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1页 PPT)
22.09 MB
51 页
0 下载
1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零碳智慧园区 5 大建设路径 产业园区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应用 场景。随着 " 双碳 " 目标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 已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园区升级、企业发展和国家战略具 有重要价值。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背景、价值和五大建设路径,为 园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系统化的实施框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共进。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两大背景之 一: " 双碳 " 目标 1 政策支持 近两年,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 策文件,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 2030 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等,全面推进 " 双 碳 " 工作。 2 园区核心任务 产业园区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 要载体,涉及园区基础设施、 绿色生产、生态碳汇、绿色服 务业、碳核算体系五大支撑要 素,承担着四大核心任务。 3 四大核心任务 增加绿色技术供给,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营造绿 色园区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高效推动节能降碳;加强组织能力建设, 建立零碳管理长效机制。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两大背景之二: 数字中国战略 战略定位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将 "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 单独成篇,明 确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20 年的 7.8% 提升 至 2025 年的 10% 。 园区数字化转型 《 "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 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 管理和服务能力。 虚实结合生态 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 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零碳智慧园区的价值(一): 探索园区发展新范式 可视化管理 规范有序地推动零碳智慧园区 建设,能够让每一个园区的资 产数据、招商运营数据、产业 发展情况、能耗情况、企业经 营情况一目了然。 提高运营效率 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对接全球 资源,能够提高园区运营效率 和经济效益,促进园区内部企 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园 区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 创新经营方式 零碳智慧园区将低碳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结合,打造零碳智慧园区样 板,创新园区经营方式,增加节能降碳、光伏发电、充电桩、空气 源热泵等项目的经济效益。 零碳智慧园区的价值(二):企业赋能与战略实践 构建企业生态服务矩阵 零碳智慧园区能够面向大量的入园企业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整合链式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践行国家 " 双碳 " 数字战略 建设零碳智慧园区涉及诸多低碳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有利于培育前沿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高地。搭建应用场 景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引导数字科技产业协调 发展。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一:建 立近零碳能源系统 建立零碳自循环系统 建立清洁能源 " 发电、储存、充电 " 的零碳自循环系统,帮助园区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采用集光伏、储能、充电桩于 一体的绿色能源模式。