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20 积分 | 64 页 | 25.39 MB | 1 天前3
预测性维护——数字化运维的制胜基石 -罗兰贝格预测性维护 03.2021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 洞见 数字化运维的制胜基石 1 随着互联技术的革新、大数据的应用与积累、计算能力的提 升及相关模型理论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逐渐丰 富,并在近几年逐步过渡到实操落地。各行各业正积极探索 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运营模式,并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及长期 的运营转型。 在政策端,从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 展 备品备件销售、设备维护及维修等)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 元素,通过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创新的 应用场景,并实现持续降本增效的趋势目标。 运维服务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01 预测性维护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封面图片: koto_feja 01 / 运维服务的发展进程 从需求侧来看,完整的数字化运维服务将成为企业选择运维 服务供应商的主要考量维度之一。罗兰贝格针对全球领先制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基于故障 预测的维护 响应式 维修 计划性 维护 基于条件 的维护 "故障后维护" "预防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 "状态监控式维护" 2 02 / 预测性维护运作原理 1.消极维护:这是运维服务最原始的方式,通常指当机械故 障后安排技术人员到场维修。由于此维护方式通常发生在 设备故障后,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及突发性,且设备本身 的损伤程度较高,易造成修理时间及费用垫高等情况,还20 积分 | 9 页 | 2.04 MB | 1 天前3
2025技术与创新报告: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2025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日内瓦,2025 概述 版权所有 © Adobe Stock 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技术与创新报告 内容 第7页 《2025年技术创新报告》 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概述 iiiiii 前言 第4页 引言 第7页 页面 17 设计人工智能的国 家级政策 第1页 人工智能技术前沿 第11页 准备抓住人工智能 机遇 对的能力。 《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包容性人工智能与发展》 调查复杂的人工 智能领域,旨在帮助决策者制定促进包容性技术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创 新政策。 人工智能的使用有潜力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如果分布不均且缺 乏伦理监督和透明度,其扩散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报告分析了在 从开发到采用的所有阶段所需的必要要求和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 包容性技术进步。 这需要一种多维和基于证据的方法。为此,确定了三个关键杠杆点—— 杠杆点—— 基础设施、数据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经济视角,并突出了构 建有弹性的基础设施和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和创新的需求。 v Rebeca Grynspan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 历史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但它本身并不能确保公平的收 入分配或促进包容性的人类发展。更加强劲的国际合作可以将焦点从技 术转向人,使各国能够共同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框架。这样一个框架应优0 积分 | 35 页 | 3.34 MB | 5 月前3
慈溪市综合物流园区概念性规划方案慈 溪 市 综 合 物 流 园 区 概 念 性 规 划 方 案 慈 溪 市 贸 易 与 粮 食 局 杭 州 通 创 物 流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I 目 录 1 总论············································································ 附件一、园区物流功能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35 F1 功能配置可行性分析······················ ························································································ 35 F2 可行性分析结论································································································10 积分 | 61 页 | 33.06 MB | 6 月前3
新能源发电对配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及其稳性提升策略20 积分 | 41 页 | 3.17 MB | 13 天前3
2025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新型配电系统连接性验证与重构策略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4.07 MB | 13 天前3
