。 3 四大核心任务 增加绿色技术供给,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营造绿 色园区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高效推动节能降碳;加强组织能力建设, 建立零碳管理长效机制。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两大背景之二: 数字中国战略 战略定位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将 "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20 积分 | 51 页 | 22.09 MB | 19 天前3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30页 PPT)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从园区入手打造 " 碳中和 " 示范 Comprehensive Solution for Zero-Carbon Park 山研究所 目录 1 零碳园区背景 碳中和背景下园区零碳发展的必然趋势 园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典型园区特点及零碳战略定位 2 综合解决方案框架 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概述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框架 3 规划方法 以规划为抓手构建零碳能源体系 以规划为抓手构建零碳能源体系 传统能源规划与综合能源规划对比 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内容 建立零碳目标体系 全面量化情景分析 跨领域一体化优化 制定规划落实措施 4 政策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机制作用保障规划落地 国家层面"碳中和"相关公共政策 案例一:宁波梅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机制 案例二:宁波梅山可再生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 5 商业模式 创新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 技术应用与未来展望 识别零碳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零碳创新技术应用路线 技术能力:与需求对接 零碳智慧园区应用场景示例 零碳园区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基建投资赋能 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 第2页 碳中和背景下园区零碳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战略引领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 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成为指导和约束中国经济发展0 积分 | 30 页 | 3.37 MB | 19 天前3
共 62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