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综合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园区近 零碳运营。整合城市产业园区资源,形成规模化效应。 实现三方共赢 吸引大型企业投资建设园区近零碳能源系统,促进绿色节能 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探索碳汇交易,实现企业、园区、政 府三方共赢。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二:数字化能源管理 解决园区能源痛点 解决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缺乏管理技术等运营痛点 1 数字化升级改造 对园区能源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建立智慧能源物联网平台 2 五大能源系统整合 通过 AI 能源管控与主动式节能来建立水、电、气、热、冷五大能源系 统 3 碳排放 MRV 系统 基于设备 + 软件集成,建立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系统 4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统筹管理园区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园区的重要工作方向。通过建立完整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可提供园区碳减排账本,实行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碳中和园 区建设。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三:数字化运营管理 1 数字化管理平台 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数字化管理效率,实现产业数据一体化管理;构建城市 产业 " 大脑 " ,掌握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形成产业分布热力图。 2 为基层减负 通过数字化平台为基层数据统计减负,分析企业诉求,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 园区整体运营效率。 3 数字化服务平台 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精准、专业、优质的服务超市, 为企业提供财务审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律咨询、资 质评审等服务。 4 产业政策引擎 安装产业政策引擎,汇集国家部委及地方政策,提炼科技补助 项目、资助金额、申报条件等数据,精准推送给符合项目申报 条件的园内企业。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四:数字化展示 虚拟数字园区 通过元宇宙技术构建与现实世界相互连 接的虚拟数字园区,让用户可以在其中 开展各种社交、产业和商业经营活动, 实现园区的数字孪生呈现。 园区元宇宙商城 在虚拟数字园区内嵌入园区元宇宙商城, 将行政服务、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功 能融入该商城中,拓展园区经营渠道, 增加园区运营收益。 数字化展示中心 打造园区数字化展示中心,全方位展示 园区规划、发展成果和未来愿景,提升 园区形象,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 产业交流合作。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五:数字化赋能与展望 1 构建产业赋能合作生态圈 综合赋能体系助力企业发展 2 提升品牌价值 可信电商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获利 3 塑造品牌形象 可信传播服务体系打造良好声誉 4 构筑品牌信任基石 可信认证服务体系建立基础信任 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城市的零碳智慧园区充分提升 " 产业园区 + 互联网 " 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建设面向国内、国际的产业赋能平台,为园区内的企业、产业赋能。 如新华网 " 溯源中国 " 平台建立了四种产业赋能体系,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态,也是未来推进我国 " 双碳 " 目标实现的主战场。打造零碳智慧园区,能够促进低碳零碳技术创新,深 化产业园区低碳改造升级实践,有利于夯实节能减碳与绿色发展基础。因此,相关部门要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为实现 " 双碳 " 目标提供助力。 1 建设思路 以降碳、降耗、增值为目标,采用大云物移智链的数字化技术,基于模块化、可复制和积木式的解决方案库,利用看碳、 控碳、管碳方法,实现园区零碳排放和数字化运营管理。 