中兴-面向智算场景的高性能网络白皮书2025往长达数月,也使得 网络的长稳运行变得前所有未有的重要。从网络流量模型来看,AI大模型训练流量与通算流 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突发的稀疏大流成为网络常态,聚合流量具备波峰波谷效应明显、 周期性等特征,也使得很多通用数据中心的网络技术不再适用。HPC同样对网络提出高性能 需求,特别是在可扩展性以及分布式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HPC与AI的需求趋同。一般来说 HPC对于时延更加敏感,但部分采 故障或者性 能波动会影响集群计算效率,因此网络自身的稳定性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此外大规 模训练或计算任务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时间,因此要求网络需具备长期持续的稳定性。 高性能网络的稳定性可采用如下两方面的指标衡量: 1)网络可用性:即网络无故障运行的时间,该指标主要与故障间隔时间以及故障恢复 时间相关; 2)性能一致性:即在不同网络负荷状态下,网络性能指标具备稳定性与一致性。 高性能网络的稳定性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在满足基础运维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实现RoCE指标的可视化管理。 4)流量监控精度低:现有流量监控采样机制精度不高,无法实现对流量的精准监控与 全面覆盖;这直接影响了网络性能优化效果以及故障定位准确性。 针对AI大模型训练网络的特定需求与挑战,必须建立一个多维分层可观测运维体系:多 维度包括实现监控、调优与排障三大核心维度能力;分层覆盖业务层、网络服务层以及基础 中兴通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扩散10 积分 | 41 页 | 1.89 MB | 6 月前3
中国联通数字化监控平台稳定性保障工具落地实践题,提出解决方案与目标规 划,充分借鉴与对标先进的行业经验,从“走出去”到”引进来“,逐步由工具产品化至制度、管理体系化转 变的过程。 监 控 工 具 测 试 工 具 运 营 响 应 工 具 监 控 管 理 产 品 线 稳 定 性 测 试 产 品 线 配 置 管 理 产 品 线 基 础 能 力 线 自 动 化 运 维 产 品 线 故 障 管 理 产 品 线 制 度 规 范 保 障 核心业务链路深度治理 做实安全生产,提升IT系统稳定性 架构设计 研发测试 生产变更 运营支撑 稳 定 性 架 构 设 计 版 本 管 理 变 更 管 理 链 路 识 别 监 控 管 理 故 障 预 防 容 量 管 理 故 障 发 现 故 障 响 应 故 障 定 位 故 障 应 急 研 发 测 试 故 障 改 进 故 障 演 练 重 保 管 理 设计关 验证关 变更关 应急关 上线关 制度规范保障 运营机制保障 组织架构保障 平台工具保障 02 稳定性保障工具 落地场景及成效 GOPS 全球运维大会 2023 · 上海站 稳定性保障工具聚焦领域 数字化监控 平台聚焦 全栈可观测性 1、涵盖业务层、前端触点层、网关层、应用层、组件 层、资源层的全链路追踪 2、指标、链路追踪、日志三位一体斧实现故障快速发 现、根因准确定位、故障快速恢复、问题深度刨析 1、全层级变更追踪 2、10 积分 | 24 页 | 9.74 MB | 4 月前3
华为:2025践行深度用云:主机上云运维现代化核心能力报告系统陆续迁移到云上,使得金融云平台承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重要 性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业务对持续高可用的要求更加苛刻,尤其 是核心业务上云后,任何业务中断都会引发重大的影响。金融对公众开 放的核心业务一旦中断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信用危机。除业 务中断外,业务的劣化,如卡顿、报错等,也会造成最终用户的不满和 投诉。这就对承载核心业务的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要 求。 除了稳定的产品外,强大的运维体系是保障云平台稳定性最直接、最有 效的手段。在主机核心业务逐步上云后,如何加强运维全链路监控能 力,快速定位、定界和解决问题,如何变被动运维为主动故障预防从而 大幅减少潜在故障与运维投入,如何将应用运维与平台运维进行有效协 同从而保障系统性业务高可靠高可用,如何应对平台运维安全与租户安 全带来的双重挑战等问题,成为了摆在金融运维人面前的关键挑战。 华为云基于自身云平台运维经验,以及服务上百家金融客户数字化转型 的实践,持续积累主机 基于故障模式库和云网一体化运维实现确定性故障恢复 2.1.3 基于一体化风险库和混沌工程进行预见性风险治理 2.2 应用运维现代化 2.2.1 运维规划前置到设计阶段,业务可靠性来源于运维与设计的融合 2.2.2 借助运维数仓构建应用可用性监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故障实时感知定界 2.2.3 面向故障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提升故障感知、诊断、恢复智能化水平 2.3 安全运维现代化 2.3.1 全视角运维安全体系设计构筑金融云运维安全堤坝0 积分 | 46 页 | 2.36 MB | 19 天前3
2025年度中国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研究团队力争通过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大数据跟踪监测与历史分析, 客观呈现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道路运行状态的变化特征,以支撑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数据时空 覆盖性、核算边界标准等原因,相关指标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报告 所载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由于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水平与道路运行状况的影响因素众多,对城 市道路基础设施的监测与评价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入、细致地研究。 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 达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提高 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 1.1 研究背景 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积极实施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 路网连通性和可达性,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 速路一体化,提升城市通勤走廊出行效率。 自2019年逐步推进的城市体检工作得到中央的高 度重视和支持,城市体检指标中包含了“道路畅通程度”, 体现了城市道路运行状况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性。2023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将在全国地级 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道路运行状态指标 也进一步明确为“城市高峰期机动车平均速度”。 在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本研究依托住房20 积分 | 31 页 | 5.00 MB | 13 天前3
共 74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5