企业 希望更经济的综合能源 园区 希望更有力的供能保障 电网 绿色能源互联网建设 新能源 能源降碳 新负荷 思路 负荷降碳 新碳控 管理降碳 固碳 ↓CO₂ 零碳园区 碳汇 水 电 气 电能替代 以电 代油 以电 代煤 分布式光伏建设 分布式储能建设 负荷监测 V2G 应用 绿电直购 绿色交通 建设思路 热 AA GAS 以电代气 充电桩 _ 电动汽车 负荷 柔性控 制 源网荷储优化控制 低碳响应控制 碳排放监测 碳排放预测预警 碳排放数据分析 碳排放全景展示 碳排放监测 源网荷储协同管控 非侵入式负 荷辨识技术 _ 柔性负荷 控制技术 _ 总体目标:基于许继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和子系统方案库,利用大云物移智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园区碳能 一张网,实现绿电供给、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形成区域绿色生态链,打造价值创造型零碳智慧园区。 零碳体系:“零碳 + 智慧”技术,实现园区能源清洁化、管理数字化; 碳能地图: “云 + 端”协同,打造园区碳、能全景透视一张网; 价值创造: “增效 + 交易”方法,通过节能降耗、电力交易和碳交易实现增值。 分布式光伏系统 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分布式储能系统 源网荷储协同控制 分布式智慧能源站 虚拟电厂 智慧配电自动化系统一 智慧配电站房 零碳园区子系统 碳管理及碳交易 节能改造 智能楼宇 智慧路灯 智慧充电系统 重卡换电 2 建设目 标 清洁能源 √ 新能源、多能互补 √ 光伏、风电等为主,分布式能源站、绿氢等为辅; √ 分布式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智慧配电房、分布式储 能、直流配电网等。 智能楼宇 √ 光储柔直系统,实现楼宇空调、照明、空压、配电系统等 一体化建设; √ 分布式光伏、节能改造等。 绿色交通 √ 光储充等一体化系统建设充电设施; √ 需求侧响应和有序供电。 三 分布式能源站 会再费 办公楼宇 LIrr 最 大 化 利 用 二 二 厂房 田 用用 : 用 地源 配套设施 唱 里 空气源 2 建设目标 多能供应 热电联产、三联供及用 户侧电能替代 清洁能源 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等发电 侧清洁能源替代 智慧用能 监控、运维、平台、能源数字化、碳 监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共享 电工运维 能源交易 售电交易、碳交易、辅助服 务交易 综合能效 能效诊断,能效分析,提升 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新型用能 电动汽车、氢能利用、储能 以电为 主 外来清洁电力 为主力能源 A 柴 绿色低碳 本 地 可 再 生 能 源 零 园 体 碳 区 系 相 变 蓄 甲 水 蓄 ①6 体 蓄 水源 3 一 能效管理 √ 园区能耗数据精准透视和能耗分解; √ 分析用能习惯,节能降耗改造。 综合能源 √ 建设全景透明园区,实现能耗统计、碳监测和碳跟踪,为降 耗、降碳提供决策依据; √ 利用荷储协同控制技术实现园区微网最优化稳定运行,促进 新能源最大化消纳; 碳交易 √ 碳排放权优化配置和交易,实现增值服务。 四级用能计量监测 能耗评估体系 园区智能配电房 配电运维监测 多场景 计量收费服务 园区用电设备 安全监测 2 建设目 标 智慧照明 节能管控 供暖 / 换热站节 能 技术节能 三维水管网监测 空调节能管控 智能路灯 工业园区 ( 化 工 ) 分布式光伏系统 分布式风电系统 储能系统 电动汽车系统 源荷预测系统 数字享生系统 N 个子系统 智慧矿山 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控制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 安 全监控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 物 流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 源网荷结协调控制系统 应用层 综 合 能 源 砍管理 碳相交易 低碳运营 智楚服务 设备设施 综合安防 通行管理 绿色招商 客户管理 产 业 云 医 … 4 大典型场景 氢 电 融 合 分布式光伏系统 鳍能系统 海水淡化系统 电解制氢系统 1 个平台解决方案 + 四类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N 个子系统解决方 案库 绿色低碳园区管控系统 上级精度系烧 e 、 r . . 平台侧 Wm Mod busTCP.104.0/GDw 376.1 、旺 C61850 、运筑垫 耗、电力哪家侧、 5NMP. MGIT,OPCUA.Webserkce NB net 4G Eth 照明 储能 储 智慧楼宇 能原子系统 按宇子系统 电子系统 办公子系统 循环子系统 ■ “1+4+N” 体系化解决方案体系架构 3 整体解决方案一体系架构 平台层 通信层 设备层 电力 / 瞅交易中心 BS485 Ethernet Lora 管碳 控碳 看碳 1 个平 台 变电所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电机 M od bu R t u 、 M DDbusTCP. DL/ 7645 、 CT188 、 EC103 、 C104.oPcuA 、 BACNET … 空调 愁 HTTP MGTT Weservce 充电桩 设备侧 监 共 组务 ● 3 整体解决方案一系统总体架构 通过边缘智能终端连接能源、楼宇、交通等各子系统,将数据接入数字平台,利用标准化、定制化的 各种 APP 应用,支撑园区智慧化运营管理。 运行区 管理区 仿真区 AC400V 日 -□ 数规儒中器 10kV + - □ 日 日 - 日 微电网能疆管理 智慧零碳园区管控 碳监随碳管理 系统仿真 DC/Dc DC/Dc DC/Dc B8 碳计量表 负荷 DC750V 碳计量表 AC/DC DC1500V 可调节 光伏 储能 蓝流充电桩 U AC/DC AC/DC PCC Grid 控 制 屋 设 备 程 场 景 对 象 碳计量表 AC/DC c BC 碳计量表 碳计重表 光伏 味能 光伏 储能 系 统 屈 储越 ● 分布式智能电网 ( 运行区 ): 即分布式智能电网的运行控制系统 ( 类似于微电网系统 ), 通过分布式电源与负荷 的 有机结合,构建具备一定自治能力的电网,根据多元用户的智慧园区用能需求,打造自上而下的一二次产品,同时 具备 对其他能源 ( 冷热水气等 ) 的数据接入,实现区域能源的综合优化管理。 ● 碳监测碳计量 ( 管理区 ): 通过在碳监测点设置碳计量装置,借助 HPLC/4G/ 无线等技术,实现多元用户的碳 监测 计量;具备面向电网的需求侧响应。且能够通过移动端,形成移动运维的支撑。 ● 数字孪生 ( 仿真区 ): 面向用户负荷侧元素建立仿真模型库,形成物理系统的数字化映射,最终通过仿真模型库 形 成仿真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数据交互。 1 功 率 变 换 设 备 _ 测控设备 系统平台 数 字 仿 真 3 整体解决方案一系统总体架 构 · 多能互补、节能降碳 服务于降碳指 标管理 ● 园区碳监测、碳管理、 碳追踪、碳交易、碳 捕 捉 ● 碳资产管理、碳核查 ● 用户侧源网荷储一体 化 应用 · 多种能源综合管控、综 合能效提升 ● 基于人工智能、数字 孪 生的高效运维管控 ● 使用云计算、大数据、 5G 实现数字化转型 服务于最优网架 结构 服务于综合能 源转型 服务于碳流跟 踪和计算 · 使用光伏、风电、水电 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 优化水电气热能源消费 · 构建以电为主能源消费 · 提高用能电气化智能化 · 光储直柔、低碳建筑 3 整体解决方案一系统应用 层 · 智能化运维 服务于全生命 周期应用 鲧电 熊中式风能 分数式斑能 生物质发电 变电时 分散式光伏 费电站 蒸中式光优 分而式临能 醋氢 Ⅲ 负苗 居民负宿 水电 中 M 天然气 能源生产 能源传输 能源消费 结构 换醯 站 换 盗 站 撒电网 然 气 目 m 制氢 口 ■ 系统平台架构 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管控平台通过“ E8000 系统平台 + 物联网平台”相结合构建技术底座。 两横两纵双中心的服 务框架, 构建函数即服务机制,支撑多场景高效应用。 两横:支撑跨区一体数据交互支撑框架; 两纵:支撑云、主站级、厂站级管理一致性、服务一致性。 两横: ◆ 消息总 线 ◆ 服务总 线 两纵: ◆ 统一框 架 ◆ 统一建 模 双中心: ◆ 服务中 心 ◆ 配置中 心 消息消费 服务提供 实例获取 配置下发 统一框架 统一加载 服务管理 服务注册 消息总线 服务总线 服务中心 配置中心 消息生产 服务需求 服务注册 配置模板 跨区同步 跨区同步 负载均衡 统一维护 统一建模 业务应用 模型服务 模型定义 3 整体解决方案一系统平台 层 绿色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管控 系统在现有稳定、可靠的 SCADA 基础功能上,实现产业园区用能 全景监控,用户侧源、网、荷、 储一体化协同控制,碳指标管理, 智能运维等专业功能。 电力 / 碳交易中心 绿色低碳园区管控系统 RS485 设备健 Ethernet ModbusRtu.MocbusTCP EC104.OPC UA.BACNET 网关 网关 网关 全 景 监 控 能源全最监视 设备告警处理 设备 状态监视 设备智能控制 源网何储 一 体化控制 能源高效利用 优化调度控制 多能互补管理 能耗双控管理 碳 指标 体系 碳 排 放 监测 碳指标管理 碳足迹追踪 碳决策管理 3 整体解决方案一系统平台 层 服务层 数据层 传输层 间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源 智能运维 智能预警告警 智能巡检派单 共享电工管理 运维任务管理 照明 储能 充电桩 储 充 碳交易支撑 碳减排分析 上级调度系统 ■ 系统平台架 构 Etharnet 平台侧 ModbusTCP104.Q/GDW 376.1,EC61850. 建筑旋 耗 电力需求健、 SNMP,MQTT. OPCUA,Webservice 设备层 大电网 电机 空调 荷 ⑥ 变电所 网 HTTP MQTT Webservice 场景 对象 DL/T645,CJT188.JEC103 数据服务 □ Lora 设备侧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1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零碳智慧园区电气应用方案-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